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内博士入职高校,门槛几何?

今日话题:简历海投和多投,你偏重哪个?


近日,“湖南邵阳学院花费1800多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博士”一事,在网上引发争议。#如何鼓励国内人才走进地方高校#,#土博找教职门槛有多高?#等也再度成为热门话题。


 图源:新浪微博


图源:知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7105142


来看看我们学者的求职情况:
个人条件:国内top10博士,美国两年博后,准备回国找工作,因为一直以来都是做的学术研究,所以比较倾向于大学和科研机构教职,目前投了十几份简历,有青年学者论坛的,有学校研究机构招聘的,只收到一个自动回复,感慨一下,现在完完全全的买方市场了吗?国内教职竞争有这么强吗?本人有机化学方向,angew1.5篇,二区一篇,其他挂名有个四五篇。

在讨论该问题前,笔者要先明确一点,当前绝大部分校在招聘人才时,已不再区分本土博士和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博士该题主完全不用因自己是本土博士而感到自卑,本土博士也是非常优秀的。


的确。与两年前比,目前博士求职环境大不如从前,真的卷得厉害。这个现实我们要面对。


关于本土博士和海归博士在谋求教职的问题上,本号曾发布过一篇文章《海外博士求职高校也有相对劣势》,文中提到不同国家的大学对博士生的培养和毕业要求是有各自国家特色的,所以博士生参加的项目、获得的奖项和发表的论文都具有一些留学国色彩。中国高校在人才引进的时候会着重参考博士生的学术科研水平,包括考察学者的研究方向与学校发展的挈合度及论文发表情况,更重要的是学术上升潜力。


目前,在高校招聘公告中,我们也看不到明确要求博士需要具有海外学习经历这一条件。其实,对于学者来说,个人优势是相对的,实力最重要。


再回到该网友提出的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找一份教职,要达到什么条件?针对该博士提出的问题和给出的个人条件,知乎网友立即给出了反问。如果真心想做学术肯定会特别关注业界竞争行情,而提出这样的问题就自相矛盾;你确定你是真的想做学术?估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想做学术为什么对业界竞争行情不了解。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搞学术研究和求职就业是两个概念,尤其在博士学习研究压力大、高校招聘条件和人才引进政策不断变化的情况下。

那么,在知乎网友看来,找一份教职需要具备什么条件?他们对楼主这一问题又有怎样的见解和经验?一起来看!


知乎@知乎用户163wwy

看了很多回答,感觉还是很动摇博士大军军心,我认为完全没有必要。


其次,现在好的985高校教职一般都是考核上岗制,就是所谓的特聘副教授和博士后。不要认为这二者就不是教职,这两个岗位实际上是给你的考核提供足够多的缓冲时间,博后两期加特聘有接近10年的科研时间,时间一过自然就会转正,如果10年都没有达标考核的话,说明你就真的不适合做科研。对于一个真心想做科研的人,从不会抱怨特聘、博士后是高级临时工,因为科研讲究水到渠成,博士毕业才是真正开启科研大门。


我看知乎上大部分博士对就业都很悲观,这是因为你只想通过博士阶段工作就想获得一切,人生路很长,值得我们奋斗终生,好的教职也值得一步一步的来。


知乎@匿名用户

正能量来了!


我老公,末流985土博,csc一年,18年底毕业找工作,工程热物理专业,七八篇一作,四五篇一区,当时top还没发出来。看多了知乎,很替他的未来担忧。没想到收到4个985的offer,三个师资博后一个讲师,地域横跨东中西,最后选了排名最靠前的西部985的师资博后,3+3考核,非升即走。本来很担心过不了考核,结果来了不到两年已经准备好破格副研究员了。


想跟广大土博朋友们说几句:

第一,不要看低自己的土博身份,是金子总会发光,成果好的土博不愁找不到工作,一些平台在一定程度上散播了恐慌情绪。


第二,如果不是只盯着江浙沪北上广的教职,你的选择会多很多。目前中西部地区的教职竞争还没那么激烈,入职后的考核也没那么变态,想拼搏去985博后,想稳定找个211编制,都是有机会的。


