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

其他

重磅!2023中国高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TOP100,出炉

9月7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立项公示名单,共有235个项目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20个,一般项目150个,青年项目36个,西部项目29个。截至目前,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教育学项目、艺术学项目立项名单,均已公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代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水准,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生产力的重要指标。高绩(ID:gaojidata)汇总了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和教育学、艺术学两个单列学科项目,一起来看看谁是人文社科领域的领头羊。596所高校,共创人文经高绩(ID:gaojidata)统计,有596所高校入选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单列学科)名单,其中,“双一流”高校140所,非“双一流”高校456所。华东师范大学有63个项目,排在第一;中国人民大学排在第2,有61个项目;四川大学紧随其后,有56个项目;南京大学(53个)、厦门大学(52个)、武汉大学(52个)、吉林大学(51个)和北京大学(51个)也有至少50个项目入选。浙江工商大学是前20名中唯一的非“双一流”高校,有42个项目入选;福建师范大学(38个)、广州大学(35个)、江西师范大学(33个)、上海师范大学(32)、山东师范大学(32个)和河南师范大学(31个)也表现出色,有超过30个项目入选。注:仅展示项目总数≥10的高校;项目包括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教育学项目、艺术学项目中的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因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尚未公布,暂不统计西部项目;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由高绩(ID:gaojidata)手工整理,如有疏漏,欢迎留言指正或补充。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23社科”,获取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统计完整名单。社科总榜,华师夺魁在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计中,华东师范大学凭借深厚的学科底蕴占据榜首。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所社会主义师范大学,华师在社科领域一直保有强大的竞争力。近年来,学校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师大特点的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39项成果获第八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目;连续
2023年9月7日
其他

重磅!教育部、工信部直属高校2022决算公布

经高绩(ID:gjdata)8月14日查询各高校官网发现,除国际关系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外,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已全部公布2022年度的部门收支决算。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17所超百亿根据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部门收支决算数据统计,2022年度总经费超过100亿元的共有17所,分别是清华大学(421.09亿)、浙江大学(278.58亿)、北京大学(261.68亿)、上海交通大学(251.70亿)、复旦大学(188.14亿)、中山大学(163.77亿)、西安交通大学(136.64亿)、山东大学(130.95亿)、厦门大学(123.37亿)、华中科技大学(121.90亿)、武汉大学(121.61亿)、四川大学(119.66亿)、东南大学(118.01亿)、同济大学(112.99亿)、北京师范大学(105.99亿)、吉林大学(104.43亿)、中南大学(100.97亿),决算经费领先于其他高校。在50亿-100亿元之间的共有17所,在10-50亿元之间的共有37所,小于10亿元的有2所。与2021年度决算数据相比,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和中南大学首次跻身决算总经费“百亿俱乐部”。在2022年度收入中,除国际关系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外,清华大学(273.85亿)、浙江大学(177.68亿)、北京大学(174.01亿)、上海交通大学(168.30亿)、复旦大学(136.56亿)、中山大学(116.70亿)均超过百亿,在50亿-100亿元之间的共有20所,在10-50亿元之间的共有43所,小于10亿元的有4所。在2022年度支出中,除国际关系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外,有6所高校也超过100亿元,分别是清华大学(267.75亿)、北京大学(174.45亿)、浙江大学(177.68亿)、北京大学(174.01亿)、上海交通大学(171.65亿)、浙江大学(144.60亿)、复旦大学(135.10亿)、中山大学(120.37亿),远超其他高校。在50亿-100亿元之间的共有18所,在10-50亿元之间的共有46所,小于10亿元的有3所。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2022决算”,获取教育部、工信部直属高校2022年度部门收支决算详情名单。7所工信部直属高校,4所超百亿工信部直属高校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决算总经费达到153.90亿,数量最多。决算总经费超过百亿的高校,还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45.41亿)、北京理工大学(126.85亿)和西北工业大学(109.57亿)。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2022决算”,获取教育部、工信部直属高校2022年度部门收支决算详情名单。往期推荐1.
2023年8月14日
其他

官宣!多个学部,完成杰青、优青评审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消息,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各学部相继召开了项目评审会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化学科学部召开了2023年度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会议;数学物理科学部召开了202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生命科学部召开了2023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会议;交叉科学部召开了2023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评审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202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2023年6月14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北京召开202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指出,自然科学基金委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依靠专家、发扬民主、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赢得了科技界的广泛认可。今年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与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联合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评审方式,目的就是营造风清气正的评审环境,维护科学基金的良好声誉。希望与会专家站在为国选才的高度,履职尽责、公正评审,遴选出真正优秀的项目,助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杨俊林常务副主任介绍了化学科学部202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受理情况、遴选原则、答辩要求、评审要素和会场纪律等。驻会监督工作组王跃飞教授就驻会监督工作,特别是今年发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请托行为禁止清单》作了详细说明。会上,评审组专家在听取项目申请人汇报和提问讨论的基础上,投票遴选出拟资助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顺利完成评审任务。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物理科学部召开2023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会近日,自然科学基金委数学物理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北京相继召开。窦贤康主任着重介绍了自然科学基金委坚决根除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的决心。江松副主任表示,与会专家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对申请人工作进行评价,注重申请人的学术独立性及在学科领域中的贡献,公平公正地遴选出最优秀的项目。数学物理科学部副主任孟庆国介绍了本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受理及评审情况,明确了评审会议的具体内容。会上,专家组投票遴选出本年度拟资助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顺利完成评审任务。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召开2023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会议2023年6月8日和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在北京分别召开2023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会议。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吕群燕汇报了2023年生命科学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工作。评审专家投票遴选出本年度拟资助的项目。会议期间,生命科学部还就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如何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等进行了调研。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召开2023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评审会议2023年6月9日,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2023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评审会议在北京召开。于吉红副主任在致辞中表示,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正是通过依靠高水平学术带头人,吸引和凝聚不同领域和不同学科方向的优秀科技人才,着力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在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交叉科学研究、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于吉红副主任强调,从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定位出发,重点考虑项目的交叉科学研究特征和对科研范式变革的推动作用,坚决防范“拼盘”现象;从确保公正性出发,坚守科学精神,坚决防范非学术因素干扰。项目评审要坚决遵守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要求,杜绝“打招呼”“请托”等不端行为。汤超主任表示,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促进交叉科学研究,形成人才汇聚的学术高地。交叉科学部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更应该发挥平台作用,汇聚不同领域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深入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合作,促进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解决在其他平台上解决不了的科学难题,培养一批交叉科学优秀人才,在交叉科学领域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希望与会专家严格把关,重点关注项目的前瞻性、原创性、重要性、紧迫性、团队成员之间的学科交叉互补性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的交叉融合程度等,遴选出具备形成国际学术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的潜力项目。陈拥军常务副主任希望与会专家坚持“高质量、高门槛、高标准”的要求,严格遵守评审纪律,公平公正地做好项目评审工作。专家组顺利遴选出交叉科学部2023年度拟资助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完成了评审任务。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召开2023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会议2023年6月1日和2日,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北京分别召开2023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评审会议。于吉红副主任强调,做好项目评审工作至关重要,事关科学基金的资助效能、公信力和权威性,事关良好科研生态和科学文化的培育。为遏制“打招呼”等现象对正常评审秩序的严重干扰,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与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联合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并正式印发公布了评审项目请托行为禁止清单,目的是联合“四方主体”坚决抵制“请托”“打招呼”“围会”等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评审环境,促进形成健康的科学文化。杨学明主任希望更多中青年学者积极申请和参与,激发化学化工领域的科研创新活力,以高质量基础研究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杨俊林常务副主任希望与会专家准确评判项目是否具有“拼盘”现象,在平衡把握科学性与公正性前提下,高质量地完成评审。专家组顺利完成化学科学部2023年度基础科学中心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遴选任务。为了不让您最关心的内容被湮没防止我们一不小心失散快把“高绩”设置为星标吧★只需三步↓↓新闻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最新!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生均预算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充足的办学经费,是大学实现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支撑。4月21日,教育部直属高校陆续公布了2023年度部门预算。高绩(ID:gjdata)第一时间进行了整理汇总,为各位读者呈现全国重点高校的经费情况。预算总数,代表了高校未来一个时期的整体投入。但由于各高校在校生人数等差距较大,单纯的总量对比似乎难以反映资源分配的情况。因此,高绩(ID:gjdata)通过高校部门预算、学校官网简介、信息公开网统计数据等途径,采集到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全日制学生人数,计算得出各高校2023年生均预算经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各校办学资源和实力。(计算公式:2023生均预算经费=各高校2023年度收支总预算/全日制在校生人数)需要注意的是,因年份和口径不一,在校生人数数据或与实际有些许出入,但短期内波动不会太大,因此数据结果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请以学校官方消息为准。此外国科大、中科大等中国科学院直属高校以及其他部委院校不在本文的统计范围之内。经统计,教育部直属高校中,2023年生均预算经费最高的是清华大学,为69.33万元;上海交通大学以56.85万元位居第二;北京大学位列第三,为47.36万元。此外,生均预算经费超过30万元的高校还有7所,分别是: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和四川大学。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年度生均预算经费汇总如下: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2023生均预算”,获取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总预算、在校生人数、生均预算完整数据。
2023年4月24日
其他

