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aterials Studio模拟锂离子电池SEI膜生长过程:模型搭建、技术参数、脚本使用与操作

浦华系统 MS杨站长 2023-03-18

【DFT资料下载】

10000个晶体结构CIF文件:MOF、MXenes、催化、电池、二维材料、钙钛矿、金属、纳米管等

《基于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简介》344页PPT下载链接!

330页PPT入门DFT:21款常用软件/10类电子结构计算/4大计算化学理论/VASP入门精讲!

2.5小时能带理论视频:能带态密度、截断能、k空间、倒空间实空间,晶体点阵、傅里叶变换、第一布里渊区

36小时Materials Studio视频:建模、自由能、过渡态、吸附能、结合能、能带、态密度、光学、声子、溶剂化等

炸裂!32个MS脚本,自由能/台阶图计算和绘制、界面电荷分布、差分电荷密度计算、批量提交作业等!

来源丨Materials Studio公众号

Materials Studio

模拟锂离子电池

SEI膜生长过程

技术参数与操作练习


背景

在上期中我们介绍了DFT+MD在锂离子电池SEI膜形成过程中的应用,了解了整个文献技术路线的基本原理与使用的方法,如图1所示。本次将会从操作演练的角度了解这个过程的主要技术参数。

图1 SEI膜形成过程的模拟技术路线图


虽然整个过程看起来比较复杂,但是都是通过脚本实现,脚本在MS示例文件夹中;我们需要对脚本有一定的认识。按照上面的思路。




搭建负极/电解液模型

对于负极/电解液模型:石墨、Li+、PF6-、EC溶剂。

从structure-ceramics中导入graphite.xsd,导入的结构角度不全是90°,通过redefine Lattice进行调整。如图2所示;

图2 结构调整


然后对模型进行super cell和切表面处理,如图3所示;

图3 石墨结构super cell与切表面


再用Amorphous Cell模块搭建锂盐溶液无定型模型,选择各个组分以及他们之间的比例,填入一定的密度数值;其中lattice type用正交,如图4所示;这样做法为了后面和石墨表面进行build layer,从而不至于长度不匹配问题。

图4 Amorphous Cell模块搭建电解液模型


将搭建好的负极与电解液通过build layer进行拼接,如图5所示;

图5 负极/电解液模型


负极/电解液模型搭建好之后,其中有几处细节需要了解,SEI膜的形成是在负极表面发生而不是整个电解液任何部位,文献定义为表面1 nm的区域,如图6绿色区域。对于这个厚度参数是通过脚本更改,假如我们认定反应的区域是更大或者更小,可以更改Run_MCMD_SEI.pl中第32行即可,如图7所示。该脚本、反应模板与模型在\BIOVIA\Materials Studio 23.1\share\Examples\Scripting路径中。 

图6 SEI形成区域

图7 脚本定义反应区域


使用过脚本的都知道,脚本是非常方便的,方便的前提是很多参数的定义要非常的明确,那么脚本怎么知道这1 nm区域从从哪里开始的呢?我们是知道负极表面到电解液方向的1 nm区域。所以我们确定一下模型参数,通过XYZ坐标,调整模型使表面一层的C原子的坐标为0;这样脚本执行时候就知道哪个区域是SEI膜形成的区域了。当然这个参数既可以设置一定区域内的反应,也可以模拟整个体系中的反应,比如环氧树脂交联,在整个模型体系中均可发生反应,后面我们再进行ReactionFinder功能的挖掘。这期主要介绍SEI膜的形成。

然后为了模拟负极表面的带电以及更接近实际情况,选中表面的所有C原子,然后分配总电荷。如图8所示;

图8 分配表面原子电荷


定义反应模板

为了让动力学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需要定义一系列反应模板,这样反应的形式就是按照我们所定义的模板来实现。文献定义了8个反应模板,如图9所示;其中主要包含反应物结构、产物结构、反应形式、反应能垒与反应热;这里面的反应是需要我们对我们体系有深入的了解的,从多个角度去判断反应的路径和机理。最后获得反应模板。

图9 反应模板


对于反应模板的建立,我们需要有计算过渡态的基础,搭建反应物结构和产物结构,为了防止空间态结构的丢失,我们使用FlexTS模块,该模块的求解器为DMol3和DFTB+,这样反应路径下中间态也可以找出来。最后计算结果的表格中含有每步反应对应的反应物结构、产物结构、能量等信息,如图10所示;这样就可以得到反应能垒和反应热。

图10 Flex模块对于复杂反应的计算与结果呈现


最后把模板中每个反应相应的结构、反应热和能垒输入到表格中,如图11所示;其中表格中结构文件格式为.xod,里面包含反应物和产物结构。如果使用TS search计算得到的xod文件,里面包含TS结构,对于脚本计算来说会自动忽略TS结构。

图11 反应模板信息整合



运行脚本模拟计算

然后是搜索反应模板,反应物结构有多个片段组成,为了提高搜索的效率,脚本中设置了搜索顺序,数字表示片段,排在前面的优先搜索,如图12所示;比如要搜索Li配位EC这样的结构,假如体系中有1000个Li,50个EC,如果先搜索Li在去找对应的配位结构需要循环1000次;如果先搜索EC,那么就循环50次;

图12 搜索反应模板效率设置


搜索到很多反应结构,对每个反应模板分配权重,通过蒙特卡洛的方法选择某一个反应,如图13所示;

图13 选择反应


选中之后进行虚拟反应,将反应物结构转变成产物结构,同时力场参数修改成产物的力场参数。如图14所示;

图14 反应后力场参数的匹配


反应后对结构进行几何优化与动力学弛豫,对于化学反应来说,反应速率与反应能垒有关,脚本中设置了两种动力学时间,一种是动力学时间恒定,另一种,动力学的时间更具该步反应能垒进行动态调整,加入能垒为0,那么不需要做动力学。如图15所示;通过测试动态动力学时间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适用。

图15 动力学时间


然后将搭建的负极/电解液模型、反应模板和脚本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如图16所示,运行脚本即可模拟SEI膜生成的过程。

图16 计算文件



计算结果

计算完成后,产生一个表格,如图17所示,表格记录各种片段的数目变化情况,以及每隔一段时间输出一个结构文件;其中名字带color文件对产物已经做了颜色上的标记,如图18所示;

图17 计算结果

图18 产物分布与区分图



用户体验

如果发现我们设定的模拟时间跑完后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与图19对比,形成SEI膜厚度太小、产物种类较少。

图19 反应充分的SEI膜形貌


脚本支持续算功能,重新设置一个循环数,即可实现续算。

图20 续算功能


为了提高模拟的效率,可以设置GPU进行计算。如图21所示。

图21 GPU计算



以上就是SEI膜形成过程的模拟研究,使用的方法为DFT、MD、kMC,用到了Materials Studio中Forcite、COMPASSIII、Amorphous、FlexTS、DMol3、Script-ReactionFinder,通过DFT对每个反应模板的研究确保了反应的精准性,再将模板中的反应映射到动力学过程中,实现结构的转变,从而在分子动力学、常规力场的条件下实现反应的发生。模拟的尺度与SEI膜也更加接近,同时很直观地展现了整个过程。

 点击阅读原文,提交计算需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