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乒乓》进复旦:绝地反击后,一切刚刚开始

漆文倩 复旦青年 2023-04-06

2023年3月3日,《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主创成员走进复旦。当晚18:30,复旦师生在相辉堂共同欣赏《中国乒乓》,一同回顾了中国男乒低谷时期绝地反击的历程。电影放映完毕后,影片导演兼主演邓超在观众的掌声中登上舞台,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并分享自己在拍摄过程中的经历与感想。


人们常理所当然地认为中国乒乓的统治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男乒也曾经历过近10年的低谷。邓超在接受提问时回答:“这是一段真正的历史。我希望这些超级英雄不被人忘记。”


复旦青年记者 漆文倩 主笔

复旦青年记者 马语灿 报道

复旦青年记者 毛心砚 摄影

复旦青年记者 侯名瑄 计丹洁 编辑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以下简称《中国乒乓》)呈现了中国男乒在戴敏佳(原型蔡振华)的带领下成功组建新队伍,经过苦练,于1995年天津世乒赛夺得冠军,打破中国男乒90年代初以来的低谷、实现绝地反击的过程。影片重现了中国男乒实现崛起的不易,讲述了以乒乓竞技为主题的热血故事。


▲电影剧照/图源:微博@电影中国乒乓


忆往昔:风雨来去也乒乓


从1983的东京到1985年的哥德堡,再到1987年的新德里,中国在每届世乒赛都只有一项失利,获得了三届世乒赛21项锦标中的18项。然而,1989年在多特蒙德第40届世乒赛的赛场上,中国男队0:5惨败瑞典队,痛失保存八年之久的斯韦思林杯。


1989年蔡振华从意大利回国,担任男队总教练。在同年举行的第2届世界杯团体赛上,中国男队在决赛中战胜瑞典,夺得男团冠军。但在1993年的第42届世乒赛上,中国男乒败于瑞典队,无缘冠军。两年后,第43届世乒赛在天津拉开帷幕,中国男乒顺利杀入决赛,以3:2战胜瑞典队,再次捧得斯韦思林杯,续写了国乒的辉煌篇章。


自容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共产生了124个世界冠军。从1988年乒乓球“入奥”以来,中国队获得了37枚项目金牌中的32枚。截至2021年9月,中国乒乓在亚运会中共获得41枚金牌,在世界杯中共获得 21次团体赛冠军和 35枚个人项目金牌。


▲电影剧照/图源:微博@电影中国乒乓


乒乓球被称作“中国国球”,不仅是因为中国乒乓取得诸多成就,也是因为乒乓在中国普及率高。根据中国体育产业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报告》指出,中国乒乓球爱好者数量已经超过1亿人。


除此之外,中国高校也十分重视乒乓运动。2019 年中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发布的《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活动调查报告》显示,在参与调查的2735所高等学校中,超过89%的高校设有乒乓球场地,可供学生和教职工自由使用。


另外,近80%的高校设有乒兵球社团,其中复旦大学乒乓协会于1994年建社,举办了C9高校乒乓球邀请赛、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运动交流乒乓球赛等。不仅如此,复旦乒乓校队还在2019年举办的C9高校乒乓联赛中捧得冠军奖杯。


走进现场:银球飞舞笑语欢


2023年3月3日,《中国乒乓》主创走进复旦。当日晚18:30,复旦师生在相辉堂开始观看电影《中国乒乓》。电影放映完毕后,该影片导演兼主演邓超在观众的掌声中登上舞台,与现场的同学们进行问答互动。


以下是本次问答中的部分精彩内容,在此与君共享。


▲邓超登台/图源:毛心砚


现场观众:导演您好,我是复旦二附校的学生,以前只在《奔跑吧兄弟》里面见过,现在终于见到活人了。我问一个问题,中国体育在很多方面创造过历史,比如排球、跳水,为什么您今天要选择乒乓球体裁去拍电影?还有我也是打球的,今天我和我的乒乓球队员全都来观看您的节目了,请问您能给我们一些鼓励吗?


邓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题材,其实你们这些孩子已经是答案了。因为中国乒乓是国球,所以你才会这么小的时候就开始练,有自己的队。超哥选的这段,是一段真正的历史。我希望这些超级英雄不被人忘记。你们电影里面看到,球员们是不是经历过低谷?现在你们觉得中国的乒乓“赢麻了”,但是在九五年之前就有十年是压力很大的。以前大家不了解这些,现在看完电影之后你们知道了。加油,未来就看你们的了。


▲一名复旦二附校的学生向邓超提问 

/图源:毛心砚


现场观众:您在剧中打了一段乒乓球,您的动作看起来非常专业。请问您在打磨技术的过程中遇到了怎么样的挑战,最终是怎么克服它的?


