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孙爽、高继文:习近平关于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关于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研究


摘要: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当前基本国情和历史方位的新变化。

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新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动中华民族强起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完善的阶段,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过渡的准备阶段。在新发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习近平关于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







2020年8月以来,习近平在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强调,从“十四五”时期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精辟阐发了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原则遵循和实践要求,形成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特点和趋向的新认识,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着重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变化,阐述习近平关于新发展阶段重要论述的理论创新和指导意义。



  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

  正确判断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制定不同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党先后提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等重大判断,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在“十三五”时期即将结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将要实现之际,正确认识我国历史方位的变化,确定新的发展目标和政策,(公众号:马学思享)是摆在全党面前的重大课题。习近平适时提出新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阐明其主要依据和内在逻辑,并提出了新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新要求。2020年8月24日,他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①2021年1月11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这“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②。他深刻概括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及其内在逻辑,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认识。

  第一,从理论逻辑看,新发展阶段重要论述体现了社会主义发展长期性和阶段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新时代重要论断合乎逻辑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但这是个长期过程,需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论著中认为,资本主义灭亡以后,人类社会发展将经历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三个大的历史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晚年在研究俄国革命和社会变革时认识到,落后国家实现社会主义需要经过多个过渡阶段。列宁把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只能先建立“最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并在建设实践中提出“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那些最初级形式”等概念。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后,党认识到“发展社会主义不仅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而且是需要划分为不同历史阶段的过程”③。1959年底到1960年初,毛泽东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公众号:马学思享)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④上世纪80年代,党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正确分析我国国情,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初步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起止时间、主要矛盾、奋斗目标和战略部署。这是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的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动态概念,处于不断发展中,我们对“初级阶段”的认识也逐渐由浅入深。党的十五大提出“新三步走”战略,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七大提出我国发展呈现“阶段性特征”,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都体现了党对我国基本国情、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的新认识。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重大判断,指明新时代的内涵、社会主要矛盾、使命任务和战略安排,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新时代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依据。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我国即将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新征程之时,习近平以“新发展阶段”概括我国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提出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行动纲领,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新时代重大判断的进一步深化。

  第二,从历史逻辑看,进入新发展阶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又是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起点。习近平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⑤党成立后就肩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党的百年奋斗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带领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受压迫欺凌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前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公众号:马学思享)探索现代化建设道路,奠定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深厚基础。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党就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1964年底1965年初举行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党提出分两步走,实现国家现代化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带领人民实行改革开放,重新确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三步走”战略,各项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大踏步赶上了时代,使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带领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战略安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从“十四五”时期开始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奋斗。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第三,从现实逻辑看,我国已经具备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更高目标的有利条件,但是在前进中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需要新的应对举措。习近平指出,经过长期不懈奋斗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奋斗,“我们已经拥有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雄厚物质基础”⑥。他还指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⑦。到“十三五”时期收官之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台阶。2010年以来,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公众号:马学思享)202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0万亿元,城镇化率超过60%。同时,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从严治党,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的建设取得重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充满活力、更加彰显优势,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理想信念、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共谋发展。这是我们迈向新发展阶段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我们在发展中还有不少困难,突出表现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发展效益和质量还不高、可持续性还不够,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不强,国家制度的一些环节还不完善,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还有一些障碍。对外来说,随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家间竞争加剧,我国的综合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显著增强。这些方面又制约我国发展,需要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来解决。在党的十九大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学把握我国发展进程,提出“十四五”规划建议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了新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努力方向。

  总的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重大政治判断,也是重大理论论断。这是对我国历史方位变化的新概括,蕴含着对新发展阶段我国内外环境、条件、机遇挑战、目标和战略的新认识。习近平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⑧这个大跨越也表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战略部署方面。正确把握这个大跨越的内在逻辑,才能自觉谋划我国新发展阶段的现代化建设大业。


  二、新发展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历史方位

  上世纪80年代,党中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初步认识,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艰巨的过程,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长达上百年,主要任务是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明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公众号:马学思享)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化,对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战略安排提出新认识。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即将开局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重要论断,进一步明确新历史方位的内涵要求,并对新发展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新部署。这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进一步深化。以习近平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依据,从历史方位、目标任务和未来趋势等方面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内涵和特点,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推进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一,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程中的一个新阶段,也是新时代中的一个新阶段。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所处的新发展阶段,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⑨新发展阶段起始于“十四五”时期,包括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按照原来设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至今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新发展阶段依然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路上,(公众号:马学思享)我们先后走过了解决温饱阶段、实现总体小康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现在已经步入以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为直接奋斗目标的阶段。如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了新内涵、新特点,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1987年前后,邓小平设想到21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6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4000美元,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⑩。后来的发展成就远远超过这个预期,因此党的十九大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和时限作出调整。今天,我们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历史方位,以新的眼光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和特征,把握其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

