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荷才露尖尖角丨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届优秀学士论文推荐 (语言学研究专题)

梅贻琦先生有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育成为了钱学森先生最后的心结,晚年曾多次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言之谆谆,心之殷殷。无论是梅贻琦先生的“大师说”,还是“钱学森之问”,都指向了大学的核心问题——人才培养。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使命,积极探索“学术拔尖型、财商卓越型、创新创业型”三型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思辨能力的复合型卓越商务外语人才。在学术拔尖型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先后通过推行本科生学术导师制、召开大学生学术论坛、策划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筹建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科创中心、组建课外学术兴趣小组等活动积极构建实现大学生科研梦想的伊甸园,以启蒙学术思想,点亮创新火种,激励大学生以学术情怀和学术才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用青春的能动力和创造力激荡起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 

雏凤清音起,万里翠微横。本次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22届9篇优秀学士论文是通过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术委员会讨论等程序严格评审出来的,按照语言学研究、文学研究、应用语言学研究三个专题分期推送,旨在引领本科生学术创新风尚,展示本科生学术创新成果,激发创新活力和学术潜力,搭建一个持续性、开放性、高水平的本科生学术交流平台,同时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建设高质量的一流本科教育。


语言学研究



渋沢栄一の中国観――『渋沢栄一伝記資料』を中心に

涩泽荣一的中国观——以《涩泽荣一传记资料》为主

摘 要

本稿は渋沢栄一記念財団が公開している渋沢栄一に関する資料に基づき、渋沢栄一の中国観とその形成原因について研究したものである。

渋沢は1872年「台湾征討 」について諮問を受けたとき、国内の経済が損なわれるだけだと明確な反対意見を表明した。しかし、1894年に日清戦争が勃発した後、渋沢は寄付金を集め、軍資に充て、有志者と協力して「報国会」を創立した。さらに、日露戦争後、中国で排日の機運が高まるにつれ、渋沢は戦争が中国への経済進出に不利だと判断し、日中親善の道を模索するようになった。

戦争に対して反対から支持へ、そしてまた反対の立場に戻った。このように渋沢の対中態度が変化した原因は、「台湾征討」のとき、明治政府下の日本は疲弊していたからである。しかし、日本はその後、国力が強くなるにつれ、戦争が経済に多大な刺激を与え、経済の発達を促進する一面も現れた。そのため、渋沢は「忠恕の心」と「友愛の情」の理念をもって日中親善を維持しようとしながらも、日本の経済進出が中国の正当な要求と衝突し、日本の利益が損なわれるようになると、最後の手段として戦争を辞さないという渋沢中国観の矛盾が露呈した。その矛盾が生じたのは、渋沢が根本的に実業家であり、経済利益の追求を最大目標としているからに他ならないのである。

本文基于涩泽荣一纪念财团出版的涩泽荣一相关材料,研究了涩泽荣一的中国观及其形成因素。

1872年,在探讨“征讨台湾”问题时,涩泽荣一明确提出反对意见,认为此举会对国内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而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涩泽主动发起募捐活动用于资助军队,并与相关人士成立了“报国会”这一组织。日俄战争后,由于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益高涨,涩泽认为战争不利于日本在中国的经济扩张,转而开始寻求促进中日友好关系之路。

涩泽荣一对战争的态度经历了从反对到支持,再到反对的过程。究其原因,他认为“征讨台湾”时期,明治政府领导下的日本社会百废待兴,不适合发动战争。而随着日本国力逐渐强大,战争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因此,涩泽荣一试图以“忠恕”、“友爱”的原则维持日中之间的友好关系,但当日本经济发展与中国的合法要求发生冲突、日本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时,他也并不拒绝将战争作为最后的手段。这种矛盾的产生是因为涩泽荣一从根本上说是实业家,追求经济利益是他最主要的目标。

作 者 介 绍

沈小溪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日语专业本科生,2022届上海市优秀毕业生。本科期间连续四年获上海财经大学人民奖学金,曾获帮困兴教奖学金和“优秀学生”、“优秀团员”等称号。曾参加第五届“汇创青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作品展示活动,获上海市一等奖。曾担任上海财经大学社团社长,第三、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期志愿者。

