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和评价改革,他们这么说



5月24日,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人才发展专委会”)教育强国建设与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和评价改革论坛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举办。有关领导、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近300名人才工作者齐聚一堂,探讨人才评价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韩进、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李志民出席论坛并致辞。

韩进在致辞中说,我们要始终站位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致力于教育领域的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表述,最后重点要落在人才上。就如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和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他建议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和引进、建立适合青年人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并加强人才机制体制改革研究。

李志民在致辞中说,人才发展专委会加大对课题研究的资助力度,促进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和评价改革研究。他说,人才发展专委会每年都会举办各种常规性活动,组织高校人事工作代表共话人才评价改革,从中收集成功案例为高校人才工作提供参考。感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本次论坛设置一个主论坛,两个平行论坛及圆桌讨论等环节。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宫辉力主持主论坛,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宏阳、东北大学副校长张皓分别主持两个平行论坛。


PART ONE

主论坛




主持人


主论坛环节,深圳大学副校长李永华,人才发展专委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参事、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石勇,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俊杰,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校长李和章出席论坛并作报告。他们就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贯彻教育强国战略,服务于高校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和评价改革创新举措进行了生动的阐述和分析。 


李永华说,深圳大学把准时代脉搏,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核心持续探索。在先行探索时期,率先尝试推行教职工聘任制;在市场改革时期,实行人事聘用双制—职员制和雇员制,在综合推进的新时代,构建了较完整的人事框架体系。


石勇说,科技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既要“顶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致力于未来发展,又要“立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赢得战略主动。高质量人才发展助力科技创新,要绘制“人才地图”,形成高质量发展人才优势。


严俊杰说,学校在实践中探索人才引领发展助力国家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交大方案。他说,学校坚持机制先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二是坚持思政引领,扣好青年人才入校第一粒“扣子”;三是做好品牌支撑,构建青年人才梯次成长体系,强化职业早期支持、突出大胆放手使用、探索长周期的培养、搭建梯次衔接舞台。


李和章说,“人才高地”不是对“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简单概括,而是对其核心内涵的提炼。人才的集聚触发创新的活力,而创新的活力又进一步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


学校肩负着促进中俄人才交流合作的使命,是建设中俄人才高地的平台和抓手。希望学校能在湾区人才高地的生态环境下茁壮成长为独具中俄人才特色的大树,努力达成一棵大树的生态示范作用。


PART TWO

平行论坛一



主持人


平行论坛一围绕“青年人才队伍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各高校人才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作报告分享。


栗大超说,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天津大学改革优秀青年人才晋升正高级职称绿色通道,建立健全基础青年人才特聘岗位制度,优化高层次人才岗位考核机制,构建校院两级团队建设机制培育青年人才,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指导机制,提升青年人才培训和职业发展效能。


于磊说,学校实施“名师西电”青年教师成长计划,打造符合青年教师成长规律的项目式、流程化能力提升模块,引导青年教师在自己适合的方向上快速成长和成才。


麻超说,石河子大学加快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集一批活跃在国际、国内学术前沿、满足学校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学校制定各种政策,用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


王志岗说,人才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协作。山东科技大学通过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服务发展需求导向、建立科学公正评价机制、构建分类评价体系、突出品德能力业绩评价导向、创新多元评价方法、科学设置评价周期、保障落实自主权限等措施的实施,推动人才评价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为青年人才高质量发展和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徐干城在报告中分享了武汉大学的引才实践及经验,着重介绍了武汉大学的青年人才引进“1234”工作法,一个原则、两条通道、三种体系,四类资源。他说,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做好顶层设计、加强人才治理,创新引才范式,做好人才服务保障。


圆桌讨论


PART TWO

平行论坛二



主持人


平行论坛二参会代表围绕“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与人才评价改革创新”的主题,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主题汇报和分享。


刘松博说,学校不断完善人才育引体系,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优化分类评价管理,激发各类人才活力;细化多维评价指标,精准识别优秀人才;尊重教师长期贡献,体现人事工作温度。


王协舟说,人事工作要把握一个核心,推动人才评价回归学术本位和育人本位;两个目标,明确人才发展导向和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三个抓手,做好职称评审、人才工程、绩效分配;四个原则,丰富赛道、鼓励竞争、尊重贡献、服务发展。


刘绪说,南科大的人才评价改革思路着力解决:人才评价为谁服务?如何实施分类多元人才评价?三是如何平衡人才评价与资源分配?她介绍说,学校建立了以创新价值和贡献为导向的多元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与资源分配建立链接。 


郭彦懿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提供人才成长全周期服务支撑。对高端人才但求所用,对拔尖人才围梁筑基,对青年才俊发展激励。同时,学校有完善的晋升激励政策、颇具国际竞争力的薪酬保险福利等。


王云海说,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龙头作用的发挥,必须有过硬的大学(青年)教师队伍,持续促进大学(青年)教师的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重要基础。创新人才评价方式,探索实施学术体检,是人才发展专委会促进大学教师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尝试。


圆桌讨论



本次论坛由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承办,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协办。


人才发展专委会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开展人才研究,服务人才成长”的宗旨,除了举办学术论坛,人才发展专委会还通过课题研究、调查走访等工作,为高校和政府部门提供宝贵建议,展现了教育智库服务教育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良好作风。人才专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人才和职称改革的政策要求,积极探索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推进完善小同行评价制度,并建立专门的高校评审专家库,为会员高校提供卓有成效的服务。


责编:Yolanda、审核:嘟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