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数字化国际比较研究|岳鹍.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背景、路径与启示

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04-16

引用格式

岳鹍.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背景、路径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11):031-039.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3.11.005

教育数字化国际比较研究

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

背景、路径与启示

岳   鹍

摘 要: “工业4.0”计划给德国人力资源结构、行业岗位标准、企业人才需求带来深刻变革。为满足行业对新型数字化人才的需求,德国启动了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项目,基于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通过数字化环境升级改造、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开发测试、职业师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等系列举措,促进德国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我国正处于职业教育深入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关键时期,通过分析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的做法和经验,可为我国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资金的合理分配、数字化教学模式的升级、师资的长效培养等方面提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 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职业教育;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673-8454(2023)11-0031-09

作者简介: 岳鹍,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教授(天津 300350)基金项目: 2021年天津市职业学校“十四五”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课题“面向无人机全产业链的多元主体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建设实践”(编号:2021039);2022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虚拟仿真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专项课题“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训体系重构研究”(编号:ZJXF2022250);2021年教育部第二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实践研究”(编号:ZI2021030102)    跨企业培训中心(Überbetriebliche Berufs-bildungsstätten,简称ÜBS)是德国双元制培训体系中除职业学校和企业外,最重要的第三个学习场所,主要承担职业学校或中小型企业无法独立完成的培训项目。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设立,旨在通过培训服务满足德国企业对熟练工人的需求,保持或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1]  从2012年至2021年,德国政府共资助境内跨企业培训中心项目1388个,其中手工业领域项目1080个,工业领域项目270个,农业领域项目36个,其他领域项目2个[2]。通过持续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德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持续保障德国未来专业劳动力供给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在德国各行业的不断渗透,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工作流程对产业技术工人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于2015年12月启动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项目(ÜBS-Digital-isierung),旨在通过对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数字化建设,实现培训对象数字化能力的提升,以此应对技术变迁及人口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服务提出的挑战[3]  信息化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虽然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在“十三五”期间得到长足发展,但在实训基地信息化升级改造、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引介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的背景

    

  (一)国家层面:“工业4.0”数字化升级重塑国家人力需求

  在2011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的概念被第一次提出,其作为德国高科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国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技术等优势产业摆脱能力陷阱,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引领产业变革的关键举措。

  “工业4.0”提出后,不少德国学者认为“工业4.0”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技术(数字化4.0)和行业模式(经济4.0)的一场革命,而且会给德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2021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德国劳动力市场和职业研究所、德国经济结构研究学会使用优化后的宏观经济投入产出模型,结合德国现状,分析了制造业、农业、手工业等行业在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的需求变化。研究表明,在传统行业创新升级过程中,并不会由于使用机器和算法取代人工操作而导致严重失业。2030年至2035年,由于数字技术的引入将导致254.2万个传统工作岗位消失,但同时将创造276.8万个新的数字技术工作岗位。这表明在未来十年里,全德国4,520万个工作岗位中,工作环境总体发生显著变化的约有531万个,占所有工作岗位总数的11.7%。这种变化意味着未来德国劳动力市场,虽然总体就业率和失业率变化不大,但人才需求将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生转变[4]

  虽然德国目前各行业数字化速度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根据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监测,德国整体工业数字化指数已从2016年的39点上升到2022年的47点,行业整体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

  由于越来越多地使用数字技术,部分传统人工操作岗位的复杂性和专业性不断降低,但技术工人越来越多地要参与到原来由技术工程师或非技术人员承担的工作中,这直接导致一些职业领域出现明显的垂直变化,如原来德国建筑行业的电子技术员和机电工程师、制图员、工作文员(材料管理、销售和营销方面)等不同岗位,由于工作流程的整合正在日趋融合为单一岗位[5]

  同时,随着项目小组式工作模式在德国企业的推广,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扁平化,导致专业和职业领域之间的划分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职业变得更加跨专业、跨部门[6-9]。因此,能够驾驭数字化技术的跨专业复合型职业人才,正逐步成为德国国家经济发展亟需的人才,构建数字化职业教育环境,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德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企业层面: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提出技术和人才需求