指 导 教 师 介 绍

张厚泉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从事日语学研究以及日本近代汉字抽象概念研究。日本学者是怎样造出“哲学”、“心理学”等汉字术语的?为什么大多为西周所造,而不是其他日本学者?为探明这一系列问题,张厚泉教授致力于研究西周的启蒙思想、以及近代转折期的日本思想构造。同时,以全球史为方法论,比较研究中日近代化。曾先后担任东华大学教授、明治大学、东京农工大学客座教授、东京大学访问研究员、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专家(2021年),被评选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鉴定认真负责专家(2022年1月)。

推 荐 人 语

该论文以庞大的第一手资料《涩泽荣一传记资料》为基础,对看似缺乏一贯性的涩泽中国观,从“实业家”和“国家利益优先”的角度给予了首尾一贯的合理说明,对涩泽中国观提出了具有说服力的解答,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论文。

吕雷宁 副教授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PREDICTION: EVIDENCE FROM EYE-TRACKING STUDY ON CHILDREN

语言预测能力发展:基于儿童眼动实验的研究

摘 要

A central question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concerns whether and how children use real-time information to anticipate upcoming content in online sentence processing. The present study aims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by investigating on-line sentence processing in children learning Mandarin Chinese of different ages. Using a visual world eye-tracking paradigm, we investigated to what extent children participants showed anticipatory eye movements to objects while listening to instructions with Chinese classifiers. Results revealed that children aged 7 to 8 years can use classifiers to predict while children aged 5 to 6 years possess weaker prediction ability. Moreover, children aged 7 to 8 can make use of the classifiers’ predictive role like adults. Overall, 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language prediction ability. In additi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ldren and adults shown in this study are meaningful for scholar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s of language processing.

Key Words: language prediction; children; Chinese classifiers; eye-tracking

母语使用者在线句子加工进程中是否能够使用即时信息预测即将到来的信息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本研究旨在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受试作为实验对象,为语言预测能力发展提供来自汉语的证据。研究采用了视域情景眼动实验范式,以量词为线索探究儿童语言预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7-8岁儿童能够利用量词进行预测,但5-6岁的儿童的预测能力较弱。此外。研究还发现, 7-8岁的儿童能够像成人一样利用量词的预测作用。研究结果呈现了语言预测能力的发展过程。此外,本研究所揭示的儿童和成人的预测差异,有利于学者进一步探索语言加工的机制。

关键词:语言预测;儿童;汉语量词;眼动实验

作 者 介 绍

赵家歆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曾任外国语学院学生会志愿者部部长与上海财经大学英语演讲与辩论队队长。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学士学位、优秀学生、“英才奖”奖学金、人民奖学金、第23届“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决赛全国一等奖、2019外研社英语辩论公开赛苏州站冠军等荣誉称号与奖项。

指 导 教 师 介 绍

盛亚南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母语及二语句子加工、二语习得、语言认知与发展等。已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 Journal of Pragmatics, 《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国语》,《外语学刊》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主持在研的项目有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和中央高校上海财经大学基本科研业务等多项课题。盛亚南博士目前是外国语学院脑与认知实验室的主要成员。

推 荐 人 语

赵家歆的论文通过眼动实验,以汉语量词作为切入点,考察了儿童语言预测能力的发展。该论文选题有意义,研究设计严密;结构完整,语言表达地道流畅。总体来看是一篇优秀本科论文。

蔡金亭 教授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mnesia and Reduction of Reading Ability: an Empirical Study on Chinese Characters

提笔忘字与阅读能力下降的关系研究:以汉字为例

摘 要

Although character amnesia is attracting academic attention, and abundant literature in recent years has suggested many possible causes of character amnesia, whether there i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mnesia and reduction of reading ability is still unknown. Reading is also a crucial activity in modern life. Researchers have reached consensus on the causes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 (an obstacle for patients to read as normal): phonetic processing deficit and/or morphological processing deficit. However, previous studies, mostly on western languages, often conclude phonetic processing deficit’s dominance over morphological processing deficit. As Chinese characters tend to show a strong mapping between morphology and orthography, studies of morphological role of Chinese characters on reading may yield different findings, but such studies are very limited in number.

