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壳牌低碳业务裁员,成本利润难两全|36碳焦点

雪小顽 苏建勋 36碳 2024-02-24

行至水深处,巨轮难调头。

 | 雪小顽
编辑 | 苏建勋

传统油气能源巨头壳牌,正在清洁转型的路上连踩刹车。

当地时间10月25日,壳牌公布了一项新的裁员计划,将在2024年裁掉旗下低碳解决方案业务部门(Low Carbon Solutions,LCS)至少15%的员工。LCS部门主要涉及壳牌旗下氢能出行运输、工业脱碳相关业务,现有约1300人,也就是说,大概200名员工将面临失业或内部换岗。

针对裁员原因,壳牌新任CEO Wael Sawan(瓦尔·萨万)的回应还算坦诚:为了增加公司的利润。这次裁员主要针对氢能出行业务,碳捕集、碳信用开发等业务线不受影响。

“追求利润”——这是萨万今年1月升任壳牌CEO之后,多次公开宣称的口号。无论是出席行业活动,还是面向股东和媒体,他一再表示要改变壳牌的能源转型路径,要“坚定地、绝对地”将业务重心转向利润率更高的项目,也就是石油和天然气业务,要以“无情”的方式实现利润最大化。

这给壳牌带来了符合预期的业绩增长。11月2日,壳牌发布第三季度财报,调整后净利润62亿美元,环比增长23%,公司宣布未来三个月内将进行3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壳牌向股东交上了一份漂亮答卷。

“壳牌在又一个季度实现了强劲的运营和财务业绩,抓住了动荡的大宗商品市场机遇。”萨万对新业绩很满意。受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石油减产等因素影响,再加上中东地区冲突升级,今年第三季度及未来的油价将持续上涨。而决定专注油气生产的壳牌,后续还会尝到更多甜头。

相比油气带来业绩强劲增长,壳牌的可再生能源业务在近三年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今年最新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可再生能源业务亏损6700万美元,公司对此的现金资本支出是6.59亿美元。

图源:壳牌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

一边是巨大的利润,另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投入,壳牌做出了更现实的选择——不仅裁撤低碳业务、增加油气生产,还要缩减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这一系列动作看上去,壳牌显然放缓了能源转型和净零排放计划。

利润增长和气候目标,壳牌难两全。


饱受争议的新掌舵者,“无情地”追求利润

今年的壳牌,一直陷在环保风波里。

关键人物是新上任的CEO——萨万。年近50岁的他在1997年就加入壳牌,曾在壳牌各个核心业务部门工作。值得一提的是,萨万在成为壳牌新掌舵者之前,最近的职位是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解决方案部门总监,负责该公司的低碳能源及天然气业务。

壳牌新任CEO Wael Sawan。

图源:壳牌官网

这给壳牌之后的路径走向增添了几分戏剧性。去年9月,萨万被任命为新CEO的消息一放出,外界将其视为壳牌打算更加注重向可再生能源业务转型的信号。有分析师称:“对于可再生能源战略宏大却模糊的壳牌来说,这是一个明确的标志,表明壳牌打算做出改变,将对现有的可再生能源战略进行调整。”

但事实却朝着外界预期相反的方向发展。萨万在年初刚一上任,确实宣布要改变公司的能源转型路径——但不是加大脱碳业务投入,相反,他要公司“绝对地”专注于传统石油和天然气业务,提高壳牌的运营业绩和盈利能力,“无情地”追求价值最大化。

这不仅让外界大跌眼镜,也让他个人和公司都陷入了持续的气候争议,受到内外夹击。

最激烈的一次是在今年5月的壳牌年度股东大会,这也是萨万上任后首次正式面对股东们汇报。对他来说,这是一次意料之外的失败亮相——许多气候抗议者进入会场,在大会刚开始就向台上喊出一阵阵激烈口号:“去死吧,壳牌!”(Go to hell,Shell)

抗议活动导致股东大会至少推迟了一个小时。平息后,萨万登台做了15分钟陈述,在问答环节,股东们针对壳牌的能源转型承诺及碳排放目标提出了许多问题,他们对壳牌的能源转型褒贬不一。

