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狮子吼 |   2023「谶摩春季课程:第八世法王传记」/第5天开示记录

得无量福 2023-05-17




莫观众生过,因为你不知谁是菩萨!

主讲: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
日期:2023年4月8日(六)

首先,要问候谶摩春季课程所有的尼众、观看直播参与的所有法友,大家好!这几堂课的时间,我的身体不太好,因为感冒了,本来好了一些,但身体比较没有力气,没有恢复得很好,所以没办法上课。今天也还是没有完全的康复,快要上课前,又比较没有力气,可能是一些障碍吧!无论如何,今天原订是谶摩辩经活动的最后一天,所以还是照原订计划上课。

▍正文:实践上士道之法

今天会讲解27和28首颂文。依照桑杰巴珠注解(哲蚌版)的科判,「实践上士道之法」的部分,分为三部分:

一,动机——发菩提心之法
二,行动——观修两种菩提心
三,学修两种菩提心学处之法(下分七,前三为:)

(一) 学修六波罗蜜之法
(二) 学修净治自心之法
(三) 随学一切菩萨行谊之法

我们讲到了第三个「学修两种菩提心学处之法」,这其中分为七个,第一个「学修六波罗蜜之法」讲完了,今天是讲第二个——学修净治自心之法。

(二) 学修净治自心之法

颂文是:

故而,若自身恶性仍在,便难调依我之人。
为增所化有情心之集资净障,
将修行之要,归于集资净障己心。(27)

《桑杰巴珠的注解》

在法王米觉多杰自传的33首颂文中,这是第27首颂文,上次已经讲过米觉多杰《学习传记之教授》的内容,今天来看桑杰巴珠的注解是怎么说的。

过去到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大力鼓吹别人去侍奉三宝、利益众生的大人物、大上师、大善知识;当然有很多上师是名副其实的,但这里要说的是那些名实不副的上师。一般来说,让别人去做好事的时候,理应对于什么是不善要有所认识,但这些名实不相副的上师,却是完全的无知。这些徒有虚名的所谓的善知识,在一开始为他人开示十善,当自己得到了别人的恭敬、信仰和名声之后,却又让弟子们或别人去行持不善,这都是因为没有看清楚自己的不善即是过患而造成的。

调伏他人前,要先调伏自心

因此,法王米觉多杰认为,应该先调伏、清净自心,否则无法去调伏他人。同时如果完全没有考虑来世的安乐,只在乎今生短暂的利益,相似的利他行为,就像痲疯病人教导金翅鸟法门一样,是徒劳无益的。上堂课曾提到这个比喻,当然现在已经很少有痳疯病了,这个病都已经能治疗了,但过去这是很严重的病,需要隔离起来。藏人传统的说法,得痳疯病是因为受到龙族的侵扰,要对付龙族,就要修持金翅鸟的法门。这里就是比喻如果自己得了痳疯病,怎么可能还去教导别人怎么消除痳疯病的金翅鸟法门,这是一点说服力都没有的事。换句话说,别人会这么想:这个人自己都得痳疯病了,如果自己很厉害懂得修持,或这个法门很有用的话,他自己怎么都没康复!所以,对方可能也都不会相信或是不放心。

因此,一位要说法的人,内心如果不是真的舍弃今生,还执着今生,只在乎今生短暂的利益,没有完全考虑到来世,却还做着相似的利他行为,所做出来的行为,其实也没办法真的利益到别人。因此,法王认为无法调伏自心的话,是不可能真的利益别人、帮助别人调伏自心。

舍弃今生,是解脱烦恼的关键

法王深知在利益众生解脱烦恼的各种方法当中,关键就是「舍弃今生」。

如果要很好的指导他人的修持,就要告诉他关键是什么,无须琐碎的解释,因为只要掌握了一个关键,就等于是一通百通,这是最重要的!换句话说,掌握一个口诀,等于掌握了一切口诀;掌握了一个对治法,就能对治一切的烦恼;依对治法断除了一个烦恼,也就能断除一切烦恼。

