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英语最牛的那些人,原来都是这么学的,你也可以!

张海露Eric 英语学习笔记 2020-01-24


英语学习笔记

读原汁原味的书刊,学立刻就能用的英文

 



说到英语学习方法,一定不能错过《识途篇—专家、学者、教授谈英语学习》。这本书精选了59篇曾发表在《英语世界》上的文章,绝大多数作者都是中国外语最好的那些人,例如通晓多国外语的李赋宁;翻译《离骚》和《红楼梦》的杨宪益;也有我们更熟悉的张道真、葛传椝、林语堂。


这些语言大师们现身说法,不掉书袋不高谈阔论,真诚坦白地和我们分享了英语学习中的“道”和“术”。无论你是哪个阶段的英语学习者,相信这本书都会对你有所启发。



不过,即便是大师的心得,我们也不能亦步亦趋,因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人通过听歌看美剧练出了一口流利的漂亮英文,有人通过看《查特莱夫人的情人》把托福考了满分。

另外,大师们的意见也并不统一,甚至看起来是矛盾的。例如前外交学院教授吴景荣先生所说:“成年人学外语,特别是自学外语,依我看,应以阅读为突破口,以一会带动全局...” 

而李赋宁先生说:“我认为听和说的训练应放在初学阶段,而读和写则是提高阶段的主要训练方式。要把英语学好、学通、学精,必须大量阅读有内容、有深度的书刊,还必须落实到笔头

虽然看起来意见不一致,不过殊途同归,两人都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只是在不同的阶段侧重的技能有所不同。对普通成年英语学习者来说,我认为“读写领先,听讲跟上”的学习策略更实际有效,可以产生更高的边际收益。以读助听、以写促讲,即使是在没有语言环境也能随时随地学英语、用英语。

除了学英文外,阅读还有哪些好处呢?如何通过阅读提高整体英语水平呢?


阅读有哪些好处?

原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授张今先生提到,学好英语有两个重点:

第一,养成了一个一丝不苟的习惯。每碰到一个英语问题,都不轻易放过,不弄清楚,绝不罢休。这样,日久天长,就可以积累不少知识。第二,从工作中学习,实际上也就是从大量阅读中学习。苏联著名语言学家谢尔巴说过,成年人学习外语的最好方法就是大量阅读。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这是一句至理名言。

除了“积累知识”的功效外,如《人类文明简史》中所说:阅读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这一点和原北外副院长王佐良先生不谋而合,他说:

只要方法对头,即注意扩大阅读面,既要快读抓内容,又要停下来思考其要旨,那就会发现在提高阅读力的过程里,我们不仅吸收了知识,而且获得了一种辨别能力,从而指导什么是好书,什么样的语言是好语言。有些好书使我们更加关心人类的成就和命运,有些好作品使我们的感情更深挚或更纯净。阅读是一种文化活动,阅读力的提高最终意味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的全面提高。

阅读英文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吴景荣先生说阅读的条件是“学会基础语法与基本词汇”,掌握到基础的程度就可以阅读了。阅读的东西多了,见的语法现象也就多了,语法就会成了帮助理解的工具,而不是教条。毕竟,语言并不是逻辑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习惯。

语法不求精通,但求知其大概,明其脉络;词汇则求简明扼要,着眼于常用,切忌猎奇。有人对外国的流派,看作天经地义,亦步亦趋,低估了语法的作用;当然,也有人死抱住语法不放,钻牛角尖,错误地认为语法正确,句子就一定正确了。其实,情况根本并不是如此。所以学外文还得读大量的书。

原北外图书馆长杨树勋说不仅要读书,也要读中外报刊

既要读英美出版的英文报刊,也要读我国出版的英文报刊。这样做才能在表达上“知己知彼”。我们在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和报刊时,必然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了解、剖析和对比他们的社会制度、科学文化以至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阅读时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阅读的一个大原则是做减法、选择适当的材料,别设置看起来很美的目标,最后成了低水平的勤奋者。


读书可以比作吃饭。一个人要吃各种东西,才可以吸收各类营养以健康地生存下去。前南京大学副校长范存忠和南京大学教授解楚兰说,阅读要从兴趣出发不断拓展更多兴趣。“如同吃菜,如果只能欣赏肥鱼大肉,而不能欣赏番茄牛酪,这不是菜的不好,而是口胃不好。口胃需要训练,兴趣也需要训练”。


除了书外,我们平时可以在微信上读读中国的英文报刊,例如China DailySixth Tone,用App读读South China Morning Post。每周也读上1-2篇The EconomistThe Guardian,偶尔来和我们跑一场阅读马拉松




怎么读?

