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确实去村民家蹭饭了丨数字游民接管计划006

万众瞩目的KC DNA数字游民 2023-03-04



编者按

基于创作多元化的基本原则(编辑要喝威士忌唱歌写诗自闭社交爬山玩水逛村子),我们邀请DNA居民轮流接管本账号,鼓励各种形式的内容创作,于是有了DNA公号数字游民接管计划”


DNA公号数字游民接管计划

006期

公号管理员:KC

DNA知名社牛患者,迎来送往第一人,爱走街串巷,爱往田野里跑,爱强行攀谈,在溪龙乡范围内率先红了起来。KC初到之时,打定主意要去村民家做客(蹭饭),被拒绝数次后真的成功吃到了饭。


KC声称自己记录下了对这个村子的观察,以及,蹭到饭的整个过程。


特别提示

以下内容为DNA公号“数字游民接管计划”特约管理员独立完成,只要不犯法,不冒犯创作对象,连错别字都跟我们没关系!




今天是我来到DNA的第49天,绝大部分时间我都十分享受在这里的工作(SHE JIAO)和生活(SHE JIAO)。


在我看来,DNA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溪龙乡溪龙村的一处“特区”,这里的人群属性、工作特征、生活方式与本地截然不同。


DNA出现半年后,本地乡亲还弄不太明白院子里这些人是干什么的,广大DNAer也对围墙外的本地生活知之甚少(我猜的)。



作为一个“基本不吃肉、爱酒不酗酒”的社交爱好者,我为数不多的生活快感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无关地域,无关人群。于是乎,我闲里偷闲地走出了DNA的围墙。

 

 

溪龙乡CBD早餐店

 

有那么几年,我基本不吃早餐。最近时常觉得胃不舒服,想必摊上事了,要重视起来。到了DNA,我便落实早餐问题,中国好室友沚枫力荐这间早餐店:

 

  • 口味不错

  • 距离不远

  • 关门不早

 

最令我无法拒绝的是最后一点,这是溪龙乡白茶街(CBD)唯一的早餐店!

 


DNA大门出去右转,沿横山路上行,经过小白屋和ACDC,在乡政府门前下坡右转,250米后便可抵达。


如果非要提出一点改善建议,我希望可以把红色“溪龙早餐店”换个颜色,对红绿色弱患者(我)会更友好 a little bit......



咸豆浆?本以为仅仅在豆浆中加盐而已,期望值并不高。当一碗咸豆浆被安排上桌,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


一勺下去,看到淳厚的豆浆里的细碎葱花和切成小段的油条,入口以后,感觉像是广州街头的艇仔粥。

 

作为喝甜豆浆长大的北方人,真心为这份咸豆浆称赞。虽然我并不明白“可甜可咸”的真正含义,但用来形容豆浆却是再合适不过



一来二去,和店主熟起来。她来自台州仙居,5年前和老公接管这家店,每天凌晨3点就要起身准备,凌晨5点开门迎客,一直忙碌到上午9点左右(顺便提醒DNAer,超过9点半就不要再去了,那时没得吃了)。这样小本生意,赚的就是起早贪黑的辛苦钱。


疫情原因,今年安吉白茶销售不理想,外地客户数量不如往年,这也影响了早餐生意。眼看儿子明年要高考,两公婆更是丝毫不敢怠慢。


 


她是一个乐观的女人,总是带着气定神闲的笑容。我说,一个眉眼带笑的女人背后,想必一定站着一个知冷知热的男人,给了她笃定的幸福感。


老公听了连连点头称是,夸赞我的敏锐洞察力。

 

“我们这个行当,都是靠远近街坊们关照,累是累了点儿,至少日子还过得去。”她笑着说,男人也憨笑,继续忙手里的事情。

 

吃饱了饭的人们陆续开始新的一天,面露倦容的他们开始洗刷打扫,让今日的操劳在今天结束。



 

慢摇乡村的快节奏

 

雨后的一天,我沿着水塘对面的小路溜达,经过竹林,望见一位50岁左右的中年大叔在田间劳作,他穿过膝的雨靴走在陇间,手持黑色胶皮水管浇灌茶田。

 

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他走到离我不远的树下,取出塑料袋包着的饭盒准备午饭。看到我的时候,他略显羞涩地跟我打招呼,问我要不要吃点儿。


我说:“您千万别客气,我刚刚吃太饱,否则这份午饭难保......”

