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半年期4.1%收益的工行产品,怎么连本金都拿不回来?

小巴 理财巴士 2023-06-07



最近爆雷的事情,都烧到“宇宙行”工行的身上去了。


由工行代销,鹏华基金子公司鹏华资产管理的“鹏华聚鑫”1-25号系列产品,居然全线违约了,产品总规模超过40亿,资金缺口20亿左右。


这个事情比较出奇,所以值得说说。


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有网友爆料,今年1月份的时候,在工行客户经理的推荐下,买了“鹏华聚鑫”1号产品,当时还说这将会是爆款,可能抢不到,还得提前预约。


2月份扣了款,8月份到期,本来应该可以赎回了,但却赎回失败,客户经理解释说有一部分资金正在清算中,要等30天。


到了9月再尝试赎回,还是不行,说还得延迟40天才能兑付。


而从鹏华资管的公告也可以看到,8月和9月确实都发了延期通知。


(鹏华资管公告)


到了10月份,投资人就收到银行的口头通知,说无法顺利兑付,如果要强制变现,只能拿回本金的6成。


要知道这批产品,是风险等级为PR3的固定收益产品,这个级别风险还是适中稳健的,6个月的期限收益4.1%,而且是100万的门槛,按道理不会亏成这样,所以投资者一下就炸毛了。


然后事情突然就迎来了转机,10月中旬鹏华资管发公告,说兑付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了。


(鹏华资管公告)


原来是工行出面,拿出了一份兑付方案,承诺在10月20日兑付本金的50%,剩下的48%本金转为工行理财产品,2%本金作为该理财的收益,1年后再兑付。


相比于常见的爆雷,这个本金能拿回来的结果算是不错了。


但这么大一笔资金就白放里面了,不仅拿不到原先的4.1%收益,有一半的资金未来1年还是0收益继续耗着。


在大家看来,这件事里面蹊跷的点太多了。


虽然产品合同里面说到,产品的定期运作报告可以在资管官网上查阅,但投资人登录官网后,却查不到产品的报告材料。


产品说明书的投资范围描述,是正常的罗列,比如银行存款、同业存单、债券等等,但底层资产具体是哪些标的,无法穿透,工行和鹏华资管都守口如瓶。


咱们可以看到8月份的公告那里,还把事情推到资管新规上,但这是2月才发的产品,资管新规早出来了,而且资管新规现在还把过渡期延到了2021年底。


更奇怪的是,本来工行只是一个代销方,可以把责任撇清,但却把事情揽到了自己身上,去做兜底。


后来有投资者经过多次沟通,挖出这个系列产品重仓“海航债券”的事情。


产品是2月发行的,但海航债去年就已经传出延期兑付的消息了。


今年4月份“13海航债”到期兑付的前夜,才通知持有人这笔债要延期一年支付,让人大晚上的发送表决邮件,不然就视为弃权,当时也是引起了一波舆论浪花。



如果“鹏华聚鑫”这个系列的产品,真的重仓了海航债的话,就难免让人觉得在找接盘侠的意思,而工行本来就是海航债的债主之一。


不过工行出来兜底,也会有维护自己的声誉,不愿得罪大客户的意思,毕竟100万的门槛不低。


根据投资者的说法,客户经理有暗示合同虽然不写保本,但实际可以保本,也承诺了收益的意思,所以估计还考虑到在宣传销售时有不完全合规的原因在。


当然,这里面种种细节是不是如此,出问题的债是不是只有海航债,也还有待披露,但从这件事,咱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启发——


首先,还是咱们之前一直强调的,虽然都是在银行买的理财产品,但还是得看好合同,买的到底是银行自营的,还是代销产品。


银行自营的合规性和安全性相对更高些,有啥事银行会优先处理。


代销的像这次缺口不算太大,且里面的底层资产估计与工行本身就有纠葛,所以工行才出来兜底,但谁知道下次会不会这么“好运”呢?


而且咱们之前分析包商银行破产事件的时候,也提醒到小银行的不良资产相对是最高的。


所以选大银行的理财产品,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时候相对还是更抗揍的。


第二个,就是分散投资的重要性。


要不是出现系统性风险,一个充分分散的固收产品是不会这样违约踩雷的。


可以看到“鹏华聚鑫”系列产品有1-25号之多,是全线违约的,所以不仅是其中一个产品重仓了某个出问题的债,而且是25个全部踩雷,那就说明里面的投资标的也是会有重合的。


这样高的集中度,可以说是很危险的。


当然这里咱们得区分开,虽然这个鹏华资管是鹏华基金旗下的子公司,但这违约的产品不是基金,如果有买了鹏华基金的小伙伴,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而且基金本身就是分散投资的一种方式,无论是股票还是债券,都是分散配置,所以基金不会出现类似的事件。


最后,就是再次强调大家不要再迷信所谓刚兑了。


各种打着擦边球的理财产品,都会转到净值化,而各种高收益、刚兑预期的债权资产,也得谨慎看待,包括信托这些。


以前还不上钱的时候,还可以借新还旧,发新的一期产品来兑付,直到能还上钱为止,要么就是银行和信托拿自己的钱先垫付。


这么一来,投资者看上去就是刚兑的,但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要去杠杆,监管也更严了,再加上资管新规的要求,以后不能再这么干了,刚兑也会打破。


所以风险其实是一直都在的,只不过以前有人在帮你承担着,但这并不代表产品本身没有风险。


小伙伴们得认识到,投资得自负盈亏,在看收益之前,要先搞清楚到底什么产品,风险是什么,为自己的钱负责。




相关热文推荐给你
(点击以下图片直接查看)



加上星标防丢失


可以更快找到理财巴士喔~



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201023


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理财巴士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理财巴士

微信公众号:LicaiBUS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文章目录

 觉得有收获就点亮星星,

或点个赞给小巴鼓励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