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LEAP 展览观 | 克莱尔·特伯莱:伊卡洛斯之舞

袁佳维 艺术界LEAP 2022-09-04

 


克莱尔·特伯莱:伊卡洛斯之舞 

Claire Tabouret: The Dance of Icarus

地点:余德耀美术馆,上海

展期:2017年11月12日至2018年1月21日


《圆圈舞(金色光)》

Circle Dance (gold sun)

2017年

布面丙烯,160 × 420 厘米

Courtesy Night Gallery, Los Angeles, and the artist

Photo: Jeff Mclane


克莱尔·特伯莱(生于1981年)在绘画中所描绘的舞蹈人物被赋予了一种环抱之势,单个身影如峭壁、如险峰,群像如连绵起伏的山峦。艺术家最初的创作都是关于风景画的,人物形象在较晚时候才渗透进来,通过空间贮存事件记忆是其善用手法。将出于自然的景观置于构图的关键点上有助于在观看的行动路径中建立起平衡。针对《圆圈舞》(2017),这种平衡让我联想到王音(生于1964年)的《藏族舞》(2012)和《布依舞》(2013),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集体舞蹈样式能够引起等效的“乡土”情绪。对于社会身份的尊重代表了艺术家为自己框定的角色特征,无论环境如何变化,画面里流动着的主体性似乎是在漂泊与越境的过程中为返乡做准备。


"克莱尔·特伯莱:伊卡洛斯之舞"展览现场,余德耀美术馆中庭,2017年


就展览同名作品《伊卡洛斯之舞》(2017)而言,以背对背的方式悬挂于中庭的四个巨大男性形象在鲜亮的轮廓映衬下却显得十分压抑。源自神话传说的悲惨命运本身影射出任意阶层正在遭遇的中间状态。相应地,在《妆容》(2017)中,特伯莱笔下风姿绰约的女性形象背负着沉重的人格面具,雾蓝的眼睑与鲜红的嘴唇不免让人对其所扮演的职业有所想象,然而面部表情的本质是在唾弃将性别与分工挂钩的文化定势。


《妆容(及羽毛)》

Circle Dance (gold sun)

2017年

木板丙烯,61 × 45.5 厘米

Courtesy Night Gallery, Los Angeles, and the artist

Photo: Jeff Mclane


特伯莱所关注的问题反映出一定现实主义风格,但其关键并不是怜悯或宽恕,特伯莱也没有意图展现任何居高临下的姿态。在肖像的制造里唤醒观众对于类型化认同的模仿与代入,生成相异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更具意义。


"克莱尔·特伯莱:伊卡洛斯之舞"展览现场,余德耀美术馆项目空间,2017年


文 | 袁佳维



© LEAP | 独家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授权请联系 leap@modernmedia.com.cn



《艺术界》2017年秋冬刊现已全球上市!

点击封面了解本期内容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LEAP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