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生与灭苦:静修与内观禅修的区别(一)

金振豹 静修与读书 2022-01-06

我是从真气运行法入手开始练习静坐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儒释道、心理学、人智学、神经科学、哲学、中医、乃至伦理学和法哲学等一步步形成和丰富自己较为系统的静修理论。静坐的法门很多,比如佛家的内观、偏向于道家的真气运行法以及瑜珈术都有所不同。其共同点则是都以关注呼吸为关键。李少波总结的真气运行法在关注呼吸方面的要点是:“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气,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吸气时任其自然。”,以达到真气在心窝部集中起来的效果,并借此排除杂念(李少波著《真气运行学》第45页)。如果还是杂念纷扰,他建议采取数息法。我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对此有自己的心得。我把它称为调息法,即同样是只关注呼气,吸气任其自然,但在每次呼气时,有意识地将呼气略为放慢及延长。放慢和延长的程度,以在整个静坐时间,比如20分钟内保持呼吸的均匀和流畅为度,即不是一会儿深一会儿浅,一会儿长一会儿短。许多人刚开始会感到不适应,甚至将呼和吸都搞错,但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基本上都会适应,并感到越来越能够在整个静坐时间内将呼吸置于自己的意识觉察和控制之下,以及呼吸变得越来越轻缓。随着呼吸变得越来越轻缓,身体上也开始出现气感,比如心窝变得沉重、发热、身体某个部位发热、发凉、有蚁行感等。当开始适应某种呼吸的节奏之时,就可以将呼气进一步放缓,获得更为深入的效果。


经过两年多,长达2千多个小时的静坐练习,我现在可以确认有规律的静坐训练能够大大增强体内的真气运行,而真气运行的增强会不断加深人在静坐时的入静状态,直至在到一定程度之后,人可以完全停止口鼻呼吸,进入一种无需任何人为意念,而真气自动在体内旺盛运行的状态。人也能够随时通过凝神静坐,体会到无物无我,无客无主,与天地浑然合一的安定喜乐之境。在到了这个阶段之后,人的各项潜能都会在不同程度得到开发,包括身心自愈能力、自我觉察及控制能力、运动能力、理解力和学习能力。而这些的基础,在我看来即是人体当中气,也即能量的不断增强。呼吸与气之间的关联还没有在科学上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无法从现有的科学得到完整的解释。从我自己的个人经验出发,我倾向于认为人是一个能量体。人不仅从食物当中获取能量,也可通过经络和穴位从宇宙当中直接获取能量。只是现代人的生活模式使得人过度依赖食物,以至于从宇宙当中直接获取能量的能力不断减弱,而这是人的生命力不断趋于衰弱,容易为各种消极情绪所困,容易生病及过早死亡的直接原因。通过调息,即有意识地放慢呼吸的训练,人使自己对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依赖减少,重新激活从宇宙当中直接获取能量的能力,恢复人体小宇宙和大宇宙之间的连接,从而使生命力重新恢复强健,使身体里潜在和显在的各种病灶得到消除,甚至能够进一步发展人的各种潜能,揭示生命原本自足圆满的实相。


然而在这过程中,我越来越发生一个疑问,即佛教传统下的内观静坐似乎完全没有注意到气的问题。它也完全不主张调息,而强调单纯的观息。 按照据说传承了佛陀所发现的内观方法的缅甸内观大师葛印卡的指导,观息时,练习者要专注于鼻孔处呼吸时的感受,不要刻意控制呼吸,而是有意识地去观察呼吸的如实面目:长或短、重或轻、深或浅。要尽可能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不要因为分心而中断了觉知(《内观:葛印卡的解脱之道》,威廉•哈特著,海南出版社,第95页)。如此的目的,不是为了去体验轻安喜悦,而是把心练得专注,用以体认自身的实相,并去除导致痛苦的习气(前引书第102页)。按照正统的内观理论,在静坐过程中有时候出现的轻安愉悦的感受(所谓法喜),“只是表面上刻意营造出来的,而不是由已净化的心底深处自动生起的。正定不应该是心的麻醉,而是要远离所有的造作与错觉。”(前引书第102页)。