重磅!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年预算公布!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硬核驱动,是提高我国科技核心竞争力不容忽视的生力军。预算经费,则是高等学校持之以恒发展的重要支撑,是高校开疆拓土,提升整体竞争实力的底气与保障。教育部直属高校作为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前进示范作用的全国重点高校,其经费投入情况自然备受关注。4月21日,教育部直属高校陆续在其信息公开网公布了2023年部门预算,高绩(ID:gjdata)对各高校2023年预算数据进行了整理,从中可以一窥国内重点高校的经费情况。(需要注意的是,截至发稿时间,国际关系学院暂未公布数据;华北电力大学经费为北京校区和保定校区合计;国科大、中科大等中国科学院直属高校以及其他部委院校不在本文的统计范围之内。)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年度部门预算总经费中,共20所高校超过百亿。清华大学,首次突破400亿,以410.93亿元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是浙江大学,首次突破300亿,总经费为309.01亿元;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265.16亿)和北京大学(222.47亿),这4所高校总经费均在200亿元以上。此外,经费超过百亿的高校还有中山大学(197.14亿)、复旦大学(178.69亿)、山东大学(166.58亿)、同济大学(152.04亿)、武汉大学(151.36亿)、西安交通大学(146.29亿)、东南大学(145.49亿)、华中科技大学(137.37亿)、华南理工大学(125.26亿)、四川大学(124.01亿)、中南大学(120亿)、北京师范大学(115.69亿)、厦门大学(113.17亿)、大连理工大学(106.13亿)、吉林大学(104.72亿)、中国人民大学(104.48亿)。值得一提的是,对比2022年总经费,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这5所高校,今年成功跻身“百亿俱乐部”。值得关注的是,绝大部分教育部直属高校2023年预算总经费较2022年有很大幅度的上涨。其中,兰州大学增长率最大为41.16%,对比去年上涨22.71亿元;此外,增长率在30%以上的高校还有华南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直属高校预算”,获取教育部直属高校2年预算对比及增长率。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直属高校预算”,获取教育部直属高校2年预算对比及增长率。
2023年4月21日
其他

公示!多所高校,拟新增重点实验室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2月21日,经高绩(ID:gjdata)查询发现,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拟新增多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关于公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建立项结果的通知》要求,对北京交通大学拟予以立项建设的“交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公示。大连理工大学2022年,教育部组织了新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评审工作。根据专家评议结果,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建设的“社会计算与认知智能”和“智能生物制造”两个实验室拟予以立项支持。同济大学2022年11月,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组织了育部重点实验室评审工作,同济大学推荐了“智能计算与应用”、“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两个实验室参加,教育部根据专家评议的成绩,经研究,两个重点实验室均拟予以立项支持。东南大学根据教育部通知,对拟立项建设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交叉应用”、“量子材料与信息器件”两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进行公示。中国医科大学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关于公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新建立项结果的通知》要求,依托中国医科大学的“环境应激与慢病防控重点实验室”拟予以立项支持,现将立项名单予以公示。高绩(ID:gjdata)将持续更新各高校新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情况,敬请关注。新闻来源:综合自各高校官网
2023年2月22日
其他

69所高校,公开2023年预算!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办学经费,事关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更是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发展超越的重要保障。近日,云南省和河北省教育厅均已率先公开2023年部门预算表。据高绩(ID:gjdata)统计,共有69所省属高校的预算经费出炉。省内唯一“双一流”!云南大学领跑云南省今年有6所高校的预算超过了10亿元,比去年增加了2所。云南大学以46.89亿元雄踞榜首,比去年增加了10.95亿,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高校。预算经费突破10亿元的高校还有昆明理工大学(23.86亿元)、昆明医科大学(13.78亿元)、云南师范大学(13.26亿元)、云南农业大学(10.80亿元)和云南民族大学(10.58亿元)。云南省对省属高校加大了投入,大多数高校的经费预算相比去年都有所增加。其中,昆明医科大学的预算经费涨幅明显,从2022年的9.2亿元增加了4.58亿,达到13.78亿元,位居省内第3;云南民族大学的预算经费比去年增加了2.84亿,也突破了10亿元大关!省内经费黑马!河北科技大学领跑河北省今年预算总经费在20亿元以上的高校有5所,分别是河北科技大学(20.75亿元)、河北大学(20.52亿元)、河北师范大学(20.42亿元)、燕山大学(20.13亿元)和河北工业大学(20.12亿元)。今年,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冲刺“双一流”高校的种子选手,实现办学经费增长,突破了20亿元的大关,令人欣喜。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科技大学2023年的预算由2022年的12.29亿元上升至20.75亿元,增幅极为明显,成为省内办学经费最多的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中坚力量,地方高校每年的预算收入,受到广泛关注。高绩(ID:gjdata)也将持续更新2023年各高校预算经费信息,以供读者了解全国各大高校的发展潜力与办学实力。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013”,获取2023年部分省属高校预算经费统计表。往期
2023年2月1日
其他

34所高校,公布2023年预算经费!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充足的办学经费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费的多少体现了高校受支持的力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发展的潜力。近日,河北省教育厅2023年度单位预算信息公开,共有34所河北高校公布2023年预算经费。据高绩(ID:gjdata)统计,总经费在20亿元以上的高校有5所,分别是河北科技大学(20.75亿元)、河北大学(20.52亿元)、河北师范大学(20.42亿元)、燕山大学(20.13亿元)和河北工业大学(20.12亿元)。河北省作为我国高教“洼地”,省属高校的预算数额在全国范围来看一直不太高。以2022年为例,仅河北师范大学超过20亿元。今年,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冲刺“双一流”高校的种子选手,实现办学经费增长,突破了20亿元的大关,令人欣喜!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科技大学2023年的预算由2022年的12.29亿元上升至20.75亿元,增幅极为明显,成为省内办学经费最多的高校!具体名单统计如下:经费黑马: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科技大学2023年度的预算经费显示:预算总收入为20.75亿元,比2022年增加8.46亿元,夺得省内高校经费第一的宝座!对于一所去年办学经费还在12亿元左右的省属高校而言,这个增幅并不常见。河北科技大学无疑是最大的“黑马”,该校预算一直在省内位居第9名左右,河北师范大学则长期位列榜首,今年河北科技大学为何能够突然增加8亿元以上?图源:河北科技大学据学校2023年单位预算信息公开情况说明,项目支出增加86894.32万元,主要为增加四期建设项目支出和科研经费支出。河北科技大学本次新增的办学经费与科大的“裕华路校区”,也就是俗称的中校区密不可分。2022年,河北科技大学与石家庄市达成一致,通过中校区土地“腾退”的方式完成新校区四期建设。省内唯一“双一流”:河北工业大学作为河北唯一的“双一流”高校,地处天津的河北工业大学并没有获得充裕的经费,甚至在省内只能位居前5。河北工业大学当初是以省属高校的身份入选“211”工程的,与郑州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大学都属于同类高校。这些同类高校的办学经费不仅高于河北工业大学,而且都在省内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地位,河北工业大学确实比较“委屈”。图源:河北工业大学为了融入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河北工业大学与省内各地市建立了多个“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也非常多,不久前便在石家庄揭牌了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推荐阅读:河北工业大学,去河北了!“双一流”种子选手:燕山大学燕山大学今年预算经费突破20亿元,相比2022年的17.8亿元,增加幅度不小,也为其冲击第三轮“双一流”高校提供了资金的保障。图源:燕山大学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发力学科群建设,在《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支持燕山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2022年3月,燕山大学召开“双一流”建设暨2022年春季学期中层干部大会,会上布置了下一轮“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锚定跻身国家“双一流”高校建设行列的近期发展目标。在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打造上,燕山大学更是奋勇争先。2022年10月,燕山大学校长赵丁选在燕山大学校友会理事会第一届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到:燕山大学与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两家单位作为依托单位重组申报了“起重机械关键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并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答辩,获批后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将拥有自己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相信新的一年,在河北省预算经费的支持下,更多省内高校能够加快建设脚步,早日实现办学目标,造福这一方土地。新闻来源:河北省教育厅
2023年1月28日
其他

河北工业大学,去河北了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据河北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消息,河北工业大学在石家庄有大动作。1月16日,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在石家庄市鹿泉区举行;同日,河北工业大学与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石家庄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1月16日,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在石家庄市鹿泉区举行。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张超超与校党委书记韩旭共同为创新研究院揭牌。张超超表示,希望以创新研究院成立为契机,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开辟科研成果转化“快车道”,加快重大科研成果市场化和产业化步伐,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发展,为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马宇骏表示,校地联合揭牌共建创新研究院,是“校地合作”的新的里程碑。河北工业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信息、电气工程、智能制造等专业,可以为石家庄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校党委副书记贺立军表示,河北工业大学倡议发起成立“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联盟”,在河北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群团组织支持和指导下,邀请京津冀行业重点企业、科研院所以及高校参与,共同助力打造河北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实现“政产学研用”多方高水平融合协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在河北展现美好图景。河北工业大学石家庄市电子信息产业创新研究院目前已有国家级人才领军的第一批16
2023年1月17日
其他

重磅!2022年中国高校文科重大项目50强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进入“十四五”以来,各高校纷纷走上“文科振兴”之路——12月15日,浙江大学召开第五次文科大会,宣布浙江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和哲学学院正式成立;11月26日,湖北大学成立美学研究院,成为学校“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力量;11月17日,福建师范大学在建校115周年校庆日之际,举行首批文科资深荣誉教授、文科资深教授颁授典礼;10月27日,重庆大学宣布正式成立文史哲三系,成为学校基础文科发展的又一阶段性标志......高校对文科发展的重视程度,不仅仅体现在学科布局、人才引进方面,随着今年人文社科类基金资助的各类项目陆续公布,全国高校有关人文社科的科学研究参与度随之提升,并在科研项目数量承揽等方面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高绩(ID:gjdata)根据6个资助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文科重大项目,统计了2022年中国高校文科重大项目立项数,一起来看看高校的文科实力。(注:本文统计的文科重大项目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招标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227”,获取2022年中国高校文科重大项目立项完整统计表。超百所高校,斩获重大项目!985高校,包揽10强!2022年,171所高校共实现高达510个单项5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大丰收!最为亮眼的无异于前10强高校,不仅清一色是“双一流”,且全部为985高校,获批重大项目数量可谓实至名归!榜首中国人民大学,不仅包揽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双项冠军”,更是在2022年以27个的重大项目总数登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院校,展现人大“社科第一校”的风采!紧随其后的浙江大学和武汉大学,分别以18项和16项位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均以14项的并列第四位。除了上述高校,立项数在10个以上的还有:南京大学(12项)、复旦大学(11项)、山东大学(11项)、厦门大学(11项和中山大学(10项)。值得一提的是,20强高校也基本被985高校承包,其中不乏亮眼的存在,它们是3所211高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项)、华中师范大学(8项)和南京师范大学(6项)。8所非“双一流”,勇闯50强!
2022年12月23日
其他

