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雪艳 游旭群 秦伟 |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赵雪艳 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04-20


新刊速递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1期目录

特稿

温忠麟 谢晋艳 王惠惠  | 潜在类别模型的原理、步骤及程序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基于潜在剖面分析

赵雪艳1, 游旭群2, 秦伟3

  1. 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 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摘要:本研究以716名中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讨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使用的潜在类别以及这些类别组与教师职业幸福感指标(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中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使用可分为高情绪劳动、中情绪劳动、自然真诚和低情绪劳动四种类别;其中,中情绪劳动组人数最多,其次分别是高情绪劳动组和自然真诚组,低情绪劳动组人数最少。(2)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潜在类别与其性别、族别、婚姻状况、教龄、任教学校类型和班级类型有关。(3)四个类别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指标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研究结果为指导中学教师采用合适的情绪劳动策略进而提升他们的职业幸福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中学教师 ; 情绪劳动策略 ; 职业幸福感 ; 潜在剖面分析


原文刊登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年第1期 “潜在类别模型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栏目


赵雪艳,心理学博士,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研室讲师。

游旭群,通信作者,心理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概览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与启示



一、问题提出


教师是实现新时代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教师的高期望与教育教学任务的高负荷让教师承受了相当大的工作压力和情绪负担,致使教师面临许多身心健康问题。作为衡量教师身心健康水平的一个主要指标,职业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其教育生活质量和生存心理状态的意义体验。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教师的幸福感、工作满意度、工作投入三个指标(柳海民,郑星媛, 2021)。研究发现,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变量是教师情绪劳动(Hochschild, 1983; Grandey & Melloy, 2017; 卫少迪等,2021),它是指教师在工作中遵循特定的情绪表达规则,为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和要求而进行的情绪调节。许多研究表明,情绪劳动主要包括表层行为(也称为表层扮演)、深层行为(也称为深层扮演)和自然行为(即真实表达行为)三种情绪调节策略(Cheung et al., 2018; Diefendorff et al., 2005; Wang et al., 2019; Yin et al., 2017)。

以往研究大多数采用以变量为中心探讨每一种情绪劳动策略与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例如,与职业幸福感(安丹丹, 张小永, 2020)、工作投入(王梦斐等, 2019)、工作满意度(屈廖健, 邵剑耀, 2021)等的关系,且显示出关系的大小和方向存在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问题。一个可能的原因受前提假设的限定,即个体在从事情绪劳动过程中,只会使用一种策略来应对,得到的是每一个策略与相关变量的关系(Gabriel et al., 2015)。但是,这样的研究结果无法有效推广到实际应用中。因为,现实情景中的情绪劳动工作者不可能仅仅采用一种策略,他们会根据工作需要和情景变化采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情绪劳动策略或者策略组合来应对。如果直接考虑策略组合会产生很多的组别,使问题变得复杂。这时考虑潜在剖面分析(Latent Profile Analysis,LPA),可以大大简化问题。潜在剖面分析的目的就是探查潜在类别。该技术基于个体中心视角对人群进行分类,有利于从多维视角深入探讨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亚群体特征。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也使学者们意识到,个体从事情绪劳动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情绪调节过程,他们会根据工作情景或者个人偏好同时选择多种情绪劳动策略( Grandey & Melloy, 2017)。因此,可以基于潜在剖面分析技术识别出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不同类别组(即亚群体),然后进一步检验各类别组与相关变量的关系。例如,Gabriel et al. (2015)对一线服务员采用即时性方法选取单一的互动情景探讨情绪劳动的自我调节过程和动态变化特性,结果证实了表层行为和深层行为在情绪劳动过程可以被同时使用。而且,他们采用LPA技术验证是否存在表层行为和深层行为策略使用的潜在剖面(即类别),结果得到了五种剖面类型并分别命名为深度扮演型(主要使用深层扮演)、低扮演型(使用深层扮演和表层扮演的水平都不高)、非扮演型(既不使用深层扮演也不使用表层扮演)、调节型(灵活使用深层扮演和表层扮演)、表层扮演型(主要使用表层扮演)。而且,这五种剖面群体的情绪耗竭水平与工作满意度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化相关。

