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注!两位外籍院士转为中科院院士


广告

6月1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发布公告,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孙立成、谢晓亮由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外籍院士在成为中国公民后,经学部主席团研究、中国科学院党组同意,并报党中央、国务院备案,可转为院士。

孙立成院士简介

孙立成(Licheng Sun),1962年8月生于黑龙江省东宁县,物理化学家,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化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国家杰出教授,瑞典皇家工学院讲席教授、“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孙立成分别于1984年、1987年和1990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2-1993年在德国马普辐射化学研究所作博士后;1993-1995年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作洪堡学者;1995-1999年在瑞典皇家工学院作助理教授;1999-2004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作副教授,2004年受聘瑞典皇家工学院分子器件讲席教授。2017年当选瑞典皇家工程院院士,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孙立成教授长期从事太阳能燃料与太阳能电池科学前沿领域应用基础研究。 为表彰他近二十年突出的国际科技合作,以及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中国政府授予他2018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谢晓亮院士简介谢晓亮(Xiaoliang Sunney Xie),男,汉族,1962年出生于中国北京,生物物理化学家,曾任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Mallinckrodt讲席教授,北京大学李兆基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理学部主任,北京昌平实验室主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谢晓亮于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1990年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博士毕业后进入芝加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2年进入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工作;1999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终身教授,是改革开放后哈佛大学引进的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终身教授;2009年担任哈佛大学Mallinckrodt讲席教授;2010年主持创办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担任主任;2016年组建北京大学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担任主任;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7月正式全职回到北京大学工作,并担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2020年担任北京昌平实验室主任。背景介绍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外籍院士在成为中国公民后,经学部主席团研究、中国科学院党组同意,并报党中央、国务院备案,可转为院士此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杨振宁和姚期智于2017年转为院士。在当时,外籍院士提出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学部历史上是首次,无先例和程序可循,中科院学部专门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暂行办法》。按照新制订的程序和规则,杨振宁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姚期智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2018年,蒲慕明院士加入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来源:中国科学院

责编:Christina

审核:叶紫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延伸阅读

《中国高校职称评审小同行评价研究报告(2022)》发布

  高校引才:985和211安置配偶工作的不同策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