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钥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精神密钥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要命题作出了响亮的回答。
从党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看,
尽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精神密钥是重要的方面
具体体现为:

高举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旗帜,

笃行科学而崇高的远大理想,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发扬敢于斗争这一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

勇于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人民至上,敢于斗争,自我革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要命题,从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两个维度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从党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看,尽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所形成的高举真理旗帜、笃行崇高理想、秉持人民至上、发扬斗争精神、勇于自我革命等精神密钥是重要的方面。当前,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潮之际,进一步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重要命题,对于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高举真理旗帜


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再次证明:“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就此意义而言,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是因为能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旗帜。


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真理,就是因为它具有其他任何思想体系所不具有的理论特质。首先,马克思主义充分吸收了以往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精华。几千年来,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合理成分,都蕴含着某些关于真理的精神基因。通过批判继承这些优秀文明成果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把前人思想认识所达到的终点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发现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从而揭示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其次,马克思主义是对当时人类社会最新科学技术理论的吸收与发展。19世纪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这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使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得到了科学层面的证实,从而为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自然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再次,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阶级斗争尤其是无产阶级斗争实践及其规律的经验总结。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为阶级之间的矛盾根源于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由此,马克思主义在科学分析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迈进的必然性。最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了马克思主义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而且也传承与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其指导之下,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已经变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感召力更为强劲。质言之,马克思主义不同于以往任何思想体系,它为人类科学解答和正确认识自然界、社会以及人的思维的本质及其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能始终雄踞真理与道义的制高点。


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旗帜,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共同选择。由于近代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日益腐败和世界列强的侵犯,导致国家山河破碎、人民饥寒交迫,救亡图存的时代重任迫在眉睫。对此,青年毛泽东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尽管当时的一些先进人士进行了诸番尝试,却无一成功。在黑暗的笼罩下,被剥削、受屈辱的旧中国亟待找到一种适合本国国情的“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予正在黑暗中摸索苦斗的中国人民以全新的理论视野。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许多先进分子更加看清了中国社会的现状,而马克思主义也以其科学性引起了人们的思想共鸣,并成功在中国大地上埋下真理的火种。从此,随着党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火种的接续传承,中华民族成功摆脱了旧时难以根除的深重危机,并向世界展现出一派由衰败凋零到欣欣向荣的历史性巨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再次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历经无数艰难困苦而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关键就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奋斗旗帜上。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真理体系,不仅为党和人民提供了科学武器,而且还成为我们党的奋斗旗帜和精神支柱。尽管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所处的时代已大有不同,但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进程来看,马克思主义所占据的真理制高点依然是任何其他理论体系无法相比的。换言之,虽然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马克思主义仍然能以真理的身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蓬勃生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入新阶段提供旗帜引领和精神滋养。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科学认识、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前提下,将其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态。恰如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正是得益于对这一道理的深刻认识和行动坚持,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从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一丝一毫的质疑或动摇,也从未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有一丝一毫的偏离或背弃,而是始终把高举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融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实践中。对此,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事实证明,正是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旗帜,才铸就了任何其他政党所不能做到的“能”。



二、笃行崇高理想


理想正因其远大而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引领力,没有崇高理想或理想信念不坚定,就不能挺起精神脊梁、肩负神圣使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是因为能始终笃行科学而崇高的远大理想。


每一个政党都有自己要致力于实现的理想。没有远大理想的政党,就会逐渐丧失一往无前的决心和勇气。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其崇高理想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其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真理性及其所描绘美好蓝图必定实现的信奉,其精神实质是一种政治信仰。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通常是同义语,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前者通常强调的是一种理论形态,后者则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实践形态,即社会运动、社会制度和社会理想。就其根本特征而言,马克思主义信仰是集科学性、现实性、开放性等先进性于一身的信仰,它有别于集荒谬性、虚幻性、保守性等落后性于一身的宗教信仰。其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确信,它是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仰的具象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挫折表明,如果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信念不强、意志不坚,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迷失方向、遭受挫折甚至会重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悲剧。改革开放的历史无可辨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其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大梦想的信心,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集中表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正是在这一伟大梦想的激励、感召和引领下,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听党话、跟党走,披荆斩棘、踔厉奋发,成功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