依据自我控制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个体自我控制的资源是有限的,过度的资源损耗会降低工作效能和主观幸福感(Hobfoll et al., 2018)。教师作为高情绪劳动工作者,经常因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身心资源和努力。另外,情绪劳动的表层行为和深层行为策略需要个体投入不同的心理资源来表达职业要求的情绪。当个体精力充沛和资源充足时,那些需要付出努力和身心资源的情绪调节策略,如表层行为和深层行为,将变得更加容易些。反之,当个体资源耗尽时,他们会觉得伪装或者修饰自己的情绪表达是件很费力的事,故而会选择比较不费力的情绪劳动策略,比如表达真实情感的自然行为策略。因此,资源的不断损耗使得个体不得不放弃使用那些有较高资源需求的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策略,转而使用对资源需求较低的自然行为策略。可见,由于心理能量和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控性,教师可能根据工作情景需要调用不止一种的情绪劳动策略,进而可以被划分成不同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群组。

刘丹等人(2018)以中国幼儿教师的表层行为和深层行为两种策略使用做LPA,结果识别出积极型、内热型、珍爱型和冷淡型四种潜在类别,其中人数最多的是积极型,冷淡型人数最少。另外,比较四种类别组的工作倦怠水平发现存在显著差异,冷淡型的职业倦怠得分最高,积极型次之,内热型和珍爱型的职业倦怠得分最低且无显著差异。

可以预期,LPA也会给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并为之前教师情绪劳动与相关变量研究所得结果的模糊或者不一致做出新的理论解释。

综上所述,要清晰探讨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对其职业幸福感的影响,需要基于个体中心视角深入了解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偏好或组合倾向,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每一种情绪劳动策略对应的独立结果效应上(Cheung et al., 2018)。通过LPA可以识别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哪种类别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高,这不仅可以深入了解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特点,还可以为提升中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提供分类指导和精准干预的依据。据此,本研究基于个体中心视角深入探讨中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特点及其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且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中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使用有哪些潜在类别?教师自身的人口学变量是否会影响其情绪劳动策略使用?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潜在类别对职业幸福感指标(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有怎样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样本

样本来自参加伊犁州继续教育培训的中学教师。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数据716份,有效回收率为71.6%。其中,男教师196人(占27.4%),女教师520 人(占 72.6%);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教师78人(占10.9%),26—30岁的教师171人(占23.9%),31—35岁的教师113人(占15.8%),36—40岁的教师84人(占11.7%),41—45岁的教师102人(占14.2%),46—50岁的教师110人(占15.4%),51岁及以上的教师58人(占8.1%);已婚教师556人(占77.7%),未婚160人(占22.3%)。

(二)测量工具

1. 教师情绪劳动策略。采用了刘衍玲(2007)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问卷,主要从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三个策略分量表测量中学教师情绪劳动表现,每个分量表各5题,共15个题目。量表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法(1 代表“从未这样”,2 代表“很少这样”,3 代表“有时这样”,4 代表“经常这样”,5 表示“总是这样”),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个体越倾向于采用该种情绪劳动策略。本研究的表层行为分量表、深层行为分量表和自然行为分量表的α系数分别0.8、0.75、0.75,整份量表的α系数为0.85。

2. 职业幸福感。采用了刘颖丽(2009)编制的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该问卷由认知疲乏、从业动机、人际关系、身体健康和成效感共5个维度的18个题目构成。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点计分(1 表示“从未这样”,2 表示“很少这样”,3 表示“有时这样”,4 表示“经常这样”,5 表示“总是这样”),其中认知疲乏、人际关系和身体健康反向计分,总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职业幸福感越高。本研究将职业幸福感作为一个指标变量使用,整份量表的α系数为0.81。

3. 工作投入。采用了Schaufeli et al. (2002)编制的工作投入量表(Utrecht Work Engagement Scale, UWES)中文版。该量表由张轶文 & 甘怡群(2005)修订,修订版在提高了量表信效度的同时更加符合中国文化背景,分别由活力(6个条目)、奉献(6个条目)和专注(4个条目)三个分量表组成。量表采用李克特 5 点计分(1 表示“从未这样”,2 表示“很少这样”,3 表示“有时这样”,4 表示“经常这样”,5 表示“总是这样”),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工作越投入。本研究将工作投入作为一个指标变量使用,整份量表的α系数为0.93。

4. 工作满意度。采用了自编工作满意度问卷,单维共9道题。所有题目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从1到5分别代表“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程度。得分越高,表示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越高。本研究将工作满意度作为一个指标变量使用,整份量表的α系数为0.93。

(三)实测程序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式进行集体施测和分散施测。调查主要通过某在线调研平台(中文问卷调查网络平台)收集数据。整个施测过程遵循匿名、自愿原则。测试前由主试宣读和解释指导语以及注意事项,被试在确保没有疑问的情况下顺利完成答题并提交。主试由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承担,实测前对所有主试进行统一集中培训,确保施测程序的标准化和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四)统计方法

本研究采用Mplus 8.2进行潜在剖面分析,描述统计、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等使用SPSS 24.0软件。

