查看原文
其他

好奇柜档案库 | 老安

老妈蹄花 非正常头骨研究中心 2022-12-25

奇柜档案库是对好奇柜展品原始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定研究,经过整理后立卷的各种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察和使用价值,也为深入了解参展人、科学地研究异常展览形态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本篇介绍为好奇柜拍摄纪录片的导演老安。


好奇柜档案库 | B5-1



采编/ 老妈蹄花    设计/排版 文特森

整理/ 大石   



  老 安


编    号B5-1

名   称:展览专题纪录片

分   类:纪录/创作

发现人:安德烈•卡瓦祖蒂

身份说明:意大利出生并生活了二十多年,后来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加起来六十年。中国的朋友们一般亲切地称呼他“老安”。

联系方式:███████████
作品简述:本次参展的是“好奇柜”和“臆想仓库”展览纪录片。2019年8月,老安受策展人大石之邀,为展览《好奇柜Ⅲ魔都娃娃特展》拍摄纪录片。随后的三个月里,老安对北京、上海两地的参展人进行短暂观察与近距离接触,去记录一些他们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以及陪伴他们日常生活的物品与作品。他没有准备任何提纲和规定问题,大部分时间都是参展者自由发挥,有些话题和娃娃无关,甚至和展览无关,却意外地捕捉到他们古灵精怪的真实性情。
观看地址:


拍摄花絮:以下照片由大石、陈浩、思凡等提供。



采访实录:以下专访摘自公众号 X博士


讲真的,第一次说起“老安”,除了拍《镜子》的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和《你好安德烈》里龙应台的儿子,大多数人,不会第一时间想到一位在中国,生活了40年的意大利人。

1959年出生在意大利米兰的安德烈·卡瓦祖蒂,还是AC米兰足球俱乐部前主教练安切诺蒂的高中同学。

今年是他在中国的第38年,人人都叫他老安。



他是一位摄影师以及纪录片导演,采访过中国半个文艺界的人,参加过无数大大小小的展,他的汉语流利到时不时夹杂“他妈的”水平,却鲜少接受采访。

怀揣着对神秘老安的无限好奇,我们来到了他在北京东边的工作室,和老安聊了聊。




1996年,出于老本行摄影的职业习惯,老安想记录当时处于巨变中国的一些艺术家,其中有个英年早逝的作家,叫王小波。

而这一段影像,却成为了整个互联网关于小波生前,留下的唯一珍贵影像。

他的文字,为无数年轻洒热血的青年,树立了一座座武装头脑的灯塔,成为当代文青的精神领袖。


△ 镜头前的王小波


关于王小波为何能在当代年轻人中间还如此受追捧,我问老安,作为记录者怎么想这件事,他也感到很是意外。

回忆起当年,他的书除了在台湾,市面上压根没得卖,但老安却挺喜欢小波这个人,说他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者,跟他相处的很随性,可以随便谈任何事。



你会发现生活中的小波,并不符合你读文字时对他的想象。他说话温柔,轻松却又蕴含着能量,会让你觉得很舒服。

王小波也在《沉默的大多数》里,转述了这位意大利朋友说的话:

“除了脏一点、乱一点,北京城很像一座美国的城市。


△ 90年代的北京迪厅,图源Getty


出于对处在风云变幻下中国人精神状态的好奇,他和意大利摄影师巴尔比埃利决定,采访一些文人和艺术家,他们把这些影像资料,收录在一个叫《北京三部曲》的合集里。


△ 回忆起90年代采访的这帮人,老安整个人开始兴奋起来


后来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要做王小波的纪念节目,就是找老安要的视频资料。



除了王小波,还有像玩摇滚的崔健、彭磊,叛逆的韩寒、余华、阿城这样的文人;艺术领域也有方力钧、栗宪庭等艺术家。


△ 当代艺术家方力钧


甚至也有刚做完变性手术的金星,总之中国大半个文艺圈,老安都找他们采访了遍。

老安对每一个采访对象都很印象深刻,但一说起最近红火的彭磊,他也挺纳闷:

彭磊火的时间特怪,老安说按照正常音乐市场逻辑,摇滚乐手一般会在年轻的时候火,而不是发福的时候才红。



老安将这些都记录在他的摄像机里,有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公布出来,他觉得很可惜,这一摞的录像带,就一直在他的柜子里放着。

