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gmp创始合伙人曼哈德·冯·格康逝世,享年87岁

有方空间 2023-10-16

△ 图源:事务所官网


据事务所官网消息,gmp创始合伙人之一曼哈德·冯·格康(Meinhard von Gerkan)于当地时间11月30日在德国汉堡去世,享年87岁。他曾获中国第九届梁思成建筑奖、德国建筑师协会(BDA)大奖等荣誉,并被授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等十字勋章。设计项目包括柏林泰格尔机场、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基督教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上海临港新城规划等。

事务所另一位创始合伙人福尔克温·玛格表示:“我们这代人过去动荡的经历将我们联系在一起,但幸运的是,我们在和平时代开启了事业。冯·格康创造性的思辩将长存于建筑文化学院(AcademyforArchitecturalCulture,gmp创办的设计工作营,旨在促进年轻建筑师的发展),并一直与我们同在。”

△ 曼哈德·冯·格康和福尔克温·玛格,2020年于泰格尔机场  ©Marcus Bredt


1935年,冯·格康出生于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他先在汉堡学习法律和物理,但后来决定在柏林学习建筑。1964年,他毕业于布伦瑞克工业大学,并获得建筑学学位。次年,即1965年,冯·格康作为创始合伙人与福尔克温·玛格共同创立gmp·冯·格康,玛格及合伙人建筑师事务所。


△戴着泰格尔六角眼镜(作为开幕派对入场券)的冯·格康,玛格和尼克尔斯,1974年  ©Otto Stark

△ 柏林-泰格尔机场历史照片 ©Landesbildstelle Berlin


gmp是进行全方位设计的事务所之一,其对建筑项目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建造直至室内设计全面负责。在事务所成立最初的短短几年内,gmp就赢得了8项建筑设计竞赛,其代表作品柏林泰格尔机场便是其中之一。


也同样是竞赛,将gmp带入了中国市场。1998年,gmp在北京德国使馆学校的建筑设计竞赛中获胜。自那之后,gmp通过竞赛的方式获得了百余项建筑项目的委托。目前,事务所有600多名员工,分布于七个办公地点,在国内和国际积极地从事建筑设计工作。


△ 曼哈德·冯·格康 © Jochen Stüber


公司部分代表作品
——

柏林-泰格尔机场
柏林,1974

△ 柏林-泰格尔机场鸟瞰  ©Marcus Bredt


在近半世纪之前,gmp在泰格尔机场项目中于1965年首创的“驶入式短距离机场”,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超前概念。六边形的航站楼形成一个闭合环线,内环接驳城市交通,外环在提供充足停机位的同时缩短了登机距离,从停车场到登机口只有30米。

机场整体由正六边形元素统一协调,均衡稳固的60度正三角的踪迹随处可寻,大到城市尺度的总体分布,小到家具设施和地面铺砖的细部,均由gmp设计。早在设计竞赛阶段,项目就将机场规模扩建一倍的可能性纳入考虑,提出了新增另一个正六边形环线航站楼的二期建设计划。

△ 机场鸟瞰,可见登机口与廊桥  ©Marcus Bredt

△ 航空塔台  ©Marcus Bredt


柏林中央火车站
柏林,2006

△ © Luftbild Berlin


柏林火车站是欧洲最大的火车站,建于已被拆除的莱尔特火车站旧址上,这里是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城际快车铁路线的交汇处。长度超过320米的大型玻璃屋顶,以及两栋与之交叉的办公楼,在城市环境中凸显了现存铁路线的走向。

十字形火车站的中心区域是一个大型中庭,它同时还将两座办公建筑联系起来。所有楼层的天花板都设有天井,可以让日光穿透到达地下平台层。

△ ©Marcus Bredt


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

北京,2011


△ 天安门广场一侧入口。保留建筑之上为新建的退进式阶梯屋面。 ©Christian Gahl


项目以一座古铜色屋面覆盖于拆除核心后产生的巨大的空间上方,将旧建筑和扩建部分连为一体。博物馆的主要展览空间位于巨大的屋面之下,享有眺望北京城内各名胜景观的美好视野。扩建部分与保留建筑均衡一致,与此同时新旧建筑形象一目了然,从而展现建筑本身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演变。

 

设计将原本分置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二为一。一座长达260米的艺术长廊作为建筑体的中央交通连接贯通南北,长廊正中位置扩展成为一座入口大厅,原有建筑的柱廊大门得以保留,加强了博物馆与其正对的天安门广场之间的联系。


△ 保留建筑极富特点的廊柱和开窗样式,通过当代的建筑语言得到了重新演绎。 ©Christian Gahl

△ 天安门广场西侧入口大厅,西大厅“博物广场”  ©Christian Gahl


曼海姆美术馆新馆

曼海姆,2017


△ ©Marcus Bredt


美术馆新建部分位于曼海姆菲德烈广场上,与青年风格的历史建筑旧馆局部相连,建筑从一个“城中之城”的理念发展而来。在一个简洁的整体体块内,独立的展览和附属功能空间穿插错落,构成极富张力的空间尺度。