由于葛印卡的传播,内观在欧美已经非常流行。我接触过的欧美朋友十有八九都知道内观(vipassana),十有五六参加过为期十天的内观练习。然而他们都认为内观训练是一个折磨人的过程,而且也没有一个在生活中真正养成静坐的习惯。我的许多国内朋友也都参加过传统佛家禅修的训练,给我的印象也差不多。的确,如果在静坐的时候只是单纯观息,将难以有效地激活和增强气在体内的运行,也就不容易疏通经络,强化气血,使静坐变得越来越轻松愉快。尤其是在学员们被教导在静坐过程中出现的愉悦感受只是一种幻觉,并不意味着静坐的进步和身心状态的改善,是不应当去留恋和追求的情况下,因为静坐而导致的气机运行的增强得不到内心的肯定,甚至被排斥和否定,就无法进一步强化。此种情况下,学员们在静坐过程中就难以摆脱腿脚腰背麻木、疼痛、酸胀的感受,也不容易让身心状态尽快得到有效的改善。许多佛门子弟,包括我所认识的一位据说曾闭关十多年的法师,身体健康也都不是太好。


基于佛家传统的内观禅修认为静坐不应当追求轻安愉悦的感受,也不重视静坐对于改善身体状况的效果,这大概是它没有发展出系统的气和经络理论的直接原因。其根本的原因,则是在于内观禅修作为佛陀教导的解脱之道的修行法门之一,是服务于佛陀对于人生的理解,以消灭人对于各种欲望的贪著,也即各种所谓习性反应,培养觉知力(专注力)和平等心,获得涅槃解脱为目标的。佛陀的所有教导的出发点,是人生是苦的。什么是苦(苦),苦是如何产生的(集),苦的止息(灭)以及止息苦的方法(道),即所谓四圣谛,构成了佛陀全部教导的核心。这些发现和教导的伟大意义的确是再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通过指出我们人生中遭遇的所有苦痛和不幸都是自己造成的,揭示我们的所有感受和情绪都不过是我们的意识之外的习性反应的结果,是构成我们整个身心的亚原子粒子(kalapa)在各种习性反应的推动下不断生灭的结果,他使我们知道生命并非一个完全超乎我们掌控的无聊的玩笑,而我们能够对自己的生命有所作为,能够超越任何不幸的遭遇,包括死亡,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尽管如此,我以为佛陀的伟大教导总体上是偏向于消极的,偏向于强调人生痛苦的一面,而多少忽略了人生喜乐的一面。这可能与他住世时期整个印度的社会状态充斥了太多的痛苦有关。按照星云大师在《释迦牟尼佛传》里的介绍,当时种姓制度下的印度社会阶级等级森严。处于下层的吠舍和首陀罗种族固然备受压迫和剥削,处境十分悲惨,作为特权阶级的婆罗门和刹帝利所享有的骄奢淫逸的生活也不能让他们摆脱内心空虚以及生老病死的痛苦。从而整个印度的思想文化是偏向于否认生命的意义,偏向于消极厌世的。佛陀应该是继承了这一倾向,只不过经由内观发展出了更为信实,更为透彻的涅槃解脱之道。照佛教的说法,作为一个彻底的觉者,佛陀应该掌握了超越轮回,永生不死的能力,但他仍然认为让肉身(应身)永久地住于世间是违背法性的自然规则的,并于80岁的时候因食用一种菌类生病,同年在拘尸那罗涅槃入灭。


中国人的传统对于此生此世显然持更为积极和肯定的态度。在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则完全着眼于现世的安顿。而历史更为悠久,堪称中华文化之渊源的道家思想,则把健康长寿,乃至逍遥于天地之间作为修行的目标与最高境界,主张我命由我不由天。《黄帝内经》开篇即肯定古时的真人、至人、圣人、贤人对于生命的自主与自在,甚至能够“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或许正是在此种对于现世生命的积极肯定之态度的基础之上,道家修行人发展出了详尽周密的气和经络学说,而博大精深的中医更是将其运用之妙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相对于佛家文化的厌世倾向,以及作为西方文明之基础的基督教把死后上天堂得救作为此生的意义与目标,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总体上是乐生的,因而具有强烈的世俗性。中国文化的优美和丑陋,其根基都在于此种带着点儿没心没肺的乐生的态度。


(未完待续)


