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作家公开课》 | 宁肯谈《天·藏》:西藏地理特征与小说叙事结构


2021年5月21日下午,“中国作家公开课”迎来了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宁肯先生题为“西藏地理特征与小说叙事结构”的专题演讲,宁肯作品《天·藏》的英语译者穆润陶、捷克语译者李素以视频的形式参与了课堂交流。北京语言大学李玲教授主持本讲课程,百花文艺出版社《小说月报》副主编徐福伟等专家学者出席讲座,校内本科生、研究生全程参与了此次课程。

李玲教授介绍到,宁肯先生是当代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家,曾获老舍文学奖、首届施耐庵文学奖、第七届鲁迅文学奖等,作品被译成捷克语、英语、法语等多种语言,深受国内外读者喜爱。

宁肯先生开场分享了他1980年代在拉萨六中当援藏教师时拍摄的人文风景照片,介绍了照片背后的人和事,着重叙述了一个3岁小男孩在水里玩鞋子的故事,认为这里蕴含着一个孩子初次与世界相遇的意义。

宁肯先生认为西藏的地理特征具有整体感、层次感、结构感、立体感,从自然的空间到生活的细节,西藏都能带给人极大的震撼,这种震撼是结构的、抽象的、情绪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他本人在小说《天·藏》中极力想表达的正是这种震撼。

宁肯先生阐释了西藏地理特征与结构主义的关系。结构主义所要探索的是文化意义怎样透过结构被表达出来。宁肯先生认为,结构主义的整体性、共时性特征与西藏所具有的整体感、层次感、结构感、立体感恰有相似共通之处。以罗兰·巴特提出的“为什么要攀登‘埃菲尔铁塔’”这一问题为例,他指出走进西藏也是既单纯又深刻地临近一种景象,把旅游的仪式转换为对景观和智慧的历险,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而探索其中新的内蕴。“言有尽而意无穷”,西藏带给人的震撼无法用有限的言语表达,其中丰富的内蕴必须结合作者深刻且独特的经历与体会,方能构建宏大的叙事结构。

宁肯先生1980年代在拉萨拍摄的照片

宁肯先生还分析了西藏地理特征与马原的叙事圈套的联系。宁肯先生指出,马原的藏地小说广泛地采用元叙事的手法,有意识地追求一种亦真亦幻的叙事效果,形成著名的“马原的叙述圈套”。他介绍说,批评家吴亮在1987年发表的《马原的叙述圈套》中首次使用“叙述圈套”一词评论马原小说的叙述艺术。宁肯先生还引用胡晓晴进一步谈到:“马原受到西方现代主义,尤其是结构主义的影响颇深,他总是把故事的结构顺序打乱,然后再加以组合。”

回到他自己的作品,宁肯先生说,他在《天·藏》中更是运用了结构主义的观念和元叙事手法,多层次丰富故事主人公王摩诘的形象内涵。王摩诘形象的第一层含义是在身份上为哲学老师,这意味着思考;第二层含义是他为什么到西藏;第三层含义是他在西藏如何弥补自己的精神断裂问题以及如何存在与生活。王摩诘的人生探索正是在90年代时代巨大转型的起点上展开的。

接着,宁肯先生简要介绍了《天·藏》的主要角色、线索和情节等。以小说的开头部分为例,他还分析了小说立体的技术手段及叙事结构。他认为注释的挪用是小说《天·藏》精妙的部分。宁肯先生比喻说“注释是这部小说的雅鲁藏布江”。他提到,《天·藏》使用大量的注释,将叙述者“我”沉降到注释里,由此更加凸显出空间的立体结构,小说视角转换更加流畅,叙述也更加丰富。

英文译者、美国学者穆润陶

分享《天·藏》阅读与翻译感想

捷克语译者、汉学家李素

谈宁肯作品阅读与翻译感想


互动环节,《天·藏》英文译者、美国学者穆润陶通过视频表达了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分享了自己对《天·藏》的阅读与翻译感想,他提到《天·藏》的内容具有世界性。捷克语译者、汉学家李素介绍了与宁肯其人其作的缘分,她认为《天·藏》内容丰富,对话性突出,而这对话性正是文学翻译的意义所在。

面对现场热情的提问者,宁肯先生建议要进行小说创作的同学一定要做好足够的积累,要多阅读、多练习。

宁肯先生旁征博引,其独特的哲学视角让同学们对于阅读与人生有了全新的体悟。李玲教授在最后总结到,正如小说家扎西达娃(宁肯先生的朋友)所言,“《天·藏》以对文学和生命近乎神性的虔诚姿态构建出哲学迷宫小说”,她还特别强调说《天·藏》语言具有诗意美,“就像是被西藏的蓝天、雪山和白云淘洗过一般。”

往期回顾:

《中国作家公开课》 | 徐则臣:好的作品,经得起翻译
《中国作家公开课》 | 李玲谈写作、阅读与生命:在文学中与人生相遇
《中国作家公开课》 | 胡学文谈乡土创作:找到独有的文学“识别码”
《中国作家公开课》| 汪惠仁谈中国古典散文的精神与趣味
《中国作家公开课》 | 中外非虚构作家云端对话:真实是故事的力量所在
“中国作家公开课”首期成功开讲
新课推荐 | 北京语言大学线下公选课《中国作家公开课》开课啦!
北京语言大学与天津出版传媒集团签署合作协议


来源 |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
文 | 冯炎 张潇尹图 | 万国松编辑 | 张潇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