老安回忆起90年代,什么都是新鲜的,文艺圈也特热闹,没有商业资本的干扰,电影学院的人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我不想当男的,那就做个手术,像跨性别的舞蹈家金星走上舞台主持,这在当时人看来,都是无法想象的。


△ 跨性别主持人金星


当年扎堆的新兴观念涌入国门,还有各种古怪的电影、破格的行为艺术,他们干的事听起来就很带劲,老安说那是年轻人最自由的状态,他也很享受观察世界变化的感觉。

《北京三部曲》后,老安自己也揽了不少电影的活,包括呆在北京时,给彭磊的电影《乐队》担任摄影;


△ 彭磊执导,老安摄影的电影《乐队》,还在上海一个电影节拿了最佳导演奖


以及《末代皇帝》的副导演宁瀛,也找来老安为她的电影《无穷动》拍摄,其中那段洪晃被网友广泛转发的表演名场面,诞生于此。


△ 2005年上映的《无穷动》,一部调侃知识分子精神泡妞的黑色幽默电影,放今天来看也不过时


老安在人们迎接新世纪的巨变之际,扛着摄像机,记录下一个个古怪的艺术家和正经的学者,有的还在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上放过。

但大多数人还是对这个随和的老安充满疑惑:他为什么要来中国?



老安年轻时就对摄影、文学和音乐充满着兴趣,走进老安的工作室,一墙的电影录像带很是抢眼,有一大半都是VHS录像带,早已被更新迭代的DVD和蓝光碟淘汰。

他回忆起自己的第一个手持DV,想着可以把热爱的三件东西通过影像结合,于是摄像机就没停过。


△ 工作室里,老安一墙的电影录像带


但有次在海上,老安拿着摄像机工作时,直升机把他从高处丢到冲锋舟,老安的第一个摄像机,就在着陆给摔坏了。


△ 老安的第一个sony ccd手持摄像机,坏了之后一直没处修,在橱柜搁了几十年


而40年,足以塑造一个人对国家的认识。

在老安来北京城之前的20多年里,那时的意大利,很像改革开放初的中国,二战后的经济开始振兴,“小康”家庭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满腔热血,生活充满希望和干劲。


△ 年轻时的老安


电视台上安东尼奥尼的《中国》,打开了老安对中国的想象:

在世界地图上,只有这块幅员辽阔的土地,老安对其一无所知,再加上他对象形文字的符号喜爱,他决定亲自探访这个神秘的国度。


△ 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拍摄的纪录片《中国》,记录下中国真空时期的真实影像


但当时意大利只有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的大学有中文专业,在专业老师“中文学不会,会了也白学”的劝导下,老安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1981年,20年的政治运动和社会实验才结束,中国国门彼时刚刚开放,大三的老安也赶巧得到来到中国的机会,应南京大学中文系的邀请,成为改革开放后最早的留学生。

当时作为一个外国人,在中国上哪都得需要介绍信,没这东西还买不着票,老安被辗转无数的飞机、轮船、火车给整到崩溃,但老安笑着说自己还是幸运的。


△ 《铁轨》,老安,1984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开始迅速接近老安离开时的意大利,这个东方神秘国度开始清晰明了。

老安刚来中国,身边的中国朋友都还不知道何为“法拉利”,但没过多久,越来越多的红色跑车开始在北京城飞驰轰鸣。


△ 90年代北京第一位喜提法拉利,手持大哥大的商人


处于巨变之中的老安,在物欲海洋、手机和互联网还未席卷中国之前,用相机记录下了那段短暂的平静。


△ 老安在1981年的上海城隍庙拍摄的《Chinese People》


第二年,在复旦大学公费留学的老安,拿到了教育部的奖学金,每个月大概有140块钱工资。

但他把所有钱都花在了旅游和拍照上,到处拍照,用黑和白记录下中国的街道和老百姓。


△ 老安作品,《少女》,南京,1981


而老安最近在山西长江美术馆的个展,展出的正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他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长安街修那么宽挺浪费的,路边不断循环着红色歌曲,零星的公交车会偶尔经过。