近一半是院士!一重磅科技奖项5年获奖数据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近日,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和宁夏大学纷纷公布2022年何梁何利奖获奖情况,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沈树忠教授和中山大学马骏教授荣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2022年12月9日
其他

人文社科领域,谁是2022年度最强高校?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下简称“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列,被誉为“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我国在科学研究领域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随着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名单的公布,本年度社科基金主要立项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一批高校迎来了丰收的高光时刻。
2022年11月30日
其他

重磅!5年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统计出炉,这些高校霸榜!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在社科基金项目的所有类别中,尤其以重大项目资助力度最大、层次最高,竞争也最为激烈。每年立项名单一出,各高校教授大佬们“翘首企盼”,期望得到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垂青”。推荐阅读:重磅!2022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公示,140所高校入选能获得重大项目资助,通常表明一个单位或个人在人文社科领域具备相当的实力,其立项数也成为评价高校人文社科学术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高绩(ID:gjdata)统计了近5年(2018-2022年)全国高校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立项数量(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国家重大项目),来一览各大高校在社会科学领域的科研能力和研究水平。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222”,获取2018-2022年全国高校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完整统计表。在5年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争夺中,累计有248所高校获得1958项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资助,群雄逐鹿,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最终,以下数十所高校,凭借出色表现成功“出圈”!清一色“双一流”,霸榜前十!霸榜前十的高校,清一色为“双一流”高校。其中,中国人民大学以87个重大项目数量高居榜首,领衔全国一众高校;北京大学紧随其后,获得60个重大课题的立项数;华东师范大学仅以1项之差位居第三,斩获59个重大项目。值得一提的是,5年重大项目立项数突破50项的高校共有8所,除了前三高校,还有复旦大学(57个)、武汉大学(57个)、浙江大学(57个)、南京大学(53个)、北京师范大学(51个),这8所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进行深入、持续的学术研究,积极建设社会科学学科并于顶峰相见,为国家的更好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持,实现“标杆高校”新突破。此外,同样表现出色、位列前十的高校还有2所:清华大学(44个)和中山大学(43个)。11所非“双一流”,表现惹眼!随着重大项目的申报越来越呈现开放格局,全国高校都可以凭实力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双一流”高校依然保持领先优势,却不再独占位置。在5年获批重大项目的248所高校中,117所“双一流”高校获资助1509项,占比77%;131所非“双一流”高校获资助449项,占比23%。一些非“双一流”高校开始加入阵营,屡获重大项目让人刮目相看。那么,都是哪些非“双一流”高校正在向人文社科类高水平高校进发呢?经高绩(ID:gjdata)统计,全国共有32所非“双一流”高校进入5年重大项目立项数前100名。其中,东北财经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并列非“双一流”高校第一,均以18个重大项目的数量拔得头筹!其次是华东政法大学,位列非“双一流”高校第三,同时进入全国高校前30名,以16个的立项数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湖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这些“双一流”高校齐平。此外,立项数在10个以上的非“双一流”高校还有8所,分别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3个)、深圳大学(12个)、北京语言大学(11个)、广州大学(11个)、湖北大学(11个)、江西财经大学(11个)、西北民族大学(11个)和浙江财经大学(10个)。社科研究,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这些可与“双一流”一争高下的非“双一流”高校,几度用实力证明,它们不仅仅有冲击“双一流”的实力,还为国家人文社科领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它们真的不一般!期待这些高校能够勇立潮头,未来再攀高峰!附5年全国高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国家重大项目)的立项数部分统计表
2022年11月23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重磅!2022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公示,140所高校入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11月22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此次公示的名单责任单位涉及163个教学和研究机构,140所高校入选。按责任单位统计(课题若由多个单位及专家共同完成,各单位均各算一次),中国人民大学拟立项数最多,达到19项;武汉大学12项紧随其后,浙江大学拟立项10项,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各有9项。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拟立项统计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221”,获取202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拟立项名单。新闻来源: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2022年11月22日
其他

重磅!2022“双一流”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排行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近日,华中科技大学、西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青岛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先后推出“教育这十年”数据说,一览学校研究生教育十年发展足迹。
2022年10月24日
其他

最全汇总!超600所高校,公布2021年度决算经费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办学经费,事关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更是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发展超越的重要保障。8月份以来,全国已有600多所高校陆续公布了2021年度部门收支决算经费。此前高绩已经整理发布了“双一流”高校以及教育部、工信部直属高校的2021年度决算经费。本次汇总数据范围涵盖了“双一流”高校、部分部属高校以及部分地方高校的2021年度决算经费,涉及全国31个省市,以供读者了解全国各大高校的发展潜力与办学实力。从年度收支决算总经费来看,“双一流”高校占据绝对优势,共有17所“双一流”高校超过百亿,位居前列。其中,清华大学以374.53亿元的总经费位列第一,也是唯一一所经费超300亿的高校。其次是北京大学(249.82亿元)、浙江大学(248.23亿元)和上海交通大学(236.08亿元),这3所高校经费均在200亿元以上。新晋“双一流”高校中,山西大学最为出彩,2021年度决算总经费49.19亿元,2020年度为26.3亿元,两年经费增长22.89亿元,较上年增长87.03%,是“双一流”高校中经费增长率最高的学校,可见其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迅猛势头。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建设的中坚力量,地方高校每年的决算经费,同样受到广泛关注。从地区分布来看,2021年度决算经费超过20亿大关的地方高校主要分布在江苏、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广东工业大学以54.56亿元,问鼎地方高校,也是截至目前收集到的唯一一所决算总经费超50亿的地方高校。除此以外,排名前5的地方高校分别是: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43.21亿元)、扬州大学(39.15亿元)、安徽医科大学(33.14亿元)、昆明理工大学(29.03亿元)。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012”,获取全国613所高校2021年度部门决算汇总表。全国部分高校2021年部门决算经费汇总如下表,因篇幅限制,本文仅呈现前300所高校,如需查看更多高校的2021年度决算经费,可关注回复。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012”,获取全国613所高校2021年度部门决算汇总表。关心高校经费,你一定还想了解这些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01,获取2020-2022教育部直属高校预算回复02,获取教育部、工信部直属高校2022年度生均预算回复03,获取“双一流”高校近三年预算经费及变化趋势回复08,获取2022中国高校捐赠收入100强回复09,获取教育部直属高校2021年度部门收支决算详情回复011,获取2020-2021年度“双一流”高校决算变化趋势表
2022年10月15日
其他

2轮增列822个!中国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深度分析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对高校来说,学位点特别是一级学科博士点(特指学术型),是关系学校未来发展的大事,对于高校建设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极为重要,其数量更是衡量高校综合硬实力的重要标尺。按照每三年开展一次学位授权审核工作的规定,新一轮博士单位、博士点申报将于2023年启动。目前,本轮成果周期还剩不到半年的时间,全国高校正铆足劲全力冲击“博士点”。高绩(ID:gjdata)整理国务学位委员会公布的《2017年、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该名单不含32所自主审核高校),对两轮全国高校及各省市增列的一级学科博士点数据进行统计,一起看看哪些高校处于上升期,增列数量最多?哪些省市增列数量最多?哪些学科增列热度最高?……这些相关信息都值得关注,可供高校的下一轮学位点申报作参考。如想了解32所学位自主审核高校学位点增列和撤销的详细情况,请阅读:32所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4年硕博点变化一览增列主力军:140所非“双一流”!从统计数据来看,通过2017年与2020年两轮审核增列的全国高校有248所,尤为引人注意的是,非“双一流”高校成为增列重心所在!共有140所非“双一流”高校增列43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占比约52.9%,拿下超半壁江山的份额。6月14日,教育部举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提及“双一流”建设高校承担了全国超过80%的博士生和近60%的硕士生培养任务。有了“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珠玉在前,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非“双一流”高校加入到博士研究生培养行列,为我国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贡献力量。经高绩(ID:gjdata)整理,248所高校两轮共计增列82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完全新增为510个,占比约62%;二级学科升格一级学科为312个,占比约38%。由于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难度较大,全国仅有8所高校两轮增列数量在10个以上。南昌大学,领跑248所高校,以增列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含10个完全新增和4个二级学科升格)的数量成为最大赢家,是两轮增列数量最多的高校。其次是深圳大学,两轮增列12个,且均为完全新增。位列全国第3的高校有2所,分别是广西大学和扬州大学,两轮增列11个,同为8个完全新增和3个二级学科升格。其他增列数量在10个以上的高校还有:贵州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和郑州大学。两轮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增列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彰显学校近年在教学、科研实力和学科发展上的成绩。高绩(ID:gjdata)统计处于上升期的10强高校名单,共有11所高校入选。而这一次在上位圈高校的PK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是7所“双一流”高校,它们分别是:南昌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暨南大学、西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与此呼应的,还有4所非“双一流”高校,表现十分可圈可点,它们是深圳大学、扬州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可以说,这4校是非“双一流”高校的一个高峰,更是“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谋求自身长远发展的引路标。
2022年10月9日
其他