因为这个修行关键和要诀是如此细微,对于那些缺乏精进、下根器、愚笨和懦弱的凡夫来说,是根本无法想象的。如此甚深的关键,法王是知道的,还自己亲身实践,得到体会,而且不只是一点点的感受,是真的完全与心契合,产生确信,然后才去对别人做开示。然而很多时候,很多人不要说体会或契合,而是根本自己都没好好想过、没能理解清楚,就急着去跟别人讲佛法了。

如果自己都不在心续上切实修持佛法,心续当然也就不可能和佛法相契合。完全不去尝试,甚至根本都没有去花时间静下来思惟过佛法的道理,觉得只要得到过一点灌顶口传,或者只要是看过一些文字和佛法内容就好,就觉得我懂佛法了,我知道修行了,然后觉得自己可以去哪里教授冬季课程、夏季课程,或者可以去为哪些闭关僧众做封关指导等等。很多善知识就是这样说大话地说去哪里上过哪些课了,不用说他跟佛法契合,甚至很多佛法的道理都没有真正了解,而只是自己文字上懂一点皮毛,就夸大说自己懂这些道理。

「上师没体验、弟子没虔诚还教学,就是教法衰落时。」

总之,他们关注的都是自己上过多少课,因此增加了多少学生、财富和名声,比如给了多少灌顶、口传后,得到了多少财富、名声等等。法王说,这样是很不好的,而且他们还完全不在乎弟子的心有没有和法契合、相应,不在乎弟子的修行有没有进步和收获,烦恼有没有少一些,只在乎学生的人数,还有供养有没有变多,自己有没有变得更出名。带有这种恶习的人,就是佛教的盗匪,是在败坏佛教,不是弘扬佛教。法王米觉多杰深知这样的行为是非常糟糕,所以一直很谨慎,避免造作这样的行为。

过去祖师大德带领徒众时,也特别强调要避免这种情况,弟子的心有没有和法契合、相应,这才是最注重的,尤其达波噶举具德上师们教导有缘弟子们的教育方式,也是特别注意这点。

冈波巴大师曾说:「未来当上师没有体验,弟子没有虔诚,但还是给予教学和口传的时候,就是我的教法是衰落的时候。」意思是未来会有这一种情况,就是当上师自己的心没有和佛法相应的体验,听法的学生对上师也没有任何虔敬、信心,但还是给予教学和口传的这种情况发生时,就是达波噶举的教法衰落的时候。换句话说,教法兴盛的时候,就是上师有体验、弟子有虔诚,并且所传授的是初、中、后都是善的法,的时候。杜松虔巴、帕莫竹巴师徒也曾这样说过。

「自己没实修的法,一句也别多说。」

郭仓巴师徒曾说:「自己没有实修、没有体会的法,一句也不要跟别人讲说。」也就是说,任何只要跟别人讲过的法,都是自己经验、体会过的法。

法王米觉多杰也总是一再提醒弟子过去噶举祖师的告诫,并以此为典范。由于他非常重视自己对于弟子所做的开示以及内容,这些佛法内容都是对于此世和来世都有利益的法,所以法王一定首先以身作则,切实地了解佛法的内容,并且去实践和体会。因此,有福气的弟子,对于法王米觉多杰的每一句教言和开示,都会非常的珍惜。

特别是为了让弟子能够成为接受佛法的法器,法王会让弟子大力修持积资净障,而他自己也一样这么努力去做到。比如他在礼拜或供曼达时,表现出对于三宝的恭敬和承事,虽然我们现在看不到,但只要当时身边的人看到,就能让人生起极大的信心,知道原来礼拜、顶礼就应该是要这样子,自然就会生起对三宝的恭敬心。因此,可以说法王让弟子修持积资净障上的努力,是非常善巧的!