  在德国,中小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为国家创造了约60%的就业岗位,贡献了德国企业年增加值的54%,在德国产业、经济体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德国经济整体而言,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就业以及整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德国国家工程院的研究,和西门子、ABB等大型企业相比,认为“工业4.0”和数字化是一次重要机遇的德国中小企业占比不足60%,约有40%的中小企业认为,仅凭自身实力无法独立面对企业数字化升级挑战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这也从侧面解释了虽然德国政府提出“工业4.0”的战略目标已有近十年时间,但其至今仍处于推广阶段。根据德国国家工程院工业4.0成熟度指数(Industrie 4.0 Maturity Index)的判断,截至2022年,德国仍有80%以上的企业处于工业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10]

  “工业4.0”高度融合、快速反应的模式,对传统的德国工业形态提出了挑战。德国传统的企业模式需要向以更加灵活、实时生产、快速实施为特征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转型,这就需要企业在战略层面及时调整,对产品和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再造,同时也要关注商业模式和组织结构的变革。

  中小企业一方面缺少测试环境,没有足够的条件对新的软硬件运行进行测试和模拟,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持去判断如何搭建合理的测试环境;另一方面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搭建相应的研发网络和培养相关专业人员。因此,政府如果不资助中小企业,不为中小企业提供加入“工业4.0”的技术解决方案、相关的人力支持和必要的员工技能培训,德国中小企业很难融入数字化升级的浪潮。

  (三)个人层面:数字化升级对人才资历和能力水平提出新要求

  为了弄清企业数字化升级对人才需求产生的影响,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共同开展了适应未来数字化工作所需职业资格和岗位技能要求的调研工作,以实例和系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数字化对14个选定职业工作流程的影响,重点分析了数字化对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产生的影响,调研范围涵盖农业服务专家、数字和印刷媒体设计师、供暖和空调工程机械师等不同职业[11]

  调研结果表明,随着数字化程度的提高,企业对技术工人核心能力的期望值也在持续转移。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数字化对传统行业造成的显著影响为工艺流程的改变和部分技术的引入或替代,如工业产品定制化生产中引入虚拟现实技术,绿色农业种养殖引入物联网技术等,这直接导致大量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的重新修订,部分融合性新职业岗位也应运而生。在专业知识之外,数字化管理和信息安全越来越多地被纳入岗位工作任务或正在成为工作任务的一部分,对流程和系统的理解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等,逐渐成为决定员工是否胜任未来岗位的决定性因素。

  调研还发现,数字技术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已逐步显现。从长远来看,所有经济部门都将产生更多的创新型数字化公司。在高度数字化的公司中,员工为更好地胜任数字化任务,参加数字化能力培训或继续教育已成为必然的选择。如何使培训对象尽快地将学到的数字化知识和技能转移到新环境中,将成为未来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

二、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路径

     

  面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挑战,为了给学徒或员工提供获得数字技能的有效路径,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自2016年起,依托跨企业培训中心为载体,通过支持购买数字化教学装备、开发和测试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提升培训师资综合素养等措施,不断探索并完善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路径,使之真正成为承担学徒、员工数字化技术教育和培训的重要场所。

  (一)培训环境升级: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装备升级改造

  为了提升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内容的数字化水平,并支持中小企业对其员工进行最新数字化培训,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于2015年12月发布《促进跨企业培训中心和能力中心数字化的指导方针(ÜBS数字化特别计划)》[Richtlinien zur Förderung von Digitalisierung in überbetrieblichen Berufsbildungsstätten(ÜBS)und Kompetenzzentren(Sonderprogramm ÜBS-Digital-isierung),以下简称《数字化特别计划》],启动了对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第一阶段资助工作。

  在该计划中,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明确提出,将持续投入资金重点支持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数字化升级改造,并设定两个重点资助方向,尤其是提供资金对跨企业培训中心的车间和教室的数字化教学装备进行升级改造,为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数字化教学奠定基础,这部分资金约占整体投入的90%。该计划于2019年4月转入第二个资助阶段,该阶段预计持续到2023年结束,期间计划每年投入3000万欧元[12]

