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数字化国际比较研究|吕建强:优先政策之下印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启示

编辑部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4-04-16

引用格式

吕建强.优先政策之下印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启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29(10):058-065.DOI:10.3969/j.issn.1673-8454.2023.10.006

教育数字化国际比较研究

优先政策之下印度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启示

吕建强

摘 要: 近年来,印度在职业教育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旨在通过职业教育数字化变革实现发展大规模高质量职业教育的愿景。印度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动因包括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以便将职业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提升人力资本质量使人口红利转化为技能红利,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缩减数字鸿沟助力个体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印度职业教育主要从数字基建、多元合作、教师培训、数字学习平台等方面着力进行数字化改革。其对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实践的启示如下: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多元共治,构建政校企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加大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提升适应数字化教学的能力;加大对学生数字技能培养力度,提升适应数字时代的能力。关键词: 印度;职业教育体系;教育数字化;数字鸿沟;技能红利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8454(2023)10-0058-08

作者简介: 吕建强,曲阜师范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研究院讲师,博士(山东曲阜 273165)

基金项目: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管理与决策研究服务专项2023年度委托课题“教育数据安全治理国际比较研究及其数据库建设”(编号:MOE-CIEM-20230019)

  技能和知识是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引擎。知识和技能水平越高的国家越能有效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印度正处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阶段,其竞争优势将取决于其人民创造、分享和使用更有效知识的能力。这一转变要求印度将劳动者发展为更灵活、具备分析适应能力和多技能的知识型工人。印度认为,数字技术是解决包容性、质量和标准化技能发展问题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技能正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竞争力,而数字支持的教育和培训模式可以使学习更加灵活,有助于加强个人技能和专业能力,并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吸引力。  通过分析《数字印度战略》(Digital India)《国家教育政策2020》(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2020)《职业教育优先:2020年印度教育状况报告》(Vocational Education First:State of the Education Report for India 2020)等政策文件,可以发现印度将发展数字技术纳入其国家政策,并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数字化,以便在知识密集型经济中创造新的市场和就业机会,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国家繁荣。本文通过介绍印度职业教育数字化的主要举措,以期对我国教育数字化改革实践有所借鉴。

一、印度职业教育数字化的动因

 
  (一)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将职业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  印度《国家教育政策2020》明确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把职业教育纳入教育培训中,让年轻人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生活、工作技能。通过职业教育项目和课程,给成人尤其是妇女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让他们在习得技能的同时获得资格证书。该政策还提出了印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具体目标,即截至2025年,至少有50%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1]  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采取提高职业教育地位的方式,将职业教育视为国家主流教育的一部分,并与主流教育享有平等地位,以此来提升印度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在接下来的10年内,印度的职业教育将分阶段纳入所有中等教育,要求中学与理工学院、工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确定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同时,还将鼓励普通高等教育机构自行开设职业教育学位项目,或者与行业、非政府组织合作,为学生提供联合职业教育项目。  (二)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将人口红利转化为技能红利  虽然印度拥有大量熟练劳动力,但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确保其人力资源拥有适合国家内部经济和全球经济需求的技能。从人口年龄分布来看,印度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之一,拥有极为显著的人口红利。其14岁以下人口占比25.9%,60岁以上人口只有8.1%,处于就业年龄阶段(15~59岁)的人口占比超过66%。且在未来20年内,印度的人口总数仍将有32%的增长率。与巨大的人口红利不一致的是,当前印度劳动力接受职业培训的机会寥寥。据统计,在1400万流动人口中,约有70%是非熟练工人或半熟练工人,并主要从事非正规部门的工作。47%的劳动力仍然依靠农业和相关活动来谋生。52%的人口在90%以上的经济体中是个体经营者。在1340万就业年龄(15~59岁)的残障人士中,有990万人失业或略有就业。超过30%的印度年轻人没有就业,也没有接受过教育或培训。只有2.3%的印度劳动力获得了正式技能训练,有近4.6亿人需要进行技能升级或“再技能化”[2]。因此,未来印度政府将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投入更大的力度。  另外,印度职业教育培训总参与率较低。调查显示,印度每1000个年龄在15~19岁的人群中,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仅有44人,其中只有14人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是世界上培训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印度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体系发展仍停滞不前,高中阶段中仅有约3%的学生在职业学校接受教育。在2.57亿非正式劳动力中,96.6%的劳动力没有接受过正式的职业培训,其中96.2%是女性,这些妇女中有42%的人年龄在30岁以下,67%生活在农村地区[3]。由于缺乏职业教育和培训,农村地区妇女和青年的工资非常低。  (三)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印度重视发展计算机软件、金融产业,而忽视了其他产业行业的发展,导致印度的工业化进程较慢,布局不均衡。近年来,印度开始重视其他产业行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但当前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培养的技术人员大多集中于作坊式企业或其他低端工种,同时社会认可度不高、收入较低,大多数人将参加职业教育作为最后的选择,造成了印度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不大且社会认可度不高。  印度面临数字经济和制造业双重升级压力。为应对产业升级带来的就业压力,印度提出“数字印度”“智能印度”等国家战略,在提升广大农村数字化水平的同时,推动信息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以增加创新型就业岗位。同时,印度制造业希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和追赶式发展,这也意味着需要更高层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支撑。数字化环境和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具备基本岗位胜任能力,还要具备应对复杂情况并作出决策判断的能力,以及迁移能力和可持续职业发展能力。  总之,印度信息产业高端化、制造业跨越式追赶、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方式的变革等,连锁引发人才需求结构高端化和人才内涵素养的综合化。为缓解经济转型升级对人口素质提高的巨大压力,适应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趋势,印度职业教育需要重塑能力内涵,改进教育质量,以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缩减数字鸿沟,助力个体更好地融入数字社会

