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娱乐

一逛一个不吱声!华西口腔,还开了个博物馆?

给编辑加鸡腿 成都发布 2024-06-04




前几天,我去医院里逛了个博物馆。朋友们听了,几乎共用一个反应:“啥?没听说过呢,在哪个医院,什么博物馆?


跟着导航定位“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东区口腔医学博物馆”,我在校园里找了老半天,折返了几趟都没看到。问了些工作人员,他们也摇头表示不知。最后,图书馆的保安叔突然想起个位置,大手一指:好像校门外右边哪里是有这么个博物馆。


方向大致是对了,但也不准确。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其实就在华西口腔医院里。从华西坝地铁B口出,直走进医院的职工食堂方向,旁边那栋与周围建筑形成反差、颇有年代感的房子,便是了。



那么,大多数成都人都不知道的这座博物馆,有什么特别?今天带你探秘一座“藏得够深的博物馆”——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







古代牙签成“时尚单品”?

理发店标志💈和牙医有关?

有点新鲜。



可能是年纪到了,近几年,我和朋友们开始关注牙齿,常聊起相关话题。牙疼、智齿、牙套、巴氏刷牙法、定期洗牙等,都是高频词汇。同事们每天包里也装着便携式牙刷,走到哪刷到哪,相当重视。


越关注,便越多了好奇。带着要学到点什么的心,我准备去口腔医学博物馆里“上个自习”。未曾想,古人也和我一样关心口腔健康呢。


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一共有3层展厅。看完下来,我大致总结了其涵盖内容:中国古代&现代口腔医学发展史、世界口腔医学发展史和华西口腔的起源与发展。



刚一进门,我就被中国古代口腔医学吸引了。牙病认识、牙病治疗、牙齿保健,这些我们关心的,古人们同样关心。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上,记载了约50例口腔疾患,其中,“龋”字的出现便是我国最早对龋齿(蛀牙)的记录。


从以往的医学著作、出土的文字和人头骨里,可以看到古人为治疗牙病、保护牙齿所做的努力。比如,中国最早的牙齿填充法——古医书《五十二病方》记载着“用榆皮、姜桂等药填充牙齿治疗蛀牙”;春秋时期的典籍里记“鸡初鸣,咸盥漱”,最早描述了古人有早晨漱口的习惯;唐代,出现了“银膏补牙”;在敦煌壁画里,也可见漱口、揩齿的画作记录。可谓,关爱牙齿,人人有责。




碑剂失活治龋齿




银膏补牙



牙齿再植术




敦煌壁画中的漱口图


日常的爱牙护牙,得有工具。说到这里,你有没有好奇,最早的牙刷,长什么样?


来,看看,这便是最早的植毛牙刷



在1985年发掘的两处唐代灰坑中,出土了4件骨刷,证明了我国古代发明和使用植毛牙刷的历史源于唐代。我还发现,唐太宗时期,就可以“念大学、选专业”了。彼时已经对医学进行分科——耳目口齿科专业,学制为4年。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口腔医学分科”。


·牙刷出土统计表


另一个常用的工具,便是牙签。日常中,牙签没什么存在感,没太多想象力。但到了这里,我算是开了眼,牙签和牙签筒,竟自成宇宙


一个房间里,三面墙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牙签和盛放牙签的器具。瞬间,博物馆逛出了杂货店的感觉,直到想触摸的手被面前的玻璃弹回来。



刺猬牙签筒、蜗牛牙签筒、贝壳牙签筒、青蛙牙签筒、水果牙签筒、交通工具牙签筒、乐器牙签筒、各种瓶瓶罐罐牙签筒......真·万物皆可牙签筒



牙签的制作材料和形状,亦各不相同,看起来,与“一次性”三个字可不搭边。金/银制的牙签;形状像鹭、像鱼、像刀、像梅竹松等植物等的牙签,个个小巧生动,充满巧思。


这也难怪古时人们会随身携带牙签重复使用,这么精细实用的物件,放现在,高低也得是个“可持续环保时尚单品。”


另外,我还在这个博物馆里解了个谜。一直以来,我都好奇为什么理发店门口都有一个标志💈,没想到,这竟然也和口腔有关。



在欧洲中古时期,“理发师-外科医生”其实是一个职业——要剪头发要拔牙,打两份工哈。当时,治疗牙齿疾病的理发师-外科医生,工作内容包含拔牙、放血等,他们便在理发店门口竖起招牌招揽生意——红白蓝的螺旋条纹柱💈,三种颜色代表的是动脉、静脉和绷带


看到这里,我已觉得达到了“自习”的目的。确实新鲜,还长了见识。





看“硬核”泥塑标本,

看动物牙齿,

看口腔医学发展,

一看一个不吱声。



去博物馆前,我打了官方电话咨询,对方告知我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公众号提前预约即可


这座博物馆,并不是每日开放,需要以预约参观信息页面为准。参观当天,我数了数现场大概有十几个人。馆内的华西口腔大三的学生志愿者告知我,观众大多是念相关学科专业的人。他们联系博物馆方后,日常负责的老师和志愿者团队再负责引导、组织参观、讲解。


