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可鲁个展《无人之境》即将开幕

藝術門画廊 艺术门 2022-05-21



艺术家马可鲁

即将在藝術門画廊的香港空间带来个人展览


《无人之境》: 马可鲁个展


展览日期

2022年5月24日至2022年7月30日


开放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六(上午10时至晚上7时)


画廊地址

藝術門,香港中环毕打街12号毕打行6楼



艺术家马可鲁将于藝術門画廊的香港空间呈现全新个展《无人之境》,此次展览将展出由1970年代至今的罕见风景画抽象绘画,包括早期的具象山水画和后期打破常规的《啊打》系列。


展览向观者传达艺术形式自由意志生活的关系,探讨三者在荒野中完全不被限制的概念。






“无名画会”与早期“外光派“绘画


艺术家马可鲁,1954年出生于上海,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团体“无名画会”的初创成员之一,马可鲁一直致力实践“艺术回归本体”的理念,旨在令其艺术创作达至完全自由的原则。


1970年代对马可鲁来说是一个重要里程牌,他学会了通过自然来理解现代主义,特别是对色彩光线色调的运用。他的早期作品接近于“外光派”绘画,这是一种印象派风景画的变体。


以下作品都是即将在藝術門香港空间与大家见面的马可鲁早期罕见风景画。例如,《灰色调的玉渊潭》(1974年)是一幅象征无名活动的山水画,描绘色彩柔和、绝无人烟的荒凉景观。《秋风、湖水、柳萌、紫竹院》(1975年)和《一九八九之六》(1989年),呈现了他对北京遥远的记忆。



> 《灰色调的玉渊潭》, 1974,纸本油画,19.5 x 26 cm


>《秋风、湖水、柳萌、紫竹院》, 1975,纸本油画 ,25 x 19 cm 


>《雨中》, 1980,布面油画 ,55 x 71 cm 


>《1989 No.6一九八九之六》, 1989,布面油画,102 x 152 cm


马克鲁的作品曾在亚洲、欧洲、加拿大和美国展出。他的个展包括《马可鲁的绘画(2016)》,LinBART画廊,上海,中国;《简单、控制、想象(2014)》,博而励画廊,北京,中国;和《马可鲁:绘画四十年(2011)》,元美术馆,北京,中国。


曾参加群展《抽象与超越: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2016)》,民生美术馆,上海,中国;《超越形式(2016)》,中间美术馆,北京,中国;《和在阴影中绽放:非官方的中国艺术,1974-1985(2011)》,中国研究院,纽约,美国。



> 《秋天的荷塘》, 1983 ,布面油画,59 x 70 cm  

> 《什刹海边的路》, 1982,平板印刷品,15 x 23 cm  





参展的《啊打》系列是马可鲁又一次打破熟悉元素的尝试,他以特殊的图像转移方式压制绘画痕迹,进一步探寻绘画的偶然性,继续踏上绘画要保有纯洁又自相矛盾的旅程。


“啊打”是李小龙在出手那一瞬间的怪叫,马可鲁把这一声怪叫的精神定格在画布上。它或许是很多要说的话所凝练的一个点,也许是无意义的一笔涂抹,它处在评论的临界点,它是又不是。


用他个人的话说,“彻底去除我以往绘画中旧有的叙事,意义,完美,技术,技巧以及一幅作品约定俗成的要素。试图使新的绘画方式遵从‘偶发,无意义,无意东西方,自然生成的原则。’”例如,《啊打 – 深红之三》(2017年),《啊打 – 银黑之五》(2017-2020),都可以看出画家抛弃了构图、绘画的技巧、细节和叙事,抛弃了所谓东西方的纠结,让绘画单纯成为一个个人的事情。


正如奥斯卡·王尔德在他的文章《艺术与手工匠人》中所言,艺术家的使命不是刻意与世界和解,而是遵守不受现实限制的独立形式的制作。



> 《啊打 – 深红之三》, 2017,布面油画 ,146 x 146 cm 


> 《啊打 – 写嵩》, 2018,布面油画,200 x 200 cm


> 《啊打之二》, 2018,布面油画,200 x 200 cm 


> 《啊打 – 银黑之五》, 2017-2020,布面油画 ,146 x 146 cm 



> 藝術門艺术家马可鲁


藝術門艺术家马可鲁


1954                出生于上海

1960                随父移居北京

1973                学习于北京文化宫美术学习班

1989                学习于缅因州斯古海根绘画雕塑学校

1989                学习于纽约州立大学帝国学院

现在                 在北京工作和生活


公共收藏

中国广东美术馆

香港M+艺术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

中国北京中间美术馆

中国北京元典美术馆

中国宁夏银川美术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