  为确保项目的规范实施,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以《职业教育法》(Berufsbildungsgesetzes,BBIG)为基础,对跨企业培训中心教学装备升级改造部分的资金使用,制定了完整的申报流程和复核要求。跨企业培训中心正式申请资助资金前,需按规范提交《关于资助资金使用用途的承诺》《关于合规使用资助资金的承诺》等;其后,由跨企业培训中心填报资助资金申报表、支出明细和数字化教学设备采购清单,并提供资金使用计划和预期招生规模表等申报材料。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将根据跨企业培训中心现有场地面积、年度培训规模、涉及产业领域、资助资金使用计划合理性等要素,评价并确定项目是否进行资助及具体资助资金额度。

  项目获得资金支持并实施完成后,跨企业培训中心需向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提供资金使用决算表、项目实施总结、经费使用分析表、分项设备统计表、设备采购合同等资料。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将围绕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升级项目工作或任务执行情况、资金支出情况、支出细分金额占比信息、采购设备在课程中的使用情况、培训质量提升情况、培训人员提升情况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此复核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后续是否继续资助的重要评价依据[12]

  截至2022年5月,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通过《数字化特别计划》已经为200多家跨企业培训中心提供约6.1万台套的数字技术扩展设备,包括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手机、户外平板电脑、虚拟仿真设备、行业专用仪器设备等[13],资金投入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特别计划》资金投入统计[2]单位:百万欧元


  (二)培训项目创新:加强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开发测试

  在改善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教学条件的同时,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清楚地认识到由于大量数字化技术的引入和数字化教学设备的更新,必然导致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产生巨大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通过《数字化特别计划》的资金投入,引导区域行业协会、技术中心参与开发和测试新的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将前瞻性的数字技术纳入教学内容及部分新增融合性岗位教学项目中,为全国跨企业培训中心开展数字化培训提供解决方案和示范性案例。

  基于上述目标,从2016年到2019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重点选择手工业、建筑业、电气技术等领域,开展了8个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的开发和测试工作。以弗莱堡手工业协会职业培训中心开展的数字化牙科项目为例。德国牙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从根本上改变着德国牙科的诊疗过程,由数字技术支持的制造工艺正在逐渐取代假牙和矫正器械的手工生产。传统假牙的生产需要大量使用材料,以及非常耗时的铣削、研磨工艺,牙科技术人员需要具备熟悉的手工技能,但在数字化的牙科诊疗过程中,增材与减材制造的联合使用不但缩短了假牙的加工时间,还提高了假牙加工精度,降低了加工成本。但在修订前的牙科技术人员职业培训规范中,并未包括开展增材与减材制造所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课程,原有的职业培训已经无法支撑牙科技术人员开展数字化诊疗。

  针对上述问题,该中心开发了“工艺牙根—数字牙冠”的教学方案。基于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标准,项目团队通过模拟完成客户订单的流程,分为订单的数字模拟准备、使用CAD程序进行订单分析、基于CAD/CAM完成订单生产、利用模型进行质量评估、学员总结五个阶段开展教学,指导学员在全流程中学习从光学模型扫描到口内扫描的各种三维扫描技术、简单和复杂植入物结构知识、基于CAD/CAM系统的设计和制造流程等。

  整个学习过程中,项目团队利用升级的数字化教学设备,保证学员能够使用演示软件直接在屏幕上跟踪和控制自己的每个过程步骤,辅助学员及时开展学习反思等。项目小组采用新的教学方案完成两轮测试后,向德国牙科技师协会提交完善后的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并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示范性交流分享活动,促进其成为全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牙科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4]

  鉴于前期实践取得的成效,2020年9月,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又启动了20个新的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的开发工作,来自工业、建筑业、手工业、贸易和农业等领域的32个不同主体参与其中。项目团队的重点任务是分析不同行业数字化升级对业务流程产生的影响,制定实施数字化教学应具备的条件标准;根据数字化教学要求完善学习方案和培训方案,并将项目成果转移到其他培训机构和职业培训领域,实现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在不同跨企业培训中心之间的共享。

