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的,看我的朋友圈也能学英文(3)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1-02-10

几个星期前我的微信号满了,于是新注册了个号,里面主要发一些和英文有关的内容。如果你也常读外刊(比如《经济学人》),想也在日常中学点儿英文,欢迎来围观我的朋友圈。


以下是我这个星期发的部分朋友圈,刷一刷,立刻涨姿势。


1. 和雅思考官学口语


和一位雅思考官朋友微信聊天,提取几个他用到的常见实用英文表达:


1)How’s xxx coming along? 可以用来表达“xxx怎么样了”“xxx进展如何”,和 how’s xxx going? 差不多。比如你有个朋友最近一直练中文,你想说中文练的怎么样了?就可以说 How’s your  Chinese coming along? 


2)Just a formality. formality 在这里就表示“形式”,也就是“走走样子”“例行公事”的意思。


比如你父母托人给你找好工作了,不过按规矩你还得考个试走走样子,这就是 a formality。


耐克联合创始人的传记 Shoe Dog 中也出现过这个表达:


Lunch was supposed to be a job interview, but the interview part was a formality, we both knew. 
Phil Knight - Shoe Dog


2. BBC 报道



3. 吃块糖也能学英文


#随手学英文



朋友给我了块龙角散止咳糖,发现英文是 throat refreshing herbal drop。drop 在这里是 sweet/candy 的意思。“水果糖”是 fruit drops,“止咳糖”就是 cough drops。


4. water 还能这样用


#学两个好玩儿、形象、有用的词儿


我们都知道 water 是“水”,它也常作动词表示“浇水”。“流眼泪”和“流口水”中的“流”也可以用 water。根据这个意思延伸出两个好玩的表达,配合 emoji 记忆更有趣:




eye-watering,惨不忍睹的,常用来修饰价格过高数量过多的东西。比如你家电费一个月8000块,交电费时是不是难过想哭,这个电费就是 an eye-watering bill;北京房价贵的离谱,也可以用 House prices in Beijing are eye-watering来表示。



它们也可以变形用作副词使用表示强调,比如mouth-wateringly delicious/tasty,eye-wateringly costly/expensive/large/enormous。


5. 阅读推荐



经常读《经济学人》的朋友可能知道它还有个姊妹刊物:1843


1843 的原名叫 Intelligent Life,初创于 2007 年,内容涵盖文化、旅游、设计、时尚、技术、饮食以及身心健康。2016 年改名为 1843 (《经济学人》的创刊年份)重新发刊,并且推出纸质版,两个月一期,一年共六期。


1843 最近又搞了个大动作,改头换面(makeover),重新设计了 logo,把口号(tagline)设为 Stories of an extraordinary world:



如果说《经济学人》是带领我们看世界,那 1843 则是让我们更悠闲地探索和享受世界。《经济学人》有 The world this week,介绍政治和商业动态;而 1843 关注的是大家在吃什么唱什么看什么,是什么在 all the rage(流行)。


1843 的语言质量依然上乘。用词简洁准确、讲究节奏和音韵,看这一小段感受一下:



开始以第二人称切入把读者带入场景,然后镜头聚焦食物,最后补充一些细节,可读性很强。另外这里的 otherwise 和 namesake 让语言变得简洁; from student hangouts to stalls on every roadside 照顾到了头韵;副词和形容词都用的恰到好处。


《经济学人》讣告的主编 Ann Wroe 和 The Economist Explains 的 Tom Standage 也在这里写字。Ann Wroe 写了篇有关“钥匙”的散文,Tom Standage 写了篇“自行车和婚恋应用程序的共同之处”:Why dating apps are like bike?文字洋洋洒洒,非常有趣。



Eric 写在后面:


有位读者问:你为什么愿意开放自己的朋友圈,让更多人加我微信,难道不怕烦吗?



我是这样回答的:



我想如果我每天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可以让更多人碎片学英文,成为更主动的学习者,我认为是值得的。


吴军博士在《见识》中说幸福感的本源只有两个——基因的传承和影响力,他还说:


很多人好奇我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写作,其实套用幸福学的观点很好解释。人生是一条河,每个人总希望自己这条河能够更宽一点、更深一点、更长一点。要做到更深,要靠自己的修行和对世界的理解;要做到更宽,则是要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共同做一些事情...... 至于一种思想能否流传得很远,则要靠思想的价值,而这一点其实在短期内是很难知道的。
吴军《见识》第6页


我也希望自己有一些影响力,利己利人,让人生这条河多点儿色彩和温度。在朋友圈被各种打卡刷屏的时候,我想做点儿我觉得有意义的事儿。


顺便我想说,很多人加我时叫我“大神”,或者自称“普通人”。其实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普通人,坚持做点事情,向自己的一个个小目标前进就好了。要知道一点点成绩背后是无数的努力和勤学苦练,每个人都是这么过来的,要小心那些告诉你有捷径、速成的人,他们可能也是好心,不过如果你真的热爱语言和文化,希望你可以相信这条路上有辛苦、沮丧、喜悦... 但是没有捷径。



最后,欢迎你加我的个人微信。加我时请做简单的自我介绍,比如你的身份、职业、英文水平、爱好、你能帮我什么......都可以。你已经知道我是谁,我也想多了解一下你。 


像“I'm Eric”或者“我是英语爱好者”这种介绍,我一定不会通过的。这不装x,而是我希望得到基本的尊重。我希望用这样一个极小的门槛让我的朋友圈帮到真正想学习的朋友。


我想把我学英文用英文的快乐分享给更多人,以较为学,在分享中持续成长。也希望你也把有趣的一切分享给我


猜你还想读:

·是的,看我的朋友圈也能学英文(1)

·是的,看我的朋友圈也能学英文(2)

·这期《经济学人》中的巧妙标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