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林制药产品致人死亡,惹祸的“红曲”什么来头?


日本知名制药企业小林制药公司28日说,又确认两名消费者在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死亡。这一事件中确认的死亡人数已升至4人。


3月22日,在日本大阪,小林制药公司社长小林章浩(左一)在记者见面会上鞠躬致歉。新华社/共同社


近年来,随着健康需求不断提升,保健品消费增加,不少消费者“跟风”购买外国保健品。小林制药事件引发日本国内外广泛关注同时,也为消费者敲响警钟——盲目服用保健品风险不容忽视,切莫将其与健康生活划等号!


小林制药产红曲致命?


根据小林制药28日发布的通告,两名遗属27日称两名死者生前都曾服用该公司生产的红曲胆固醇颗粒。一名消费者死亡时伴有肾脏疾病症状,另一名从2021年开始服用红曲胆固醇颗粒。


小林制药22日宣布紧急召回该公司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原因是日本有消费者服用该公司含红曲成分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疾病等健康问题。该公司称,出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产品混入此前“意想不到”的来自霉菌的成分,但尚未弄清该成分究竟是什么。


截至目前,因服用问题产品住院的人数也已超过百人。厚生劳动省已要求大阪市健康局依法对小林制药三款含红曲成分保健品采取废弃等措施。

这是3月25日在日本大阪拍摄的小林制药总部。新华社/共同社


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原料除供自家生产保健品外,还出售给其他公司用于酿酒及食品制造等。调查显示,“意想不到”的成分存在于小林制药2023年4月至12月期间生产保健品的原料中。目前使用小林制药产红曲原料的食品和调料召回范围已扩大至日本全国。


由于小林制药生产的红曲原料超过80%出售给其他公司,不少民众开始担忧是否已服用了含有问题成分的其他公司产品。社交媒体上一些网友留言表示,“红曲色素也让人不安”“暂时避开含红曲的食品”等。一些生产商急忙和小林制药撇清关系,声明本公司生产和销售的产品完全没用到小林制药的红曲原料。


小林制药社交媒体账号截图


小林制药在召回产品上的拖延也引发批评。日本厚生劳动大臣武见敬三在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从最早的健康问题报告到小林制药宣布召回产品间隔两个多月时间,在此期间该公司并未向政府提供相关信息,这“不得不说很遗憾”。


生产商评估产品安全和功能?


随着小林制药问题产品的受害人数不断增加,负面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日本有关功能性标示食品的评估机制再次引发关注。


2021年12月28日,人们在日本东京阿美横町购买促销商品。新华社发(克里斯托弗·朱摄)


我们口中常说的“保健品”在日本被称作保健功能食品,分为特定保健用食品和营养功能食品两类,2015年后又新增一类功能性标示食品。这类食品在产品包装上标示保健功能,但政府不审查,也不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许可。由生产商根据政府制定的一些规则,对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进行评估,并在上市的60天前向消费者厅备案。


虽然这一制度也有相应措施来保障产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但评估等责任主体是生产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偷工减料”,例如安全性试验没有严格遵照准则。


对此,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标准和评估机制,同时呼吁消费者提高风险意识。


保健品不是药!


据报道,近年来保健类商品逐渐成为小林制药在日本国内市场的利润大头。与化妆品一同陈列在药妆店的保健品也是深受访日游客喜爱的“日本特产”。然而,保健品是将相关成分浓缩后制成片剂或胶囊等,没有专业医师把关,每天持续服用,会容易摄入大量相同成分,一旦其中含有害成分,健康风险也会增大。


2016年4月1日,在日本首都东京,游客在千鸟渊赏樱。新华社记者刘天摄


日本临床营养协会药剂师千叶一敏告诉《东洋经济》周刊记者,购买保健品时,除了包装正面,更应重视看背面的成分表。但对语言不通的外国游客来说,能看懂成分表的可谓少之又少。只靠社交媒体平台的推荐、软广便跟风购买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千叶说,日本国内曾报告多起因服用从海外购买的保健品而出现健康问题的案例,这些消费者多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从个人手中购买所谓具有减肥效果的产品,结果出现贫血、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症状。他建议,在选购相关产品时不要一味相信网友评价。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曾发布保健食品消费提示,提醒消费者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消费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疾病患者,切勿听信不法商家对保健食品的虚假广告和夸大宣传,更不要将保健食品用于疾病治疗。


