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变革的三个挑战

熊童子 HR实名俱乐部 2024-03-29

昨天,张勇宣布最新一轮阿里组织变革,主要变化有两点:

1、中台变薄,前台变厚

以前阿里提倡“大中台、小前台”,是希望“集中力量办大事”,先打造大集团,构建强有力的数据中台、运营中台,便于支持各业务全面铺开。

现在面对新形势,“大中台、小前台”不够敏捷,之前提倡的板块化治理、多元化治理效果也不佳。

2、集团变瘦,业务变壮。

以前阿里讲究“one company”,阿里集团就像大家长,大包大揽,但是,啥事也容易捅到集团,最后背锅抗雷的也都是集团CEO。

这次变革之后,阿里集团变成一个投资平台、财务控股公司,既做风险隔离,也给业务公司松绑。

但是,随之而来的,阿里的组织变革,迎来最大的挑战包括:

1、原来的大量中后台人员何去何从?

张勇在公开信说,阿里巴巴集团的中后台部门,将有序进入到相关业务集团和公司,各公司必需的共享中后台服务,将通过专业服务公司的模式提供。

大白话讲,集团不需要养那么多人,中后台人员如果在业务公司找不到岗位,恐怕会迎来一波 “人才流失”。

换位思考,如果你是独立的业务公司,要自立,要创新,你会接受集团下来一批高职位、高成本、产出说不清楚的人吗?

去年,阿里已经裁掉1.9万人,2023年,恐怕还会继续“成本优化”。

2、分锅容易,以后还能一个锅吃饭?

阿里内网员工的提问,“组织变革后,各公司业务和业务之间怎么协同”?张勇回答道——用市场方式来双向选择

张勇还强调,集团会做一些底线要求,双方要按商业协议办事,符合上市公司合规要求。

搁以前,阿里内部资源分配、包括干部任免等,既有从战略的整体考虑,也可以一事一议。这次变革后,将难以避免出现“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情况。

比如淘宝天猫板块历来一家独大,如果按“市场方式”,它将继续垄断阿里各种核心资源,反之,像大文娱板块是亏损大户,包括天猫精灵等新兴业务公司,恐怕难以得到滋养。

面对“健康的孩子”,家长的确要放手让它接受风雨的洗礼,如果是“幼小的孩子”,家长过早的放手,或许得不偿失。

3、组织变革,能解决业务增长的问题吗?

现阶段,阿里最发愁的是业务增长。而业务增长的核心逻辑,往往不在于组织能力(排兵布阵、企业文化),而在于市场机会(捕捉市场机会,战略有效聚焦)。

很多企业都夸大了组织能力的作用。

一个正向的例子,苹果成为全球市值最高,利润最高手机科技公司,靠的根本不是眼花缭乱的组织变革、文化理念。

直至今日,苹果依然还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职能制组织,连事业部制都没有。可以参考文章:苹果为什么不搞中台制,也不搞事业部制 

另外一个例子。

谈到组织变革,联想每隔一两年就设一堆BG,除了CEO,高管也换一轮,谈到组织文化,比如一个联想,全球化的联想,品牌工作做起来嗷嗷叫。

但是,本身是智能手机先行者的联想,眼睁睁的错过智能机市场爆发机会。

这两年,联想是靠“3S”战略(智能物联、智能基础架构,行业智能)推动业务增长,本质上,是联想捕捉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机会,从硬件厂商准备转型解决方案厂商。

回到阿里。

在0到1的增量市场,从淘宝、支付宝、阿里云,阿里总是能“大力出奇迹”,而在存量市场,特别是很多收购过来的品牌,从高德、优酷、饿了么,阿里总是感觉使不上劲儿。

比如大文娱集团,从班委制、轮值总裁制,板块治理,到现在独立成为业务集团,就能解决大文娱集团增长问题吗?恐怕不太乐观。

最后分享张勇在内网问答部分文字:

相关文章‍‍

苹果为什么不搞中台制,也不搞中台制

张勇变阵,在出发‍‍‍‍‍‍‍‍‍‍‍‍‍‍‍‍‍

阿里巴巴多元化治理, 我们的理解

阿里裁员1.9万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