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贪官见的太多了,这么无耻的还是头一次见

zbs8270886 热评与素材 2024-05-03

贪官见的太多了,这么无耻的还是头一次见


在反腐的大潮中,我们看到了不少官员落马的画面。

他们曾是手握重权、风光无限的人物,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的丑陋面目逐渐暴露无遗。

他们中的一些人,贪婪成性,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甚至不惜触犯法律。

而当他们身陷囹圄,面对镜头时,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贪官在镜头前上演的演技一流“忏悔”大戏。

无论是把黄金藏在跑步机里的孙颖,还是在一声声“尚书大人”中迷失自我的周尚书,或者是想“给子孙留点‘家当’”的何发理,他们的贪婪花样百出。

无论是高喊“要钱干什么,埋你啊”的王富玉,还是直呼“人生的努力都成泡影,我太痛了”的周立云,他们的“忏悔”总是痛心疾首。

那个面对镜头哭得梨花带雨的钟阳,不但演技一流,还能编出父母每年年夜饭做青菜煮白豆腐这样的故事来,这样的人才不去写小说真可惜。

他们或声泪俱下,或痛心疾首,仿佛对自己的罪行有了深刻的认识。

然而,这种“忏悔”却是如此的虚伪和可笑。

近日,“廉洁四川”发布的电视专题片《濯锦Ⅱ》中的一集《拭》,就披露了:

成都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冉亚林的腐败案细节,其虚伪的“忏悔”更是让人大跌眼镜。

冉亚林的腐败行为可谓是花样百出,他不仅贪财好色,还有一个打“双扣”的小爱好。



这种浑身上下都是“软肋”的官员,自然成为了不法商人围猎的目标。

在美景、美人、美酒、美食、美乐的诱惑下,冉亚林很快迷失了自己,滑向了违纪违法的深渊。

然而,当他的丑行被揭露,身陷囹圄之后,他并没有真正悔过自新,反而在“忏悔”中为自己辩解,声称自己有一个收钱的“底线”:

“说实话,我还是有一些敬畏心,我差不多有个60万元的限制,只收60万以下,不收60万以上,第一(金额)大了不安全嘛,第二我不希望有那种好像我被卖给你那种感觉。”

只收60万以下,不收60万以上,多么荒唐的“底线”,多么奇葩的“安全感”。

这种荒诞的“底线”不仅令人啼笑皆非,更暴露出了他虚伪无耻的本性。

这种所谓的“底线”,其实只是他自我安慰和自欺欺人的手段。

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减轻自己的罪恶感,然而,这种做法无疑是极其荒谬和可耻的。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忏悔”究竟有何意义?

它又能起到什么警示教育的作用?

更可笑的是,他居然还恬不知耻地这样说道,“说实话,我还是有一些敬畏心”。

这种所谓的“敬畏心”,其实只是他对自己的贪婪行为的一种掩饰和美化。

他所敬畏的,恐怕只是那60万的“底线”,而不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贪官见得太多了,这么无耻的我还是头一次见。

这种对金钱的贪婪和对法律的漠视,正是导致他走向腐败的根源。

如今,他虽然身陷囹圄,但心中的贪婪和虚荣却并未消除,只是换了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而已。

他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为自己的罪行开脱,然而,这种虚伪的忏悔只会让人更加鄙视和唾弃他。

这种虚伪的“忏悔”不仅无法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反而会让人们对反腐工作产生怀疑和失望。

如果连这样的官员都能轻易地逃脱法律的制裁,那么反腐工作的意义又何在呢?



所以,对于这种虚伪的“忏悔”,我们不仅要保持警惕,更要深刻反思。

反腐斗争是一场长期的、艰巨的斗争,它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我们不能被贪官们的虚伪表演所迷惑,更不能对腐败现象抱有侥幸心理。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和教育,让他们真正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而不是用来谋取私利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对于那些还在执迷不悟、心存侥幸的贪官们,希望你们能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放下虚伪的面具,真心悔过自新。

否则,等待你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和人民的唾弃。


热点导读

土豪被骗三亿与生100个孩子

教育反腐开始拍苍蝇,已经有教研员被抓了

00后小伙约嫖60后大妈,还真不是个笑话!

雷某新车模仿抄袭保时捷:无耻行为应受谴责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