  第二,新发展阶段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阶段。经过新中国7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指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11)“未来三十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已经明确了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12)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展望到2035年我国发展前景,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创新型国家建设、强国战略等方面描绘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14)。在这次全会上,习近平概括了我国现代化的鲜明特征,指出:“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公众号:马学思享)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5)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以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不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加雄厚的基础,还能够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党对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独创性发展、对全人类解放事业的伟大贡献。如习近平所说,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16)。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发展阶段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第三,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阶段。新发展阶段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在新征程上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即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过程。国家富强主要是指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五个文明”全面提升并协同进步,建成创新型国家,国家综合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走到世界舞台中央,引领时代和世界发展等。民族振兴主要是指中华民族整体素质显著提高,全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显著增强,56个民族更加团结和睦、平等合作与发展繁荣,中华民族在国际上的认同度更高、影响力更大,更加昂扬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等。人民幸福主要是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真正贯彻,人民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好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的创造活力充分彰显等。实现这样的目标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大跨越。

  第四,新发展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完善的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及其历史方位变化,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依据。改革开放推动国家发展,同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完善。习近平指出,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17)在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主题,不断拓展道路、深化理论、完善制度和发展文化,重点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公众号:马学思享)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18)实现了这个总体目标,我国国家制度将更加完善和趋于定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国家治理现代化迈出实质性步伐,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和根本优势得以充分展现。这样就能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社会主义是人类发展进步的美好制度,优于资本主义制度。这将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社会主义历史上、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成就。

  第五,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向更高级阶段过渡的准备阶段。习近平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要求。”(19)这是对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前瞻性认识。与其他社会形态一样,社会主义社会也会在基本矛盾推动下不断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过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将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我国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将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制度将更加成熟和定型,这将为向更高阶段过渡积累越来越充分的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将完成历史使命,向更高社会阶段过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进程和规律,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的理论,也有助于认清我国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变化,研究新情况和新课题,更好地谋划未来发展。


  三、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要求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目标和任务发生新变化,要求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发展理念和方针政策与时俱进,赋予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新内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要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党治国理政思想的新发展。以此为指导,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公众号:马学思享)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且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新发展阶段我国改革和建设的指导方针。

  贯彻落实上述要求,应着力在如下四个方面提高认识、推进工作,以取得显著成效。

  第一,深刻认识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正确把握我国发展的主要方向和任务。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新发展阶段这个主要矛盾还将逐步表现出新变化、新特点。这是决定党和国家工作方向的主要因素。所以,习近平强调:“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20)这就需要我们瞄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奋斗目标,紧扣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党和国家工作的着力点和聚焦点,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更好实现科学发展。首先,正确判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公众号:马学思享)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和系统性。当前我国区域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明显,同时发展中创新能力不强、体制机制不完善、动力活力不足、质量不高、短板多等不充分现象依然突出。这既影响发展效率和质量,也影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社会公平稳定,需要从体制上、政策上加以解决。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应当促进发展更有效率和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能满足人民需要,把这个任务落实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持续改善民生之中。其次,正确把握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引导各项事业发展和改革稳步前进。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不复存在,经济形态向更高级阶段迈进。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发生很大变化,物质文化需要有了更高标准、更加多样,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更加凸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人民需求动向,完善发展布局,改善产品供给结构和质量,健全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的民主法律制度,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使发展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人民要求,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二,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习近平指出,新发展阶段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更高要求,需要我们把握方向、精准施策。他强调,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忧患意识三个维度把握新发展理念(2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22)坚持上述原则,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突出以下工作重点:首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逐步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高质量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扭转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措施。这就要从实际出发,兼顾需要和可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更加积极主动地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更高程度的社会公平。其次,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加大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力度,从体制机制上为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创造更好条件,切实解决创新不足、不公平、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最后,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有效化解发展进程中的各种矛盾,确保国家和社会安全发展。

  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激发新的经济活力。习近平指出:“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23)构建新发展格局,即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这是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增强我国经济的自主性、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其目的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搞活国内经济良性循环,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几个重要着力点:首先,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赖国内市场,(公众号:马学思享)打通国内经济循环的堵点,激发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着力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应性,以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其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安全高效、有竞争力的产业链供应链,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增强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再次,加快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提高高新产业比重,从根本上塑造我国经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新优势。最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消费、推进城乡循环、激发内生经济动力,优化投资结构和供给结构,克服片面强调国内循环或国际循环的倾向。

  第四,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展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根本优势。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集中表现在发展质量不高上,具体表现在社会各个领域和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的主题。习近平指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都要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24)这是我们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国家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迫切需要。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各领域建设都要从维护人民利益出发,追求高质量,为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全面现代化创造良好条件。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围绕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抓好多方面工作,比如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生产的创新能力、竞争力、要素利用率和品牌影响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如何判断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尤其是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发展阶段,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需要不断探索和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提出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把握本国国情和历史方位变化,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阶段和历史方位的清醒认识,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起初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为了避免再犯急躁冒进的错误,实行改革开放,走出自己的建设道路。(公众号:马学思享)后来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重大判断,是为了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和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习近平提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为了适应新的实际,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发展,党的理论创新无止境。在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将表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习近平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个静态、一成不变、停滞不前的阶段,也不是一个自发、被动、不用费多大气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过的阶段,而是一个动态、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蓬勃生机活力的过程,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的过程。”(25)这是站在新发展阶段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辩证认识,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总结,也包含着对我国发展前景的展望,对于继续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我们应当对习近平提出的这一崭新论断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更好地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新贡献。









作者简介:孙爽,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继文,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文章来源:《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21年第4期

本次转载来源:马学思享

本站责编:曹野

转载请注明作者、来源等信息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把时间交给阅读中社学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