最年轻国家杰青,仅37岁!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已放榜,不少高校先后公布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批名单。据高绩(ID:gjdata)统计,截至2022年9月28日,近80所内地高校已官宣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具体名单,共计163位。在163位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中,有多少位“80后”,有多少位女性学者,有几位是副校长,这些杰出人才的学科背景又是如何?今天,高绩(ID:gjdata)带您一探究竟。“80后”成为主力军!根据各高校官网信息所示,有163位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已揭开“庐山真面目”,其中杰青66位,优青97位。经统计发现,这些国家杰青、优青的平均年龄约为39岁。可见,“80后”已逐渐成为国家杰青、优青项目的主力军。在66位国家杰青中,可统计到出生年份人数32人,其中“80后”有11人,占比约34%。来自江苏大学的蔡英凤教授最为年轻,是唯一的“85后”国家杰青。蔡英凤教授的“汽车智能控制”项目获2022年国家杰青项目资助。她现任江苏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江苏省“智能车辆及其运行”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本硕博均毕业于东南大学。蔡英凤教授图源:江苏大学传统择业观里,汽车研究是少有女性涉足的,但是蔡英凤教授跟随自己的大学导师,机缘巧合地闯进了汽车智能化领域。她曾是江苏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也是研究团队里唯一的女性科研工作者。谈起最拿手的成果,她和团队研发的AEB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已进入商用车领域,在汽车智能化的方向上探索出了自己的优势。此外,安徽医科大学王华教授与上海海洋大学冯东教授2位年轻的“80后”,是学校自主培养的宝贵人才,均实现了学校在国家杰青项目上的历史性突破。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26”,获取2022年度国家杰青、优青项目高校获得者详细名单。在97位国家优青中,可统计到出生年份人数37人,全部为“80后”。其中,“85后”有25人,占比约68%。国家优青的队伍中,许多人正值而立之年,最年轻的出生于1989年,有2位,分别是华中农业大学杨宁教授和东北大学张亚男教授。这些优秀的青年学者,前途不可限量!25位女性学者入选!在163位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中,有25位女性学者。来自大连理工大学的女性学者最多,有4位,形成了一支令人瞩目的“娘子军”。此外,成都中医药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各有2位女性学者荣获国家杰青或优青项目,同样值得称赞!具体名单如下: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理工大学梁敏敏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曾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雷娜教授、江苏大学蔡英凤教授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军教授是25位女性学者中仅有的5位国家杰青,堪称“女中豪杰”。这5位女性国家杰青当中,还有1位现任“双一流”高校副校长,也是学校自主培养的首位国家杰青,她便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曾芳教授。二十余载科研征途上,曾芳教授奋斗竞芳华,练就了过硬的“针”功夫,在针灸领域造诣颇深。如今,多重荣誉加身,她肩上的担子也显得格外重大。期待曾芳副校长在获批国家杰青项目后,能助力学校更好地发展,创造新的辉煌。曾芳教授图源:成都中医药大学理工科居多,占比近8成据不完全统计,在163位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中,有近8成是理工科背景,其中工学80人,理学49人,医学17人,农学9人,经济学3人,管理学1人。在所有80位工学背景的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中,有27位国家杰青,53位国家优青,学科方向分布于材料、化工、能源、信息、土木工程等方向居多。而49位理学背景的国家杰青、优青项目获得者更多分布在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其中国家杰青高达25人,占总人数一半以上,可见理学人才更易获得国家杰青项目的青睐。17位医学背景的国家杰青、优青中,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和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获批人数最多,各有3位。这一领域共有5位国家杰青,有2位来自大连医科大学,海军军医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各有1位。9位农学背景的国家杰青、优青中,园艺学方向最多,有3位。另外几位分别是植物保护、畜牧学、水产等方向。3位经济学背景的学者中,有2位获得国家杰青项目,分别是北京大学吴泽南教授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李鲲鹏教授。还有1位学者获得国家优青项目,她是山东大学的张群姿教授。唯一1位管理学背景的国家杰青,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的许年行教授,此次获批的项目主要聚焦于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中的“气候金融”这一新领域。许年行教授图源: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4位副校长,均打破校史!在统计过程中,高绩(ID:gjdata)还意外地发现,在2022年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中,有5位现任高校副校长,除了上文提到的成都中医药大学曾芳教授,还有西南石油大学祝效华教授、四川农业大学李明洲教授、青岛理工大学金祖权教授和安徽建筑大学蔡国军教授。值得一提的是,曾芳、李明洲、金祖权和蔡国军4位副校长均实现了学校国家杰青项目的历史性突破。祝效华教授本硕博均毕业于自己的母校西南石油大学,曾任学校机电工程学院院长,从2022年7月起,任西南石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他主要从事油气井管柱力学、井下工具和岩石破碎学方面的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此次获批的杰青项目是“钻井提速理论与方法”,主要开展深层干热岩高能冲击破岩提速基础研究。祝效华教授是继张烈辉教授、郭建春教授之后,西南石油大学的第3位国家杰青。祝效华教授图源:西南石油大学李明洲教授是四川农业大学本土培养的,也是学校畜牧学科首位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他在四川农业大学取得学士、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0年担任四川农业大学副校长。李明洲教授主要从事猪遗传育种研究,其部分成果代表了世界农业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前沿水平,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广泛影响。李明洲教授图源:四川农业大学在四川农业大学,他度过了漫长而又充满乐趣的科研岁月,而这所“双一流”高校也提供了优质的平台与环境。如今,川农大以生物科技为特色,农业科技为优势,学校的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5个学科ESI排名近年持续稳定保持世界前1%。四川农业大学雅安校区图源:四川农业大学此外,国家杰青金祖权教授现任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也是学校首位国家杰青。2003-2006年,他在东南大学师从著名的土木工程材料专家孙伟院士,并获材料学博士学位。经过多年刻苦钻研,金祖权教授提出了海洋环境混凝土耐久性加速试验方法,曾参与台山核电站、胶州湾海底隧道、青连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金祖权教授图源:青岛理工大学从金祖权教授的学科背景来看,他专攻于土木工程。此次获批国家杰青项目,对于青岛理工大学的优势学科建设绝对是一大助力。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的土木工程获批省高峰学科、机械工程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期待金祖权副校长能在科研攻关中,为学校创造更多的发力点,取得长足的进步。还有一位安徽建筑大学副校长蔡国军,也是2022年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实现了学校在该类项目上零的突破。2001年,他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后考入东南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攻读硕博学位。20年来,他始终坚守教学和科研工作一线,主要从事现代原位测试技术理论与工程应用、特殊地基处理与环境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蔡国军教授(左1)参与唐山地区现场调研图源:南京工业大学交通学院安徽建筑大学以土建类学科专业为特色,也是安徽省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学校紧紧依托“大土建”学科优势,深耕于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等重点领域。如此看来,国家杰青蔡国军教授的研究方向也与学校的优势学科具有极强的契合点,是学校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获批国家杰青、优青项目,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重任。科研无止境,唯有上下求索、前赴后继。从2022国家杰青、优青的统计数据来看,“80后”科研工作者逐渐成为此类项目的中流砥柱,这支年轻的队伍人才济济、实力雄厚,在理工农医等学科方向全面开花。期待能有更多的优秀学者加入进来,为祖国的科研事业添砖加瓦!新闻来源:各高校官网及微信公众号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26”,获取2022年度国家杰青、优青项目高校获得者详细名单。
2022年10月2日
其他

最高增幅超8成!2021年度“双一流”高校决算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离不开雄厚的教育经费做后盾。充足的经费,意味着更优质的办学条件、国际化的交流平台、顶尖的科研设备等等,可持续、稳定地推进“双一流”建设良性循环。相比各高校发布的预算数据,决算更能反映高校实际的经费使用情况。8月16日,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2021年度部门决算,高绩第一时间进行了整理汇总,为各位读者呈现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经费情况。推荐阅读:11所过百亿!教育部直属高校2021决算公布近日,高绩(ID:gjdata)通过学校官网、各省市教育部网站等途径,采集到126所“双一流”高校2021年部门决算数据,高绩(ID:gjdata)也将持续更新全国高校2021年度部门决算数据。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011”,获取2020-2021年度“双一流”高校决算经费变化趋势。从公开信息来看,2021年度决算总经费超百亿的高校有18所。其中,清华大学以374.53亿元的总经费位列第一,也是唯一一所经费超300亿的高校。其次是北京大学(249.82亿元)、浙江大学(248.23亿元)和上海交通大学(236.08亿元),这3所高校经费均在200亿元以上。此外,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这14所高校经费也在百亿元以上,可谓是全国高校中的“百亿富豪”,经费十分充足。
2022年9月27日
其他

