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极反转!送外卖上热搜的985硕士去高校当老师了





广告




01

尊重每个外卖小哥

也许TA明天就会成为你的老师/同事



如果高学历人才比惨,曾经的陈涛一定有发言权。陈涛201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先后在《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以及水滴筹、罗永浩的自媒体平台工作。2023年3月26日,经历多次求职失败的陈涛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条自述视频并配文:“我摊牌了,我外卖小哥,四川大学哲学硕士,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做过互联网、公关等,失业超过半年……”因其学历和外卖小哥的职业反差较大,“38岁985硕士毕业生失业被迫送外卖”这一话题随后登顶热搜,成为了“学历过剩”和“学历无用”论者的又一大论据。

陈涛曾表示他最理想的工作是做大学老师,教新闻课程。身处低谷时,他也曾自我调侃:“不要低估了我这个外卖小哥,也许过不了几天就成了你的老师!”大多看客都没能想到,这个预言在第二年真的实现了,陈涛的职业之路迎来了惊喜反转。
近日,经九派新闻查证,
陈涛已经成功入职西安欧亚学院,任新闻学老师一职。该校工作人员表示,陈涛的入职走了正常的应聘流程,其能力和资质均符合规定。官网资料显示,西安欧亚学院创办于1995年,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以管理、经济为主,艺术、文学、教育、工学等协调发展的国际化应用型普通本科高校。

入职之后,陈涛还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分享自己兢兢业业的高校教师生活,“一个章节的课,老师做了六七十页的PPT,并且有非常多的案例分析,包括老师自己做记者时亲历的一线报道”,“同事课讲得非常好,我也向他请教了一番,并了解到一学期每门课至少要有5至10次平时作业,每节课还要点名,只能说现在的学生也太惨了吧,我记得我读书时,一门课只有一次平时作业。”脱下了蓝色外卖制服的陈老师讲起现在的工作兴致勃勃,充满了对于未来教师生活的规划和期待。

硕博求职,从某些层面来讲比本科生就业更具技术难度。研究生过剩是就业难度攀升最显性的原因,更深层的原因在于职业规划与经年所学的匹配难度。许多兼具能力和学术理想的高层次人才,在求职应聘中与高校失之交臂后只能妥协,踏上与专业关联度较低的岗位,这既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个人发展的伤害


如果说学术职业是一场充满极大不确定性的狩猎和冒险,那么成功的猎人在开启狩猎之旅之前,必须对整片森林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对于想要进入高校潜心学术、教书育人的高层次人才来说,经年所学是基石,成败的关键在于对所在学术共同体的发展有较为深入的把握,做好“看见”与“被看见”——要从渠道纷杂的招聘信息中“看见”对口岗位,也要做好学术包装从求职市场的人海中“被看见”。
以陈涛为例,根据陈涛自述,这份高校的岗位信息是他一名同在高校的朋友告知的。高校入职之路的成功的必要前提和关键就在于找到了对的渠道,“看见”了岗位信息。



02

“看得见”的市场,“摸得着”的诱饵



想要做到深入了解领域公海、完善学术道路规划,最关键的是沟通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和核心人物,从同行和前辈的身上获取经验,陈涛的入职也正是得益于同行的信息提供。

实际上,现在已经有一些第三方服务机构开展相关业务,自称帮助求职学者连线同行“专家”,并收取天价服务费,其本质是以赚取信息差价为名的骗局。这对求职者而言是一场信息源未知、可靠性靠自我安慰的豪赌。这样的机构不少是个人作坊,资质不全,他们抓住了博士就业信息渠道复杂的痛点,因缺乏同质供给而漫天要价。

小乔在高校领域耕耘了20年,沟通全球51万名各学科领域专家,服务海内外数百所高校。针对种种乱象和学者的需求,2024年小乔发挥学术新老力量的桥梁作用,在行业内发起公益号召。成功激活数十万有情怀、负责任的海内外全学科专家队伍,新开通了
求职指导、青年教师发展、硕博论文预审等多项学术体检服务通道,让博士“看见”行业变动,“看见”求职方向。



小乔“学术体检-求职指导”

个性化定制项目

  • 定向邀请拟应聘区域的专家

  • 定向邀请拟应聘高校同类型、同层次的高校专家

  • 定向邀请中青年专家、国家级专家(院士、杰青、长青、优青等)、非国家级专家

  • 定向邀请有行政职务的专家如院长、副院长、实验室主任,或人事人才工作和领导岗位双肩挑的专家。

  • 定向邀请科研院所、企业行业的专家

  • 定向邀请海外地区的专家

  • 定向邀请意向学校的专家

  • 基于“公平、公正、客观”原则,沟通为双向匿名进行,且不可以点名指定专家


如您有兴趣,可在公众号下给小乔发消息:
您的姓名+您的联系方式
咨询学术体检服务,助力学术发展




在此,小乔向广大寻求行业信息的博士们发出邀请,加入学术桥高层次人才库,与我们建立双向赋能的关系,小乔随时为人才库的小伙伴发动专家资源,为虚心求教的青年人和海内外大咖前辈搭桥。

最后,小乔想为陈涛和其他走在学术理想道路上,不惧挑战的学者点赞。他们的勇气和坚持,是高等教育蓬勃向上力量源泉。祝愿他们都能够找到那份真正属于自己的工作,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来源:综合自九派新闻和互联网

责编:阿碧

审核:叶紫

广告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北邮发布情况通报!副教授降为讲师!
颜宁,拟获全国表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