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个厦大馆藏文物,带你回看一整年的节气风景!

厦门大学 2023-06-03


当二十四节气

遇上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馆藏

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大寒至 辞旧迎新正当时

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

结合馆藏文物

制作了“厦大文物二十四节气图”

绘出光阴和历史的故事

带你回看即将过去的壬寅年的节气风景


二十四节气“复古”打开方式

快来和小夏一起看看吧!


立春

三羊开泰万事吉


清代

林嘉三羊图轴


此幅作品为绢本,纵68厘米,横32厘米,出自清末民初著名画家林嘉之手。其线条遒劲利落,用笔流畅。三只羊憨态可掬,惟妙惟肖,画面给人清新淡雅、精致细腻之感。




雨水

润物无声焕生机


清代

岫玉蛙


长5.6厘米,宽3.8厘米,厚2厘米,通体成碧绿色,由岫玉圆雕而成。玉蛙双目圆睁,呈蹲坐欲跳状,憨态可掬。蛙从上古时起,就一直是极为流行的纹样,人们将自己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投射在蛙身上,赋予它许多吉祥的寓意。




惊蛰

“雷公”乍动万物生


清代

彩绘陶塑浮雕雷公饰件


饰件高58.5厘米,宽64厘米,最厚处有24.3厘米。此件文物乃古建筑的装饰性琉璃构件,由绿、橙、蓝三色组成,釉层丰润,颜色鲜亮,造型精美别致。将雷公雕塑于建筑上,表现了世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吉祥寓意的诉求。





春分

生机勃勃百病消


20世纪日本

九谷烧粉彩花鸟纹方胜瓷瓶


此瓶高41.6厘米,口径18.1厘米。“九谷烧”因发祥于日本九谷而得名,距今已有350年历史,其源头是中国的彩绘瓷。此件文物造型独特,为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成的方胜瓶,有着“同心方胜”的美好寓意,加上象征绿意的青地釉色,搭配热烈的樱花彩绘,可谓将所有的春意都融合在了一起,代表着人类亘古不变的对春的期盼,对美好生活的希望。




清明

风清人游乐太平


宋代

绿釉诗句瓷枕


此物高11.5厘米,长29.5厘米,宽22.5厘米,云头形,通体施绿釉。在古时,瓷枕主要作为寝具和诊脉之用,始烧于隋代,盛行于两宋,一般为百姓所用,从中可以窥见古人日常生活中的情智趣味。枕上刻词描绘了一幅清春时节,人们踏青出游其乐融融的画卷,歌颂了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




谷雨

春雨如油生百谷


民国

仿赵子昂设色仙山楼阁图


此画纵为145.5厘米,横为78.5厘米。仿赵孟頫笔意。主体部分描绘了烟波浩渺中的楼台殿阁,自山脚下湖水边随着山势逶迤推高,界画楼台,纤微呈露。楼阁中聚集着众多文人雅士,他们或坐而品茗论道,或站而凭栏远眺,姿态生动,细致入微。



立夏

夏日炎炎万物长


民国

张大千仿莫高窟香供养天女图轴


此画作者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上世纪四十年代,张大千历尽千辛,到莫高窟临摹壁画,开始了历时近三年的敦煌之行。自此之后,他笔下的人物一改明清之后的纤瘦清丽,改为浓艳丰腴的盛唐姿态。此幅图轴,正是取材自敦煌壁画,充满盛唐风韵。




小满

小得盈满祈丰年


汉代

四蛙纹铜鼓


人类博物馆馆藏有5面铜鼓,此面四蛙纹铜鼓,是其中较大的一件。直径83.6厘米,高55.3厘米。其面边沿饰有四蛙,逆时针环列;中心为太阳纹十二芒。铜鼓最早是由煮饭的炊具铜釜演化而来,曾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它在我国百越地区及东南亚地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堪称南方少数民族历史百科全书。