金振豹博士负责的位于北京昌平辛庄的三和静修中心面向社会开设静修工作坊。三月份的静修工作坊为3月7日到11日,3月14日到18日,以及3月28日到4月1日。详见本公众号历史信息中上一篇文章。


顺附参加了2月23日-27日静修工作坊的来自徐州的梁老师的心得,供参考:


2月23日至28日,我有幸成为金老师静修中心成立后的首批学员,短短几天的时间,使我收获颇丰,受益匪浅,现将学习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来前没见过金老师,只是在微信上聊过,看到过相关的介绍,见到金老师后,从外观上看,面色红润,走路步伐有力,身材匀称,一看就是一个健康之人,他本人就是静修最大的受益者,否则,是没有说服力的,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金老师本人和他的静修的信任。其实来前,我就是抱着信任的态度来的,要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学习,肯定是学不好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原因就是心态决定做事的结果。见到金老师,只是让我更加放心,更加认为我来对了。


练习开始时,金老师首先讲解了静修的理认基础,它是以中医学、人智学、道家、儒家、心理学及法学等相关内容为理论基础,加上金老师2年多来自己的实践经验,提炼出来的,它是集养气、健身、修身养性为一体的,我认为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所以事实证明,效果也是明显的。


练习的过程是痛并快乐着,从第一天的只能打坐练习20分钟,坐一会屁股就疼,坐不住,到最后可以静坐1小时20分钟,并逐步掌握了练习的要领,身体的变化也呈现出来了,如心口发热、小腹涨气、会阴部发热等,同时身体也出现了明显的改善,如以前入睡困难,正常情况下是40分钟到1个小时可以入睡,现在躺下后大约20分钟就入睡了,并且,睡眠质量也有提高,以前总要在3-6点间会醒来3-4次,现在只会醒来1-2次;以前有个牙很敏感,吃冷热食品(包括冷热水)都会很疼,今天早上我刷牙时,居然基本上没有感觉到疼,真是喜出望外。


静修是通过真气在体内的运行,来调理人的健康,当真气运行在哪里受阻,即预示着该部位可能出现了问题,通过静修可以对该部位调理,该部位问题越严重,在调理的过程中,可能人体出现的反应越强烈,我有二十余年的咽炎,静修时的反应很明显,特别是在第三天,嗓子发痒、咳嗽厉害,但第四天症状减轻,嗓子感觉舒服了好多。


为了学好静修,我有以下体会:一是要相信,对金老师本人要信任,对静修的作用要深信不疑,否则,学习的效果不明显;二是要排除干扰,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我这次来学习静修,给相关的人打过招呼,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不要联系我,学习期间,我只接过2个电话,打过一个电话,不被分心,从而保证了学习的效果;三是要持之以恒,特别是刚开始,可能要领掌握的不好,效果也没出来,再加上单调乏味,很容易放弃,这个时候一定要告诫自己,除了坚持还是坚持,要有平和的心态,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我的经验告诉我,只要坚持和相信,一定会有效果。


几天的练习,我还感受到,静修不仅可以调理人的身体健康,还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使人不再烦噪、气噪和浮噪,从大处说对国家和社会有好处,从小处说,对家庭有好处。


短短几天的交往,金老师给我的感觉是为人坦诚、简单、无私,我们相处的象朋友一样,分别是依依不舍,因为我们彼此都在用真情相处,用真情换真心。


注:需要说明的是,梁老师这篇心得过于强调了静修当中“信”的作用。静修的效果不是取决于信,而是取决于适当的方法以及以开放、好奇、兴致勃勃的态度探索自我,探索生命实相的勇气。唯有对人生有着无穷之兴趣与热情,对他人和世界有着强烈的爱意和善意,同时又胸怀广阔与开放的人才能够最为有效地从静修当中获益,而以僵硬的信仰和教条来对待静修则迟早会陷入瓶颈和困境。静修的意义在于,不论我们从事何种事业,我们都将因为这方面的努力而重新认识自我,并因而与生命、与他人和世界建立比之前远为深入和密切的连接。


普及静修知识与方法;
探索身心健康之奥义;
支持心灵成长与更新;
促进同道交流与分享。

(点击左上角“静修与养生”可订阅本公众号及查看之前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