由于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在同一时间段获取被试的自评数据,可能会因为反应项目的共同特性或者被试的反应偏向等因素产生共同方法偏差(汤丹丹, 温忠麟, 2020)。我们采用了常用的Harman单因子法(Harman’s single-factor test)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显示,共同提取了6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共因子,而且第一个公因子的总方差解释为26.50%。由于单因子解释的变异小于40%,说明本研究的共同方法偏差不严重,不会影响研究结论。


三、研究结果


(一)关键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人口学变量如性别、教龄等会对其情绪劳动表现和幸福感指标产生影响(廖化化, 颜爱民, 2014)。因此,在进行关键变量间的相关分析前,将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作为控制变量,关键变量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及其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不管在控制还是未控制人口学变量条件下,表层行为策略与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但是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表层行为与工作投入相关不显著。深层行为策略与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深层行为与职业幸福感相关不显著。自然行为策略与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但是自然行为与职业幸福感相关不显著。

(二)潜在剖面分析结果

为探索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潜在剖面,本研究采用Mplus 8.2数据分析软件(Muthén & Muthén, 2017)进行统计分析。由于潜在剖面的种类及个数事先是不知道的,并且也不可以直接从一个数据模型分析中获得精确的潜在剖面特性和个数。参照已有研究的做法,我们从评估2个剖面的数据模型开始,逐渐增加剖面个数,比较模型拟合指标参数,最终确定恰当的潜在剖面。本研究主要评估的模型拟合指标包括:LL (Log likelihood),FP(Free parameters),AIC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SSA-BIC (Sample-size-adjusted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LMRLR (Lo-Mendell-Rubin likelihood ratio Test),BLRT (Bootstrap likelihood ratio test)以及Entropy (信息熵)。其中,LL、AIC、BIC、SSA-BIC在用于模型比较时,拟合指标的数值越小,表明模型拟合越好。另外,如果k类别模型的LMRLR和BLRT的p值小于0.05时,表明k类别模型优于k-1类别模型。还有一个参考指标是Entropy,代表分类准确性,一般要求大于0.8。此外,还要看各类别的人数占比大小,如果某一类人数所占比例过小(如小于5%),则说明分类意义不大(温忠麟 等,2023)。

表2的模型拟合指标结果显示,模型M1、M2、M3和M4的LMR与BLRT值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相比于M1、M2和M4,模型M3的拟合指标 LMR的p值更小,而且分类准确率Entropy值最大。由此,我们最终确定模型M3为最佳的剖面分析模型,即将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归类为四个剖面最佳。

本研究中,教师情绪劳动问卷是5点量表,最大5,最小1,中位数3。2.3以下为低水平,3.7以上为高水平,其余算中等水平。根据情绪劳动策略各维度得分均值(M表层行为M深层行为和M自然行为)对每个剖面(类别)进行命名。人数最多的一组占了63.69%,M表层行为=2.74, M深层行为=3.45, M自然行为=3.60,均值都在2.3~3.7之间,可以命名为中情绪劳动组,该组自然行为策略和深层行为策略得分均值相差不大,均在3.5分左右,但表层行为策略得分相对较低。人数次多的一组有21.93%,M表层行为=4.10, M深层行为=4.42, M自然行为=4.40,均值都在4.1或之上,可以命名为高情绪劳动组。接着一组的人数占了8.24%,M表层行为=2.12, M深层行为=4.33, M自然行为=4.46,可以命名为自然真诚组,该组的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策略得分比较高,而表层行为策略得分比较低。最后一组占了6.14%,M表层行为=1.86, M深层行为=2.22, M自然行为=2.67,可以命名为低情绪劳动组,因为该组的自然行为、深层行为和表层行为策略得分都非常低,均小于2.7。根据表3和图1的剖面分析结果显示,每个潜在类别组均表现出一致的三种情绪调节策略得分倾向组合。

图 1   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潜在剖面


(三)人口学变量与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的列联表分析

潜在剖面(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与教师性别、族别、婚姻状况、教龄、任教学校类型、学段、班级类型的列联表分析结果见表4。结果显示,除了任教学段,各人口学变量与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独立的假设被拒绝,性别、族别、婚姻状况、任教学校类型、班级类型对应的卡方检验在0.001水平上显著,其余的在0.01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与教师性别、族别、婚姻状况、教龄、任教学校类型、班级类型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但是,卡方检验结果没有拒绝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与教师的学段(初中或高中)独立的假设(p=0.027)。