连作梦都要担心,弟子有没有降伏烦恼

法王米觉多杰曾说一段话,我觉得满重要的,这里就不一字一句说,大意是:要成为一位上师,总是要担心着弟子到底有没有降伏烦恼。担心到什么程度呢?连作梦都要担心「弟子有没有降伏烦恼」。

不然,如果担心的只是他们此生的祸福、苦乐,这连世间的老板也做得到,或是我们的父亲、母亲也会担心孩子的快乐跟痛苦;就古代来讲,主人再怎么样,也会在乎仆人生活上基本的苦乐,所以,这不是上师的事情。米觉多杰说,最重要的上师,是在乎弟子有没有降伏烦恼,如果只是在乎世间食衣住行一般的快乐,这是一般人也做得到的。

接着他继续讲到弟子的责任,就是一位弟子对于他的上师,必须具备真诚和专一,有着「我就是您的弟子,您就是我的上师」这样完全的皈依和信赖。这种皈依不是短暂的,而是生生世世的信服与皈依。如果弟子没有这种心,他就不是真正的弟子,无论是供养如虚弥山高的供养那也没用,或者是一字不剩的求得所有三乘的教法那也没用,因为真正的修行,必须是为了来世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成就今生,那么要成就人天善道或成佛都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都是在来世才能成就的;虽然有即生成就金刚持果位的说法,但这也绝对不是为了获得今生的快乐和受用。

总之,法王不只这样告诫别人,他自己也努力止息对于世间妙欲的贪执,避免放逸,警惕自心受到八法的侵扰,保持自然真诚、不造作,同时「不妄说上人法」(未证说证)欺骗他人,也绝对不说异端邪说。

法王个性坦率,在著作中直接认错

法王也会坦诚认错,当下忏悔,性格是非常坦诚直接的。举例来说,我们在他的著作当中可以看到他对于藏地许多学者的看法加以驳斥,但是也同时会看到他坦承自己的见解哪里有误,并且和大众忏悔。基本上满少人会这样写的,大部分都写自己是对的,很少会说自己错了。他坦诚错误的方式,并不是写一些漂亮的文字,而是大白话的直接说自己错了,自己的理论写错了,这是很特殊的一个地方,能在学术上直接认错。总之,对弟子的开示,他是不会教导弟子自己没有经验过的教法的。

米觉多杰对于少数有缘人才会开示,很少随便给予,因此一些邪知邪见的人说:「这位上师对灌顶要求特别高,讲究太多,不随便灌顶;闻思也不够广博,不像其他上师学问广博;教导上也不是很完整,只对少数人上课,也不随便上课。」

侍者桑杰巴珠说,这样批评的人很多,然而有福缘的人认为,仅仅是米觉多杰少部分的传记,哪怕是他所说的一两句话,就能获得极大的启发,帮助修行者彻底了解并相信何谓出离轮回、尊重三宝、取舍因果、修炼菩提心以及地道的修持。因此,如果好好认识到法王米觉多杰的佛行事业与教导弟子的方式,就会确信在这世上,唯独他能带领我们前往遍知果位,然而能做到如此的弟子并不多。

学生真的想修行,就会陪伴并开示

另外,我们可以从什么样的征兆,看出法王米觉多杰一心想的就是利益众生出离痛苦呢?我们看到他对于那些在佛法和财富上有希求的人,会尽其所能的以佛法和财富守护他们,甚至晚上睡觉的时候,或者任何行持的时候,他都会这么去努力满足众生所需。

因为法王当时很出名,所以一些并不真心想要学佛修行,而是为了世间名声装模作样来求灌顶,因此沾光得到名分的人却不少;他们会装模作样的供养承事、求到更多的法,法王对这些动机不是太好的人,会暂时给他们一点面子,但不会把时间浪费太多在他们的身上,让自己和他人无法累积资粮,因为这样反而让他们造作很大的恶业,所以法王米觉多杰会以平等心对待他们。

对于那些真心想要学佛修行的人,或者说修行有缘分的人,或许现在不见得时候到了,但未来可能会有缘修行的人,法王都会愿意花时间陪他们聊天和说一些玩笑话,更不用说是为他们开示佛法了,因为法王知道他们是真的愿意修行学佛的人,因此这么做都是为了利益他们。透过这段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法王米觉多杰是怎样的一个人。

