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条微博引发的血案

拍老师 拍帮主 2023-02-21

各位晚上好。

话说,昨天咱发了条贩焦微博,然后一不留神就火了……


——请品鉴:

↑ 164万阅读,2.7K转发,对于咱这个5万粉的微博号来说,已经算是爆款了。


这条微博还有个来龙去脉。

话说前两天微博上有人挂着个病毒学博士的名头强行贩焦,

说自己间隔五天连续感染了两次,其中第二次还是新晋大毒王XBB~

由于“短期重复感染”这一招,

结结实实地戳中了大伙儿的死穴,

于是这哥们儿瞬间就火了……


然后呢,不出所料,强行豁胖,迟早是要还的,

这位冒牌博士被英勇机智的微博群众给识破了……

还因此上了《环球日报》可还行?

最后还被拘留了可还行?


——请品鉴:


——请再品鉴:


害,这件事情就说明了,贩卖焦虑是一门技术活儿啊各位~

技术不过硬就出来强行贩卖,是会被《环球》挂路灯的…是会进局子捡肥皂的。


而且吧,问题的关键在于,

短期重复感染这种稀松平常的小事儿,

有必要立个病毒学博士的人设来拿自己举例子吗?

有必要出动XBB这样的七阶大佬吗?

完全没必要啊……


且看咱信手拈来,一篇CDC EID的论文教各位鸵鸟做人:

7天重复感染,CDC官方盖章保真,全基因组测序实锤~

怎么样?这下《环球》和网警大人们抓不到把柄了吧?


原文传送门:https://wwwnc.cdc.gov/eid/article/28/11/22-1109_article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

CDC EID的文章都贴脸上了,

躺匪们居然还找得出刁钻的角度来洗地。


——下面就请各位开开眼界:


——以及,还有专门写长篇大论来蹭咱热点的(点击下图跳转原文):


那么下面统一给这几位没文化的二愣子上上课吧:


各位杠精请听好了,但凡要搞一项研究,必然要有个研究目的,

确立了研究目的,才能根据这个目的去设计适合的研究方法。


CDC EID这篇短文的研究目的,作者一开局就已经交代得很直白了~


——请看:

作者想要达到的目的,是证明(CDC和ECDC)现有重复感染的定义需要调整。

或者更具体来说,CDC执行的是“90天之内再次感染不计入重复感染”,ECDC执行的则是“60天之内再次感染不计入重复感染”,

作者认为这两条定义都有问题,

所以他们打算通过本项研究把问题给跳出来。


——请看原文:

正是出于这一研究目的,这项研究选用的研究设计,是靠着比对官方PCR检测记录,来找出重复感染间隔时间较短的例子,并靠着测序记录来实锤发生了重复感染。


那么作者的研究目的达到了吗?

显然达到了。

他们确实找出了一百来例间隔时间短于官方定义的,并且经过测序实锤的重复感染事件。


这也就是为啥他们要在limitations环节提一嘴coinfection(共感染)。

因为测序实锤并不能区分共感染和重复感染,

而如果是共感染的话,

则没法用来给CDC和ECDC的规定找茬儿,

毕竟共感染是上述规定里说好的例外情况。


但这并不是说共感染就是啥不值得焦虑的小问题。

恰恰相反,共感染是比重复感染更值得焦虑的大问题。


共感染现象的焦虑之处就在于,它是重组事件的前置条件。

而Omicron时代以来愈演愈烈的重组风潮,

正是共感染现象层出不穷的恶果。

比如当今风头最劲的毒王XBB.1.5,就诞生于共感染事件。


而且吧,所谓的coinfection,也并不是说两次感染事件必须同时发生,

而只是说两次感染事件的急性感染期有重叠~

所以这个共感染,其实归根结底,大多数还是重复感染,

只不过第一次感染事件的急性感染期还没走完而已。


下面再说说那个可笑的0.7%。


简而言之,是个人都知道法国官方PCR检测机制存在严重的under-ascertainment,重复感染更是要连续经历两把ascertainment bias。


所以谁会脑子被门夹了,用官方PCR记录去研究重复感染的incidence和prevalence???


什么叫做“不检测就没有”,你们心里难道没一点儿B数吗?


如果要搞重复感染发生风险的调查,

现成成熟的办法,是通过血清学抽查确定抗体阳性率,

然后通过超额死亡数反推出IFR,

两边一合计,就能建模估计出罹患率,

最后用罹患率推算出重复感染incidence。


细节懒得说了,下面有原文传送门: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2-30711-y


比如说,举个例,

咱这边经常搬运的牛津Aris Katzourakis老师,

当初就用上面提到的办法,靠着血清学抽查结果和超死数这俩关键数据,估算出了伊朗的罹患率,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算出人群累积重复感染比例。


——请品鉴:

(2021年10月就喜提全民15%重复感染……)


以上才是确定全人口重复感染比例的正确打开方式。


那么为啥CDC EID那篇小文章的作者不用这种打开方式呢?

很简单啊,正如上面所说,

他们的研究目的压根儿就不是想知道有多少人发生过重复感染。


他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拆CDC和ECDC的台,是为了找出经过全基因组测序实锤的短期重复感染特例,以证明CDC和ECDC对重复感染的定义有漏洞。


要是他们改用Katzourakis老师这一套,就会发现:

推算出来的重复感染数,很难找到对应的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于是也就没法把CDC/ECDC的定义给锤死。


所以上面各位二愣子,求求你们,

能不能别对着EID这篇短文里面随口一提的官方PCR检测的数字强行做口算了……


什么叫“不检测就没有”,你们心里难道没一点儿B数吗?

什么叫“不检测就没有”,你们心里难道没一点儿B数吗?

什么叫“不检测就没有”,你们心里难道没一点儿B数吗?


最后,由于法国最近没有靠谱的血清学调查结果,

所以暂时算不出来法国的重复感染风险。

但是没关系,这里咱们姑且借用海对面英格兰的数字来搞个旁证~


——请品鉴:

以上是LSHTM流行病学家Sebastian Funk老师基于ONS月度感染调查估算出来的英格兰累积发病率,

其中超过100%的部分,都可以粗略认为是重复感染。


——ONS的原始数据见下(需自行下载csv文件):

https://www.ons.gov.uk/peoplepopulationandcommunity/healthandsocialcare/conditionsanddiseases/bulletins/coronaviruscovid19infectionsurveypilot/previousReleases


——Funk老师的代码见下:

https://github.com/epiforecasts/inc2prev


——方法论见下(methods部分):

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2.03.29.22273101v1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说好的0.7%呢?




欢 迎 关 注

永久备份区(历史文章陆续上传中)

https://github.com/Paibangzhu/backup/issues

小蓝鸟

https://twitter.com/paibangzhu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eople/paizhaorushi

微博

https://weibo.com/pzxlbbz(微博小店有各种钉子户装备带货链接)




外 快 专 区

知识星球

https://t.zsxq.com/07c3Cnty5


三点几啦!饮茶先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