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普通人修炼成高手,你还差一套学习方法

小巴 理财巴士 2023-06-07



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名著《双城记》的开篇写道: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是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那段时间,但放在159年后的今天,依旧不过时。与过去相同的是,当下这个时代仍然充满机遇与挑战;但不同的是,机遇与挑战表现得更为频繁,也让我们难以掌控、难以应对。

 

知识周期不断缩短,信息数量不断爆炸增长,工作领域持续细分,跨界竞争更为激烈,在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下,练就从容面对挑战的能力,几乎成为了一种奢望。

 

大部分人只能一边带着这种奢望,在快节奏的时代裹挟着前行,疲于奔命;一边梦想着,有一天在某山洞里能够拾到一本高手秘笈,又或者是得到某高手的浑厚内力,凭借这份内力,轻松练成绝世武功,快速成为顶尖高手……

看来是武侠小说看多了,得扯回来。

 

但即便是如此,这个时代依旧不缺乏成功典范,就如我们大家所熟知的马云、马化腾、乔布斯、扎克伯格等等。他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抓住机遇,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佼佼者。

 

高手与普通人的差距究竟在哪?

 

环顾四周,不难发现真正的高手,几乎都有一个特点:懂得如何驱动自己持续的努力和积累,也懂得利用时代的趋势来放大自己努力的收益。也就是杠杆效应,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来获得最大的回报。

 

所以,我们所看到的高手,就如古典老师的《跃迁》一书中所描述的:阶段性的非线性成长、跃迁式的上升。

 

其实,努力本身没有错,错的可能是学习方法。

 

在开始努力之前,列出问题清单


很多人的学习方法就是看书、听讲座、上培训班等,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如果是这样,我们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扮演的只是知识的储存者或者搬运工而已,并没有对知识进行加工再升级,也就谈不上转化为生产力。

 

不如我们把学习方式改变一下,用提问的方式打开学习思路。也就是在学习之前,针对你要学的内容列出问题清单。比如:

 

1、这些知识的产生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我要学习这些知识?

2、这些知识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3、这些知识与我之前所学过的哪些方面可以建立链接?有没有什么冲突?

4、该如何整理这些知识为我所用?我下一步该怎么做?

等等。

 

正所谓“好的问题胜过好的答案”,多角度的深入提问,就是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  

 

抓重点,功利性学习


在找到自己需要学习的方向之后,就要抓住重点进行针对性学习。如果只是漫无目的的浏览,你是没有深入思考和学习的动力和耐力的,就像水过鸭背,你的知识只是“知道”而已。

 

要想把知识成为自己的,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功利性学习。

 

首富李嘉诚在这一方面,就给我们大家树立了一个标杆。他给自己制定了这样的阅读纪律:

 

1、不看对发展事业无用的书,即使内容再有趣味性;

2、有用的书,即使没有趣味,也要看,而且要看出趣味和学问;

3、非专业书籍,抓重点看,如果是跟公司的专业有关,就算再难看,也会把它看完。

 

李嘉诚读书,始终围绕着自己的事业,只要对事业有帮助的书,即使再难读也会读下去。信息越来越多,时间也还是每天24小时,所以要学会抓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才能使自己成长得更快。

 

从“单机学习”转变为“联机学习”


一直以来,我们都习惯“单机学习”的模式,也就是自学。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自学有个很大的弊端,那就是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身,一旦难度超过了我们大脑的处理能力,或者知识的总量超过了我们的存储能力,很多人就会陷入一种疲乏无力的状态。

 

现在的知识不止越来越多,迭代的速度还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到2-3年,知识总量每年增长一倍,如果我们依旧用自学的方式来汲取新知,显然是不够的,那该怎么办?

 

在古典的《跃迁》中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学习要从单机学习转变为联机学习。也就是说要自己先自学,经过初步思考后,打磨出自己的知识晶体,也就是属于自己的主体观点,然后抛出去,换回别人的知识晶体。

 

萧伯纳曾说过,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

 

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很多高手都乐于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都这么出名了,为什么每年还要做两百多场的演讲?他自己说,只有不断输出才能倒逼输入。演讲是输出,学习是输入,只有通过读书、旅行、交友、拜访名师、个人领悟等等方式进行个人学习,同时逼着自己源源不断的输出,才会有输入的动力

 

与普通人对比,高手之所以为高手,是因为他们能够不断地向自己提问,抓住重点进行功利性学习,在自学后进行联机学习,与更多的人碰撞出知识的火花,从而在认知上提升自己,在重要的时刻做出关键的决策,从而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总的来说,要想成为高手,并没有什么捷径,也没有什么独门秘笈,还是要靠自己独立思考,然后不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得到反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理财巴士发布时间 20180606

本公号原创内容版权归大巴所有

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源:理财巴士

微信公众号:LicaiBUS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