(三) 随学一切菩萨行谊之法

「随学一切菩萨行谊之法」就是要学习菩萨的一切行为,菩萨怎么做,我们就要跟着怎么做。第28首颂文:

故而,菩提道上所行,实乃不可思议!
常愿追随一切菩萨之大行,此谓我妙行之一。(28)

米觉多杰《学习传记之教授》

米觉多杰《学习传记之教授》中说到,要调伏、清净别人的心之前,首先自己的心要调伏、清净,不然就是傲慢;有了这样的了悟之后,对于自己的过患和功德就有了清楚的认识,不仅自身要尽力断除过患,还要成就功德。因此,首先要向内看看自己、认识自己,断除自己的过患,同时看哪里不足,要增长功德;接着是向外,如果看到别人的过患要怎么办?这时不要去看别人的过患。很多时候我们会有一个危险,是不看自己的过患,总是看别人的过患;不看自己的问题,总是看别人的问题;问题总是别人的,跟自己没有关系。看别人问题的时候,也总是觉得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还要指出他人的过患,觉得自己比较了不起、高人一等,这就是其中一种傲慢。如果很不幸的,被你指正的人刚好又是菩萨的话,那你就会很惨了!

因为菩萨以大悲心毫不迟疑利益众生的行持,一般众生是不会了解的,反而会不恭敬而生起邪见,这样就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只会将自己积聚的一切善根摧毁而已。除非具备神通、他心通,真的能看到他人的心是什么?动机是什么?证悟程度如何?很多时候一般人就是眼见为凭,但不见得眼睛看到的都是真的,而有时是被我们自己的感官欺骗了,现在的科学家也认为感官所感受的并非就是真实的情况,所以不要太相信我们的感官,就很直接、很快的下判断。喜欢到处去说他人的过患,是不好的事,要尽量去看别人的功德、好处。看别人的问题很容易,看自己的问题很难,我们真的应该多花点时间看自己的过错是什么,总是看别人的过错是不好的,尤其对菩萨的话,那很容易就造业了。

众生具足如来藏的功德,这本身就足以成为我们尊敬众生的理由。前面说,菩萨以大悲心利益众生,所以是非常珍贵的,或许有的菩萨还未登地,还未具备善巧,智慧还未圆满,还是凡夫菩萨,所以也还可能犯错;但即使菩萨还只是凡夫,都不应该去看他的问题而批评他,因为无量的众生都具备如来藏,因为我们认不出哪位是菩萨,所以尊重每一位众生才是好的。

米觉多杰《百段教言集》

法王米觉多杰的《百段教言集》中提到,世间人的各种缺失如肢体残缺,比如如果直接说这个人是瞎子,是很不礼貌的不好的事;同样,他人佛法上的缺失,像是犯戒等等,这些都不要去说。总之,他人的过错一概不要去想。如果见到他人的过失,就要发愿:「希望其他人未来不要有这样的过失,自己未来不要见到这样的过失。」

如果从唯识宗的见解来看,因为我们现在有这样的业力所以才看到过失,但不见得所有人都会看到那是过失。每个人业力不同,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同,比如蓝色,一百人看到的蓝色也可能都不一样,就是因为每个人的习气、业力、烦恼不同,所以见到的也都不同。如果自己现在看到的是过失,无论对方是否有错,但佛经中说:「断尽恶业的佛菩萨们,他们的一切经验都是清净的,也就是说不会看到这样的过失。」因此讲到底,我们之所以会看到过失,代表是自己不够清净,所以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记得要发愿:「希望自己以后不要看到这样的过失,能够见到的都是清净。」

修行像打仗,要里应外合

总之,要努力去清净的是自心中最重的那个烦恼,例如傲慢心强的话,就要从这里先下手对治。同时也要将这最重的烦恼跟上师坦白报告,不要藏起来;上师也要想方设法地为弟子开示对治的方法。