邓超:其实整个过程我们是经历过好几次崩溃。我们练的时间不长,只有八个月。我本人是用右手打球,但原型老师是左手。我记得很清楚,我第一天练的时候是在上海普陀体育馆,那天下午两点,施之皓教练和李楠教练拿了几盆球,我才知道是用盆来练。我以为第一节课只是用两个球打一下。李楠教练说,来,你就练挥拍,先用右手找到球感——我才知道什么是“球感”。那天练了两个小时没有喝水,我的汗已经出完了,我就耍小聪明,我说,李教练,要不要喝点水?她说你少来,你自己想喝,这才哪到哪。这是我的第一堂乒乓球课,我觉得我已经过不去这个坎儿了。


后来我在剧组八个月当中,我们集体发现,其实我们和专业的球员、国手完全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一开始有时候看的时候真的不是很专业。我们才练八个月,一开始会觉得练不动,运动员们是怎样坚持下来的?这是一个体验,你必须是要把运动员的心理装在自己身上。然后进入第二阶段,好在我们这些镜头都是原来选好的,演员分配他们自己的球、技术去练,去和摄影机的配合,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所以整个过程让我觉得,我们要再一次向我们的国手、我们的运动员致敬。


▲复旦乒乓校队的同学向邓超提问 

/图源:毛心砚


现场观众:在我看您的电影开始之前,我是某一个乒乓球运动员的粉丝,但是这个电影让我从个人变成整个群体的粉丝,我会发现原来所谓的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所有的荣誉都属于所有的中国乒乓人。中国乒乓运动员,有机会上场也好,没有机会上场也好;包括那些教练员,有名的、无名的,我觉得所有的荣誉都属于他们。所以我也特别想感谢邓超导演,给了我们所有乒乓球粉丝这样的一个机会,去看到整个中国乒乓发展的历史,它的低谷、它的辉煌。谢谢你。


最后,想问一下导演邓超,演员邓超你什么时候能演一部电视剧?


邓超:最近在看很多本子,也希望给大家带来(新的电视剧)。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可能会有一些尝试。谢谢谢谢。(鞠躬)


在回答完线下同学的提问之后,邓超还朗读了微博相关话题中两条评论,并请发博同学上台进行交流。


▲邓超与发博同学台上互动  /图源:毛心砚


随后,复旦乒乓校队的三名成员上台,邓超导演选择一名校队成员作为队友,和复旦乒协的同学们进行了一场混双比赛。


▲邓超和乒协同学们比赛中 /图源:毛心砚


▲邓超与乒协同学合影留念 /图源:毛心砚


临近路演尾声,邓超向数名观众赠送了附有签名的乒乓球,复旦乒协成员也将两个复旦小熊玩偶以及乒协旗帜作为纪念品赠送给邓超。最后邓超与观众拍摄大合影、录制视频。


▲乒协成员与邓超互赠礼物 /图源:毛心砚


▲全场大合影 /图源:微博@邓超工作室


 跳出模板:细腻打磨最动人心 

在观看电影前,不少同学对电影叙述脉络有一定的设想。2022级新闻学院本科生李华表示:“观看前听到电影片名,对电影内容便有了大概把握,无非是受到挫折,再奋发图强,最后逆袭成功的故事”;2022级新闻学院本科生邢宇航也表示:“这种传统的描写运动的题材,很正能量,剧情难免会俗套。”


但在观影后,李华表示:“在模版之下,《中国乒乓》并不那么死板”,相较于强行的煽情,《中国乒乓》选择将更大篇幅用于塑造乒乓运动员人物群像,从训练与生活的点滴中勾勒出片中重要角色“五虎”成长的轨迹。


李华认为,电影对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得十分细腻:亲人、爱人、朋友、同事、队友、对手,将关系中的矛盾与和谐表现得十分典型。不过,他也认为影片也存在一些瑕疵,部分情节转折略突兀,也有些情节草草带过。


片中戴敏佳教练的儿子会说的第一句话是“飒!”,不少观众感到了幽默与辛酸交织的情绪。这也成为了邢宇航对这部影片印象最深刻的情节。


影片也使部分同学对于乒乓这项运动的看法得到了拓展与改变。李华认为影片通过国外体育解说员的解说、国内教练、亲属的话语,让观众意识到乒乓的光辉并非理所应当,认识到光辉之下的压力阴影。


邢宇航则对乒乓竞技有了新的感受,“之前我们可能只看到了比赛时候的输赢,没有去发掘背后教练承担的责任、队员训练的辛苦。”


和邓超对打乒乓球的学生之一,复旦乒协协会会长,2021级汉语言文学系本科生黄可涵认为:“大家看到的乒乓球都是比较风光的,但是它其实中间也经历了很多波折,乒乓球运动趣味性、竞技体育的魅力也在于此。”她希望借由这部影片,能有更多同学体会到乒乓球的魅力。


▲黄可涵接受复旦青年采访  /图源:毛心砚


(文中李华为化名)


微信编辑丨漆文倩

审核丨徐竞彦


往期精彩


复旦校园里的电影世界:在课堂上邂逅浪漫


何日为“安”:安倍国葬及其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