增列210个,撤销86个!中国高校自设二级学科深度解析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一直以来,获得一级学科学位授权,都是促进高校学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的增列都来之不易,于高校而言实属珍贵。实际上,以前二级学科学位授权,同样需要向国务院学位办进行申报,较长的审核周期加上名额限制,想要新增一个二级学科学位点也十分不容易,高校无法割舍任意二级学科,一把抓的发展连带着从属一级学科也长期处于停滞或亚发展状态。转折源于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全面部署和落实学位授予单位自主设置目录内外二级学科的相关工作。这一权力的下放,使得高校每年可根据本校二级学科招生、学位授予、就业信息等发展状况,灵活进行二级学科的新增与撤销,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凸显学科优势与特色,逐步实现二级学科动态优化与稳定辅助一级学科的“双赢”局面。2022年,自设5069个二级学科近日,教育部公布最新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名单。高绩(ID:gjdata)整理2022年自设二级学科名单的高校及学科分布,并对比2021年名单找寻其中变化规律,看看这一年时段里,二级学科增列主要集中于哪些高校和学科?二级学科撤销较多的高校和学科又有哪些?这些变动,涉及哪些一级学科及学科门类,透露什么信号?截至2022年6月,全国共有425所高校自设5069个二级学科。其中,四川大学以183个二级学科的数量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北京大学(97个),浙江大学(68个)、中南大学(65个)和厦门大学(54个)。回复下载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106”,获取2022全国高校自设二级学科名单统计及两年名单对比分析表。在学科分布上,高校自设最多的二级学科是党的建设,数量高达47个;其次为少年儿童组织与思想意识教育,为37个;二级学科数量在30个以上的学科还有:临床药学(34个)、化学生物学(32个)、信息安全(31个)、工业工程(30个)和重症医学(30个)。由此可知,这些学科都是近10年来二级学科自设与发展的焦点所在。管理学领衔,工学新增占比近3成!经高绩(ID:gjdata)整理高校自设二级学科所属的一级学科,数量最高的是管理科学与工程,其下二级学科高达190个;其次是工商管理,以2门学科之差紧随其后;数量在150个以上的所属一级学科还有:临床医学(171个)、公共管理(169个)、中国语言文学(156个)、教育学(153个)和应用经济学(152个)。
2022年9月26日
其他

一级学科重组:哪些高校赚了?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9月14日,《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学科目录)已经“落地”,一级学科重组,成为当下讨论度最高的话题。能够纳入学科目录的一级学科,无论是新增还是由二级学科升格,都将伴随学科地位的提升和科研项目的资助,带动高校获得进一步自主发展的机会。
2022年9月19日
其他

重磅!中国高校国家社科基金立项100强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9月1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发布了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人文社科类研究项目,代表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国家水准,是衡量一个单位科研生产力的重要指标。推荐阅读:重磅统计!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出炉!高校作为社科研究的主力军,其立项的多少和项目研究质量,体现其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实力。高绩(ID:
2022年9月15日
其他

新增11个一级学科!新版学科专业目录重磅分析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9月1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发布《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以下简称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和《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管理办法》。其中,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亮点颇多。💡亮点一:学科专业目录的名称改为《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不同于之前使用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亮点二: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公布三级目录,分别是学科门类、一级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不同于2011年颁布、2018年修订版只发布学科门类和一级学科两级目录,把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摆在同等地位;💡亮点三: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一级学科由111个变为117个最令人瞩目,它事关学科评估和“双一流”建设。新增11个一级学科学科专业作为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作用,其目录的适时调整极为必要。高绩(ID:gjdata)统计发现,除了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和理学6个门类外,新版学科专业目录对其他旧版的7个门类都有调整。对于那些新增和撤销的一级学科,牵动着各方的神经。在新版学科专业目录中,交叉学科作为一个门类正式“入驻”,下设7个一级学科,分别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设计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2022年9月14日
其他

重磅统计!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名单出炉!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9月13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名单、2022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立项名单。四川大学以64项的拟立项数位居榜首,中国人民大学以拟立项数60项位居全国第二位,上海交通大学和厦门大学以51项的拟立项数并列全国第三。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云南大学等高校的拟立项数在40项以上。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30”,获取2022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拟立项名单。统计如下: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30”,获取2022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拟立项名单。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433所高校!教育部公布最新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据高绩(ID:gjdata)9月12日查询发现,教育部近日公布了最新的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名单。据统计,此次公布的名单共涉及433所高校,5914个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其中,自设二级学科5185个,交叉学科729个。433所高校中,四川大学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数量位居榜首,高达191个。北京大学共有102个,中南大学共有70个。浙江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总数也超过了50个。从自主设置的二级学科数来看,四川大学有183个,北京大学有97个,超过50个的还有浙江大学(68个)、中南大学(65个)和厦门大学(54个)。从自主设置的交叉学科数来看,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上海大学13所高校各有9个交叉学科。四川大学、厦门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济南大学、苏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东华大学和河北大学9所学校紧随其后,有8个交叉学科。关注公众号“高绩”,对话框内输入“927”,直接下载“学位授予单位(不含军队单位)自主设置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名单”。具体统计如下:
2022年9月12日
其他

重磅统计!超100所高校,公布2022国家自科基金立项结果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9月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发布了《关于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的通告》,2022年度共接收项目申请294396项,经初审和复审后共受理292829项。其中,资助面上项目20472项、重点项目761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79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2262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630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港澳)25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5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43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3521项和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109项。截至发文,已有上百所高校公布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的消息,高绩(ID:
2022年9月9日
其他

重磅!202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

推荐谁是基础研究主力军?教育部点赞这些高校谁是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教育部点赞这些高校最新官宣!多所高校,获批自科基金项目新闻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2年9月8日
其他

最新官宣!多所高校,获批自科基金项目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它,被看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定位最高、资助力度最大的科学基金项目之一;它,每年资助项目数不超过15项;它,就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国内优势科研资源,产出一批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抢占国际科学发展的制高点,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学术高地。2022年以来,已有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燕山大学等高校陆续官宣通过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现场考察。9月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官网和南京工业大学官网又分别传来喜讯。推荐阅读:唯一非“双一流”!这所高校,斩获重磅项目全国首位!北京大学:第6个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9月2日消息,8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组织专家对北京大学张平文院士申请的“科学计算与机器学习”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院士出席会议并代表依托单位讲话。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谢心澄院士出席会议,数理科学部常务副主任董国轩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负责人张平文院士向专家组介绍了所申请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总体情况,未来5年拟开展的研究工作和研究方案,预期目标和可能取得的重大突破等。专家组在认真听取项目申请人汇报、充分提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场考察意见,一致同意通过现场考察,并对项目实施过程给予了具体的建议和意见。这意味着北京大学迎来了第6个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据高绩(ID:gjdata)统计,2016-2021年,北京大学获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数为5个,数量居全国首位,遥遥领先,资助金额更是高达4.875亿元。这5个项目分别是:——刘忠范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于2021年获批“石墨烯制备科学”项目;——詹启敏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于2019年获批“肿瘤的分子变异与微环境”项目;——席振峰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于2019年获批“空气主份转化化学”项目;——方精云院士作为项目负责人,于2019年获批“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项目;——王楠林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于2018年获批“高温超导材料与机理研究”项目。可见,北京大学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上占据最多席位,足以体现北大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底气!3校强强联合!据南京工业大学官网9月2日消息,8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现场考察会在学校举行。基金委信息学部主任郝跃院士、常务副主任刘克、副主任何杰,西北工业大学校长汪劲松、副校长何国强,南京工业大学校长蒋军成、副校长邢卫红、郭万牛,南京邮电大学校长叶美兰、副校长汪联辉等出席会议。现场考察组由张跃院士、于全院士、刘明院士、刘云圻院士、罗先刚院士等12位专家组成。信息学部常务副主任刘克主持考察会。项目负责人黄维院士向专家组详细介绍了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的团队构成情况、相关研究背景与建设预期目标。围绕柔性显示与能源、柔性传感与探测、柔性系统与集成三大研究方向,重点汇报了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与方案,介绍了预期成果与支撑条件。专家组在认真听取项目申请人汇报、充分提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形成了现场考察意见,一致建议项目批准立项。值得一提的是,柔性电子基础科学中心的建设并不是只有一所高校
2022年9月3日
其他

唯一非“双一流”!这所高校,斩获重磅项目

数量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8月31日消息,2022年8月1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组织专家对燕山大学申报的2022年度基础科学中心项目“材料高压调控”进行了现场考察。图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陆建华在线讲话,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瑞平出席。会议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王岐东同志主持。在现场报告、分组访谈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现场考察专家组经充分讨论形成了现场考察意见,建议尽快立项资助。这意味着燕山大学有望斩获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实现在这一顶级项目上零的突破,也将成为第一所、也是目前为止官宣的唯一一所获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的非“双一流”高校,足以体现燕山大学的科研实力和底蕴!“百年燕大,家国天下”——燕山大学是著名的“机械四小龙”之一,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是河北省唯一的A类学科。近年来,河北省不断发力学科群建设,在《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及支持燕山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群建设,争取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图源:燕山大学官网相应地,燕山大学在学科建设方面也持续出彩,机械工程学科的华长春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关新平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刘日平教授科研团队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田永君教授团队项目获批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这是燕山大学首次作为主持单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河北省尚属首次……而这一次,燕山大学在原先被“双一流”高校承包的顶尖项目上撕开一道口子,有望实现非“双一流”高校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上的斩获,带来历史性突破!一起期待燕山大学带来惊喜。金额最大、定位最高!如果说从立项数量上,可以看出一所高校的科研规模,那么从立项金额则可以大致看出一所高校的科研水平。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的众多项目类型中,资助金额最大的就是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同时它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迄今为止定位最高的科学基金项目。
2022年9月1日
其他