修行就和打仗是一样的,打仗是怎么样的呢?是有战术的,有从外部发动军队的包围战,和从内部驱动的叛变。面对烦恼的时候,从外部我们可以以噶举上师、正法等军队对治,从内部我们就要驱动自心叛变来对治。如果内心跟烦恼很团结,不觉得烦恼是不好的话,就永远没有办法消除烦恼,永远没有办法打败你的烦恼,所以自心要具备对治的决心、虔敬、精进等力量,让法在心中生起。

《百段教言》中接着说到,有些人会生起疑惑说:「没有错的人说他有错,那是会有恶业的;但是有错的人说他有错,这是哪里不对呢?」一个人造恶业,的确应该谴责,但他也有造一些善业的,所以要将人和事分开。不能因为做了错的事,而否定了这个人,因为这个人心中还是有善业的,如果彻底否定这个人,等于就是否定了这个人的善一样。

举例来说,这就像是破坏了一尊泥塑佛像的同时,也造作了破坏无为佛身的恶业一样,这里的意思是说,首先泥塑佛像当然不是真的佛,但为什么说破坏这样的佛像也有恶业呢?因为就算是一尊泥塑的佛像,它也具有无为佛身(的善)。

还有的情况是:世间上的一些好人,他们以极大的恶行,却为众生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和快乐;还有世界上的大恶人,他们做出再大再多的善行,带来的却都是灾难,毁坏了佛教。因此,我们对于善恶不要太轻易的下评断或批判,因为就像前面提到的,我们没有办法判断谁是菩萨,因此不要妄下评判,尤其要避免带有强烈负面情绪如瞋恨心的评判。

不要以嗔心对待菩萨

《入定不定印经》说:「妙吉祥!假使有人以瞋恶心挑出十方一切世界有情眼目;若复有人以瞋恶心于菩萨所不欲眼视背之而去,其罪重彼无量无数。」意思就是「以瞋恶心白眼对菩萨」,会是比「以瞋恨心把十方一切众生的眼挖出来」的恶业还大,所以真的不要以瞋恶心对菩萨,因为我们不知道像是虫蚁、猫狗等众生当中有没有大乘菩萨。因此,不要去看任何众生的过错,避免带有贪瞋等负面情绪的评判,而要以平等心对待一切众生。

格西涅乌苏巴有一段话,我觉得应该放在心上,他说:「现在很多人好像都在焦虑佛法快没了,再没有可以修持的法了,所以他们怎么办呢?就是到处拚命、死命的求一大堆的法。然而这些盲目着急的人,都没有好好静下来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哪些法修了,哪些法还没修?就好像很多人觉得只要得到了灌顶就好,只要上师将宝瓶碰触到自己的头顶就够了,或者哪里有上课开示,就着急着跑去听课,好像觉得只要坐在现场就安心了一样。然而这样到处急着去接受灌顶口传和上课,自己却一点也不修行,从来不觉得自己获得了这么多口传灌顶和教授,如果不修的话就是一种浪费。」

「同时还有一种情况是,很多人把『皈依三宝』挂在口边,念念有词,但是实际生活当中,嘴巴说不停的却是各种对于上师、阿阇黎和僧伽的毁谤。因此,光是那邪恶的嘴巴,就能把他们带到地狱里去。如果有人可怜我的话,最好就把我这个嘴给锁起来,然后钥匙交给他保管,吃饭的时候才能打开。」

今天先讲到这里。谶摩辩经活动今天是最后一天,课程会继续,但会先休息几天,因为辩经结束,尼众还要花几天的时间回到各自的寺院,所以4月13日再恢复课程。上课的时间会改变,再提早一点,之后也会公布。总之,这次课程会讲完,这样才会比较放心一点。

(此文为堪布罗卓丹杰口译初稿,未来将再提供定稿。2023年4月30日)



摩利支天咒,愿疫情早日结束

往期回顾

狮子吼 | 空性要怎么去认识呢?

狮子吼 | 佛菩萨在门外,你却不开门?

狮子吼 | 达成「虔敬之道」的四个方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