不当使用保健品、减肥药

会造成肝肾损伤

“临床上,药物引起的肾脏损伤病例还挺常见的。”浙江省人民医院肾脏科主任朱斌说,多数患者是因为过量服用止痛药, “偏头痛,关节肌肉疼痛患者,如痛风患者,或者痛经的女性大量使用止痛药,造成急性/慢性肾衰竭。”


朱斌曾接诊过一些痛风患者,长达几年的时间,通过服用止痛药止痛,多的时候一年要吃掉20多盒,也不监测肾功能,最后造成肾脏功能衰竭,只能透析。


前段时间,还有一位20多岁的女孩,因为痛经,连续一周服用止痛药,肌酐超标,幸运的是,超标不算太多,属于轻微程度,停药后就慢慢恢复了。


“除了止痛药,一些患者因为使用保健品、减肥药,也会造成肾损伤。”朱斌说,非常少的一部分中药确实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主要是马兜铃科的药物,幸运的是,目前国家已经明文禁止马兜铃科药物临床使用,所以市面上基本不会有处方这类药物,大部分中药还是没有肾损伤的,我们临床还用中药治疗保护稳定肾功能。


一般来说,药物对肾脏造成的伤害分为急性肾损伤和慢性肾衰竭,前者相对来说,容易恢复,后者则比较严重,如不注意最终会导致肾脏替代治疗如透析。


除肾损伤外,药物性肝损伤也很常见。


“药物性肝损伤在临床中非常常见,我们住院的肝功能受损的患者中,药物性肝损伤占比3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肝病感染科主任吕芳芳说,提到药物性肝损伤,很多人都会想到是使用抗生素、抗肿瘤治疗药物等引发的,“实际上,不当服用保健品、营养品、无名草药、植物,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剂等,都可能引发肝损伤。”


吕芳芳列举了临床中经常遇到的此类产品:土三七、首乌、网购的清肠茶、美容减肥产品、膳食补充剂等。“我们曾会诊过一位年纪最轻的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一位10多岁的小男孩,很胖,家长说平时特别爱吃辣条,一箱箱的买,出现了肝损伤,排查后,应该是和辣条中的一些不明添加剂有关。”


《2020年药物性肝损伤基层诊疗指南》中提及, 传统中草药和膳食补充剂以及抗结核药是我国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原因。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是长期积累还是一两次服用不当的药(食)物就会发生呢?


“这和患者个人状况有关,有些是长久服用药品或者保健品等造成的,有些患者,如果本身肝功能异常、基础疾病等,可能短期内就会出现肝脏损伤。” 吕芳芳曾接诊过服用土三七后出现急性肝损伤的患者,“连续服用一周多,就出现了症状。”


如果是轻微肝损伤,很多人可能不会有明显的症状,甚至不自知,只是在体检中会发现自己肝功异常;严重的药物性肝损伤会出现无力、上腹部不适,多数人最初会以为是肠胃不好,还有人的会突然皮肤变黄,这是出现黄疸;最严重的则是肝衰竭,甚至要肝移植。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有很大难度,需要一项项排查,尤其是要患者能详细提供自己服用过的食药品。” 吕芳芳说,多数人会对自己服用的药品比较清楚,“但觉得保健品、营养品等不是药物,就不在意,也不会主动去说。”


吕芳芳表示,处方药带来的药物性肝损伤相对好监控,“因为医生在用药时,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并要求患者定期进行肝功检测。像降血脂药物,会影响肝功能,心内科医生都会告知患者要定期监测肝功。”


最需要引起警惕的还是日常生活中,擅自服用一些药品、保健品等的情况。


“建议这类人群可定期体检,或者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时掌握自身的健康情况。”吕芳芳表示。





转自:新华每日电讯(ID:xhmrdxwx)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潮新闻

监制:黄可欣

编辑:于江


推 荐 阅 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