2023年5月,环保人士在壳牌年度股东大会场外举行抗议。

图源:Getty Images

在之后不断的批评和抗议声中,今年9月的一封员工公开信引起了极大关注和讨论,掀起了外界对壳牌能源转型的质疑。

这封信来自壳牌低碳业务部门的两位员工。“长期以来,壳牌一直渴望成为能源转型的领导者。这也是我们在这里工作的原因。”信中写道,“我们只能祈祷是网上公开信息欺骗了我们,壳牌将继续成为能源转型的领导者。”这封公开信在壳牌引起了轰动,收获超过8万次观看和1000个点赞。

这封信向萨万和公司管理层施压,要求维持和增加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信中提到的“公开信息”,是指萨万在今年6月的投资者日上,公布了壳牌要缩减可再生能源投资的计划,强调这是公司提高财务回报的一部分。相应地,公司将进行低碳业务重组,裁撤全球可再生能源负责人职位。

消息公布后,几位相关高管相继离职。在壳牌任职不到两年的可再生能源业务负责人Thomas Brostrom宣布加入壳牌的竞争对手BP,职责与其在老东家时相似,都是负责氢动力业务。

萨万不得不出面回应公开信。“对于一个处在能源转型关键时期的组织来说,没有简单的答案,困境或挑战很多。”他强调大公司能源转型的复杂性。

利润表现是构成这种“复杂性”的主要因素。财报数据显示,壳牌近年的业绩形势并不乐观。公司2020年四季度利润同期大幅下滑87%,2020年全年利润相比2019年大幅下跌71%,为2005年以来的最差表现。这让能源巨头在绿色转型中承担了更多压力,不得不优先解决盈利问题。 

现实压力下,油气业务成为带动公司业绩增长的希望。根据公司发布的2022年全年财务数据,俄乌战争影响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帮助壳牌在2022年实现了400亿美元的利润,而2021年这一数据是190亿美元。

利润的压力和诱惑同时袭来,巨头也不得不低头。

转型路难,壳牌后撤

壳牌的转型目标,是到2050年成为一家净零排放的能源公司。公司在2020年提出这一战略,之后做了一连串业务布局和清洁能源投资。

此次裁员和缩减的氢能出行业务线,正是壳牌实行气候计划的一项部署。公司曾在英国、美国建造多个加氢站,并于去年开始在荷兰建造一座200兆瓦的电解槽厂。据悉,这是欧洲最大规模的电解槽厂,用于生产绿氢。

“我们的全球氢产品组合,仍然是公司低碳业务的关键部分。”裁员消息公布后,壳牌对外表示“只进行最有可能创造价值和降低碳排放的投资”。据外媒报道,壳牌这一轮组织变革旨在缩减氢能乘用车业务,不波及氢能在重型运输和工业领域应用的投入。

“我们投资了风能、太阳能、生物燃料、氢气、电动汽车充电、碳捕获和储存等。总的来说,每年约41%的研发支出用于有助于脱碳的项目。”萨万在壳牌《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表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依然是我们的核心战略和目标。”他在今年宣布重心转向油气业务之后,也说出了同样的话——强调气候目标不变,只是调整路径。

但行动比口号更有说服力。壳牌宣布新的业务策略后,退出了在爱尔兰和法国的海上风电项目,并计划出售在印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

左手变卖清洁能源项目,右手加码油气业务。今年10月,壳牌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了一项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采购协议。双方约定,卡塔尔每年将向壳牌供应350万吨液化天然气。

壳牌CEO萨万和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约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
图片来源:卡塔尔能源公司

对比之前的气候转型路径,当下的壳牌正一步步走向反面。公司曾在2020年表示其石油产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之后每年将减产1%-2%——萨万的新政策显然背离了这一承诺。且在2021年初,壳牌还计划通过碳捕集项目来抵消自身的碳排放,投入的三个碳捕集项目预计每年能够捕集450万吨碳。但萨万上任后宣布,壳牌要放弃碳抵消。

萨万多次试图自圆其说。他公开表示,削减油气产量是“危险且不负责任的”,尽管化石燃料会导致全球气候升温,但限制生产会引发能源供应不足并抬高电费,增加人们的生活成本——这一言论不仅没有让他和公司扭转负面形象,反而招致更多批评。

传统能源巨头的转型之路,各有各的难。站在风口浪尖上的壳牌,需要在短期利润增长和长期转型目标之间,寻求一个更优解。

| 本文题图来源  视觉中国

将“36碳”打星

双碳大事,不容错过!

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公司-职务-姓名,添加“36 碳小助理”后可加入读者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壳牌低碳业务裁员,成本利润难两全|36碳焦点

雪小顽 苏建勋 36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