你可能会说,读书就是读呗,哪还需要什么方法?

我认为刚开始读外文书,确实是只要读就好了,先养成阅读和用英语的习惯。不过要承认,阅读是一种技能,我们需要有意识地主动提高,让阅读升级为”悦读“ “越读”。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兴趣出发,不管是走马观花还是下马赏花,都要读我所爱,读完后都要能用自己的话复述。

对于我们英语学习者来说,我推崇“读书,顺便学英文”的态度和方法。除了读懂文章内容外,我们要注意吸收其中的语言现象,记住那些有用的单词和表达,从中掌握语言规律,学习更准确更地道的遣词造句。

原北外教授周珏良先生说:

读书无定法,要在开卷有益。阅读要有一定速度,要读得快,读得多,但不能囫囵吞枣。要“开卷有益”,也就是说我们无论读什么都要在扩大眼界、丰富知识或学习文字上得到一定益处,不要看完就算了,什么也没留下。那样就白费了工夫,岂不可惜!就学习文字而言,一般有一个看法,认为广泛阅读可以扩大词汇,于是注意力全放在生词上。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学人家怎样组织思想,阐述问题,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遣词造句等这些本领。如果目的只是在搜集新词汇,那尽可去背词典,而如前所说,这种办法多半是徒劳无功的。

文学翻译家陈冠商先生提到:

英语学习完全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的遗忘率是极大的。对付遗忘的办法就是要连续不断地刻苦努力,一鼓作气地战斗到基本能独立阅读的地步。所谓连续不断和一鼓作气就是天天做功课,天天有进步而不间断。

另一位文学翻译家周煦良先生说:”而且不仅阅读,还应练习朗读。“

… 这样读的目的是使无声的书面语暂时活了起来,也就是使我们的唇、舌、喉这时不只是暗地在动,而是真正发挥了声音器官的作用。这样通过听觉和视觉,将使语言留在脑中的印象鲜明生动得多,也深刻得多。

从2016年6月1日开始,我每天都会晨读英文。通过听、跟读、模仿、朗读,我的语音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们应该每天都至少读上一句英文,广告也好新闻标题也好,一定要每天出声地读点儿东西,通过朗读提升语感和赏析语言的能力。

读到这里,你可能忍不住想问:阅读中遇到生词该不该查呢?莎士比亚专家林同济先生会这样回答:

...查到的生字是不是都要写下来呢?我说,这也无妨。只是不要把它搞成为苦痛事。我建议:“随写,随记;随记,随忘;随忘,随写;随写,随记。” 即佛家所谓随缘的做法,来它个自然自在。死背词典,死记生字,是错误的,因为是痛苦!生字要看上下文的关系来记,再从无数的这种关系中领会。孤立地记生字,记下来的不是生字,而是死字。

这可能是最佛系的阅读方法了。


我十分同意这种“随缘阅读法”,也一直是这样践行的:大量、持续地阅读,纸质书电子书哪个方便读哪个,不方便看就用Audible听有声书。读到自己喜欢的部分要把它读出来,读到精彩之处便反复读上几遍直到可以脱口而出。碰到不认识的词句先标记上,回头再查,若是一个词反复出现了也就会自然地记住了。


别指望有一劳永逸的记忆力,持续输入、持续忘记、持续再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过程。许多人说”我记不住“ ”我背了没多久就忘了“... 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现在的电子笔记非常方便,记录的时候做好标记,忘了的话就再看看再背背。



阅读和生活一样,是写作和思考的源泉,只有找到源头,才能有清甘的水喝。如果说学习英语有什么捷径的话,那就是“细水长流”。每次不必多(细水),但是要持续行动(长流),这样学起来就不会感到苦、感到累,学到的东西也会长久地留在脑子里。


多点儿延迟满足感和佛系的随缘,少点儿看上去很美和私信杂念。从阅读出发,reinterpret, rekindle, relate,习地道英文享共鸣之乐,美好的事情总会发生。


如莎士比亚专家林同济先生所说:“只要你感到兴趣,你已暗中得到收入,你用不着忧虑怀疑,行之两年便有显著进步;行之三四年必有大成。甜头必须从持恒中得之。你将要乐此不疲,欲罢不能。”


推荐阅读

· 高效阅读的10个习惯

· 90%的人都不知道的原版书阅读方法


张海露Eric

Read-a-thon runner and co-leader

雅思阅读满分 / TESOL教育硕士 / 滞销书作者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