Therefore, based on the two gaps, this study utilized dictati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tasks on E-Prime to examine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mnesia and reading ability. One-hundred participants were recruited to handwrite 150 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 which were filtered from a recent large-scale handwriting database, and to finish 20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related to five passages in Chinese. The current study measured four variables: the number of wrong characters, the number of correct answers in reading, the writing duration, and the reading duration. The study foun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8 and p= .004 after robust test) between the writing duration and the reading duration, indicating a positivie correlation between character amnesia and the reduction of reading ability.

The finding made in the current study enriches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 amnesia and reading ability. In addition, the study confirms morphological processing’s role in reading by research of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a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current study calls for attention to the potential danger of typing exclusively; it also provides insight for the course design of integrated writing and reading.

Key Words: character amnesia, reading ability, Chinese characters, morphological processing deficit, phonetic processing deficit

已有文献表明现代生活中的提笔忘字可能与打字密切相关。随着电子化产品的普及,打字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替代手写。尽管已有文献表明提笔忘字的原因,但提笔忘字和阅读能力的关系还有较大研究空间。

另一方面,阅读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回顾文献,似乎一致认为发展性阅读障碍与语音加工缺陷和/或者词形加工缺陷相关。但是,大量过去研究西方语言的文献表明,语音加工缺陷可能相比于词形加工缺陷是一种更占优的学术观点。然而,一些研究汉字的文献表明,汉字可能有比较强的形义对应关系,所以,对于词形加工缺陷可能与阅读能力下降相关的研究可能得出不同研究结果,但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

因此,基于以上两点研究不足,本研究进行汉字听写和阅读理解的实验,提出两个预测:1)提笔忘字测试中错的个数越多,阅读能力测试错的越多,两个变量分别为错字个数和错题个数。2)提笔忘字测试平均书写持续时间越长,阅读能力测试平均答题时间越长,两个变量分别为平均书写持续时间和平均阅读答题时间。在每个预测下分别将得到的数据回归检验相关性,探究提笔忘字是否与阅读能力的降低相关。共有100名被试参加实验,每人先后完成150个汉字听写和20道阅读理解单选题,所有实验均在E-Prime中进行。数据分析表明,书写时长和阅读时长呈现出正相关态势,相关系数为0.73,p值达到0.008(加入稳健性检验后进一步下降到0.004)。这表明提笔忘字和阅读能力下降之间存在相关性。

本研究兼具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首先,在理论上,本研究丰富了提笔忘字和阅读能力下降的关系研究;此外,由于西方语言形音对应,语音加工缺陷与阅读障碍相关为国际主流观点,本研究希望以汉语丰富词形加工缺陷与阅读障碍相关的理论,增进汉语研究者与国际的交流。第二,在实际生活中,希望能够帮助人们重视提笔忘字现象,例如,在中小学阶段电子产品的拼音输入法使用时间设限,并增加手写输入法的使用;在大学和中小学教育中增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提笔忘字,阅读能力,汉字书写,词形加工缺陷,语音加工缺陷

作 者 介 绍

吴亦涵



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香港中文大学2022级金融硕士研究生。本科期间,获得上海财经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学士学位、国家奖学金、人民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三等奖、千村调查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校内决赛三等奖、上海市乒乓球锦标赛团体第三名等荣誉。担任校合唱团钢琴伴奏,多次随团演出。

指 导 教 师 介 绍

郭 靓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负责讲授“综合英语”(英语专业本科)、“英语语言学概论”(本科/研究生)、“语篇分析”(研究生)以及“英语写作”(研究生)等课程。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第二语言写作的教学和测评以及语篇分析,曾在《写作测试》(Assessing Writing)等期刊发表论文。并多次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写作和阅读)”并获奖。

推 荐 人 语

吴亦涵同学的论文聚焦提笔忘字现象,基于实验研究数据,探讨其与阅读能力的关系。该研究选题新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格式规范,很好地呈现了本科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英语写作水平。

李金满 教授


上财外国语|SUFE_SF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