一个政党有理想,才能愈挫愈奋、愈战愈勇;一个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的政党,才能更具先进品质,才能更显坚强有力。中国共产党是具有远大理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为崇高使命而不懈奋斗的世界大党。理想信念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之所以笃行崇高理想,具有多重原因。首先,《中国共产党章程》作为全党最高的行为规范对党的最高理想作出的根本规定是实现共产主义,对共产党员的本质规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其次,共产主义之所以能够作为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崇高理想,不仅是因为共产主义符合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积淀了人们对美好社会追求的精华,更重要的是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再次,没有不断补充新鲜血液的中国共产党,没有那些前赴后继为实现理想信念而甘愿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中华文明的重放光彩。最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必须时常补足这个精神上的“钙”,否则就会迷失方向、不打自垮。尤其是在党的二十大已胜利闭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已经绘就、新的伟大征程已经全面开启的重大历史时刻,只有笃行崇高理想,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也才能使党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党的理想因崇高而远大,更因笃行而魅力无穷。与其他任何政党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不仅反映并契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而且始终坚持把笃行崇高理想作为检验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得失的试金石。无论是在危机四伏的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激情燃烧的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判断一个党员是否有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从来不是仅仅看他是如何说的,更要看他是如何做的。具体而言,在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看他是否能经受住枪林弹雨的洗礼、严刑拷打的折磨以及糖衣炮弹的攻击;在和平建设时期,主要看他是否能经受住金钱权力美色的诱惑、“岁月静好”的销蚀以及“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质言之,就是看他在自己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都受到损害而无法两全时,能否真正做到为捍卫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利益而甘于付出、无怨无悔。相反,如果口头上是一套,而行动上又是另一套,那么这样的表现从来就不是对崇高理想的笃行,而是亵渎和背叛。对此,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不仅再次告诫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而且指明了确保笃行崇高理想的根本举措——“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秉持人民至上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始终胸怀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并不断把自己的“根”扎进人民的“沃土”中,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在此意义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正是因为其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和“魂”。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是一个秉承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型政党。因此,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性规定,又是中国共产党肩负使命担当的根本要求。对此,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在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之中,“人民”是指以广大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至上”强调人民是社会共同体中至高无上的主体。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坚持人民至上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承诺”。首先,坚持人民至上,就是把人民置于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在我国,人民既是一切发展成果的共享主体,更是民族复兴伟业的共建主体。其次,坚持人民至上,就是把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并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最后,坚持人民至上,就是用持之以恒的奋斗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简言之,坚持人民至上,既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又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既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我们党对自己践行初心使命作出的不变承诺。从思想理论根源来看,中国共产党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所要做的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决定了我们党是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的无产阶级政党。事实也正是如此,人民从来都是社会主义中国当之无愧的主人,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正如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从文化传承来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从孔子倡导的“仁政”,到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再到荀子的“舟水”观点等,民本思想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始终得到接续传承,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取向。而从党的初心使命来看,中国人民正是通过党的胸怀天下和百年奋进而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崇高品格与先进性,进而始终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纵然血雨腥风、苦难重重,但中国共产党却始终肩扛使命、初心不变,不断彰显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信仰诺言。回首党的发展史,党领导的事业的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人民的地位在党的事业中愈发稳固。所以,对党而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毛泽东指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坚持人民至上,既是党的价值选择,也是党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从总体上看,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仅贯穿于党的历史发展全过程,而且每个时期的成就都是兑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在风雨如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至上主要体现为党致力于实现人民的翻身解放。从打土豪、分田地,到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再到建立新中国,都是党为实现人民解放而进行的斗争。在筚路蓝缕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至上主要体现于党致力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不仅把“群众路线”写入党章,而且还在政治层面实现了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在经济层面消灭了一切剥削阶级的经济制度。在春潮澎湃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人民至上主要体现为党致力于实现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至上主要体现于党致力于实现人民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过新时代十年以来的接续奋斗,“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历史起点上……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目标。



四、发扬斗争精神


纵观党的发展史可知,“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毫不夸张地说,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的又一重要武器。


“矛盾绝不能长期掩饰起来,它们总是以斗争来解决的。”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里的斗争更强调的是为推翻资产阶级旧世界、建立无产阶级新世界的斗争。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对“斗争”这一概念进行系统阐释,但在指导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过程中却无不彰显着斗争精神的宝贵品质,并逐渐内化为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敢于斗争是其与生俱来的精神品质,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一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面对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两年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几十年的戈壁滩实验等无数磨难,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在不断破解矛盾中一往无前。二是不怕牺牲的精神。在党的历史上,面对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深入敌后的卓绝抗战、强国伟梦的以身壮志、新冠疫情的斗争一线等各种艰难处境,中国共产党人都展现出了“舍我其谁”的担当和献身精神。三是善于批判的精神。不论是理论批判还是实践批判,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历来不向任何反动势力和旧势力妥协退让的见证。四是真抓实干的精神。一路走来,“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始终是党一贯坚持并不断发扬的优良传统。概言之,敢于斗争具有极为丰富的意涵,并随着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不断发展而更加丰富。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又以形象化的比喻概括性地诠释了新时代敢于斗争的意蕴,即“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党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产物。就其理论依据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精神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固有品格。马克思主义既脱胎于西欧国家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又创立于同各种理论的激烈斗争中,还科学指导了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因而其理论本身内在地蕴含着丰富的斗争精神。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其肩负的历史使命需要通过不断斗争来实现,因而党的一切成就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斗争性在中国大地的生动体现。诚如《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指出的:“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别人恩赐的,而是通过不断斗争取得的。”就其历史传统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品质也厚植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回眸中华民族发展史,诸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传世佳句,处处彰显着中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和斗争精神,并直接鼓舞着深受中华文明血脉滋养的中国共产党人为自己的崇高理想而顽强斗争。就其实践诉求而言,中国共产党的斗争品质既是诞生于危难之中却永不言败的内生动力,也是不断推进伟大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现实需要。换言之,诞生于国家蒙难、民族危亡紧要关头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就是因为她葆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争精神。


