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飞机的人

陶冉 拍者 2020-11-08

首都机场外的坡地,不论烈日严寒,总有一群热爱飞机的人等待拍摄飞机,这群人被称为飞友。

站在坡地上,有时甚至可以感受到飞机掠过带动的气流,飞友们兴起则聚,兴尽则散,不时交流拍摄经验,有点江湖野钓的意思。

 

△ 2019年7月5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魏萌正在拍摄落地的航班。


“天天拍飞机,哪儿有那么多可拍的?” 飞友们大多都不止一次听到别人的疑惑。

飞友魏萌这样说:“因为喜欢,你总能看到别人看不见的美。” 


除特殊标注外,拍摄时间为2019年7月


机械师爱好拍飞机

 

初次见到魏萌是在首都机场36L跑道边,那天下着倾盆大雨,魏萌拿着一个卡片机拍照。拍到想拍的机型后,被大雨淋透的他乐呵呵地骑车回家。


魏萌 摄


魏萌从小住在机场附近,又从小跟着父亲玩飞机模型,对飞机兴趣浓厚。中学时有了第一台相机,从此,拍飞机就成为魏萌的一项爱好。 


魏萌 摄

 

大学学的飞机专业,毕业后在机场做机械师,魏萌把爱好做成了职业。他可以近距离接触飞机,用手掌贴在飞机上感受飞机的体温,让其他飞友羡慕不已。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魏萌正在执行保障飞机运行安全的机务工作。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魏萌在飞机驾驶舱内对飞机进行检查。


魏萌刚刚下了夜班,得知当天有没有拍过的飞机即将落地,便马不停蹄地前往跑道边等待飞机抵达。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魏萌指挥飞机停入机位。


△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停机坪上,一架客机推出后,魏萌挥手送飞机离开停机位。


对飞机的爱好,魏萌算是从父亲那里继承而来。随着自己成长,已经身为人父的他,也将这份“厚重”的资产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 魏萌在家中教儿子认飞机。


每当闲暇,魏萌都会搬出家里珍藏的各种飞机模型,一一给儿子介绍。七八岁的孩子已能分辨出大部分的飞机类型。“算是对孩子的一种兴趣培养”,魏萌希望儿子能在飞机领域走得比自己更远。


 

坐拥两千架飞机模型 


马援毕业于某航空航天理工院校,却阴差阳错没有成为一名航空航天工程师,但他依然以其他方式继续着自己对飞行的挚爱。


马援痴迷于收藏民航飞机模型,被问起有多少模型,他总是一脸迷糊:“大概两千架吧,没数过。”要知道,中国当前的民航机队规模也不到4000架。 


△ 马援小心翼翼地将飞机模型从展示柜中拿出来。


马援的起居室几乎看不见墙,摆满了模型展示柜。由于柜子无法完全密封,时间长了模型就会落灰,“擦飞机”便成了他闲暇时光里的一项必修课。 


△ 马援在家中擦拭飞机。


收藏这件事儿,有苦有乐。“上次搬家,我用了两天两夜把上千架模型放到包装盒里打包,都快累哭了。” 


△ 下班回到家,马援在家中和猫玩耍。

 

马援还需要在三只猫和模型之间维持平衡,既要防止猫拨弄损坏模型,也要防止模型的细小尖利部件伤到猫。“哪个都不能伤着!” 马援坚定地说。


 

“上天”拍飞机


沈铨拍飞机差不多10年,拍过的机场和飞机不计其数,经历暴晒和暴雨如同家常便饭。 

 

△ 北京首都机场“八卦台”,沈铨正在拍摄飞机。


2017年,国产大飞机C919首飞,沈铨提前好久就安排行程。因没有证件,机场外围的最佳拍摄位置也很少,他比预定首飞时间提前了十多个小时到达机场,在露天环境中等待了一个通宵加一个上午。


△ 2017年5月5日,浦东国际机场,沈铨和另外两位飞友带着食物和水,凌晨就到达机场跑道边的围界外占位。


△ 2017年5月5日,浦东国际机场,没有证件的飞友们夜里就到机场跑道的围界外占取最佳的拍摄机位。


顺利拍摄C919首飞的起降全过程后,沈铨难掩激动,第一时间就在朋友圈中晒出了成果,“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 2017年5月5日,浦东国际机场,飞友们正在拍摄C919起飞。


从地上拍飞机,已经不能满足沈铨躁动的心。近两年,他还两次前往洛杉矶,乘直升机在洛杉矶机场拍摄。当直升机在候机楼上空500米处悬停,整个机场的运行情况尽收眼底,“飞机就在脚下几百米的地方滑行和起降,这是非常特别的体验”。 


沈铨 摄


沈铨 摄


沈铨 摄


2012年,沈铨在昆明见证了拥有百年历史的昆明巫家坝机场的转场和告别。当看到最后一个载客航班落地、看到跑道助航灯光全部熄灭的时刻,沈铨说:“能在现场用图片记录这些历史瞬间是自己一生的荣幸。”




好了,话锋转了!拍者君有话要说:


其实,本文作者陶冉也是名不折不扣的飞友:业余拍了十五年飞机,收藏了一个衣柜的飞机模型,按照他自己的话说,“自己也算是个门内人了”。


没事儿的时候,他跟大多数飞友一样,喜欢趴在首都机场“八卦台”上拍飞机。时不时他就会在朋友圈晒组照片:飞机交错飞行的、穿云而过的、“拖”着尾流的……一组9张图,没有一个重复的。


中部空军某机场,一架伊尔76运输机滑出准备执行任务。


珠海航展,俄罗斯勇士飞行表演队在空中表演投放干扰弹。


珠海航展,歼-20飞机进行飞行表演。


伊拉克,一架MV-22鱼鹰直升机起飞后与鸟群“相遇”。


北京,一架客机穿过火烧云。


黎巴嫩贝鲁特,一架客机穿过晚霞降落。


北京,轰6-k战机起飞执行训练任务。


北京,一客机“穿月而过”。


中部空军某机场,飞机完成夜航训练滑入机位。


北京,一架客机降落在首都机场36L跑道。




-The End-

文字:新京报记者陶冉

摄影:新京报记者陶冉(除特殊标注外)

责编:贾悦

本文编辑:李凯祥

校对:范锦春



本文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点击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桂剧晚歌 | 等待高考 | “大衣哥”朱之文 | 巴黎圣母院 | 故宫掌门人单霁翔退休 | 职业送灵人 | 送别凉山扑火英雄 | 响水爆炸事故核心区 | 玫瑰花的旅行 | 楼道里的考研族 | 抗战老兵 | 三和大神 毛坦厂中学的日与夜 | 共享单车乱象 | 雄安新区 | 睡觉的中国人


拍者日常投稿方式

投稿至官方邮箱:ipaizhe2016@yeah.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