第三,入职后的去留还是要靠自己努力。想要轻轻松松早九晚五周末双休地通过考核是不可能的,都是聪明人过招,凭什么你不努力就把人家pk掉?据我观察,海外背景的博士一般没有国内土博拼命,虽然入职时拿的待遇更好,特聘副特聘研究员的,但到了考核的时候,成果未必优秀,而且特聘系列还不能破格晋升,未来的路不一定好。


最后一个找教职的小tip。我老公当时直接找到学院的负责人发简历推销自己,国内外老板也有帮忙背书,我觉得效果肯定好过海投,也不容易被只懂国外背景不懂学术能力的HR刷掉。


知乎@多克特梨

这个Publication确实没有太大竞争力。

如果一心找教职,目光还是瞄准中西部地区的中游211。


知乎@匿名用户

同在找教职,但不是生化领域,分享一点与大部分回答不一样的看法。


大部分回答都是唱衰,但个人建议楼主勇敢多投,无论看上去多么不可能的学校。很可能哪个方向刚好缺人,或者大佬刚好喜欢你的方向。根据我一个个翻近两年顶级学校招的青椒的简历,有像中南那个40篇的,只有一两篇的也多的是,甚至不是顶刊。找教职还是一个随机性很高的事情,别人的经历不可复制,自己多去投,去争取最重要。


虽然国内大部分高校有点急功近利,爱数篇数,但是越好的学校,越能评估你的实力和潜力,科研整体水平和taste是提高的。加油。


知乎@匿名用户

找教职还是要多投多联系多打听,不要悲观,因为有时候说不定就有大佬组里正好缺人,正好有个核心骨干毕业要走,正好有个大佬评了title,要扩大团队,正好有个学校要发展新的学科,正好有个学校要建新的校区,说不定就有位置在等着你。


我也是国内土博,没出过国,有过国内博后经历。文章数量不多,质量还行。


找教职的时候,找了很多单位,一个211说我连讲师都不够格;一个211最开始同意给副教授,说要跟领导面谈,两个月内约了三次都没时间,我就放弃了,估计是后来变卦不想给副教授了。一个985只给科研博士后(在有大佬推荐的情况下);一个985可以给讲师,但是进去之后评副高的形势有点吓人,要么得发十几篇文章,要么得是院长的人;一个985这个学科发展得不好,校长都准备把整个学院撤了;一个985给了面试机会,达到副教授条件,但是名额有限,只给助理教授,当时都准备接受了,面试的时候专家里面有个小方向上的同行,怕我跟他竞争,当场提问就耍花招下绊子了。感谢不录之恩。别的一些单位都打听了一下,基本上也没消息。母校要数文章数量,也不够。那时候都想要去工业界了,跟一个公司老总谈了两个小时,薪酬谈了个八九成的意向,薪资我很满意,是我博后收入的三倍以上了。当时是很想去的,但是也明说了我还有两个学校的面试,得看面试结果,如果去不了学校,再去他那边。没多久一个985的系主任因为学科发展,缺少我这个方向的人,说可以给我争取副教授(按他们要求,文章数量还差一篇,别的都满足了),但是要我保证给了必须去。我没答应,当时也给这个系主任说了实话,因为还有三天就是另外一个985的学校面试那一关了,那边离我家更近一些。虽然当时也还没确定。还好三天后面试下来,拿到副教授位置了。


根据我的经历来看,建议

1.多投,多找机会,总还是有的;

2.去试试西北、东北的学校,西北是没人去,东北更可惜,好多人流出去,都缺人,那个愿意给我争取副教授位置的985就是东北的,虽然最后我也没去;

3.多找一些学校新组建的发展方向;

4.多找好学校,垃圾学校评判不了你的实力,只能看纸面指标,反而是好学校愿意抛开这些纸面指标;

5.多给专业大佬发邮件,能够真正认可你的只有他们。

6.这些过程中该说实话的话还是要说,不然要是找到位置了,最后都是圈内人,不好相处。当然,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祝你好运。


来源:综合自知乎等

责编:Yolanda

审核:Hannah

本文内容及未标注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欢迎投稿,来稿和内容合作微信:yeziwuyuxin。



关注学术桥:联结全球 汇聚人才

延伸阅读

2022年毕业“土博”求职记……

你正在求职?博士求职地理了解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