  2021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常规支持框架下,又追加580万欧元用于数字化教学方案的完善和推广、跨企业培训中心培训人员资格认证等,以此加快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的落地[15]

  (三)培训师资提升:推进师资数字化教学能力资格认证

  数字化转型不仅给德国企业带来技术变革,也深刻影响德国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组织机构。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通过对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调研表明,数字化转型正在改变着所有师资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能力要求,来自企业、院校和跨企业培训中心三个学习地点的师资,都需要应对各自行业中与数字化相关的变化,创造性地解决数字化条件下的教学关系。

  为解决上述问题,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先后启动数字媒体和信息技术、网络技能4.0、数字化综合素养、智能工作与学习等师资培训试点项目,鼓励教师参与并完成相关培训,获得对应的培训证书或资历证明。

  以智能工作与学习培训试点项目为例,该方案基于《欧洲教师数字素养框架》(Eu-ropäischer Rahmen für die Digitale Kompetenz von Lehrenden,简称DigiCompEdu),重点针对从事能源、建筑、通讯和信息行业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教师,围绕教师个人能力、专业能力、职业教育能力等三方面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分为通用技术能力培训和专业教学能力培训两大模块[16]

  在通用技术能力培训模块,项目团队重点培养教师具备熟练使用数字化教学装备的能力,具体包括:数字化教学环境的灵活设计能力,移动学习岛安装搭建能力,网络基础设施搭建和访问(配置和故障排除)能力,技术媒体外围设备(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交互式白板/数字黑板、文件摄像头)应用能力,技术媒体外围设备配置、联网、维护和故障排除能力,使用协作软件工具组织教学(基本功能、发布、授权、会议设计或协作学习阶段)能力,从可重用性和数字处理的角度创建和设计数字内容能力,等等。

  在专业教学能力培训模块,项目团队重点培养教师特定专业能力和职业教育能力。特定专业能力培训主要涉及:教师分析、提炼、转化数字化进程对专业工作流程影响的能力,行业数据保护和IT安全的专有技术能力,项目管理和网络运维能力等。职业教育能力主要涉及:以培训目标为导向为跨企业培训中心选择、调整和整合数字技术的能力,独立开发包含先进数字教学手段学习场景的能力,有针对性地使用媒体外围设备开展教学的能力,培养学员学会独立评估和反思的能力等。

  截至2022年底,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仅通过数字媒体和信息技术、网络技能4.0两个培训项目,就向全国16个区域的跨企业培训中心投入资金3,800万欧元,共开发100多个面向特定行业及跨行业的资格认证项目,完成培训并取得相应资格认证的人数达2300余人。但在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开展的参训师资后续追踪调查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教师表示自学仍是目前个人掌握新数字技术的主要途径,大部分教师希望可以继续参加新的培训课程或资格培训模块,给出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化技术更新快、复杂性高,数字化教学方法和数字媒体应用能力不足等[17]。从上述调研结果可以看出,适应数字化教学的专业师资培养是目前制约德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数字化转型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三、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的启示

  

  (一)顶层设计、合理分工,构建多元协同的共建机制

  纵观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在政府层面,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以《职业教育法》为基础,发布了《数字化特别计划》,为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活动赋予合法地位,明确政策导向;先后发布两个资助阶段的指导文件,规划了联邦政府资金投入规模和重点资助方向,强化项目过程管理。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启动配套的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开发项目和师资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项目,为培训提供了所需的教学方案、数字资源和人力支持。

  在行业层面,手工业协会、建筑业协会、木工机械制造商协会等积极参与,通过申报专项资金、企业筹措经费等模式,积极开展行业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的开发、测试及推广工作。

  在培训组织层面,跨企业培训中心作为实践载体,通过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专项资金组织培训师资参加培训,承担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的完善和推广工作。

  从德国跨企业培训中心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牵涉政府、行业和培训组织的全局性教育改革,涉及面广、利益方多,需要制定全方位政策保障,才能有效推进转型改革的落地。