  新冠疫情期间,印度大批学校实施在线教育,许多企业开始居家办公,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凸显。同时,疫情使印度数字化鸿沟问题愈发突出,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学校数字设备简陋。在《国家教育政策2020》中,印度政府建议所有的教师和培训者都要配备一台能接入互联网的笔记本电脑,学生得到购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一次性补贴[4]。截至2023年初,印度有6.92亿互联网用户,有7.3亿人没有使用互联网,51.3%的人口仍处于不联网的状态。只有24%的印度家庭接入互联网,11%的家庭拥有电脑。一项在新冠疫情最初几个月对7500名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97%的16~27岁的人口使用手机热点访问互联网,只有15.87%的受调查学生有宽带接入,同时也报告了设备连接、电源可用性、信号质量差等问题。在使用移动热点的用户中,近97%的人面临着连接不良或信号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只有大约30%的印度人口可以使用智能手机。由于只有67%的家庭能够使用教育频道,因此利用电视频道进行职业教育也存在问题[5]

二、印度职业教育数字化的主要举措

 

  (一)加强数字基建,化解数字鸿沟问题

  近年来,印度政府不断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持续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一方面,印度政府通过建设可扩展的数据库和网站,改进和引入数字应用程序和服务。借助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生成的数据资源,公共和私人组织可以更有效地改进产品或者服务,甚至生成新的产品和服务。另一方面,印度政府不断加强数字化监管环境,在保护公民隐私的同时促进劳动力市场信息的供需平衡,缓解因自动化对劳动力产生的替代效应。

  除了建设基础设施外,印度还优先考虑跨机构采用数字技术进行通信。2012年,印度政府启动开放式政府数据平台,为政府各部门和组织发布的数据集、文件、服务、工具和应用程序提供一站式服务。该网站包含来自143个政府部门的25万多个数字资源[6],涵盖了从“通电学校的百分比”到“外国对农业的直接投资额”,再到“各州国道长度”等不同类型的数据资源。2016年,政府通过了一项国家电子政务计划,目标是将政府服务数字化,依托互联网或手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创建和管理公共数据源,供公共和私人组织使用,并提供充足的数据隐私框架。

  随着教育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印度正致力于职业教育大数据网络信息平台建设,以提升技能生态系统的科学性和智能性。一是为所有教育机构提供互联网接入。印度通过互联网项目为25万个村(镇)提供宽带连接,包括在每个村(镇)内为所有教育机构和保健设施提供WiFi服务。二是建立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统计全国的技能发展项目信息,根据教育培训与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发展,形成技术人才供需报告。三是创建技能发展网络平台,提供不同行业领域的网络课程和虚拟教室,形成在线课程资源库,以供培训机构或学员参考学习。各州政府开始支持基于数字技术的职业教育,如恰蒂斯加尔邦推出在线学习平台,以促进信息通信机构和职业院校的数字技能培训。