△ 老安作品,《舞台》,北京,1981


后来在上海和平饭店,老安在电梯里碰到两位意大利人,他们被老安地道的中文给吓到,让他毕业就可以来他们的意大利钢铁企业工作,地点在香港。

老安作为跨国企业的第一个中国员工,终于有机会全国跑,像探险家一样到处冒险。



老安的中国大冒险,在1990年画上句点。

1990年,40岁的老安来到文艺复兴的北京,开始了他的影像生涯,因为这里有太多文化和社会现象值得被记录。


△ 2011年,他和北京作家徐星拍摄了关于宋庄艺术村的纪录片《5+5》,还在电影节拿了奖


我插了一嘴问老安,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没来中国呢,他反而笑着对我说,他并不羡慕在意大利的朋友,他们的生活缓慢,还是在中国有意思。

后来,老安也成了家,有了两个小孩,都在北京读书,为了养家,老安也会去接些电视台专题片,给潘石屹拍形象宣传片挣钱,还在《三联生活周刊》写稿子。

2018年,受好友卢悦之托,老安给一个在北京的展览《臆想仓库》拍纪录片,认识了策展人大石。次年受大石之邀,给他在上海策划的展览《好奇柜III》也拍摄了纪录片。


△ 老安为好奇柜展览拍摄的纪录片


这是一个关于娃娃的展览,内容涉及到手工艺、神秘学、自然科学、历史、宗教等各个门类。参展人的身份五花八门:设计师、艺术家、公务员、城市拾荒者、教师、作家、学生……

老安并没有准备任何提纲和规定问题,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参展人自由发挥,有些话题和娃娃无关,甚至和展览无关,却意外的捕捉到了他们古灵精怪的真实性情。



这些青年人,和老安之前的拍摄对象相比,已经是另一个时代的生人。

他说拍完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他反而觉得这些年轻人都特清醒,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很聪明,看待世界也比我们冷静的多,没那么急功近利。


△ 正在拍摄参展好奇柜参展人的老安


而老安自己坦言:“虽然大环境变了,每个人都无法花时间把一个东西慢慢消化沉淀,但没法怪就是这个时代造成的,可能每个人都是如此,快速短期的达成某一目标,也许能轰动一时,但坚持在做一件事的也越来越少,因此在这个时代,也不会再出现像王小波这样的人。”

他点了根烟,接着对我说道:可能就像你现在写的这篇报道,过几天就不会再有人记得这篇文章,说完我俩也都笑了...



附  录 1:相关阅读

>>好奇柜Ⅲ展览纪录片

>>安德烈:臆想是种不容规则的浪漫

>>你还记得 80 年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吗丨单读

>>初识中国




附  录 2:简历


老安(安德烈·卡瓦祖蒂),意大利图片视频摄影家,毕业于威尼斯大学中文系。1981年来华短期进修,次年留学复旦达两年,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上世纪70年代涉足摄影,继而投身视频影像,创作甚多,涉及艺术社会各个方面。


主要摄影展

1982 《意大利之行》,巴里省美术馆,意大利

1983 《意大利摄影》巡回展,Italo Zannier策展,威尼斯和Reggiolo,意大利

1985 《中国》个展,Fusignano摄影空间,意大利

1988 《世界城市及大都市的未来》,第17届米兰三年展,意大利

1989 《四位意大利摄影家》,维哥当代艺术博物馆,西班牙

1993  《两位意大利摄影家在中国》,与奥利沃·巴尔比埃利(Olivo Barbieri)的两人展,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


主要影像作品及合作

1995  《北京三步曲》,三集纪录片,与OlivoBarbieri、Daria Menozzi合拍

1997  《颠倒的汉字》,记录片,与OlivoBarbieri、Daria Menozzi合拍

1999-2000《世界最快的博物馆》,四集视觉散文,与CarloLaurenti合作,国际Cult TV电视台

2000 《孩童》,25',影像作品

2000  《夏日暖洋洋》,故事片,宁瀛导演,任摄影顾问

2002  《无穷动》,故事片,宁瀛导演,任摄影

2004  《珠三角》,专题片,50',RAI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任编导/摄影

2004  《Yidali》,专题片,50',RAI意大利国家电视台,任编导/摄影

2004-5  《毛泽东,一个中国故事》,四集纪录片,法国艺术台Arte’,任摄影

2005 《今日中国:乌里·希克专访》,专题片,40', SRF瑞士电视台,任摄影

2005  《SOHO十年》,推广片,20'