  目前,我国针对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但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对于资金支持、重点投入、企业参与等方面未做出明确规范,导致院校建设标准不一、重复建设的现象时有发生。从德国的转型经验来看,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分工,多主体协同规划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师资的数字化升级方案,并针对性地分配资金,才能促进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共同参与,保证数字化转型后教学项目的先进性、普适性和实用性,才能由点及面逐步推动数字化教学项目的跨地区、跨院校共享,使项目投入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二)产业需求、场景导向,构建数字驱动的开发机制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既包括硬件环境、硬件设备的转型升级,又离不开配套教学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支撑。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在德国数字化职业教育方案的开发过程中,采取面向行业协会及其附属机构进行招募试点的模式,通过资金支持,鼓励试点主体以行业真实需求为依据,以企业数字化工作场景为教学载体,开发包含教学资源、教学设备配置标准的数字化教学方案。这种面向行业主体购买服务,行业主体主导资源开发的模式,既有利于引导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实现行业内或区域内的共建共享,又有助于建设资源在校企间的开放共享和持续应用,从而实现职业教育服务行业企业人才需求,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这种模式可以在我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项目中予以借鉴与参考,促进项目预期绩效目标的实现。

  (三)健全体系、强化培训,构建精准培训长效机制

  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给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但需要掌握企业数字化新业务流程和新技术,以及新的数字化教学技术,还应具备开发数字化教学项目、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上这些变化给职业院校教师提出巨大的挑战。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作为数字化转型的落地部门,通过国家资金支持,引导行业协会开发面向不同职业领域师资的数字化培训专项,给予跨企业培训中心师资培训专项资金,保证教师通过资历培训获得开展教育数字化教学所必需的相关能力,为用好数字化实训设备,开展数字化教学奠定了基础。

  借鉴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此方面的举措,我国可以积极探索和实践多主体跨界协同的培训模式,将部分师资培训资金投入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鼓励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师培养,鼓励教师将行业企业培训与教师企业实践、技能培训与教学项目开发有机融合,促进师资水平不断提升,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Überbetriebliche Berufsbildungsstätten(ÜBS)Partner für betriebliche Aus-und Weiterbildung der Fachkräfte[EB/OL].(2021-09-02)[2023-03-10].https://www.foraus.de/de/themen/741.php.

  [2]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Datenreport zum Berufsbildungsbericht 2023:Informationen und Analysen zur Entwicklung der beruflichen Bildung[R].Bonn:BIBB,2023.

  [3]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Richtlinien zur Förd-erung von Digitalisierung in überbetrieblichen Berufsbil-dungsstätten(ÜBS)und Kompetenzzentren(Sonderprogramm ÜBS-Digitalisierung)[EB/OL].(2015-12-30)[2023-03-10].https://www.bmbf.de/bmbf/shareddocs/bekanntmachungen/de/2015/12/1122_bekanntmachung.html.

  [4]Federal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Wirtschaft 4.0 und die Folgen für Arbeitsmarkt und Ökonomie:Szenario-Rechnungen im Rahmen der fünften Welle der BIBB-IAB-Qualifikations-und Berufsprojektionen[R].Bonn:BIBB,2019.

  [5]Bundesministerium für Ernährung und Landwirtschaft.Arbeitsmarkt Landwirtschaft in Deutschland:Aktuelle und zukünftige Herausforderungen an die Berufsbildung[R].Bonn:BMEL,2020.

  [6]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Die Bevölkerung wächst-Engpässe bei fachlichen Tätigkeiten bleiben aber dennoch bestehen[R].Bonn:BIBB,2016.

  [7]PFEIFFER SABINE,SUPHAN ANNE.Der AV-Index.Lebendiges Arbeitsvermögen und Erfahrung als Ressourcen auf dem Weg zu Industrie 4.0[R/OL].(2015-04-13)[2023-03-10].http://www.sabine-pfeiffer.de/files/downloads/2015-Pfeiffer-Suphan-draft.pdf.

