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是被基因决定的吗?

金振豹 静修与读书 2022-01-06

人是被基因决定的吗?


一位参加上一期静修工作坊的朋友在跟我闲聊的时候提起他女朋友的姐姐有一个5岁左右的小孩患有肌营养不良,运动有障碍。医生预计他只能活到二十多岁。据说肌营养不良与基因和遗传有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持续恶化,肌肉趋于萎缩,有的人会连眼皮都闭不上,运动能力一点点丧失,直至死亡。得了这样的疾病,那看起来真是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因为,这是“基因决定的”,只能自认倒霉。


基因决定命运的说法,是人们把科学对于世界的暂时性的,假定性的学说不加辨别地当成真理所造成的一大迷思。科学假定世界是客观实在的,并致力于发现“客观”的现象背后的关系和规律。面对宏观的物质世界,科学的这个“伟大”的假定几乎无往而不利,而宗教则节节败退。随着科学的触角进入到生命领域,科学家们很自然地也用这个假定来看待生命。在“基因决定论”的问题上,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堪称教父。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以遗传和变异为基础的。他认为生物的特性能够通过遗传代代相传,也就是说,在遗传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殖细胞当中,具备了发展出一种生物之各种特性的全部信息。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百多年的科学研究,德国的细胞学家Walther Flemming于1882年首次提出细胞核当中的丝状物,即染色体在遗传上具有重要意义。此后的科学家们继续沿着达尔文指出的方向穷追不舍,确定染色体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即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1953年,美国细胞生物学家James D. Watson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和物理学家Francis Crick进一步搞清了DNA的结构,并为此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Crick的研究还表明在生物体当中,DNA所承载的遗传信息首先被复制成核糖核酸(RNA),再以核糖核酸为模板制造出呈现各种生物特性的蛋白质,也就是说,遗传信息是按照DNA-RNA-蛋白质的方向单向流动的。随着这两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得到科学界普遍的接受,这些专业人士所提出来的这一假定:生命决定于物质性的基因,也逐渐变成了一项普遍的“公共常识”,直到现在仍然为大多数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奉为真理。


但是接下来的科学发现其实已经对这一仍然垄断着“公共常识”的信条做了根本性的修正。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遗传学家Howard Temin在研究肿瘤病毒为何能够改变受感染的细胞的遗传代码时发现遗传信息并不仅仅是从DNA流向RNA,而是RNA也能够反过来改变DNA中的遗传信息(即所谓“反转录”)。这部分解释了为什么正常的细胞可能会变异成肿瘤细胞。Temin为此获得了1975年生理学诺贝尔奖。他的发现意味着通过“基因手术”或环境影响,遗传信息也可以被改变。


1990年,美国生物学家Frederik Nijhout发现基因的表达也不是由基因自己完成的。就是说,DNA中的所有基因在细胞发育和分裂的过程中并不是都会表达出来。不同的基因表达会导致同样的细胞,比如受精卵通过分裂发育成不同种类的细胞,比如神经细胞、血细胞、肌肉细胞等。那么是什么东西导致DNA中的大量基因以不同的方式得到表达并决定一个细胞的最终样态呢?Nijhout指出是来自环境的信号,而不是基因本身激活了基因的表达。换句话讲,环境信号控制着基因的活动。在这些发现的基础上,一门新的基因科学,即超遗传学(Epigenetics)已经悄然兴起。超遗传学研究的不是DNA的改变,即通常所说的基因的变异导致的细胞的变异,而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对基因的表达,进而对细胞的发育及其特性所产生的影响。


总而言之,这些更新的科学发现传达给人类的一个福音是,人的命运并不是被基因决定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就真地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说,人不过是一堆无用的激情。所有的那些美妙的字眼:尊严、自由、自主、独立、创造,都将毫无意义,因为人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命运。那么,人的命运既然不是被基因决定的,它又取决于什么呢?对于我们身体当中的一个细胞来说,它的命运取决于它所存在于其中的环境,也即我们整个人的生命状态,包括我们释放给它的荷尔蒙。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的意识和情绪状态,我们所吃的东西,以及我们所处的生活和工作的环境,都会对我们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进而对我们的整个身体健康状态产生影响。而这些,是我们可以决定的,或至少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或其他方面的努力,增强我们对其施加影响的能力。


