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暑期悦读丨15本书助你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的必备素质,是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的基础和前提”。青年干部的理论素养,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兴衰成败。因此,青年干部上好马克思主义理论这堂“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真正学懂弄通马克思主义精髓和实质,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新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书单向大家推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磅丛书——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囊括顾海良、张雷声、肖贵清、王树荫、刘建军、张云飞、王向明等知名学者作品。近期最新出版了中国人民大学首批杰出人文学者沈江平教授的《理解史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院长臧峰宇教授的《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汪亭友教授的《理论是非辨与析》




马克思主义研究丛书

丛书精选近几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体现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一些最新成果。它们有的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究成果,如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基本观点研究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研究;有的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研究以及社会思潮研究的新成果,如关于社会主义的未来以及关于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多元主义等思潮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现状和趋势;有的是关于研究现实问题的理论成果,如生态问题、人的发展问题等,可以给我们思考和研究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以启发。


书名作者
理解史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沈江平

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

臧峰宇

理论是非辨与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

汪亭友 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丁俊萍(总主编:顾海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二卷(1949—1976)

王树荫(总主编:顾海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

肖贵清(总主编:顾海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四卷(1992年以来)

张雷声 袁银传(总主编:顾海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刘建军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刘建军

当代世界思潮历史主题探究

韩海涛

超越与回归: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研究

张晓萌

通往人的全面发展之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研究

张智

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王向明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张云飞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西方

黄继锋 等



理解史视域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
沈江平 著


该书旨在把握、阐释和反思历史唯物主义重建思潮,对历史唯物主义在不同时期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思考和回应,在整体叙述上遵循了“具体的总体”研究方法。在总体层面上,该书涉及第二国际主要理论家、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卢卡奇等人、法兰克福学派、莱尔因、文化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的重建观点;在具体层面上,该书重点阐释了新时期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世界体系学派、后马克思主义学派和有机马克思主义学派等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并对在重建思潮中呈现出来的经济决定论转向、文化转向、空间转向和生态转向等四种转向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该书还围绕历史唯物主义重建思潮在中国的思想面相进行了解读和反思。
该书启示我们不仅要关注人类社会发展的宏观进程,也要在宏观规律的指引下对时代的具体问题、具体领域以及极具时代特色的社会发展进行理论观照,揭示出历史大规律下的时代小规律,在守正创新中促进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创造性发展。


文本语境中的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
臧峰宇 著


马克思政治哲学文本对百余年来的世界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解读马克思政治哲学文本并生发其时代意义,要深思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生成语境与当代社会发展语境的异同,在语境转换的过程中实现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时代精神,这是当今把握马克思哲学文本的重要思想前提。该书基于马克思政治哲学原理,探赜文本语境中的思想史细节。作者揭示了马克思对苏格兰启蒙国民经济学文献的研读及批判、对法国大革命史的摘录和评注及其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学术思想关系,解读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莱茵报时期的著述》、《克罗伊茨纳赫笔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及其《导言》、《论犹太人问题》、《巴黎手稿》、《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早期政治哲学文本,在比较语境中阐释了马克思正义论的要义,从而展现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形成过程。


理论是非辨与析: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
汪亭友 等 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为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著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一段时期以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盛行的“普世价值”、“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了分析和批判,厘清了它们的表现、实质与危害,有助于我们澄清理论上的是非,廓清认识上的迷雾,对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著作的创新之处,是把社会思潮纳入学术研究范畴,突出学理性、理论性、政治性,既注重梳理思潮演变发展的主要脉络、代表性观点,又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对于政治原则问题、方向道路问题不搞折中妥协,划清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于思想认识问题晓之以理,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影响力;对于学术观点问题鼓励探讨,在切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旨在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四卷本)
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书架上架图书
全面呈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研究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凸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精神实质,从历史、理论和现实的结合上揭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体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昭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总主编 顾海良 本卷主编 丁俊萍


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该书对1919年至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运用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及理论创新、实践创新进行了系统研究,系统展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一次结合”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二卷19491976
总主编 顾海良 本卷主编 王树荫