注:*p < 0.05, **p < 0.01, ***p < 0.001


以性别为例,它与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的卡方检验结果是两者不独立。具体来说,男女教师均有6%左右属于低情绪劳动组,但男教师中高情绪劳动的比例(31.1%)远高于女教师(18.5%),女教师在自然真诚组(9.4%)和中情绪劳动组(66.2%)的比例均高于男教师(分别是5.1%和57.1%)。

(四)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对教师幸福感指标的影响

以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为自变量,以中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见表5)。结果显示,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类型不同,中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分差异显著[F(3,712) = 49.99, p < 0.001, 偏 η2 = 0.17]。多组比较发现:自然真诚组的职业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高情绪劳动组、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ps < 0.001);中情绪劳动组的职业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高情绪劳动组( p < 0.001);低情绪劳动组的职业幸福感得分显著高于高情绪劳动组( p < 0.01),但是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类型不同,中学教师的工作投入得分差异显著[F(3,712) = 55.90, p < 0.001, 偏 η2 = 0.19]。多组比较发现:自然真诚组的工作投入得分显著高于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ps < 0.001);高情绪劳动组的工作投入得分显著高于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 ps < 0.001);但是,自然真诚组和高情绪劳动组的工作投入得分差异不显著,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的得分差异也不显著。

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类型不同,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得分差异显著[F(3,712) =26.29, p < 0.001, 偏 η2 = 0.10]。多组比较发现:自然真诚组的工作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高情绪劳动组、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ps < 0.001);高情绪劳动组的工作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 ps < 0.001);但是,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的得分差异不显著。


四、讨论


本研究基于个体中心的研究视角,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讨中学教师情绪劳动使用是否存在不同的潜在类别以及不同类别组在教师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可以分为四类:高情绪劳动组(22%)、中情绪劳动组(64%)、低情绪劳动组(6%)和自然真诚组(8%)。

每一种潜在类别的三种情绪劳动策略(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得分不尽相同。中情绪劳动组的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使用属于中等程度偏高,表层行为属于中等程度偏低。高情绪劳动组的三种策略使用均较高。自然真诚组较多使用自然行为和深层行为,但表层行为的使用程度偏低。低情绪劳动组的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策略使用偏低,表层行为策略使用水平更低。

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三种情绪劳动策略与教师幸福感指标变量中的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不管在控制还是未控制人口学变量条件下,表层行为策略与职业幸福感和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但是表层行为在控制人口学变量后,与工作投入相关不显著;深层行为策略与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但是深层行为与职业幸福感相关不显著;自然行为策略与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呈显著正相关,但是自然行为与职业幸福感相关不显著。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Cheung et al., 2018; 王海雯, 张淑华, 2018)。

根据资源保存理论,表层行为策略需要个体更多的意识参与和能量资源消耗,所以与幸福感指标呈显著负相关。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策略虽然也需要意志努力的参与和个体资源的消耗,但是由于自我真实感和效能感很好地维护了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满意度,同时两种策略能够获得他人积极的反馈,因此,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策略可以获得一定的社会资源补偿,具体表现为与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有积极的相关性。但是,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策略与教师职业幸福感相关不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职业幸福感策略是一个多维概念,加之测量有正反向问题,所以后续的研究要考虑采用职业幸福感的维度或因子作为指标变量,深入分析在中学教师情绪劳动与职业幸福感维度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机制。

研究发现,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与教师性别、族别、婚姻状况、教龄、任教学校类型、班级类型等人口学变量有关。相对于男教师,女教师更多属于中等情绪劳动组和自然真诚组;而男教师高情绪劳动组所占比例较大。与汉族教师比较,少数民族教师从属于高情绪劳动组和自然真诚组的比例较大。相较于未婚教师,已婚教师从属于高情绪劳动组和自然真诚组的比例较大。相较于非重点学校和非重点班级,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的教师从属于高情绪劳动组和自然真诚组的比例较大。随着教龄增加,教师从属于高情绪劳动组和自然真诚组的比例有上升趋势。这说明,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已婚与未婚教师、重点和非重点学校(班级)、不同教龄段等,在情绪劳动过程中使用策略的倾向和组合存在差异性表现。这也进一步验证了人口学变量诸如性别、教龄等对情绪劳动表现的影响。

另外,不同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的中学教师,在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得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职业幸福感方面,自然真诚组的得分最高,高情绪劳动组得分最低,其余两组居中。在工作投入方面,自然真诚组和高情绪劳动组得分高于其余两组。在工作满意度方面,自然真诚组的得分最高,高情绪劳动组的得分次之,其余两组的得分最低。结果表明,不同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组的中学教师其幸福感水平会有差异化的表现。这表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与情绪劳动策略使用有关,并可以据此来指导中学教师合理有效地使用情绪劳动策略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不同群组中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做到精准干预。