单体空间围合于一个中央光庭四周,其间的交通通过连廊、平台和空中桥梁来实现。这令人们联想到城市中构成空间的元素——建筑和街区、道路和广场,建筑充满变化的交通流线、闭合与开放的转换,为室内增添了丰富多变的视角。


△ ©Marcus Bredt


亚洲金融大厦暨亚投行总部

北京,2019


△ 沿街人视  ©CreatAR Images


项目坐落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中心区,地处北京南北中轴线北端,紧邻中国国家体育馆与中国国家会议中心等标志性建筑。这座高度为83米的对称建筑由叠落曲折的连续体量生长而成,所有办公空间围绕九个采光中庭组团布置,在中心形成挑空中庭,创造了一个具有开放交融空间和连贯视觉联系的建筑整体。


建筑外观的设计理念基于具有北京古城典型风貌的院落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木构造形式相互呼应。每三层为一组的体量单元相互层叠、错落有致,这一设计手法打造了丰富而开放的内部景观;此外,工作环境的通透性,亦彰显了亚投行逾百个国家交互包容、开放透明的合作理念。


△ 中央中庭内景  ©CreatAR Images

△ 连续的开放空间  ©CreatAR Images


苏州博物馆西馆

江苏,2021


△ 夕阳余晖下的西馆  ©CreatAR Images


项目位于苏州高新区狮山文化广场,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设计理念来源于苏州古典民居及富有烟火气息的街巷里弄,着重打造一个以几何立方体组合而成的,小体量的建筑集群的结构形式。10个展厅均采用实体外墙,而玻璃幕墙围合的窄巷空间,则允许观众自由穿梭。这些小立方建筑群位于狮山东南侧一片葱葱绿林中,强调了与景观环境的有机融合。

 

建筑群中设有下沉式中式花园,其脱胎于苏州著名的园林景观,使西馆与本地文化相融合,并完善了整体空间构架。西馆的建成,与苏州城东的苏博遥相呼应,将作为苏州城市文化的载体,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文化地标。


△ 夜色下的主入口  ©CreatAR Images

△ 室内休息区  ©CreatAR Images


北京丰台站

北京,2022

 

△ 东入口立面  ©Schran Images

北京丰台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枢纽客站,也是中国首座采用高速、普速重叠双层高架车场的火车站。


车站顶层是高铁列车的站台层,12条南北方向的高铁线从这里始发。首层站台归20条普速列车停靠使用,地下层运行两条地铁线。车站站房面积近40万平方米,采用悬浮屋顶和柱廊立面,495米长的中央光庭结合玻璃幕墙,为站内引入大量自然光。


△ 一层进站大厅  ©Schran Images

△ 中央光庭  ©Schran Images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北京,2022


△ 建筑外观  摄影:CreatAR Images

这一国家级博物馆将两座博物馆的功能集为一体,它的建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新文化区增添了又一座重要的新建筑。建筑外观设计与其内容相辅相成,雕塑般的幕墙结构富于色彩、深度与光泽效果的变化,使博物馆无论从近处还是远处看都颇具特色。


建筑在结构和尺度上被划分为彼此贴合的三部分:浅色锈石花岗岩基座、玻璃幕墙的透明平台层和漂浮在上方的铜色主体建筑。通过这种三段式布局,设计在13.5米的高度上形成了一个有屋顶的城市露台,以公共空间的形式环绕着建筑。6米悬挑的屋顶也为玻璃幕墙后面的展览区提供了遮阳保护。


△ 建筑外观  摄影:CreatAR Images

△ 中央大厅  摄影:CreatAR Images



参考资料

[1]事务所官网

[2]https://mp.weixin.qq.com/s/d68xPqgRfz8NbGrcWRIr1Q

[3]https://mp.weixin.qq.com/s/mf0W1Z-enN_vn7O76NKMTA

[4]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TAxNjY4MQ==&mid=2649900019&idx=1&sn=8da77f73f62d7f7360d4a694fedd945a&chksm=bec7027589b08b639b7925490e7176d43c5349ca32776655ddb812aa563eda1abf502acc6c02&token=881159334&lang=zh_CN#rd

[5]https://www.faz.net/aktuell/der-architekt-meinhard-von-gerkan-ist-gestorben-18501852.html


编辑 彭紫琦、李博超、袁蓓祺、楼樱

视觉 / 李茜雅   校对 / 彭紫琦、李博超、袁蓓祺、楼樱

本文编排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图片除注明外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或来源机构所有。欢迎转发,禁止以有方版本转载。若有涉及任何版权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妥善处理。邮箱info@archiposition.com

怀念逝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