  (二)加强多元合作,构建技能生态体系

  一是加强部委间的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一体化。《国家教育政策2020》建议尽早成立全国职业教育一体化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 for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NCIVE)。该委员会由职业教育专家和来自各部委及其他利益攸关方群体的代表组成,这将有助于加快实现职业教育一体化。该委员会通过确定成功的模式和最佳的做法,并在教育机构中进行推广,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普及率和认可度;还可以跟踪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整合情况,收集反馈意见,协调各部委,以便作出灵活的、以数据为导向的决策。

  印度技能发展及创业部和潘迪特·桑德拉·沙玛中央职业教育研究院(Pandit Sunderlal Sharma Central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PSSCIVE)是协调印度各部委在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两个主要机构。展望未来,这两个机构的作用需得到提高和加强,以应对职业教育一体化的挑战[7]。另外,各邦政府还考虑设立邦一级的职业教育一体化委员会,由包括当地政府部门在内的所有利益攸关方群体的代表和知名教育专家组成。该委员会将跟踪本地普职教育融通的进展,并与学生、家长和教师互动,以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二是成立国家技能发展集团(National Skil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NSDC),提高技能培训覆盖范围。国家技能发展集团由市场需求以及国家在技能发展方面的优先事项驱动。国家技能发展集团采取公私合营的股份合作制,印度政府拥有国家技能发展集团 49%的股权,其余51%由十个行业协会持有。其主要作用是为教育系统提供融资服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产学研对接、技能管理与认证、师资培训、国际合作、课程开发,以及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网络合作伙伴参与全球知识交流。可见国家技能发展集团在印度职业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国家技能发展集团创建了一个由636个培训合作伙伴组成的网络,覆盖全国741个选区中的660个选区,分布在全国29个州和5个联邦直辖区。根据培训合作协议,该网络的10800个培训中心在39个部门教授1800多门课程,年培训能力超过500万人次。截至2019年12月底,国家技能发展集团共培训2500多万人[8]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数字素养

  教师是知识社会中最重要的变革动因。2013年9月,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Damodardas Modi)在全国技能发展会议上指出,印度职业教育教师中只有40%接受了完整的教师培训课程,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的匮乏极大地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为此,印度政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教师适应数字化转型的能力:

  一是建立教师远程培训平台。印度劳动和就业部(Ministry of Labour and Employment)成立了一个涵盖25个部门,由学术界、工业界和不同领域专家作为导师的理事会。在理事会的推动下,改革目前的教师培训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估等。借助覆盖范围广、高质量双向实时通信、易于扩展的最新技术,对教师进行远程在线培训,并计划在全国建立10个线下培训中心和200个远程培训中心。

  二是为教师配置数字化设备。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和居家办公的流行,凸显了数字化教育的重要性。为解决印度的数字设备和数字接入鸿沟,印度政府致力于通过向教育机构,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机构提供互联网/WiFi访问服务;并向所有教师和培训人员提供可上网的笔记本电脑,适当安排涉及在线教育各个方面的教师培训,包括教学法的设计和数字内容的制作,来提升教师适应数字化的能力。

  三是为教师提供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NASSCOM)实施未来技能项目,不仅为教师提供一系列高质量的在线培训课程,包括教师入职培训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培训;还建立资源丰富的数据库,涵盖数字领域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创建、开放教育资源使用、学习管理系统、补充和加强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训的模拟和游戏等;数据库还可以访问和共享,以便教师能够参与数字内容的协作生产和使用。

  (四)创设灵活的数字学习平台,提升学习效果

  一是创设灵活的移动学习平台。通过设立培训公司,采取移动学习的方式解决农村地区辍学者的需求。移动学习平台允许学生免费注册,并根据课程计划和在手机上可下载的视频参加在线课程学习。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

  二是创设职业教育门户网站。印度政府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建立了职业指导门户网站,为9~12年级的学生提供有关职业、大学、入学考试、职业机构和奖学金等方面的信息并实时更新,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终身学习进行指导,以帮助他们顺利地从学校教育过渡到工作岗位或者实现升学的愿望。据该网站统计,大约有980万名9~12年级的学生(其中49.6%是女生)在网站上进行注册,约120万名学生(其中50%是女生)在5.9万名受过培训的教师的支持下积极参与其中[9]