  [8]Statistisches Bundesamt.Berufliche Weiterbildung in Unternehmen:Fünfte Europäische  Erhebung über die beru-fliche Weiterbildung in Unternehmen(CVTS5)[EB/OL].(2017-04-05)[2023-03-10].https://www.destatis.de/DE/Themen/Gesellschaft-Umwelt/Bildung-Forschung-Kultur/Weiterbildung/Publikationen/Downloads-Weiterbildung/weiterbildung-unternehmen-5215201159004.pdf.

  [9]Institut für Arbeitsmarkt-und Berufsforschung.Digital-isation,Hiring and Personnel Policy:Evidence from a Repre-sentative Business Survey[R/OL].(2018-03-27)[2023-03-10].https://doku.iab.de/discussionpapers/2018/dp1018.pdf.

  [10]Nation Academ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Using the Industrie 4.0 Maturity Index in Industry:Current challenges,case studies and trends[R/OL].(2020-04-22)[2023-03-10].https://en.acatech.de/publication/using-the-industrie-4-0-maturity-index-in-industry-case-studies.

  [11]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Berufsbildung 4.0-den digitalen Wandel gestalten-Programme und Initiativen des BMBF[R].Bonn:BMBF,2017.

  [12]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Zweite Richtlinie zur Förderung von Digitalisierung in überbe-trieblichen Berufsbildungsstätten(ÜBS)und Kompetenzzentren(Sonderprogramm ÜBS-Digitalisierung,Phase II)[EB/OL].(2019-06-12)[2023-03-10].https://www.bibb.de/dokumente/pdf/a43digitalisierung_Foerderrichtlinie_Sonderprogramm_UEBS-Digitalisierung_II_130619.pdf.

  [13]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Datenreport zum Berufsbildungsbericht 2022:Informationen und Analysen zur Entwicklung der beruflichen Bildung[R].Bonn:BIBB,2022.

  [14]Bundesministerium für Bildung und Forschung.Dental Digital3:Handwerkliche Wurzeln-Digitale Krönung.[EB/OL].(2019-06-25)[2023-03-10].https://www.foraus.de/de/themen/foraus_112977.php.

  [15]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Laufende Projekte im Sonderprogramm ÜBS-Digitalisierung[EB/OL].(2021-07-12)[2023-03-10].https://www.foraus.de/de/themen/laufende-projekte-131578.php.

  [16]Bundesinstitut für Berufsbildung.Smart Working&Learning:Handreichung für innovatives handlungsorientiertes Lernen am Kundenauftrag in multimedialen Lernwelten für die überbetriebliche Ausbildung[R].Bonn:BIBB,2022.

  [17]ANDREAS DIETTRICH.Berufspädagogische Auswirkungen von neuen Arbeitsformen und Digitalisierung auf das Bildungspersonal in ÜBS[EB/OL].(2018-05-09)[2022-10-08].https://www.foraus.de/de/themen/berufspadagogische-auswirkungen-digitalisierung-bildungspersonal-diettrich-158186.php.


Background, Path and Enlightenmen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ter-Enterprise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in Germany

Kun YUE(School of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Tianjin Moder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Tianjin 300350)
Abstract: The Industry 4.0 Plan has brought profound changes to Germany’s human resource structure, industry post standards and enterprise talent demand.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the industry for new digital talents, Germany has launched the inter-enterprise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digital project. Based on policy guidance and financial support, Germany has promoted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a series of initiatives such as upgrading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developing and testing digital voc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and improving the digital teaching ability of vocational teachers. China is in the critical period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By analyzing the practices and experiences of Germany’s inter-enterprise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in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t is hoped to provide inspira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top-level design of relevant policies,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funds, the upgrading of digital teaching mode, and the long-term training of teachers in China. 
Keywords: Germany; Inter-enterprise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Digital transform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path

编辑:李晓萍   校对:王天鹏


往期目录|超链接版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10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9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8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7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6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5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4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3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2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1期





点击此处 在线投稿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8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展、研究与应用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开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和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服务于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及时追踪ICT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教育的融合,深度挖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一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

20元 / 期,邮发代号:82-761

编辑部邮箱:mis@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北街2号921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