 

这是他家的几亩白茶地,也是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


现在正值育苗季,安吉白茶的育苗采用“扦插”技术,把一片茶树叶子以40-45度的角度插入泥土中,3~4个月后,扦插的茶树叶子发出新苗,就可以把茶苗移植到更广袤的空间继续生长。



每年的育苗期,茶农们特别繁忙,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育苗,需要雇佣临时工,费用200-220元/人/天(往年可以达到260元左右),妥妥的高薪日结。

 

对于本地茶农来说,主要盈利模式可分为两种:

 

制成品:茶叶销售。可零售、可批发,近年来广大从业者积极转战短视频平台,引流导流挂嘴边,抖音快手不嫌少。

 

半成品:茶苗销售。渠道为王,批发为主。这几年,贵州地区成为安吉白茶茶苗的重要销售市场,田间地头时常可见“贵”字牌照的车辆。



大叔用了10来分钟就吃完午饭,再次戴上宽大的草帽继续工作,他说闭着眼睛浇水也不会踩到茶苗。他手中的那条黑色水管,在午后骄阳下,仿佛喷出一座座彩虹,煞是好看。

 

很多人说,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慌慌张张、匆匆忙忙,而乡村里则是妥妥的慢生活。我不赞同 ——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上进的人都会十分努力地过好每一天;不上进的人,总能找到合理的理由混个清闲。

 

 

嗯,真的“有家小店”!

 

在安吉长跑,最后的2公里沿着路窄车多的306省道回到溪龙乡政府,途经了一家小店。门口坐着的人跟我打招呼,喊我喝点儿水再继续赶路。我确实口渴,就接受了。

 


不难看出,这是一间有着清晰自我认知的乡村便利店 —— 店在前,家在后,只供日常生活的刚需商品。


一位戴着珍珠项链的大姐递给我一瓶矿泉水,和一把包浆不错的竹椅,招呼我坐下慢慢喝。


墙上挂着的泛黄的纸质日历,玻璃柜台里陈列着寂寥的商品,估计就是开业那天的模样。玻璃桌面上一绿一蓝两个收款二维码,才勉强有了一丝现代感。

 


老木桌见证了30年风雨人生,从这里进去二层四室的自建楼房。


珍珠项链大姐说:“我们的房子在村里不算特别好的,儿女外出读书,留在大城市成了家,我们俩住太大的房子觉得空旷,这么大刚刚好。”


家里还有几亩茶田,主要都靠大姐夫悉心照料。她就守着这个小店,赚钱不要紧,开心就好(的确,有店有屋又有田,很难不开心)。

 

大姐发现我是不错的听众,便拖了椅子坐我对面,问:“你应该是读过书的人,觉得门口‘有家小店’这几个字怎么样?”

 

不等我回答,大姐接着说:“这4个字可是大有来历的!”


我下意识地捧哏,“嗯?”

 

大姐对我的表现十分满意,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这4个字的来历。那是一个来自省城的文学大师赐名的故事,大姐再三强调上网查一查大师的来历。

 


陆续有人进店,买烟的、买醋的,大部分扫码,现金交易也有。有的买了就走,有的直接坐下,家长里短的八卦信息在小店里高效传递,去中心化聊天自然形成,仿佛穿越回2022年5月26日凌晨的DNA(新来的朋友们请咨询在场知情者)。



那一天,我的跑途补水计划从原定的2分钟拖到1个半小时。自我介绍4次,回答热心听众提问十次,不出意外大家应该明白“数字游民”和“无业游民”不是一回事儿了。


起身告辞的时候,屋里众人纷纷起来,我赶忙说道:“大家坐着就好不要这么客气!”