大动作!多所高校,发力新一级学科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据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8月29日消息,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在原有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中心基础上,成立廉洁文化研究院(纪检监察研究院),持续推动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推进学校廉洁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廉洁文化研究院(纪检监察研究院)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一体运行”。近年来,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成为时代之需。2021年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将纪检监察学列为一级学科,对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前,清华大学和海南大学纷纷行动起来,发力纪检监察新一级学科。其中,清华大学成立“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在全国率先启动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等共同参与建设,并承袭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前期奠定的良好工作基础。推荐阅读:顶尖大学,启动新一级学科建设!海南大学也于近日成立了纪检监察学院,启动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海南大学纪检监察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并设立纪检监察学院建设领导小组,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骆清铭教授担任组长。推荐阅读:211高校,启动新一级学科建设!在贵州省纪委省监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贵州师范大学把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作为学校一项重点工作,加强统筹谋划,强化研究部署,建立了由校纪委机关牵头,学校相关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学校相关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抓实抓细党的建设和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相关工作。学校目前已设置“监察法学”硕士点及“监察执法与刑事司法”研究方向;按照规划启动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文件有关要求,贵州师范大学党委高度重视,校纪委牵头组织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将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布局进行谋划,做好安排部署,从夯实思想根基、厚植文化基础、培养廉洁操守、发挥教育作用、弘扬崇廉风尚等5个方面作出具体安排,进一步加强学校廉洁文化建设。通过学习领悟上级精神、深入到师生中调研,学校确定“三个结合”的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方向。一是结合高校优势特点,充分利用好高校自身优势,积极引导相关学院、部门和广大师生参与校园廉洁文化建设,将理论研究、教学科研的成果转化为开展廉洁教育的重要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是结合高校职能职责,重视学生这个最为重要的对象,将廉洁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教育教学计划中;三是结合广大师生需求,通过开展调研,了解广大师生缺乏开展廉洁教育的场所,随即积极创造条件,为广大师生提供廉洁文化的丰富滋养和平台展示的机会,从而增强廉洁教育的效果。以“三个结合”为切入点,学校构建了“1+4+N”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体系。“1”是指常态化多维度全覆盖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机制;“4”是指廉洁文化宣传教育馆、廉洁教育课程、廉洁文化理论与实务研究、纪检监察学科建设4项重点内容;“N”是指创建《纪检监察学研究》学刊、引入新媒体、信息化等新的宣传教育形式。“1”是基础,“4”是核心,“N”是扩展深化,共同构建起一个整体联动的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体系。贵州师范大学纪委、监察专员办主要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纪委、监察专员办还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的开展,继续丰富完善教育内容,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把“软指标”变为“硬约束”,将现有的“1+4+N”体系继续丰富扩展,充分发挥廉洁文化研究院(纪检监察研究院)的载体作用,进一步推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持续深入开展,营造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良好氛围。新闻来源: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2022年8月30日
其他

撤48个,增117个!2021动态调整学位点名单公布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名单显示,2021年动态调整共撤销48个学位点,增列117个学位点。关注“高绩”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内输入“103”,即可获取2021年动态调整撤销和增列的学位授权点详细名单”。79个单位共增列117个学位点在2021年动态调整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中,共有79个单位增列117个学位点。太原理工大学增列4个,为增列学位点数量最多的高校;上海科技大学、中国民航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南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大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高校各增列3个。值得一提的是,增列的博士点共4个,上海科技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均增列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徐州医科大学增列了基础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从学位点方面来看,在2021年动态调整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中,共有61个学科的学位点获增列。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新增11个学位点,均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新增5个学位点,其中2个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药学新增5个学位点,其中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应用统计新增5个均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5个单位共撤销48个学位点经统计,在2021年动态调整撤销的学位授权点名单中,共有35个单位撤销48个学位点。其中,哈尔滨师范大学撤销4个学位点,大连大学、河南大学、延边大学各撤销3个学位点。值得注意的是,徐州医科大学撤销了2个博士点,分别是生物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前文提到,徐州医科大学2021增列了基础医学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撤2增2的动态调整,是徐州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点建设的重大举措。近年来,不少高校主动撤销大量学位点,意味着高校的发展思路正改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集中优化建设重点学科、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成为高校发展的奋斗目标。据徐州医科大学官网介绍,2021年,学校针对现有学位授权现状,进一步凝练学科优势与办学特色,做出学位授权体系动态调整的决定,以期通过上述举措优化学位点授权结构,形成“拳头”学科,激发更多办学活力,提升学科建设发展和研究生教育质量,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从撤销的学位点来看,在2021年动态调整撤销的学位授权点名单中,共有39个学科的学位点被撤销。其中,统计学被撤销4个学位点,均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光学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科学技术史、政治各被撤销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位点;科学技术哲学被撤销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位点;资产评估被撤销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位点。其他学科各被撤销1个博士或硕士学位点。
2022年8月27日
其他

211高校,启动新一级学科建设!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据海南大学8月23日消息,学校发文成立纪检监察学院,启动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海南大学纪检监察学院与法学院合署办公,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并设立纪检监察学院建设领导小组,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骆清铭教授担任组长。近年来,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加强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成为时代之需。去年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将纪检监察学列为一级学科;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在法学门类法学专业类增设纪检监察专业;省委、省纪委监委有关领导多次提出在海南大学开展纪检监察学科建设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清华大学已于近日决定成立“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在全国高校率先启动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推荐阅读:顶尖大学,启动新一级学科建设!今年以来,海南大学法学院先后完成了《纪检监察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纪检监察专业课程设置表》的制定工作,《海南大学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方案》的论证工作,新增纪检监察本科专业的申报及资料提交工作。6月底,海南大学法学院组织召开纪检监察专业建设推进座谈会,省内外纪检监察实务专家、相关学者围绕学科建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7月底,海南大学正式向教育部提出新增纪检监察本科专业申请。8月中旬,纪检监察学院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纪检监察学专业与学科建设事宜。在各方的全力支持下,海南大学法学院首届法学专业纪检监察实验班今年上半年正式开班。首届招生30名学生,皆遴选自2021年秋季学期期末平均绩点排名在原专业前30%的2021级本科生。法学院为他们“一对一”配备学业导师,在课程设置、实践实习方面探索融入纪检监察学科内容。同时,海南大学法学院已指导30余名博士生、硕士生就纪检监察、党内法规、监察体制改革、职务犯罪治理等相关领域开展学术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纪检监察学科“本硕博”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已初具雏形。据了解,海南大学法学院已将纪检监察学列入申请2021-2026年立项建设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相关建设规划通过省教育厅批准立项,获批建设经费20万元。启动了纪检监察学科文献库建设,采购相关图书资料80余册。在平台建设方面,海南法学院依托今年7月揭牌成立的海南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开展纪检监察领域党内法规相关研究,并保持与中国反腐败司法研究中心的积极联系,计划在疫情过后举办全国廉政法治建设海南基地研讨会。海南大学法学院正通过引培结合的方式组建一支专兼结合、梯队衔接的纪检监察学科师资队伍。一方面从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科研队伍挑选精英骨干教师,另一方面通过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柔性引进等方式吸引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王琦表示,海南大学法学院始终坚持以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己任,下一步将通过纪校合作实行“双导师”制、设立“纪检监察大讲堂”、开设纪检监察谈话实务、纪检监察案件审理实务等课程、开展访学交流等方式,为清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培养兼具纪检监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忠诚于党、忠诚于纪检监察事业的卓越人才,为推动纪检监察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大力量。新闻来源:海南大学
2022年8月24日
其他

顶尖大学,启动新一级学科建设!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据清华大学8月17日消息,清华大学校务会议决定成立“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在全国高校率先启动纪检监察一级学科建设。清华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等共同参与建设,并承袭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前期奠定的良好工作基础。纪检监察学,成为新一级学科近年来,随着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纪检监察机关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重要,纪检监察学学科建设受到国家重视。2008年3月10日,中央纪委召开纪检监察学科建设与课程设置专家咨询会,结合中国纪检监察学院的创办,组织学者讨论纪检监察学科体系、结构以及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等问题。2009年中央纪委监察部发布的《2009―2013年全国纪检监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加强纪检监察学科体系建设。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21年8月20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其中明确,“国家加强监察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高等学校设置监察专业或者开设监察课程,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监察官后备人才,提高监察官的专业能力”。同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的《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提出“加强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的要求。由此可见,建设纪检监察学科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2021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拟将纪检监察学列为法学门类的一级学科。截自《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全国高校,重视新一级学科建设纪检监察学科,是关于纪检监察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系统知识体系,是党的纪律检查活动和国家监察活动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推进纪检监察学科建设,是党长期执政条件下推进自我革命、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和法治化的必然要求。清华大学此次成立的纪检监察研究院将立足纪检监察一级学科,以推动纪检监察理论创新、加强纪检监察人才培养、服务中央战略决策咨询为目标,聚焦党和国家廉政建设重大问题,努力建设成为国内顶尖的纪检监察学术机构和高端智库。据高绩(ID:gjdata)统计发现,已有近10所高校纷纷行动,成立相关研究机构,加强纪检监察学科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内蒙古大学,全国首个本科专业设置2022年2月,据教育部官网发布的《关于公布2021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内蒙古大学申报的纪检监察(专业代码030108TK,法学)专业获批新增本科专业,内蒙古大学成为全国首个设置该本科专业的高等学校。学位授予门类为“法学”,修业年限为四年制。内蒙古大学将纪检监察学科建设列为学校“十四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与自治区纪委监委建立协同育人机制,成立监察官培训学院,从学科论证、课程设置、师资队伍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前期准备工作。内蒙古大学已论证完成全面涵盖专业核心课、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设置,建设了包括《纪检监察工作概论》在内的13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将依托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优势学科,选派教师到实务部门开展专业实训,选聘校外实务专家参与实践课程教学。除此之外,据教育部8月8日发布的《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16所高校拟增设纪检监察本科专业,授予法学学士学位。截自《202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纪检监察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学科发展。将“纪检监察学”发展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科,对纪检监察事业发展意义重大。设立纪检监察学科有利于优化我国的学科结构,体现多学科融合性。强化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构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新闻来源:综合自清华大学、内蒙古大学、教育部等
2022年8月18日
其他