回到开头所提到的关于肌营养不良的问题。就算它是基因所造成的,父母对患有此种疾病的孩子也并不是无能为力。父母可以通过恰当的照料和教育,使孩子身体、情感和意识层面的感官都得到全面而适当的开发,比如通过侧重能量层面的按摩,如触疗愈以及华德福体系当中的韵律按摩,发展身体的感受力和激活能量的流动,通过让孩子多到自然环境当中玩耍,通过适当的艺术教育,比如音乐、绘画、木工等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都有助于增强他们的体质,延缓疾病的恶化。等到他们具备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控制能力的时候,再对他们进行静坐和太极等方面的训练,帮助他们感受生命固有的强大力量,以及通过帮助他们建立起与他人、与社会的连接,体会生命的美好和意义。正是在这种与命运的抗争当中,人们终将发现,人不是被基因,乃至环境这些物质条件所决定,而是有可能转化和改变这些物质条件,成为自己的命运的主人。正是人的这种自我决定的可能性,彰显了生而为人的尊严和意义。


(本文参考了美国细胞生物学家Bruce H. Lipton和美国政治评论家Steve Bhareman合著的Spontaneous Evolution (《自主的进化》,Hay House出版社,2009)一书。)


参加95日-910日静修工作坊的女孩颖是一位二年级研究生。第一天静修训练过程中出现恶心、头晕耳鸣等反应,是我自去年开始举办静修培训以来排病反应最强烈的。经过五天的坚持静坐练习,结合爬山,太极等增强体能的训练,在没有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身体状况大大改善。以下是她对五天静修体会的总结。

我在静坐过程中的反应是比较大的,甚至把金老师给吓到了。第一天上午刚开始打坐似乎还处于适应的阶段,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第二个半小时的时候,突然有恶心的感觉,然后接着头晕耳鸣,等到睁开眼的时候就什么都看不见了,再走到隔壁房间休息时,还差点晕倒在地上。这种感觉一直陪我到最后,不过难受的感觉再逐渐减少,首先头晕和耳鸣消失了,只剩下恶心的感觉,慢慢的恶心的感觉也慢慢减少,只是这个过程要相对长一些。现在想起当时恶心的感觉都觉得后怕,第一次恶心伴着头晕和耳鸣的时候有种生不如死,世界末日来临的恐惧。不过后来听取金老师的建议,在打坐过程中若出现恶心的感觉就马上停止,休息一下,呼吸点新鲜空气,并且出去散步,加强锻炼,这样就会慢慢好一些。

别的同学都有发热的感觉,但是我一直都没有。第二天下午打坐的时候身体里往外冒寒气,晚上竟然盖两床被子睡觉的。但是我从第三天开始有了不太一样的感觉,先是早上去爬山的时候,我竟然有力气爬一半,要知道我平时是最讨厌爬山的。爬完山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而且并没有感觉到累,精神依然很充足。晚上躺着打坐的时候,身体开始出现麻的感觉,

第四天早上的状况似乎不是很好,山就爬了一点就出现恶心的感觉,吃饭也没什么胃口。但是晚上打坐的状态比较好,麻的感觉遍布在腿部,而且脑袋中压抑的东西感觉再往外排,有气流从鼻翼侧面往上流,神清气爽的感觉。即使打坐完了以后也还存在些许这种感觉。

第五天的状态就更好了,早上起来就神清气爽,腿部力气充足,恶心的感觉在慢慢的消失,胃口也开始变好,并且爬到了山顶。感觉身体在逐渐的变轻,也变得越来越喜欢走路了。

其实我也在思考为什么我的反应会如此之大。细想得来,无非就是学习压力导致的。记得自己在最关键的时刻转学,在成就我的同时,我也失去了一些。六年级和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我在这两个关键时刻转学了,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知识,自然压力加倍,加上我又是不甘落人后的性格,最终影响到了身体。高中虽然是回家吃饭但是时间比较紧,吃饭急,脾胃也就落下了毛病。长期以来如此,身体没有得到喘息的机会,就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其实我的很多同学都在上学期间得了许多病,本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每天过的忧心忡忡,怎会不生病。

其实很高兴能在这个年纪接触到打坐、静修,感谢金老师的指导,愿静修能终生伴我左右。


北京昌平辛庄三和静修中心9月份和10月份工作坊日程

A

9月25日到29日

B

10月1日到7日

C

10月17日到21日


培训费为每人每天1000元。每期提前五天缴费为800元每天。两人以上共同报名适用团体价800元每人每天。在校大学生以及南山华德福学校家长每人每天600元。完整参加一个工作坊者(五天),参加后续工作坊适用每人每天600元的复训价格。完整参加10月1日到7日工作坊者适用每人每天600元的价格。其余信息详见本公众号历史文章:“金振豹博士2015年9月静修工作坊日程”。


金振豹博士联系方式:13693248706;微信:leojzb.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