众人却跟着大姐,绕过八仙桌,走进院子里一层的房间,顷刻间,传来声声悦耳的麻将声...... 

 

 

专业蹭饭,贯彻执行!

 

端午节的黄昏,我路过一间民宅,看到一位年轻女子在院子里杀鸡,旁边的三轮车上坐着30岁上下的白净男子,这是我来到安吉后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年轻人。


这是一对年轻的本地夫妻,在安吉县城工作和生活,晚上要去女方的娘家聚餐。



一袋烟的功夫,好几位亲戚从附近的地里忙完农活儿来到这里,见到坐在门前台阶上的我并没有表现得很惊讶。


女方的叔叔坐到我身旁发起了“香烟外交”。大哥很快抛出个硬核问题:“兄弟,你是怎么看待俄乌局势?”

 

“害,这问题忒大,我真回答不了,您怎么看?”那一刻,我极尽谦卑。


紧接着,大哥跟我分享了他关于俄乌战争的一系列观点(此处省略数千字),聊了半小时,一家人非要留我共进晚饭。


按照大理民间规矩,象征性地让一回合,我便端坐在了宴席中。

 


这是一顿丰盛的家宴,大哥怕我不好意思,总把盛有甲鱼的硬菜转到我面前!


山东人的蹭饭礼仪不允许我空手而来,抽空返回DNA取了半瓶巴西朗姆酒,为本次蹭饭增添了底气。


聚会规模并不太大,年轻夫妻,女方父母、叔叔(关注俄乌战争的大哥,后文仍以大哥相称)、妹妹以及男方的父亲,都是很和善的人。


年轻夫妻有2个女儿,一个恬静,一个机灵,同属少年吃货。除此之外,DNA数字游民韩小燕号称帮忙拍照也混进了现场。

 

大哥是家庭成员中最擅长表达的,他说,他们的家族于100年前由河南新乡关山县、罗山县两地迁入安吉并落户在此,他们在现如今的生活依然保留了诸多中原民俗特征。


变异版河南话成了日常交流语言,这种随着民族迁徙演变而成的语言在安吉地区被广泛地使用,成为安吉当地众多方言的一支。



半斤白酒下肚,大哥说了不少事。虽然有不少本地人经营白茶生意发家致富,但大部分个体茶农的经济收入并不是很高。


安吉白茶销售价格虽高,但总体产量十分有限,大部分利润被贸易商赚取。茶农的毛利润还要除去茶苗采购成本和农药、人工等费用,个体茶农通过白茶获得的家庭年收入10万左右已属不易。

 

受近期“退耕还林”政策的影响,当地个体茶农们开始感到迷茫,不知接下来的生活会是怎样。


年轻人不愿遵循父辈的方式生活,纷纷出走到大城市。他们也许不知道,不少人正在计划逃离大都市,来到他们不愿久居的乡村,包括饭桌上的我。



写到这里,想起了“清河屯” —— 我出生的那个村庄。


我十个月大小的时候,被父母带进城里生活,后来只逢年过节被送回去与爷爷奶奶小住。那里是我人生的开始,却没有了脉络清晰的后续。


这次来安吉,是我第一次在乡村生活这么久,新鲜感逐渐退去之后,依然感到舒适。我想关键在于,这是一次主动性的选择,也是一个自然的选择

 

49天前,安吉于我,只是中国地图上一个普通地名,我甚至会把它和江西吉安混淆。


现在,我每天十里八乡地乱窜,感受过太多惊喜与感动。


最近经常被人问起接下来去哪里。如果不被赶走,我愿意继续留在这里


 

 

 

 

 


撰文:KC

摄影:KC




 

 

编后

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开放内测至今,已经接待了超过一百位数字游民。大家在一起做了不少事情,给村里办报纸、开电影放映会、集体踏青、聚众健身。点击下方图片链接,围观数字游民们的乡村生活。





有梦者,事竟成。
See you down the roa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