2005  《英国当代戏剧》,10',《乐》杂志

2005-6 《亚洲基金会:奶酪项目》(关于西藏地区一些扶贫项目),纪录片

2006  《巨龙奔腾》,专题片,50',RAI 1意大利国家电视一台,任编导/摄影

2006 《798》,影像作品,25',罗马二十一世纪博物馆,意大利

2007 《周文中在中国》,纪录片,30'

2007 《吞噬中国的汽车》,专题片,50',ABC澳大利亚电视台,任摄影

2008 《发现音乐腹地—吴蛮重返中国》,纪录片,30',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美国

2008  《深圳之春》影像装置,参加《都市镜像—当代艺术邀请展》,深圳美术馆

2009  《新北京:重塑城市》,纪录片,50',澳大利亚“电影计划”,任摄影

2009 《冬日之花》,纪录片,50',Alessandra Populin导演,任摄影

2010   《边缘地带》(《中亚音乐》第10集),史密森尼民俗唱片与阿迦汗中亚音乐项目合作制片

2010   《5+5》,纪录片,85',与徐星合作

2011  《库奈里斯在北京》,纪录片,50'

2012  《乐队》,故事片,90',彭磊导演,任摄影

2012  《为人民服务》,漂亮皮草乐队MV,任摄影

2014  《房间里的舞蹈》,故事片,90',彭磊导演,任摄影

2017   《林毓豪》数部视频短片,参加《质朴与温度—林毓豪回顾展》,广东美术馆、海南省博物馆

2018  《铁轨丝绸之路》,专题片,80',意大利Sky TV电视台,任摄影

2018   《臆想仓库》,展览纪录片,28',北京三里屯CHAO艺术中心

2019 《好奇柜III》,展览纪录片, 73',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

 

多媒体

2001 《里查三世》,话剧,林兆华导演,北京首都剧场、柏林艺术节剧院(2002)

2002 《故事新编》,话剧,林兆华导演,柏林艺术节剧院、东京X剧场(2003)

2002  《新北京人》,话剧,李六乙导演,北京首都剧场

2002  《玉鸟》,舞剧,杭州歌舞团,丁伟导演,杭州大剧院(2004)

2003 《天鹅湖》,舞剧,中央芭蕾舞团,北京天桥剧场

2003  《火脸》,话剧,曹克菲导演,北京人艺实验剧场、韩国釜山戏剧节(2004)

2004 《天地祥云》,歌舞剧,中央民族歌舞团,丁伟导演,北京保利大厦

2004  《春闺梦》,电影,郭宝昌导演

2006 《三个影像盒》影像装置,与卢悦合作,参加2006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城市、建筑与社会》

2007  《女儿国》多媒体装置,为Mathilde ter Heijne《摩梭女灶神》展制作,北京Currents画廊2015  《文艺机》艺术装置,与卢悦合作,上海博物馆、北京EGG画廊

2018   《男人还剩下什么》,话剧,孙博导演,北京隆福剧场


关于好奇柜

好奇柜是一个既文明又野性的系列展览,由独立策展人大石于 2017 年在上海策划主理,前身是效仿文艺复兴时期私人收藏传统的奇观室。它颠覆了传统的白盒展览模式,将艺术作品、古怪收藏、私人旧物与古董家具搭配在一起,组成一间间充满琳琅与惊奇的好奇柜展厅。今年十月下旬将在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第三届:好奇柜 3 魔都娃娃特展,主题为世界上最古老、同时也最令人们着迷且恐惧的玩具——娃娃。



关于玩物丧志集

届时,我们还将不定期举办一个与好奇柜相辅相成的线下活动——玩物丧志集。
如果说好奇柜是一个以私人趣味为导向的博物展览,那么玩物丧志集就是以一种更广泛的群体视角交易奇物的异趣天地。本次活动集结了数十名玩物丧志的摊主和他们的宝贝:古董娃娃、中古玩具、古着旧物、手工造物、神秘手稿、以及各种好奇柜周边衍生品。
第二届于2020.1.11~12日在朵云轩艺术中心举办。


工作组成员



 扫码购票 




 推文回顾



好奇柜 A 区 | 照片资料卡


好奇柜 B 区、C区 | 照片资料卡



▲好奇柜3魔都娃娃特展 | 正式开展!



非正常头骨研究中心

-脑中黑暗,易生幻觉-


-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

合作请联系

微博 @非正常头骨研究中心

微信:bigstone009

E-mail:bigstone008@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