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二十大·翻译与中华文化传播|新华社首席记者李学军先生做客上财外语明思讲坛

学习二十大·翻译与中华文化传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且首次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与国际传播能力放在一起阐述,强调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构建国家对外话语体系需要更多的国家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跨文化传播国际人才。11月25日,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邀请了新华社原译名室主任、萨格勒布首席记者李学军先生做客上财外语明思讲坛,开展了题为“翻译与提升文化素养”的线上专题讲座。本场讲座吸引了校内外200余位师生的在线参与。讲座由学院MTI教育中心副主任卢静博士主持。

讲座伊始,李学军主任提到,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带一路”倡议也正稳步推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俨然成为了一个时代课题。翻译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当前翻译工作的重点已经从“让中国了解世界”转为“向世界介绍中国”。但现阶段翻译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蕴藏着千年智慧的传统经典的翻译,即古诗、古训、古语、典故。为此,李主任举了“愚公移山”的例子。如何翻译?只是用外语表达“愚公”和“移山”就可以吗?外国读者或许会困惑为什么是搬山而不是搬家,会觉得此举死板愚笨,这样翻译就失去了传播效果。“愚公移山”一词背后真正的内涵是:认准目标不放弃;人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努力。所以翻译典故时,要突出其深层含义和精神,不能仅仅翻译文字表面内容。由此可见,传统经典对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激励译者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此外,李主任还提出,古语翻译确实难度极大,但常用的普通词汇,翻译也未必准确。因此,认真查证考究十分有必要。例如“龙的传人”常见翻译为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即龙的子孙后代。但现代汉语词典中,“传人”的定义是继承某种学术、技艺使它流传的人。显而易见,“子孙后代”并不具备这一层含义。因此将其改为inheritors of the Chinese dragon culture,即“中国龙文化的传承人”更为合适。也有人对将“龙”翻译成dragon提出质疑,认为“龙”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内涵并不对等。但李主任认为,这个翻译约定俗成,不宜轻易改动,外加国外机构、公司也大量运用dragon一词,并无贬义,所以该翻译并无不妥。随后,李主任还分享了他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译名的经历。初版本是Exhibition Hall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但经查证,exhibition hall是指展出临时陈列品之用的公共建筑,因此他建议将“展览馆”一词译为museum,并将最终版本定为Museum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一个成功译名的背后需要许多人思索与努力。翻译工作的难度与挑战,可见一斑。

在讨论环节,大家热情高涨。李主任与广大师生积极互动,对MTI专业学生的求职方向、翻译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讲座最后,李主任总结道,翻译是一个光荣的工作,令人羡慕,但也富有挑战。一名优秀的译者要有超强的心理素质,坚实的语言功底,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最后,李学军主任寄语上财学生: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孜孜不倦,钻坚仰高。


讲座最后,郭鸿杰老师以“可敬、可亲、可爱”六字表达了对李主任肩负对外传播的使命的崇敬以及精彩讲座的高度认可和感谢。其“可敬”之处,首先表现在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一代代翻译传播人才担负了重要的时代使命,其次,李学军主任博古通今,翻译功底深厚,厚积簿发,再次,作为萨格勒布首席记者,处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第一线,其职业精神令人敬佩;其“可亲”之处,表现在李学军主任的讲座深入浅出,娓娓道来,不故作高深之论,而是将如何“翻译中国”讲通、讲透、讲实;其可爱之处,表现在讲座引用大量活生生的“有意义”“有意思”的翻译实例,引人入胜,妙趣横生,同时也发人深省。


本场学术报告会是外国语学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系列活动之一,是庆祝上海财经大学105周年校庆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是外国语学院对接国家对外传播战略,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探索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的又一次实践探索。


供稿|孙业楠、宋璐佳(学)

供图&审校|卢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