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里巴巴汪凤震:探索低代码的未来

LowCode低码时代 LowCode低码时代 2023-08-03

6月19日, 由低码时代和RPA中国联合主办的「低代码应用与发展论坛」在北京The Future Hall成功举行。本次论坛以“低码时代·敏捷先行”为主题,聚焦低代码的实践与发展,共同探索如何利用低代码、AI、RPA创新技术,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阿里巴巴低代码平台 Mobi 前端负责人汪凤震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并以《探索低代码的未来》为主题进行了精彩演讲。


阿里巴巴低代码平台 Mobi 前端负责人-汪凤震

 

汪凤震是阿里巴巴低代码平台Mobi的前端负责人,在低代码赛道已持续深耕近三年,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和技术经验。汪凤震并没有对当下火热市场进行分析,而是以“未来”为切入点对全球低代码生态进行深入剖析

 

首先汪凤震从市场规模、技术迭代、开发视角等维度对低代码进行了详细解读。全球著名咨询研究机构Forrester早在2014年便提出了低代码概念,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少量代码即可完成应用程序的开发,从而节省大量时间、人力和成本,以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

 

根据Gartner、Forrester等权威咨询机构的市场报告显示,低代码已驶入快速车道,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同时在数字化转型以及新冠疫情的双重催化下,出现了Outsystems, Mendix、Airtable等估值几十亿乃至近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在Gartner最新发布的技术成熟曲线图中,低代码也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这一切数据预示着,未来5—10年低代码将成为软件赛道的黑马,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企服力量。


  

从编程语言迭代史来看低代码的契机,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了汇编语言,但这种语言的效率低下且复杂,无法满足生产力的需求,所以出现了更高级语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高级语言又无法满足业务的需求,这时,高效、省时、人人皆可以使用的低代码出现了。可以说,低代码开发是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必然。低代码是数字化业务发展生态链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突破了数字业务的发展瓶颈,有效提升了应用的敏捷性、效率性,为企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程序员视角来看低代码,汪凤震身为资深前端开发颇有感触。汪凤震表示,早在2000年时前端还是被忽略的,开发地位弱于其他领域;2008—2014年时,前端开发在国外走火也逐渐被国内认可;2014—2020年时,前端发挥的作用开始越来越大,例如,在可视化、跨端开发等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低代码的可视化、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与前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显而易见低代码也将帮助专业IT人员简化开发流程,提升整体开发效率。


 

那么好的低代码平台的标准是什么?以及如何打造一款独具竞争壁垒的低代码产品呢?汪凤震指出,打磨一款高效、强壮、易用的低代码产品并非易事,除了投入大量资金、专业人才之外,还普遍需要三年以上的技术积累周期。所以,这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来说非常不友好,很多小厂商会因为资金链断裂、人才流失等问题濒临倒闭。

 

从低代码核心技术来看,打造一款独具特色的低代码产品需要从产品架构、设计语言、技术架构三个维度入手。




产品架构:顶层设计者在设计低代码产品时,要考虑产品的性质类型、产品定位、领域范围、落地场景、用户画像、能力模型、多端支持等因素,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架构,增加用户粘性以满足业务需求。整个开发模型可以分为战略方向、探索调研、系统设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技术落地六个步骤。

 

设计语言:以页面模型为例,主要要包括布局模型,例如,弹性布局、绝对布局、流式布局等;组件模型,例如,原子组件、基础组件、复合组件、区块组件等;主题模型,例如,颜色、大小、样式等;定制模型,例如,字体大小、颜色、间距等。

 

技术架构:包含协同能力的可视化开发;支持多平台,以及多端投放;模型驱动,扩展性、生态系统、开放性;云原生架构;应用开发全生命周期六大核心原则。例如,模型驱动包括,领域抽象、自动解析、代码生成等。云原生则包括,容器服务、负载均衡、多租户等。


 

有了较完善清晰的产品顶层定义之后,接着要进行产品化落地,开发出满意的低代码产品。汪凤震从过往开发产品经历指出,低代码产品开发的比拼,溯源到底最后还是落在了人和团队资源的组织设计上。整个开发流程会涉及产品涉及、产品,设计,前端、后端等,例如,当产品的安全性出现漏洞时,会指责后端出了问题,当产品的操作体验不好,会指责产品设计环节出现了纰漏,所以,整个开发流程的人才选用以及组织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不同阶段重视的维度不同,组织阵型也有与之能匹配。

 

此外,低代码的服务端侧能力未来会不断下沉,同时也还将衍生出一些细分职位,例如“软件设计师“ (和传统的产品经理侧重不同,要求能力也不近相同)。


 

最后,汪凤震谈到了阿里巴巴在低代码赛道的布局。阿里巴巴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企业,早在2019年5月时便启动了低代码产品项目。2020年1月正式投入开发,7月份发布了内侧版本。2020年10月——2021年10月,已实现多个商业化项目落地。预计年底12月份,阿里低代码平台Mobi将正式公测与大家见面。Mobi基于阿里云的纯云原生技术底座打造,支持企业级重量级应用;值得一提的是Mobi的90%技术完全自研,这也充分体验了阿里巴巴强大的技术体系。

 

对于Mobi未来的发展,汪凤震表示,阿里用三年时间不断打磨产品,非常看好低代码赛道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企服市场,希望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国内领导者,并入选Gartner的魔力象限。


更多信息内容

请查看《探索低代码的未来》课件

扫码可获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