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姐腌酸菜“翻车”?在中国农大,不存在的!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2023-12-24
   

盼望着,盼望着,冬天到了
又到了做泡菜、腌酸菜的高峰时节在北方,白菜一车车进入家家户户在南方,泡菜一坛坛腌制迎接新年泡菜坛、酸菜缸里有“惊喜”
也会有“惊讶”让人们感叹“微生物真是个神秘的力量”
比如这个视频里的这位大姐居然在“高盐碱无土”的环境下 培养出了绿叶引来一众网友的惊呼酸菜坛里长绿叶了?
酸菜泡菜也能“腌”出一篇论文?怎么学会“科学腌泡菜”?来自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老师马晨植保学院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实验的老师刘倩

为我们答疑解惑


验室里的泡菜



同学们自己动手切菜
泡菜发酵主要靠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产生大量乳酸。因此,实验室腌制泡菜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培养目标菌种、抑制其他有害菌种。制作方法会具体到配料的种类和含量,以确保大家做出来的泡菜不含有害菌落,可以食用。
“染菌是食品安全中非常大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们在腌制蔬菜的时候,加入的很多环节本质上就是为了防止食物中致病的微生物、霉菌等等的产生。”马晨讲解道。在实验操作中,向坛中加入适量盐分、白酒,这样除了可以改善风味之外,还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抑菌
除此之外,在腌制泡菜的时候,尽量不要搅动泡菜坛,以控制通氧量。发酵本身的优势菌种是兼性厌氧菌或者是厌氧菌。在厌氧的环境中,目标菌种能够更好地生长以及代谢。因此,降低泡菜坛中与外界氧气的流通量,维持一个低氧的环境,有利于抑制霉菌的产生。
事实上,制作泡菜的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比如盐分的添加、通氧量、腌制时间、成分配比、常用菌种以及菌种的配比类型、发酵食品的储藏保鲜等,都蕴含了科学道理。



刚装坛的泡菜

成熟后的泡菜

小小实验课,却有大惊喜

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实验上除了有教学腌泡菜的实验内容外,还可以亲手制作酸奶,甚至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煮土豆,提前训练自己的厨艺,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同学们自制的酸奶


中国农业大学开设的微生物与植物病原学实验课,一直是同学们的“心头好”,既能学习专业知识,又能锻炼动手能力。在任课老师眼里,实验课给她带来的最大触动,是同学们展现出来的动手能力和积极态度:“虽然我们是植保和食品学院,但是有一些同学上大学前在厨房的参与度其实是比较小的。现在他们在实验课上展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动手能力让我很惊喜。”



腌泡菜课程上,同学们自己动手切菜

平时授课内容丰富有趣,而最终考核并不马虎。一方面是平时的实验操作以及相应的实验报告,包括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另一方面是在课上设置一些相关知识点的小测试对学生进行考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从日常生活的食品中发现蕴含的科学知识,是这门课的最终目的。



炭疽菌属

葡萄孢属

同学们在课程中观察有关微生物


你是否已经对这门宝藏课心动了?

下面更有实验室“泡菜秘笈”大公开!

快快转发至“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起“科学腌泡菜”




工艺流程

1

原料选择

●凡是组织紧密、质地脆嫩、肉质肥厚、不易软化的新鲜蔬菜都可以作为泡菜的原料。如萝卜、莴苣、大白菜、青椒等。

2

原料处理

●新鲜的原料要整理洗涤,剔除不宜加工的部分。除体形过大的可以适当分成小块外,一般不进行切分。洗净沥干水,装坛泡制。泡菜水如果接种乳酸菌时,最好用0.1%高锰酸钾溶液洗涤原料,并洗净其残液,沥干水分。

3

泡菜盐水的配制

●含矿物质较多的硬水效果最佳。如果硬度不够,可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钙或碳酸钙加以调节。先配制与原料等量的6%~8%(与水的比)的食盐水,煮沸后过滤,再按盐水的量加入配料。

4

常用的配料

●白酒2.5%、黄酒2.5%、红糖2%、干红辣椒3%、草果0.05%、八角茴香0.1%、花椒0.05%、胡椒0.08%、老姜0.3%及少量的陈皮等,乳酸菌培养液或陈泡菜水接种等。

5

装   坛

●大型的或不规则的切成块,然后装坛,装半坛后,均匀放入配料(香料),再加原料至坛口7~10厘米,避免原料漂浮,再加入泡菜水,淹没原料。继而封上坛口,并在水槽中注入清水,以形成水封口。

6

成   熟

●装完坛后,将坛放置阴凉的地方,任其自然发酵成熟,成熟最适温度28~32℃。泡菜的成熟期,因蔬菜的种类和当时的气温而不同,一般新配的盐水,夏季5~7天即可成熟,冬季10~16天成熟。成熟后,即可食用。


更多宝藏课,等你来开发
除此之外,中国农业大学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宝藏课程——“小麦面食加工实验技术”课程、“葡萄酒文化与鉴赏”课程、“葡萄酒历史与文化”课程、“葡萄酒营养与健康生活方式”课程、“农产品加工学实验”课程等。
通过在课堂上品酒、制作面食、制作冰淇淋等充满乐趣的方式,将学理论与趣味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轻松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中国农业大学对学生的专业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研究性教学和实验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培育知农爱农的创新型人才。

在实验室中尽情发挥所能

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魅力

在实验结果中探寻微妙规律

在CAU的宝藏课堂上

等待美味的发酵,知识的沉淀


文字 | 蒋智如 严平

摄影 | 李浩 宋梦洁 吴昕怡 杨宇桐 李浩源 受访者提供

视频 | 来源于网络

编辑 | 李懿展

责编 | 武慧媛 姜萍萍 吴梦涵 徐世贤


设为星标
不错过中国农大的每一条动态!



往期回顾

R E C E N T L Y R E L E A S E D 


世界首座!7岁啦! 



毛泽东任命农大校长!

优秀!研究生奖学金评选数据揭秘 



她本硕博就读中国农大,完成“零的突破”!






中国农业大学(ID:iCAU1905)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点赞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