确实,逛完之后,我感觉这个博物馆有趣是有趣,但还是“有点门槛”的,更适合学口腔医学专业的人来参观。


老病历、毕业论文、教学绘图、口腔解剖、义齿设计与制作.....我这个外行,一看一个不吱声。




大概看得懂的,是泥塑标本区。这是20世纪30年代华西口腔的老师们请当时民间艺人根据真实病例捏制的,为的是提升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临床病例的理解。陈列在此的160余尊泥塑,是中国目前最早、也是目前唯一保存至今的早期口腔泥塑教学标本



同行的朋友觉得怪吓人的,不敢细看。我依次看了看泥塑捏的面瘫、多生牙、颊瘤、恶性肿瘤等病例,非常生动,有点“硬核”。转头离开时心里就已暗暗提醒自己要更好地爱护口腔。


为了更好的研究牙齿、理解人类牙齿在进化过程中的变化,馆内还有一个动物牙颌骨展陈区,可以看到水生到陆生;草食、肉食到杂食动物的牙颌。


·依次为大熊猫、斑马、鲨鱼、猕猴(牙列与人类似)


至此,博物馆里更多的内容,则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的源起、发展了



林则——逛完博物馆,这个名字已不陌生。作为第一个来到中国的牙医学博士,1907年,他在成都四圣祠仁济医院设立了第一个西式牙科诊所,开启了中国口腔医学事业。12年后,他成为了中国第一所高等口腔医学院“华西协和大学牙科院”的院长。此后,不断发展的华西口腔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口腔医学者,成为了我国现代口腔医学的摇篮。


走出博物馆,我才看到门口写着——建于1932年的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口腔医学博物馆。博物馆志愿者还告诉我,90多年来,这里一直在翻新、改造,目前看到的,是去年11月才升级完成的面貌。







认真刷牙,

多多喝水,

口腔卫生知识大放送,

学到就是赚到。



以为逛完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就完啦?并没有。来都来了,必须得带点“干货”回去哈


比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存在感更高些的”,还有不远处的华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馆



这是国内第一个口腔教育类专题博物馆,主要是通过图文、实物展示、主题活动等,科普口腔健康知识。听志愿者说,逛这座博物馆的,大多是带着小朋友来的家长。馆内分为4层,对应着各年龄层,分门别类的科普口腔健康知识、各种趣味互动学习等。看完之后,让人直呼学到了。



其中,高频出现的是“巴氏刷牙法”。我在这里认认真真做了个笔记,好好刷牙,和好好吃饭一样重要呐



 ·巴氏刷牙法 


刷毛放在龈缘处并指向牙龈,使刷毛与牙长轴呈45度,轻压刷毛进入牙龈沟。


从后牙颊侧以2-3颗牙为一组开始刷牙,作短距离水平颤动10次左右后,将牙刷向牙冠方向拂刷颊面。刷完一个部位后,移至下一组牙重复相同动作,每一组牙与上一组应有1-2颗牙齿的重叠。按顺序刷完上下牙齿的唇(颊)面。


以同样的方法刷后牙舌侧。刷前牙舌面时,将刷头竖放在牙面上,前部刷毛接触龈缘,自牙颈向牙冠拂刷。


用同样的方法清洁上下颌的每一颗牙齿,不要遗漏最后一颗牙齿的最远面。


·也可自行搜索关键词视频,更为直观。



另外记住的,还有“多喝水”。喝水——可以冲走牙缝里的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湿润、刺激唾液分泌,同时,水也是氟的最普通的来源。所以,喝水,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维护口腔健康的方法。(饭后不能立即刷牙的,也可以喝水含漱清洗口腔。)


这个博物馆,确实很适合带小朋友来逛。各种口腔场景设置、互动小知识、阅读空间,如同组成了一个“口腔游乐园”,趣味科普,属实是拿捏了


·互动场景、阅读休憩空间

华西口腔医学博物馆

华西口腔健康教育博物馆

参观方式

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公众号

提前预约即可

有去过的小伙伴吗?

留言区等你



 征稿启事 

摆不完的龙门阵,说不尽的锦官城。成都,总有一个瞬间,带给你深刻真实的激动、治愈或鼓励;总有一个故事,蛰伏着对生活的领悟与共鸣;总有一个画面,流淌着生命的温柔和坚定。执笔记下,瞬间也便成了永恒。我们想看见,你的第一人称视角里,对成都的所知所见所思。成都发布“龙门阵里摆成都”栏目期待更多“笔杆子”加入,和我们一起书写在成都的日子,用你的笔触与这座城市同频共振。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小布提示来自第一视角真情实感的故事,更容易被选中哦,来稿请附联系方式~


📫投稿邮箱:cdfb1301@163.com


推荐阅读>>○施小琳调研消费促进工作,要求多措并举激发活力增强能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施小琳会见大同市党政代表团○在成都耍端午!3000万元消费券要来了○重要提醒!事关收入,抓紧办
○都是大家爱吃的,价格降了!重回5元时代→○微信新功能上线!这次是→○三增一转!2024年全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公布○跑嗨了!成都这里燃爆!
来源丨YOU成都成都发布编辑丨文思瑶

点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