自然真诚组在幸福感各项指标的得分都是最高的,这可以根据资源保存理论做出解释。自然真诚组的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策略使用频率相对较高,表层行为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这意味着自然真诚组教师的心理资源和能量消耗较少而可获得的社会资源较多,整体处于资源收益状态,因此,相较于其他三个组别,自然真诚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均比较高。所以,建议中学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较多使用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策略,较少使用表层行为策略,这样可以有效提升个人的职业幸福感。

高情绪劳动组的表层行为、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三种情绪劳动策略使用频率均很高。与自然真诚组相比较,两组的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策略使用频率相差不大,但是,相较于其他三个剖面组,高情绪劳动组的表层行为使用频率非常高,这意味着,虽然高情绪劳动组教师可能与自然真诚组教师获得相同量的资源回报,但是由于表层行为使用过多,造成的资源损耗也较大,而且,他们体验到的心理不真实感也更多,所以高情绪劳动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较低。另外,由于深层行为和自然行为的使用也会给教师带来积极的他人反馈,获得较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高情绪劳动组教师的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的水平仅次于自然真诚组教师。

中情绪劳动组的自然表现行为策略和深层行为策略使用属于中等程度偏高,表层行为策略使用属于中等程度偏低。相较于其他三个剖面组,低情绪劳动组深层行为策略和自然行为策略使用属于偏低水平,表层行为策略使用水平更低。根据资源保存理论,这意味着虽然个体使用表层行为策略频率较低,进而付出的个人努力和消耗的资源能量较少,但是由于深层行为策略和自然行为策略使用频率也较低,导致个体可获得的个人资源更少。因此,相较于自然真诚组和高情绪劳动组,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的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得分均比较低。所以,针对中情绪劳动组和低情绪劳动组的中学教师群体,需要有意识地加强情绪劳动策略的有效使用,进而提升其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度和满意度。

情绪劳动过程实质上是一种针对情绪的心理调节过程,具有动态变化性,个体会随着时间和情景的变化使用不同策略。因此,可以采用潜在剖面转变分析进一步探讨情绪劳动的变化过程,即不同的情绪劳动剖面是否会随着时间和情景发生转变。然而,本研究未对此进行深入探讨。未来研究可以选择经验取样方法基于纵向追踪数据采用潜在剖面转变分析(LPTA)进一步探讨不同情绪劳动策略组合或者剖面的转变过程和特性变化,以及对教师个体和组织变量的预测效应是否会随时间发生改变。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潜在剖面分析深入探讨中学教师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的亚群体特征。研究结论如下:

(1)中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使用可分为四种类别:高情绪劳动组(22%)、中情绪劳动组(64%)、低情绪劳动组(6%)、自然真诚组(8%)。

(2)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别与教师性别、族别、婚姻状况、教龄、任教学校类型、班级类型有关。

(3)中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使用类型影响其职业幸福感指标得分:自然真诚组的最高,高情绪劳动组的最低,其余两组的居中。

(二)研究启示

基于以上结论可以获得如下启示:一是中学教师的情绪劳动策略使用存在差异化群体,据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教师群体的身心素质培训和心理干预;二是教师个体要合理有效地使用不同的情绪劳动策略,这有助于提升其职业幸福感水平;三是教育研究领域与实践领域要充分重视情绪劳动对教师身心健康和职业素养的影响。


(赵雪艳工作邮箱:xuezhongyejing@163.com;本文通信作者为游旭群:youxuqun@snnu.edu.cn)


为适应微信排版已删除注释和参考文献,请见谅,如需阅读全文,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获取。


上期回顾

特稿

李军:论教育改进科学:迈向改进型组织的艺术

基本理论与基本问题

高德胜|沉重的学生负担:角色的过度外溢及其后果

宋岭|教育空间中的身体规训及其改造

邓莉   詹森云|谁更可能成功?中国、美国和芬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比较

乡村振兴教育

侯怀银  原左晔|乡村振兴呼唤乡村教育学

全晓洁  蔡其勇  谢霁月|回归与回应:乡村振兴战略中我国乡村教育建设的未来走向

教育评价

姜勇  底会娟  黄瑾|幼儿园教师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基于文化存在论教育学视角

孙蔷蔷|幼儿园教师“幼儿学习研究与支持”能力测评工具的研制

中外教育史

孙   杰 |化教育思想为教育理论——以《学记》研究为中心的历史考察

权威发布

哈巍  等|从全球到中国:社会与学校的教育协同创新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官网,可下载本刊各期文章PDF全文,也可在线阅读本刊各期文章的XML格式全文。

我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