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上小学后才明白,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差别有多大,千万别选错

佑子爸爸育儿 佑子爸爸育儿 2024-04-25
对很多父母来说,为孩子选择幼儿园,实在是一件头疼的事情。
选公立幼儿园,优点是便宜、正规、孩子轻松,但听说公立不怎么学习东西,上小学后会跟不上。
私立幼儿园,质量又参差不齐,有的会凶孩子,这样的园每天上学的路上,都是哭声一片。有的不凶孩子不骂孩子,课程虽然不快,但也比公立上的多。
所以焦虑的家长们,往往选择私立幼儿园,这样上小学时,孩子才能不掉队。
那么,选择私立幼儿园真的比公立幼儿园好吗?
孩子上小学后才明白,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差别有多大,千万别选错。
一:竞争环境差别大
绝大多数公立幼儿园,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来上课的。这些课主要的方式就是玩。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们之间几乎没有竞争,最多就是小争吵。
而私立幼儿园完全不一样,这是一个崇尚竞争的地方。私立幼儿园每天会有半小时到2个小时不等的上课时间。
在上课的时候,每个孩子都要乖乖坐好,认真听讲,根据表现,竞争老师对自己的表扬。
显然,私立幼儿园如此紧张的竞争氛围,是为了迎合我们的焦虑。因为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大家更愿意让孩子从小多学一点东西。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过于强调竞争的环境,会削弱孩子的合作意识,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3-6岁的孩子,如果玩游戏总是在意能不能得到第一名、能不能得到小红花,他无法体会到游戏真正的乐趣,他只能认识到竞争的残酷。
持续不断的竞争训练,让孩子从有秩序的合作文明的意识蜕化到了丛林社会的弱肉强食。集体对他来说,只是一个竞技场、斗兽场,而不再是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来源。
对抗从来没有胜利者,今天的第一名,不能永远保证第一名。想要获得肯定,就必须把别人踩在脚下。在这种焦虑的竞争中,孩子们总是会不满意自己,从而产生自卑,对他人没有友善,充满敌视。
过早地承受竞争的压力,会损害孩子的健康。而对孩子最友好的环境,永远是和善、温暖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大家虽然会有一定程度的竞争,但更多的是友好地合作。
而且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孩子,往往是不会把“竞争”放在心上的孩子,他会把精力放在自我的成长上。
这样的孩子,你看不出他跟任何人有竞争的倾向,但你知道没人能比得上他。这就是那句话,“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学习环境差别大
我们把孩子送到私立幼儿园,除了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以外,往往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孩子养成一种在严肃认真的环境下学习的习惯。
甚至有时候,我们并不在意孩子是否学到了知识,而是孩子是否养成了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相较于公立幼儿园的放羊式教学、私立幼儿园的严肃环境更加契合大家的焦虑心态。
然而习惯的形成,首先是源于内心的接纳。
3-6岁的孩子,正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年纪。他的心灵是游弋在天空、树木、泥土的快乐精灵。
过度的束缚,严重损害了孩子的天性,他们不是机器人,不需要我们来设定某种习惯。习惯的养成,首先是要孩子接纳,要让他在这种习惯中,体会到快乐。
尹建莉《最美的教育最简单》讲到,在幼儿园被管束过度的孩子,上小学后会表现出更严重的注意力涣散,在幼儿园被作业奴役过的孩子,从上小学一年级就会出现厌学的症状。
私立幼儿园为了缓解家长的焦虑,往往提前设置大量的课程,为了赶进度,没办法让孩子以有趣味的方式学习,所以往往是填鸭式的。
所以,尽管孩子看起来学会了很多东西,但是这种学习违背了孩子大脑发展的规律,造成了前面虽然跑得很快,但是后劲不足的现象。
有时候虽然孩子一年级表现得能跟得上,却总是在三年级的时候掉队(三年级现象)。
三:选择公立,孩子难道不学习了吗?
我们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玩耍和学习是对立的。学习就应该是正襟危坐的,而玩耍肯定是玩物丧志的。
其实,我们应该对玩耍和学习进行重新认识。玩耍,如果是成瘾性质的,那确实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比如手机),但是孩子正常的玩耍,确实是一种学习。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孩子最好在6-7岁再开始进行系统化的学习,6岁以前孩子的学习则等同于玩耍。
那么,怎么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呢?
比如,让幼儿园小朋友识字。
我女儿在4岁的时候,到了“识字敏感期”。每次给她阅读绘本的时候,她都很好奇那些奇怪的形状代表着什么样的意思。
我们敏锐地感觉到,孩子是应该识字了,但是我们又生怕枯燥地教学,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这时候,一款有趣的纸牌吸引了我们,就是《成语接龙卡片》。我们一家三口,就像打牌一样,每人拿一摞牌,一张张往下打。
我们只是跟孩子玩牌,不主动教孩子识字,可是孩子总是会对其中的一些字产生兴趣,这时候,我们就会告诉孩子这个字读什么,甚至给他讲一下这个成语里有趣的故事。
这样的打牌游戏,持续了半年多,孩子不仅没有厌倦,还认识了上百个字。当然这些字都是她感兴趣的,我们是顺其自然。
如果你的孩子也在识字敏感期,好奇那些奇怪的图形所代表的意思,可以给孩子来一套。

孩子喜欢识字,我们特别开心。由于孩子在4-6岁时会进入数学敏感期,他不仅对数字感兴趣,还会对数字对应的数量感兴趣。
于是我们一并将《蒙氏数学贴贴画》也买了回来。
相对于坐在那里数指头,这套数学书更符合孩子们玩耍的天性。
比如里面有剪纸章节,孩子可以在剪纸的玩耍中,学习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剪下来的图形,锻炼了孩子的空间思维能力。
书中还有对称、规律、找不同等等,这些都是数学中重要的思维习惯,在玩耍中学习到这些思维,我女儿不仅不抗拒,还会每天吵着要我们陪着玩。
玩了几个月,我发现女儿对数学相关的概念特别敏感,而且空间、逻辑能力非常强。
如果想要锻炼孩子的数学思维,家长可以点击链接,为孩子备一套。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我是佑子爸,家有“小魔王”,我陪她一起成长,喜欢就关注吧~
往期精彩推荐:
这个暑假,带娃做这3件事,孩子长大会感谢你
班主任直言:即使穿同样的校服,也能看出“家境”的差距,很现实
心理学:若孩子喜欢这个颜色,内心可能缺乏“安全感”,要多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