  三是建设未来技能平台。2018年,印度推出了未来技能平台项目(Future Skills Platform),专注于为印度新的技术型就业岗位进行技能培训。目前,该平台已经成为一个集产业界、学术界和培训提供商于一体的生态系统。大学生和企业员工可以免费获得平台专家分享的知识,企业也可以为员工和他们聘请的学术机构推荐相关的技术课程。学习者可以无障碍地访问免费学习内容和虚拟实验室,并获得所选技能的认证。另外,为激励那些为数字未来努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人,政府还会向在该平台上获得认证的用户提供奖励。

  四是建设未来技能项目(Future Skills Prime Initiative)。该项目通过协调一致的集体行动,推动大规模的劳动力再培训,旨在使劳动者具备必要的技能,以应对数百万工作岗位的预期流失和技术变革带来的技能不稳定性。该项目联合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确定了155项技能,涵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网络安全、物联网、移动技术、机器人自动化、虚拟现实、3D打印等新兴技术中的70多个岗位[10]

三、印度改革举措对我国职业教育数字化变革的启示

 

  (一)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推进高质量的教育公平

  推动教育公平的发展,需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出台一系列人工智能、大数据、5G、区块链等相关政策文件,持续投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更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带来了历史机遇。

  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数字经济作为对经济社会有着重要影响的行业,政策是其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政府是现实世界中最为重要的协调者和管理者,应在政策主导和协调下,整合多方资源建设社会共享的数字基础设施,破解由少数主体建设导致成本过高,影响数字资源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少数大平台或头部企业垄断数据资源造成的教育不公平问题。

  二是要加强跨组织间协作。在政策引导的基础上,通过设施、标准、渠道的互认,将碎片化的各类数字设施纳入统一的基础设施体系中,减少“数据烟囱”或“数据孤岛”给用户带来的阻碍,为用户节省使用成本,进而提高数字教育的效果。

  三是实行差异化建设。教育的数字底座具有层次性。在传统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某些热点领域往往会衍生出新型的具有公共品属性的服务,随着服务范围的扩大、服务对象的增多,这些新型服务成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因此,划分基础设施的层级,对于发现基础设施的发展规律和政策制定而言至关重要。

  (二)多元共治:构建政校企多主体协同的育人模式

  健全的治理框架是构建响应型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保障。协同治理理论认为,社会系统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和多样性,主张在政府主导之下,建立制度化的参与和沟通机制,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协同治理和参与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综合多种方式,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协调、共建共享的新型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治理的动态化、和谐化、有序化[11]

  为探索教育系统日益复杂化背景下的学习治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 2011 年启动了复杂教育系统治理项目(Governing Complex Education Systems,GCES),倡导成员国采取多元共治的方式实施教育治理。

  一是构建层级完善的产教协同育人治理框架,形成以中央政府为核心,向外辐射至国际组织,向下延伸至地方政府、行业组织、社区的立体式治理结构。政府作为核心决策者,为多层次的治理框架提供元支撑。具体做法是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鼓励多方参与,通过对多层级参与主体的支持和评价,改善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去中心化,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并给予政策支撑,以保证人才培养服务的可选择性[12]

  二是实施跨部门协同治理。现代社会的产品和服务只有通过组织间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单一组织往往只能在某一细分领域发挥作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应打破教育组织边界,实施跨部门协同合作治理,打破学习服务市场壁垒,促进学习供给主体多元化,实现全部门与跨部门学习资源共建。在协同治理机制推进中,不断优化合作机制,确保教育治理的效益,有效回应各方利益诉求。

  (三)加大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养,提升其适应数字化教学的能力

  一是要加强教师数据素养的培养。具备良好数据素养的教师能够结合教学需求合理地选择数字技术,采集相应教与学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图表背后的教与学规律,进而开展精准化教学设计、规划教学内容与路径、调整优化教学活动等,充分、科学、有效地发挥数据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是加强教师人机协同素养的培养。数字时代,人将成为连接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中介;人既要能够运用新技术,又要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具体到教育实践,数字时代的教师需要具备与先进教学机器设备进行协作的能力[13],能有效发挥人机各自优势,协同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更有益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是加强教师资源整合素养的培养。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从经济增长到人类发展,必须通过训练有素的教师搭建桥梁。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学术资格,而且要对其教学领域内的现实世界系统和过程有很好的了解。他们必须具备与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相关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因此,对各类资源的整合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知识型社会中,教师的关键技能是资源整合,即如何在知识库的特定背景下查找、分析、评估、使用和传播信息。数字化世界所需要的教师是能够将学习者的需求和愿望与课程目标联系起来,以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人[14]