1949年10月至1976年10月,中国共产党沿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这条主线,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开始了全新的探索历程,其中,既有凯歌行进的峥嵘岁月,也有挫折失误的曲折历程,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该书全面阐述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与经验教训,系统展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进程中的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
总主编 顾海良 本卷主编 肖贵清


该书系统地分析和研究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拨乱反正,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论述了在不断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分析了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四卷1992年以来
总主编 顾海良 本卷主编 张雷声


以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主题,集中全党的智慧,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该书主要对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至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以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
刘建军 主编


该书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联结起来,进行比较系统的打通研究。作者从理论上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一般关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作者分别从14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若干观点与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实践进行对接,并围绕二者的内在联系作了比较系统深入的阐述。这种研究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尝试。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刘建军 主编


该书选取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时间段,比较系统深入地研究了从江泽民到胡锦涛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义,概括了江泽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体系;论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论述新要求,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作用,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总结了改革开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转型发展的客观要求、基本过程和主要经验;探讨了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论述了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创新途径。

雄关漫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王向明 著


该书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丰富翔实的史料、深入系统的分析,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东方欲晓,到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困苦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苦难辉煌,从新中国成立后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风雨前行,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全面进行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勾勒出了一条清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百年流变的雄关漫道。该书是一本集理论性、史料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理论读物。


当代世界思潮历史主题探究
韩海涛 著


该书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社会思潮的流变为背景,关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当代世界思潮的重大主题研究,既吸收国内外思潮研究的新成果,也针对思潮研究的不足和局限,尝试性地运用主题研究方法探索当代世界思潮。通过对时代主题、实践问题和理论课题在当代世界思潮中的折射,将历史主题的理论架构与社会思潮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深化对当代世界思潮规律的认识与把握。该书遵循历史的主流与主线,对当代世界思潮的主动脉进行主题研究,是研究社会思潮方法的一次新的尝试。


超越与回归: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研究
张晓萌 著


该书以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为研究对象,立足政治哲学中的正义史语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展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的理论缘起、学理分梳和总体图景,力求在当代政治哲学思潮的影响和反思批判下,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做出阐释。在“超越”马克思部分,主要讨论经典马克思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马克思主义如何批判性地回应西方正义理论并构建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在“回归”马克思部分,站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批判性地对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正义理论、观点和立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看待和批判性地回应理论问题,探索将马克思的正义观以理论形态展现出来。


通往人的全面发展之路: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研究
张智 著


“人的现代化”,虽是西方学者于20世纪中叶率先提出的“旧命题”,但却是今日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直面的“真问题”。人的现代化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密切相关的。该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问题,梳理了马克思的人的现代化理论,描述了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客观事实、发展态势,总结了人的现代化的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经验,建立了人的现代化的动力模型,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和关联,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的现代化的学术话语和发展理念,归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的因果关系和价值导向,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推进人的现代化的解释模型和政策建议。


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生态文明
张云飞 著


该书立足于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制高点的唯物史观所主张的研究人类史和自然史辩证关系的“历史科学”的论域,按照唯物史观的实践视野、过程视野、结构视野、文明多样性视野和阶级分析视野等科学方法,提出作为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积极进步成果的总和的生态文明,是一种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并列的文明形式,是贯穿于渔猎文化、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智能文明等文明形态始终的基本要求,已成为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方向。只有在共产主义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才能最终使生态文明成为可能。在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连接生态文明的现实和理想的桥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西方
黄继锋 等 著


该书主要反映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观点,借此从一个侧面观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西方的运用、发展以及面临的挑战。全书共分十一章,分别介绍和评析西方左翼马克思主义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性质、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意识形态、阶级、异化、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及其走向、公平正义、社会主义观等问题的观点和争论。该书可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研究者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参考。


相关文章

·李捷、杨明伟、杨凤城力荐:中国共产党何以制胜?

·李君如、韩毓海、张志强力荐丨刘晨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出版

·燕继荣、杨雪冬力荐!《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出版






↓点点在看,不忘初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