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话”,从“文化好奇”到“商贸钥匙”

陈淼松 趋势捕捉 2024-06-27

2007年的夏天,从宝岛台湾走出来的华语女子女团S.H.E发表了一首名为《中国话》的歌曲,生动呈现了中文在国外广泛传播的盛景。

歌词中写道:

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

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

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因其轻松跳脱的饶舌风格,《中国话》在年轻群体中掀起热潮,火遍大江南北,与刘德华的《中国人》等名曲一样,成了KTV的宠儿,为中国当代流行文化作下注脚。


2007年,S.H.E.的《中国话》MV拍摄现场。图源:《中国日报》


那是古老的东方大国迅速崛起的时代。


刚刚进入21世纪的中国,自信沉稳,开放包容。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不仅正式“入世”,还实现了“神五”上天,“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也照进了现实。


最关键的是,在大街小巷开始传唱《中国话》的一年后,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让世界看到大国风采,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


诞生于2007年的《中国话》,与后来的奥运主题曲《北京欢迎你》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却同样唱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华夏子孙的中国崛起之梦——这是深藏已久的集体情绪,也是一代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在那个节点显得无比接近现实。


彼时,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下称:深圳文博会),刚刚满3岁;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成立后,还不足3年;而距离联合国将每年的“谷雨”日定为“联合国中文日”的时间,则只剩下3年。



如今伴随着电视文化热潮而成为现象级节目的“汉语桥”,彼时还只是一个尚未打出名堂的新兴节目,而遍布全球各地的孔子学院,在那时也还处于萌芽阶段。


在那个时代,“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与其说是现象,更多是中国人对未来开放世界与中国崛起的美好愿景。


指针拨到当下。在深圳文博会走过二十载的今天,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中国文化出海和中文国际化的路途,显得愈发开阔起来。


5月23日,人们在第二十届文博会现场参观。图源:新华社


经济的崛起是有形的,有大量的贸易数据可以直接用于支撑相关论述,但文化的崛起则更多是无形的,有时候数据并不那么直观,需要从观察现象开始进行剖析。


公开信息显示,本届深圳文博会上,共有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2家海外展商参展,来自108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洽谈订货。


一个有趣的细节是,这次深圳文博会中大量的海外参展商,他们最初并非“中文母语人士”,但都不约而同地讲起了中国话,现场用中文为展品“带货”,惊艳众人。



这些来自五大洲的海外友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都讲着中国话,令人倍感亲切。这也从侧面映衬出一点:今时今日,外国人中“中文能力者”的浓度乃至存在感,都非二十年前所能比拟。


在2023年4月20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全球共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学,82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外国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累计学习和使用中文的人数接近2亿。


“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正从理想照进现实。


商人毕竟是“在商言商”的,什么事有助于他们开展商业活动,他们自然就会去这么做。从这个层面来讲,推动汉语这门语言走向世界的最直接的驱动力,依然是经济利益。


本世纪的头20年,“讲中文的老外”,更可能扎堆于热门的境外旅游目的地。在中国游客的强大购买力驱动下,这些地方的服务人员或多或少都会两句中文。伦敦、东京、首尔、新加坡等海外国家中,但凡中国游客扎堆涌入的地方,最不缺的就是“讲中文的老外”。


大批中国游客在日本东京银座区一家品牌商店外排队等候开门抢购。


有一个趋势值得注意。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以及“走出去”的步伐加速,全世界会中文的人日益增多,“讲中文的老外”扎堆的地方,也呈现出了更广泛的光谱:不只是欧美日韩,还有“全球南方”。


在广大亚非拉国家,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走深走实,与中国出海企业打交道的当地企业和民众越来越多,对中文的掌握能力也因此更强了。


有报道指出,在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瓜亚基尔,包括服装店、杂货店、五金店、餐馆、水疗中心、物流和快递公司等在内,越来越多企业店铺以中文展示店名,有的甚至提供中文服务清单。当地人士还有不少受雇于华裔开设的商店或者中国企业,有售货员就表示自己花了2年时间来学中文,“用来打招呼、报价或找商品以及领工资”。


商业只是一个侧面,经济利益提供了最直接的驱动力,但并非故事的全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早已不是单纯的经济论所能解释的。


近年来,网文、网剧、网游成为了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全新载体,也被称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以网文为例,《2023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网文出海市场规模超过40亿元,海外网络作家约41万名,海外访问用户约2.3亿,覆盖全球200+国家及地区。


本次参加深圳文博会的阅文集团,其旗下的海外门户“起点国际”上线约3800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培养约41万名海外原创作家,推出海外原创作品约62万部,累计访问用户约2.3亿。


5月23日,观众在第二十届文博会现场选购汉字文创产品。图源:新华社


国产剧的影响力更甚,不仅强力输出中国符号和价值体系,而且以其独特的影音形式成为海外观众学习中文的最佳载体。


以《庆余年》为例,5月16日开始播出的《庆余年第二季》同步上线迪士尼旗下流媒体平台Disney+,掀起了全球“追剧”热潮。在海外的社交平台上,视频博主对于《庆余年》等国产剧所做的Reaction类视频,也比比皆是。


此外,不久前热播的韩剧《眼泪女王》中,一场韩国演员说中文的戏引发观众热议。该演员所说的“我的孩子,皇上”这一台词,就来自于最近一段时间再度在网上爆火的清宫剧《甄嬛传》。主演该剧的韩国人气女演员金智媛也透露,自己“很喜欢看中国电视剧”,也是以此为契机学会这些台词。


国产剧等文化出海“新三样”,以其强大的海外影响力,为中文走出国门,提供了尤其特别的“文化动力”——这是单纯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


回顾历史,曾经在中国社会盛行的美国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等等,无一不对中国观众学习外语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动力”。如今,轮到中国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