芒种

麦子黄时人倍忙


清乾隆

绿地轧道粉彩折枝花卉纹瓷碗


此碗高6.2厘米,口20.7厘米,底8.5厘米,横32厘米。此件藏品绿地鲜嫩纯净,为乾隆年间民窑中的精美之作。芒种时节麦饭香,古人用此“绿地”配“粉花”之碗盛食,相得益彰,自然融洽,给人以色香味美的感受。




夏至

蝉鸣声声仲夏长


民国

玉蝉


人类博物馆收藏有多枚玉蝉,主要来自两汉及清末民国。其中一件民国玉蝉,长6.7厘米,宽3.4厘米,厚1.4厘米。此玉蝉由青玉雕成,造型简约,线条挺秀,对称匀美,其晶莹润泽的玉色,精雕细刻的工艺,使之栩栩如生。




小暑

骄阳似火三伏至


民国

张锵所绘翠鸟荷花图轴


此画纵136厘米,横37.2厘米,作于辛未之夏。作者张锵(1882-1964),字菱波,室名习静寮,福建闽侯人。此画以水墨写意绘白荷两朵,荷叶数支,兰草一丛,翠鸟一只,取荷塘清翠之意。




大暑

烁玉流金赏芙蕖


清代

玛瑙莲花水盂


此为国家三级文物,高7厘米,口径4.8厘米。水盂,又称水丞、砚滴,主要用于给砚池添水,供置于书斋案几之上。此件水盂,取材整块大料玛瑙雕刻而成,取莲之天然形态入饰,器呈一大一小双莲并蒂状,以芙蕖为盂形,周围绕以莲枝、莲叶、莲蓬,刻画细致,巧妙无比。




立秋

一叶知秋凉风送


清代

朱彝绘设色秋菊双鸟图轴


此图轴纵115.9厘米,横33.5厘米。作者清末画家朱彝,安徽芜湖人,有“笔精墨妙”之评。该画为纸本设色,画面以水墨为主色调勾勒虺枝茎叶,红、白、粉、紫四色秋菊怒放其间,一双白头翁振翅从空中俯飞而下,啼鸣不止。无不呈现出金秋怒放的生命力。




处暑

暑消云散盼秋来


东汉

陶鸭


时至处暑,此时正值农忙开渔前后,不少地区都有吃鸭子的习俗。这件东汉陶鸭,高12.1厘米,长16.7厘米,橙红陶塑,呈趴卧姿态,尾羽上翘,身躯圆润,憨态可掬。这件陶鸭出土于广州市黄埔区一座东汉墓葬中,这批墓葬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研究百越诸部中南越国社会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材料。




白露

寒生露凝雁南飞


明末清初

德化窑白釉茶具


民间在白露这天有收清露,饮白露茶的习俗。此茶具由一壶两杯组成,壶高18厘米,肚径12厘米,杯高4.3厘米,口径7.9厘米。德化窑位于福建泉州德化,其所生产的瓷器因胎质致密如凝脂,透光度极好,有“象牙白”、“中国白”之美誉。




秋分

寒山远黛秋意浓


清代

姚景瀛绢本兰花图轴


此图轴纵115.4厘米,横35.7厘米,绢本设色,没骨写意,乃画家姚景瀛于宣统元年(1909年)暮春之初所作。此画为贺赠其友新婚而作,画中绘秋兰数丛,兰茎交织箭挺,兰叶纤巧修长,兰花吐蕊俏丽。




寒露

金风玉露喜相逢


现代

齐白石绘徐悲鸿题墨蟹图轴


寒露前后是一年中螃蟹最为膏满黄肥的时节。这幅由齐白石所绘,徐悲鸿亲笔题词并转赠给厦门大学人类博物馆的墨蟹图轴,是人类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之一。此画纵103.5厘米,横33.8厘米。画中绘墨蟹6只,有的双钳挥舞似在觅食打斗,有的蟹脚屈伸像是奔走疾行,有的蜷卧一角疑为休憩安眠。