由于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斗争环境以及斗争任务不同,党制定的斗争策略和采取的斗争手段自然也就有所不同。但究其实质,敢于斗争却是我们党一路披荆斩棘的重要武器,它为党的诞生、发展和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党通过斗争而得以诞生。毛泽东曾说过:“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化为家长社会、封建社会以至于今日之国家,无不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阶级斗争的演进。”同样,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激烈斗争中,长期受到剥削压迫的广大无产阶级就是在五四爱国运动和工人运动的斗争中阶级意识觉醒,进而催生了中国共产党。其次,党通过斗争而得以发展。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美好愿景,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依靠斗争赢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开创了新中国建设的伟业、闯出了改革开放的新路,成功地把一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推进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最后,党通过斗争而得以壮大。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发扬斗争精神,“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中“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新的征程上,党面临的斗争态势只会更加复杂,只有发扬党的斗争精神、增强党的斗争本领,才能一往无前、战无不胜。



五、勇于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是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主心骨的关键抓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勇于自我革命,才成就了始终能的“神话”。


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中国共产党语境下的“自我革命”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语义的延伸以及契合本国国情的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时,社会革命便会到来。在各种社会革命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革命最具彻底性和坚决性,它不仅体现为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的暴力革命,而且还表现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对自身性质、宗旨、立场、使命等方面的自觉认知,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具有自觉的自我革命精神。不仅如此,自我革命强调的是一种程度更深、力度更大、范围更广、要求更高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和自我提高。党的发展史表明,越是在复杂的时期,越需要唤醒和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之前,虽然我们党在理论上未形成关于自我革命的话语体系,却始终把自我革命的精神贯穿于党在不同时期的伟大建设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革命的相关论述以及党在长期斗争历程中关于自我革命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自我革命”这一科学命题,并基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四个维度进行了具体内涵阐发,从而把中国共产党对自我革命的认识在理论与实践上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不在于从不犯任何错误,而在于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不仅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奇迹,而且蕴含着极大的政治智慧。尽管自我与革命看似矛盾,实则在逻辑上具有相通性。从理论逻辑来看,勇于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固有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政党把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作为自己的责任担当,这就决定了它具有天然的革命品质。无产阶级政党要进行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就必须同一切有可能损害自身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的斗争。从历史逻辑来看,勇于自我革命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至今,不仅排除了来自党内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扰,而且还把共产主义理想与中国传统的大同理想相结合,涵养党员干部“天下为公”“公正无私”等大爱情怀。可以说,这种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恰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等精神一脉相承的。从实践逻辑来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以高度的执政自信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形成和发展,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正是因为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一次次地在自我革命中反思反省、成长成熟,才一次次地依靠顽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精神化危为机,使党成为永葆青春活力且成熟稳重的百年大党、世界大党。


建党以来尤其是新时代十年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推动自我革命,以“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决心和勇气,不断将党的自我革命向纵深推进。第一,重视思想建设,实现党的自我净化。不断清除阻碍党自我净化的各种因素,是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关键一环。自毛泽东在古田会议上提出思想建党原则以来,我们党便不断通过加强党员道德修养、提高党员责任意识、保持党员思想纯洁性等方式实现自我净化。第二,严管组织队伍,实现党的自我完善。党在长期实践中,不仅积极主动强化党组织队伍的理论学习和集中教育活动以进行思想改造,而且还注重提升基层党组织队伍的工作能力以及对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使命感。第三,加强反腐肃纪,实现党的自我革新。“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决不姑息。”从革命战争时期覆盖全党的“整风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笼子”越扎越紧的反腐败发展态势,再到新时代以来以“打虎”“拍蝇”“猎狐”“扫黑除恶”等为代表的高压反腐组合拳,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反腐败斗争摆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以确保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第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党的自我提高。党的全面领导是具体的,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是确保党的自我革命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进而达到自我提高目的的重要秘诀。第五,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对此,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系统性的阐释。他指出:“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完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加强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用好问责利器。”这一系统阐释标志着党对自我革命的机理、规律等的认识已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回望党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审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透视党的二十大报告所绘就的历史画卷,我们党通过持续不断的伟大自我革命,得以及时解决党内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了党的团结统一和肌体健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只有继续运用好自我革命这一有力武器,保持“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才能确保党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能”。







本文作者:徐俊,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扬州大学理论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扬州大学基地特聘研究员

文章来源:《理论探索》2022年第6期

终审:“守正创新研究”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