11所高校过百亿!教育部直属高校公布2021年度决算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经高绩(ID:gjdata)8月15日查询各高校官网发现,已有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先后公布了2021年度的部门收支决算(截至发文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还未公布2021年度部门收支决算)。根据各大高校公布的数据,高绩(ID:gjdata)对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21年度决算数据进行了整理,并与2020年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数据显示,除未公布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2021年度有11所高校加入决算总经费“百亿俱乐部”。此外,6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年度经费相比2020年度保持增长。11所高校,超百亿!根据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部门收支决算数据统计,2021年度总经费超过100亿元的共有11所,分别是浙江大学(248.23亿)、上海交通大学(236.08亿)、复旦大学(168.36亿)、中山大学(164.65亿)、西安交通大学(147.63亿)、华中科技大学(146.17亿)、山东大学(128.72亿)、东南大学(117.56亿)、同济大学(116.53亿)、四川大学(115.34亿)、武汉大学(114.64亿),决算经费领先于其他高校。按照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总经费历来站在“山顶”的情况来看,毫无疑问两校也在“百亿俱乐部”内,如果算上两校,2021年度将有13所高校的部门收支决算超过百亿。除此之外,在50亿-100亿元之间的共有21所,在10-50亿元之间的共有39所,小于10亿元的有2所。在2021年度收入决算上,除了未公开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158.45亿)、浙江大学(155.97亿)、华中科技大学(110.44亿)、复旦大学(105.71亿)均超过百亿,在50亿-100亿元之间的共有15所,在10-50亿元之间的共有50所,小于10亿元的有4所。在2021年度支出决算上,除了未公开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4所高校也超过100亿元,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168.04亿)、浙江大学(137.67亿)、复旦大学(119.09亿)、中山大学(118.87亿),远超其他高校。在50亿-100亿元之间的共有17所,在10-50亿元之间的共有48所,小于10亿元的有4所。关注“高绩”公众号,回复09,获取教育部直属高校2021年度部门收支决算详情。超九成高校,决算经费涨了!从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21年度决算数据与2020年度决算数据对比来看,除了4所高校负增长,其余69所高校2021年度决算数增加,占比高达超九成!其中,增长率较高的学校包括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这些学校增长率都超过了20%,其中华中科技大学增长率最高,达到了32.05%。从高校公布的决算数据来看,大多数高校决算数据增加来自各种因素,包括财政拨款、事业收入增加等,各校略有不同。此外,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持续推进,国家和省“双一流”经费也是促进高校经费增长的重要来源。
2022年8月15日
其他

41年!首批百所博士点高校,现状如何?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全文共3729字,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2022年8月11日
其他

独家!32所学位授权自主审核高校,4年硕博点变化一览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全文共4405字,阅读大约需要12分钟
2022年8月4日
其他

谁是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教育部点赞这些高校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神舟飞天、北斗组网、羲和逐日、高速铁路、C919大飞机、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大国工程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数百所高校在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充分体现了高校作为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重要作用。7月19日,教育部举办了“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并在会上点名表扬了取得瞩目科技成果的众多高校。十年来,高校获得了全部1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中的10项,全部技术发明奖中72%的奖项,并获得了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成为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7、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在2012-2020年度曾两次未评出特等奖,分别是2018年和2020年,可见这一最高水平奖项的重要性。关注“高绩”微信公众号,对话框内输入“36”,即可获取近十年内地各高校获国家技术发明奖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数量统计名单。8所高校,第一完成单位获奖十年来,共有8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分别是清华大学、南昌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其中,清华大学共获得3次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其中获得了2012年度全部2项一等奖,其综合实力可见一斑。北京大学与浙江大学同样表现不俗,分别获得了2次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值得一提的是,南昌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该校江风益教授领衔的团队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是该奖项2015年度唯一的一项一等奖,同时也是江西省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也是我国地方高校首次获得的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江风益(中)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图源:南昌大学2019年,南昌大学江风益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南昌大学产生的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风益院士是国内为数不多没有博士头衔的院士,最高学历一直是硕士。他是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他和团队历时19年研发出硅衬底蓝光LED技术,打破国外在半导体照明领域核心技术的垄断,开辟了一条更节能环保、低成本、高光质的LED技术路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家。此后,江风益院士团队陆续取得4项国际领先、1项国际先进的标志性成果,打造了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LED发光及其相关应用的技术产业链。江风益院士所在的南昌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也是江西唯一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十三五”期间,江西省以硅衬底蓝光LED技术为核心,重点建设“南昌光谷”,致力于打造千亿LED产业。独苗,唯一完成单位获奖在所有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的高校中,清华大学是唯一一所以唯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高校。2013年,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以《大型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试验系统研制及应用》获得该年度唯一一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张建民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图源:清华大学张建民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历时17年,通过技术发明、理论创新和工程实践,突破了试验测试和数值模拟方面的技术瓶颈。该项目成果已直接和推广应用到高土石坝、建筑、港航、高铁、地铁、海上风电等国内外大型工程结构设计论证,支撑了5部设计规范标准修订,使各种结构与土体接触面力学行为的测评实现了从半经验到科学、合理和精细化技术水平的跨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年度最高奖两项获奖,高校均在列!十年间,国家技术发明奖在2012、2017以及2018年度均出现两项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也曾在2017及2019年出现两项特等奖。而高校在这些特殊年份里无一缺席,均有所斩获。上海交通大学“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该项目由该校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谭家华教授团队牵头完成。谭家华教授图源:上海交通大学我国疏浚需求巨大,挖泥船曾长期依赖于进口,谭家华领衔项目组共设计大型绞吸挖泥船60余艘,年挖泥量超过10亿立方米,年产值超过百亿人民币。这批绞吸挖泥船已成为我国疏浚行业的主力军,在一带一路港口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航道疏浚等工程中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速度和多项世界纪录,创造了瞩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建设海洋强国、维护国家主权、推进国家战略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谭家华教授是上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所所长,是我国最早开展海上施工设备与特殊装备技术研究的专家之一,50多年来投身海上施工设备应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开发,是我国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自主研制的开拓者、倡导者和组织者。长期从事船舶与海洋工程方面的教学、科研与设计工作。此外,还有众多高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以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这些高校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在突破“卡脖子”问题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方面,各高校积极进取,承担起“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应有担当。
2022年7月30日
其他

谁是基础研究主力军?教育部点赞这些高校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解决困扰不对称催化领域半个多世纪的难题;创制新型介孔催化剂大幅提升原油资源利用率……近年来,高校在物理学、化学、材料学等领域摘取科创桂冠,不断打破技术壁垒,实现重大突破。7月19日,教育部召开“教育这十年”“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八场新闻发布会。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雷朝滋司长强调,十年来,高校获得了全部10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中的6项、全部自然科学奖中的67%,是名副其实的基础研究主力军。自然科学奖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奖重要奖项之一,为中国自然科学领域的最高奖,其评选标准相当严格,在历史上曾多次空缺,如2010、2011、2012连续三年未颁布一等奖,可见其含金量极高!关注“高绩”,回复“35”,即可获取近十年内地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名单!5所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2012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共10项,主要完成单位有8所高校,分别是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中南大学。其中,前5所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榜次数最多,均为2次,令人瞩目。清华大学于2014年、2018年皆以第一完成单位的身份斩获一等奖。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两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其中一项为第一完成单位,实力也相当强悍。2014年,由清华大学张尧学院士带领的“网络计算的模式及基础理论研究”科研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经20余年的研究,团队提出了“透明计算”新网络计算模式以及超级操作系统(MetaOS),取得了重大原始创新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张尧学院士被誉为“中国路由器之父”,曾任中南大学校长。这一重大科研项目由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强强联手,缔造了两校之间的合作佳话。张尧学院士和学生们在一起。图源:清华大学官网透明计算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国家网络安全和操作系统技术长期受制于人的局面。目前,透明计算已成功应用于教育、企业、IT等领域。2013年起,透明计算还成功应用于中南大学“湘雅医疗大数据系统建设”中,已管理超过100亿条用户健康数据,实现了用户隐私保护和健康数据便捷访问,有望带来大健康产业预计8万亿的年产值。时隔4年,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团队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科研团队首次从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我国物理学家发现的最重要的物理效应之一,也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近年来的重大原创突破。这一发现的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后,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称:“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如今,薛其坤院士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成功跻身新一轮“双一流”行列,成为深圳首个“双一流”建设高校。薛其坤院士图源:清华大学官网3所高校,为唯一完成单位!在8所上榜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高校中,有3所高校独自承担科研项目,凭一己之力荣膺最高奖项,实属不易!这些高校分别是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南开大学。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团队的“多光子纠缠和干涉度量学”科研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团队也打破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历史上最年轻团队的记录。其中潘建伟、彭承志、陈增兵三位为“70后”,陈宇翱和陆朝阳为“80后”。该研究成果为“京沪干线”量子通信骨干网工程、“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等国家重大任务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科学与技术基础。2016年,由中国科大主导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这意味着中国将“绝对保密”的量子通信向实用化推进了一大步。41岁当选院士,46岁带领团队发射“墨子号”,47岁建成世界首条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如今已名震国际学界的潘建伟认为,能拥抱“中国机遇”,是他最大的幸运。中科院院士潘建伟在办公室内与“墨子号”量子卫星模型合影
2022年7月24日
其他

近30所高校,获教育部点名表扬!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高校牵头建设了60%以上的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全国超过40%的两院院士集中在高校、更多高校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十年来,高校不断加强创新平台体系建设,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加速汇聚创新资源,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高校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实现跃升。7月19日,教育部举办
2022年7月19日
其他

同日换帅!这个省,2所”双一流“迎来院士校长!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据河南日报消息,6月5日上午,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分别举行校长聘任仪式。中国科学院院士李蓬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锁江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校长。李蓬简历李蓬,1965年10月出生于江西宁都,分子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此前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李蓬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1988年获得中美CUSBEA奖学金留学美国;1995年获得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学位,随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美国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进行博士后研究;1997年应聘在新加坡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室主任和助理教授;2003年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研究室主任、助理教授;2006年全职回国任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2009年起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第二届叶剑英奖。2022年6月5日,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校长。李蓬长期从事脂代谢和代谢性疾病研究,主要研究脂肪细胞,乳腺细胞和肝细胞中的脂肪积累、分泌及分解的分子机制。在细胞水平上研究脂滴的形成、融合、动态变化以及与其他细胞器如内质网、线粒体的相互作用。张锁江简历张锁江,1964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化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院长。张锁江主要从事离子液体与绿色过程研究,包括离子液体的分子设计、规模制备和清洁工艺。1986年张锁江毕业于河南大学化学系,获学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北京化工大学做博士后;1995年获得日本文部省奖学金在日本留学;1997年受聘于日本三菱化学株式会社;2001年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工作;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出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院长。2022年6月5日,受聘担任河南大学校长。新闻来源:河南日报
2022年6月5日
其他