霜降

银霜铺地菊花黄


明代

龙泉窑青釉刻菊花纹瓷盘


进入霜降节气后,百草枯萃,只有菊花傲立霜雪。赏菊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此盘高7.5厘米,口径39.4厘米,底径21.5厘米,盘内底刻双瓣菊花纹。其通体施青釉,釉色葱翠欲滴,青莹似玉,胎体致密厚重,暗刻花纹流畅写意,呈立体浮雕状。





立冬

银装素裹万物藏


清代

仿沈周水墨山水图手卷


整幅画卷横758厘米,纵35厘米,由六张纸拼接而成。绘者用浓淡相宜的笔墨,从右至左依次描绘了霜雪覆盖的竹篱茅舍、寒川涧肃的山谷密林、蓑翁独钓的浩渺冬江。




小雪

踏雪寻梅暗香来


清代

德化窑白釉堆贴梅花纹瓷瓶


该瓷瓶身高11厘米,口径2.7厘米,底径3.6厘米,通体施白釉,口小颈长,肚腹丰圆。瓶身堆塑折枝梅两枝,线条流畅,气韵生动。以梅饰物,除了反映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外,还因梅有五瓣,象征着“福、禄、寿、禧、财”,被人们视为能带来吉祥好运的“五福花”,因此,饰有梅花的瓷器极受欢迎。




大雪

浮玉飞琼望乡归


清代

设色昭君出塞图轴


该图轴纵142.7厘米,横38.3厘米,画面宁静肃穆,散发出优雅恬静的气质。画中一袭素雅衣袍的昭君,茕茕独立于漫天飞雪中、一株寒梅下。她面容恬淡,眉眼温柔,嘴角含笑,怀抱一把琵琶正在拨弄琴弦。透过画面,我们似能感受到覆盖了天地万物的冬雪寒。




冬至

数九寒天迎亚岁


汉代

龙凤谷纹玉璧


人类博物馆收藏有数十枚各种形制的玉璧,其中这件汉龙凤谷纹玉璧,径长22.5厘米,厚0.6厘米。此玉璧由青玉琢成,正背两面遍饰花纹,且纹饰相同。外圈由三组双身合首变形龙凤纹组成,内圈则密布排列齐整的谷纹,两层纹饰中以绳纹分隔,层次分明。过去的玉璧专为天子祭祀之用,如今人们将玉璧变形成了平安扣系于胸前,以希冀能护佑安康,保家安宅。




小寒

梅娇雪俏双姝艳


民国

哥釉铁砂堆贴孔雀梅花纹瓷瓶


小寒,欺霜赛雪的梅花最先绽放,昭示了春天的到来。该瓶高约55厘米,口径长12.9厘米,底径18.7厘米,这尊瓷瓶周身呈仿哥釉开片,瓶身堆贴梅树一株,老桩红花,蓓蕾初绽,树干上立孔雀一只,尾羽绮丽,釉色浓艳,树下奇石上的雏鸟仰头相望,眼里似溢满孺慕之情。这尊逾半米高的瓷瓶,将代表高洁的梅花与象征吉祥的孔雀集于一身,呈现出一派清贵祥瑞的繁华气象。




大寒

鸾飞鹤舞兆丰年


清代

竹鹤图轴


该图轴纵175.8厘米,横101.4厘米。此图用极为细腻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泓清溪之畔,几株翠竹迎风招展,一块曲折圆润的奇石旁,一只丹顶鹤翩然起舞的绝美情景。画中之鹤单足着地,顾盼回首,引颈啼鸣,展翅欲飞。它集丹顶、白羽、黑尾三色于一身,更显其鹤骨松姿,翩然欲仙。




大寒已至 只消待春来

天地间又开始酝酿下一轮生息

四季流转 岁岁年年 

凝望文物 就望见生命的力量之和


愿你由此想起来

今年 去年 以及

很多个遥遥的季节

从而带着希望 奔向无限的明天


▲🧧厦大红包封面上线!限时开抢!

阳康后,这项运动适合你!快跟着厦大运动达人练起来~

红红火火,厦大年味儿浓!

来源:档案馆、文博管理中心

编辑:罗彦青

责编:张火火、曾浣浣
厦门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