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揭秘造“星”过程!探索太空中的「深圳制造」

深圳卫视 2022-05-24

湛蓝色的海湾边上,竖立着一排排现代的宏伟建筑,一条港珠澳大桥蜿蜒而去,连接着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而深圳,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


近7000万人在湾区的地面上生活,而湾区天空之上,有着一颗太空中的「深圳制造」,尤为耀眼。


太空中的「深圳制造」


这是世界上第一颗为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定制的高质量卫星。鉴于它的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作用强且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深圳市委市政府将其命名为「深圳星」

 

今年4月,「深圳星」又见证了一个中国载人航天史上意义重大的日子。16日,神舟十三号的三名宇航员结束了180天的太空「出差」,重返地球,飞船着陆在内蒙古的东风着陆场。这里是戈壁、荒漠,漫天黄沙,没有地面信号。宇航员们出舱的画面,只能通过卫星进行回传。

 


记录下这一个历史画面,让它从一个偏僻、荒芜之处送到大家的面前,邀请无数人一起见证历史的,就是这一颗「深圳星」,以及它背后一群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们。

 


「深圳星」背后的「神秘」职业


酒泉向南3000公里的深圳,罗田森林公园里矗立着一座三层小楼,这是深圳星的深圳关口站。大大小小的显示器前,坐着一群工程师们,实时监控着画面。

 

苟云峰,是深圳星地面站的负责人。他把手搭在同事们的椅背上,没有一种严肃的、紧张的气氛,他显得放松、沉稳,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作为亲历「深圳星」的星体建造和发射上空的人,苟云峰对这颗卫星充满自信。

 



回传神舟十三号的出舱画面,不是「深圳星」第一次执行类似的任务,此前它也为神舟12号返回舱、嫦娥5号返回舱中的直播提供可靠的通信保障。但这一次神舟13号的着陆,是宇航员在轨时间最长之后的回归,苟云峰和同事们都充满了期待。

 

2018年,苟云峰加入了当时还名为亚太6d的星体建造和地面系统的工作。2005年大学毕业,他开始与「卫星」打交道。

 

这是一份对大众来说稍显「神秘」的职业。卫星远在天边,而卫星通信也离普通人的生活很远。但这也意味着,「卫星通信」常常伴随着紧急情况或者重大历史事件出现。

 

具有开创性的「深圳星」,日常的运营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在卫星行业里,有运营商,有服务的提供商,还有经销商。但「深圳星」集三种服务于一身,技术难度极大。在刚投入运营、整合角色的那段时间,是非常艰苦的、奋斗的一段岁月。

 

半年的时间里,苟云峰和同事们白日里忙活完,夜里还要与时差12小时的国外合作伙伴开会。那一年的除夕,他和100多个同事们还在工作岗位上,聚在一起吃了一个简单的年夜饭。几乎把生活的全部奉献了「深圳星」


但身处其中

他一心一意只想要「把问题解决」



「深圳星犹如我的一双眼」


2020年7月9日,「深圳星」在西昌发射,夜里8点,雨突然倾盆而下。苟云峰和同事们站在指挥大厅的外围,穿着一身连体雨衣,依然全身被淋湿了。在西昌多年不遇的大雨里,苟云峰听到了轰隆隆的巨响,「深圳星」升空了

 



三个月后,苟云峰和同事们搬进了深圳罗田森林公园里的三层小白楼。作为「深圳星」的地面站,选址需要远离人群,不能受到外界过强的电磁干扰。在这样远离热闹的工作环境里,苟云峰和同事们不止在建设一颗「深圳星」,也在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战略「科技产业中心」做着自己的一份贡献。

 

4月16日的夜里,苟云峰的同事,95后的年轻工程师肖千里在上夜班,他检查到南海一号钻井平台的通讯中断故障,他戴上安全帽,背着工具包,一个人在夜里爬上了天线。这是孤独、艰辛的工作。




这天凌晨里,修理完故障,肖千里回想起白日「深圳星」又完成了一项任务,他感到自豪。站在地面上,望着天线,以及天线背后的深圳星,他充满感情:


「深圳星犹如我的另一双眼睛,带我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为了神舟十三号的着陆直播,苟云峰的同事,90后的卫星通信工程师傅云冲,在一周前就抵达了东风着陆场。现场风沙大,他背负着卫星便携站,快速深入了现场,建立通讯信号,传给后方的指挥中心。

 


「深圳星」又完成了一项光荣的任务。在模拟的太空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深圳星」的身影,一个立方体,两边长着天线,「就像俩翅膀一样」。在围绕着地球的轨道上,它会有小幅度的漂移,但始终姿态平稳,覆盖着地球表面的三分之一。


全球第一个这样设计的卫星!


「深圳星」不仅“业务范围广”,通信实力也很强。


它实现了对中国、东盟、日本、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夏威夷等地的宽带覆盖,约1/3地表都是「深圳星」的“业务范围”。


「深圳星」的通信容量在国内是最大的,达到了50Gbps,相当于国内所有的传统通信卫星的通信流量总和。而且,卫星在设计时将人流密集或者是航班密集的地区通信容量提高。它是全球第一个如此来设计的卫星,体现了深圳创新精神。



在浩瀚无垠的太空里,「深圳星」看起来形单影只,但它并不孤独。它不仅通过「大锅」们和一些检测的仪器与苟云峰们的日常工作关联着,也始终与地球上的人们产生关联,参与着人类史上重大的事件。直到它退役、寿命终止。

 

与「深圳星」的使命一样,这群「深圳星」背后的人,认定了,「深圳星」是他们一生的事业。在大湾区,许许多多与苟云峰、肖千里、傅云冲和「深圳星」一样的故事在这里上演。他们创造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不舍昼夜。


《湾区子时》聚焦新旧一天的交汇时间点——子时,展现湾区“夜间进行时”,科技创新、超级工程、个人奋斗、人间烟火……以“场所志”沉淀社会场景,为夜幕下的湾区百态与温情存档。




深圳卫视场所志纪录片《湾区子时》

每周六21:35播出

敬请期待


 



编审 | 张丹    主编 | 钱岩    责编 | 诗涵

今天全网都在刷“小满”,但ta在深圳却是这样的…


袁隆平院士让人吃得饱,我们希望让农民过得好


全国唯一连续经营15年不熄灯的书吧!你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