官方发文:这一重量级基金项目,迎来重大变化!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4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对“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总体性规划。在如何保障《规划》目标、任务和举措落实到位方面将实施五大措施,其中之一是促进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内涵式发展,完善以年度项目和重大项目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健全差异化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成果分类评价标准,建设项目成果出版物专库。年度项目(包括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和重大项目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社科基金项目)系统中重要的两大类项目,它们的进一步改革与完善将对繁荣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回应国家社会发展中重大需求以及现实问题具有建设性意义。而高校承担这两大类项目的能力是衡量其人文社科学科实力的一把尺子,高绩整理了近五年(2017-2021年)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年度项目的立项情况,盘点表现优异的各层次高校。重大项目:9所“双一流”立项数≥50项重大项目是目前社科基金项目资助体系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高的项目类别,重大项目资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及军队、外交、党的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资助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起关键性作用的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研究,该项目的申请体现了国家高水准的研究成果。近五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高校共立项1937项,年均立项数约为387项。
2022年5月16日
其他

重磅!2022年5月ESI中国内地高校综合排名出炉!

关注“高绩”,高校发展核心数据抢先看!5月12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2022年5月12日
其他

“双一流”重要布局,全国近30所高校已先行!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作为深化推进“新工科”建设,培养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国家级前瞻战略,未来技术学院是高校建设的重要一步。5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揭牌,该校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担任未来技术学院院长。2021年5月,教育部确定并公布了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位列其中。根据教育部计划,未来4年将在全国布局建设20至30个未来技术学院。着眼于“未来”,引领着“未来”,这类新兴学院像雨后春笋般崛起。4月初,河南理工大学建设未来储能技术学院,这是河南省首个未来技术学院;4月29日,在多位院士的见证下,湖南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揭牌成立……国家战略,高校先行2020年5月,为落实《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推进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文件指出,通过四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主要依托专业或学科已经列入“国家级一流专业”或“一流学科”建设范围,具有相对优势。教育部将统筹各类资源,对未来技术学院建设予以政策、经费支持和倾斜,推动稳定发展。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共有17所高校申报,最终12所国内顶尖高校进入首批名单。首批未来技术学院都聚焦在哪些领域寻求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各高校都以处于领先地位的本校优势学科为基础,虽然学科、专业不尽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跨学科交叉融合领域。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工业智能领域,通过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机器人科学与工程等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交叉融合,培养引领未来工业智能技术发展方向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生命健康技术为主要方向,围绕生物医学工程和分子医学两大前沿交叉学科开展建设;华中科技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先进智能制造、生物医学成像、光电子芯片与系统、人工智能等4个未来交叉学科技术方向。二是战略必争领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空天技术学院瞄准空天科技前沿领域,本科专业面向全校信息大类、航空航天大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等优势专业,博士阶段面向全校任选研究方向和导师,培养一批具有想象力、洞察力、执行力、领导力等核心素质的未来空天系统大师。三是前沿技术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聚焦量子科技领域。梳理发现,首批未来技术学院涉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能源环境、空天科技等诸多领域,关系到国家战略、国家安全、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等。早在2016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就率先成立了国内首个未来技术学院。此后,全国各高校纷纷成立未来技术学院。高绩整理了部分已成立未来技术学院的高校名单,具体如下:未来技术学院承载着培养未来关键核心技术领军人才、实现颠覆性技术突破的使命,但我国未来技术学院刚起步,各高校的建设尚在摸索着前进。国内探索,中国特色未来技术学院建设被看成是新工科建设的“升级版”,未来技术学院不同于传统学院,既不能简单沿用传统的学院建设模式,也不能只是注重人才培养,还要重视对未来技术的探索和研发,并将其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中国科学院大学率先成立国内首个未来技术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首先,科教融合学院的组织架构。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是由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为主承办单位,自动化所、北京基因组所、上海神经所、西安光机所等20个覆盖多个不同研究领域的研究所共同协办的科教融合学院,其建制形式与国科大其他科教融合学院一样。对于其他高校来说,选择与其他科研机构甚至企业合作共建,或许能更快更高效地进行未来技术学院的各项建设。其次,花篮模型与贯通式培养。围绕单一学科专业进行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无疑不能适应培养未来技术人才的要求,因此需要改革传统模式。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反向设计重构了人才培养模式。为把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设计了人才培养的花篮模型。第一层是通识教育,对专业教育起着基础和支撑作用;第二层是专业基础教育,注重将最前沿的知识融入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侧重学科思维、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三层是跨学科融通教育与创新训练,通过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专业课程,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跨界整合能力。对应花篮模型的三层,未来技术学院实施“三段式”本科人才培养:第一阶段(时长一年半)为通识教育阶段,本科生在国科大各学院学习。第二阶段(时长一年半)为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仍在各院系学习,但可以自由选择其他专业的课程。第三阶段(时长一年)以未来技术需求为导向,定向选拔培养来自不同学科背景的本科生。通过选拔进入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在确定专业方向和专业导师后,前往国外高水平大学或研究机构进行一学期的研修。访学后回到导师所在的研究团队和实验室,一边参与研讨班学习,一边做本科毕业论文研究。国外经验,突破限制北京大学学者卢晓东等人撰文介绍了日本九州大学共创学部的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经验,文章称,九州大学共创学部以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为目标,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共创能力,据此改革了人才培养过程,以“领域”取代学科,突破专业限制,基于选课自由促进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结构。•由于未来的未知性,共创学部更着重培养学生的共创能力。共创能力是3种能力的综合,包括课题构想力、协作实践力、国际交流力。•在身份/学籍所属关系方面,共创学部的学生不属于任何学科、专业,也不会形成对学科、学科文化、专业的身份认同。学生根据自己的问题,跨越学科、学院组织课程,建构属于自己的“个人专业”。•共创学部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只要按照事先确定的教学计划修完规定学分即可毕业,不同领域间课程可以灵活转换。学部实行双导师制,每个学生配备学科背景不同的主导师和副导师。学生毕业授予文理学士学位。•不同学科融合交叉,组成“”新工科“。从九州大学工学部本科专业看,很多已是“新工科”专业,如“量子物理工学科”“融合基础工学”等。图源:《日本未来技术学院探索:重混、领域、个人专业与能力本位》未来已来。期待我国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坚持中国特色、坚持面向未来、坚持交叉融合、坚持科教结合、坚持学生中心、坚持开放创新,通过不断突破、持续创新、强化引领,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颠覆性、革命性科技突破统筹设计和有机结合,打造能够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有效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未来技术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2/s3860/202005/t20200520_456664.html[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moe_742/s3860/202105/t20210526_533701.html[3]中国高教研究:卢晓东黎维君《日本未来技术学院探索:重混、领域、个人专业与能力本位》https://mp.weixin.qq.com/s/PUq3LzkMdtgUtBFMvkfttg[4]中国教育报:瞄准关键核心技术,培养未来技术领军人才——未来技术学院如何开创“未来”http://www.moe.gov.cn/jyb_xwfb/s5147/202106/t20210602_535115.html[5]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刘继安李岳璟丁黎《未来技术人才培养:挑战与体系重构———基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案例研究》https://www.edu.cn/xxh/xy/xytp/202103/t20210315_2084494.shtml
2022年5月10日
其他

10年院士增选PK!谁是下一轮“双一流”黑马?

“双一流”建设学科!10年院士增选,哪家强?两院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近10年来,两院共增选院士6次,高绩整理了近10年来(2011-2021年)内地高校当选院士的相关信息。
2022年5月6日
其他

致青年!高校“杰青”“优青”统计,超九成来自“双一流”

关注“高绩”,第一时间掌握高校发展资讯!人才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一个国家的进步,镌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由科技部组织编写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0)》显示,“十三五”期间,更多青年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比如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成果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4.6岁,超过60%的完成人为年龄不足45岁的青年才俊,有7项成果的第一完成人年龄不到45岁,团队平均年龄不足45岁的项目有26项,占比56.5%,最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只有35岁。在各类青年科技人才中,以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优青”项目)获得者为代表的中青年人才,称得上是国之栋梁,是我国科研的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而他们背后的高校同样不能忽视。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值五四青年节,高绩特别整理了高校获“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资助的情况,一起致青年,致未来。青年才俊,哪家强?从历年获“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资助的单位分布来看,高校作为“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获得者分布的主要单位,共涉及236所。俗话说,只有钻石才能切割钻石。“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作为科研领域含金量极高的项目,在获批的高校里表现出极强的“马太效应”。“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获“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资助的学者人数占有绝对优势,约93.41%的获得者来自“双一流”建设高校;此外,头部的10所高校占据“杰青”项目和“优青”项目总资助数的42.38%,尤其是“杰青”项目资助人数占比,头部的10所高校占据了“杰青”项目总资助数量的45.73%,几乎是半壁江山。
2022年5月4日
其他

​新晋“双一流”高校2篇!中国内地高校1月CNS统计

中国内地高校的顶刊发文数迎来开门红!2022年1月,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Cell、Nature和Science正刊(以下简称CNS)共刊出原创论文16篇(仅统计Cell、Nature中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Science中类型为Research
2022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