  (四)加大数字技能培养力度:提升适应数字时代的能力

  对数字时代的人而言,问题不在于缺乏信息,而在于缺乏找到适宜信息的能力,那些缺乏数字技能的人,可能会发现自己被日益数字化的社会边缘化。因此,需要采取多种举措提升大众的数字技能:

  一是要强化政府的政策引导。为有效应对经济社会不断数字化的大趋势,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提出要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2018年颁布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各类人才的数字技能,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技能需求。支持国家统计机构和其他机构定期收集数字技能的相关信息,以促进对数字技能差距的全面了解,进而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二是将现代与传统教育手段共冶一炉。经济社会的持续变化和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需要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和发展新的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和生活要求。这就需要教育系统为个体提供满足终身学习的教育机会,将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融合,不断提升教育的效果。

  三是拓展层次丰富的数字技能教育内容。比如,在加强信息搜集、甄别、数字工具使用等传统数字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数字编程教育。

四、结束语

 

  印度职业教育数字化变革是在印度国内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巨大人口红利需要升级为技能红利的背景下,展开的战略规划。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顺应了产业变革与数字革命的趋势,其目的是改革职业教育,弥补数字鸿沟,提升印度的国家竞争力。职业教育数字化变革不仅涉及教育改革,更涉及社会整体化变革。因此,职业教育的数字化变革需要从国家与社会层面统筹规划,多元主体互相协同,从整体上实现数字化。



注释:           

  ①印度软件和服务业企业行业协会(NASSCOM)是印度信息技术和软件业最具有影响力的组织,拥有1100家会员单位,其中200家是全球性公司。作为印度IT服务产业的“市场部”,其在印度乃至全球服务外包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对政策推动、行业咨询以及协调的作用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2020[Z]. New Delhi: Government of India, 2020.

  [2]ILO. The Digitization of TVET and Skills Systems[R]. Geneva: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2020.

  [3][4][5][8][9][10]UNESCO. Vocational Education First: State of the Education Report for India2020[R]. New Delhi: UNESCO New Delhi Cluster Office, 2020. 

  [6]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Digital India: Technology to Transform a Connected Nation[R]. Delhi: McKinsey&Company, 2019.

  [7]王静.职业教育优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印度2020年职业教育报告》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1):65-73.

  [11]郁建兴,任泽涛.当代中国社会建设中的协同治理——一个分析框架[J].学术月刊,2012(8):23-31.

  [12]刘雅婷,叶笑寒,黄健,等.学习型城市建设:全部门与跨部门的协同治理——UIL终身学习国际咨询论坛概述[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77-84.

  [13]郭炯,郝建江.智能时代的教师角色定位及素养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21(6):121-127.

  [14]王曼,吕建强.数字时代的教师:身份转换与价值重塑[J].当代教育科学,2021(9):35-41.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Ind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Priority Policy and Its Enlightenment
Jianqiang  LV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Shando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dia has taken a series of major measur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iming to realize the vision of developing large-scale and high-quality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goals for the digit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India include elevating the statu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o that it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uman capital so that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a skill divide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narrowing the digital divide and helping individuals better integrate into the digital society. India’s vocational education mainly focuses on digital reform in digital infrastructure, diversified cooperation, teacher training and digital learning platform.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digital refor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it is suggested to improve the digital infrastructure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education equity; Build a multi-body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digital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students’ digital skills and improve their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digital age.
Keywords:  India;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Digital divide; Skill bonus

编辑:李晓萍  校对:王天鹏


往期目录|超链接版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9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8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7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6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5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4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3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2期


《中国教育信息化》2023年第1期





点击此处 在线投稿



期刊简介

《中国教育信息化》创刊于1995年8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学术期刊。期刊内容力求全面深入地记录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建设进展、研究与应用成果和行业发展状况,开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和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服务于国家教育宏观决策;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教育信息化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标准规范,及时追踪ICT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教育的融合,深度挖掘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体制、机制创新,服务于我国教育信息化实践。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AMI)扩展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龙源期刊网收录期刊


一年12期,每月20日出版

20元 / 期,邮发代号:82-761

编辑部邮箱:mis@moe.edu.cn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华远北街2号921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