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变异毒株]2022年2月12日,Omicron最新情况汇总

拍老师 拍帮主 2022-11-05


❶ 前言

各位老铁晚上好。今天咱照惯例更新Omicron最新情况汇总。在正式开始之前,咱得承认一下,前两天的抢跑,又一次失手了……本来根据可靠的内线爆料,昨天晚上更新的最新一期UKHSA Technical Briefing里面,将会提及Omicron/Delta重组毒株,但是很可惜,抢跑翻车了……UKHSA一个字都没提但翻车原因吧,真的不怪咱家的内线,而是……可恶的抢跑党不止咱们一家~有其他抢跑分子把这消息捅给了神通广大的英国小报,于是Deltacron的传说,抢在UKHSA Technical Briefing发布之前重出江湖……
——请品鉴:

每日邮报:Deltacron原来是真的!已经粗现在UKHSA每周更新简报里面啦!
UKHSA:可去尼玛的吧,赶紧删掉拉倒,劳资直接憋预印本去




❷ 重组狂潮


正如之前抢跑的一样,

Delta/Omicron重组事件还在持续冒头~

截止今天已经发现了13组独立的缝合怪……


——请品鉴:

而在Omicron现身之前的接近两年时间里,
GISAID上现成的缝合怪,只有下面这些:
  • XA(B.1.1.7缝合B.1.177);

  • XB(B.1.631缝合B.1.634);

  • XC(B.1.1.7缝合B.1.617.2);

  • 英国某组未命名的B.1.1.7缝合B.1.617.2;

  • 以及韩国某组没命名的B.1.617.2缝合B.1.620。


虽然已经有十几起重组事件,

但目前为止,最大的一组也没有超过十个序列,

说明这些缝合怪的战力可能暂时不算太强,

还不足以掀起大风浪。

但这一点本来就是正常现象。

变异株憋大招,

是一场残酷的内卷,

千挑万选也不过是起步价而已,

相对来说,

居然有十几组缝合怪可以在残酷的体内适应性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被采样率不足5%的全基因组测序逮住,

并且上传到了GISAID数据库,

这已然很不寻常了~


并且,重组作为冠状病毒招牌的突变机制之一,

之所以值得关注,

主要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单独的缝合怪有多么可怕,

而是因为……重组机制本质上是一发wildcard,

是一种可以小概率实现跃迁式变异(saltation)的、

几乎无法跟踪检测的变异方式。

况且,Omicron一家三口全都是重组产物,

B.1.640一家两口也大概率是重组产物,

这些阴间变异株的存在,

其实已经证明了,

重组是一种有望通往大道的修炼法门~

(或者,相对来说,更司空见惯的抗原漂移反而多半没戏……)


具体到现有的这十几个例子而言,

我们已经可以粗略地归纳出,

Omicron和Delta的相互缝合,

通常模式都是Delta占据5'端(用人话来说就是上游),

而Omicron则占据3'端(下游);

两边的楚河汉界,

一般出现在非结构蛋白NSP14到刺突蛋白NTD结构域那一小撮地方……


——请品鉴(粉色方框就是重组热点):

这就相当于说,

新的缝合怪通常会继承Omicron的刺突蛋白(以及N、E、M等),

并继承Delta的大部分ORF1ab基因。

或者又可以相当于说,

缝合怪的免疫逃逸属性大概率会跟Omicron更接近,

复制等属性则有可能跟Delta接近~

(似乎不是啥好兆头……)




BA.2、BA.2、BA.2!


正如之前一直预报的一样,

BA.2已经在多个国家一桶浆糊,成为主流毒株~

具体来说,至少包括:

丹麦、印度、菲律宾、南非、瑞典、新加坡、巴基斯坦、奥地利、孟加拉、柬埔寨、格鲁吉亚、尼泊尔、挪威、卡塔尔和斯里兰卡。

其中最夸张的,莫过于南非……


——请品鉴:

↑ 暗搓搓地就飙到100%了可还行?


——然后丹麦也快封顶了:


而对于那些BA.2暂时没有一桶浆糊的地区,

增长率也异常稳定~


——比如说,美帝:


——再比如说,英帝:


——以及,法国:


——又及,加拿大:


不过,万事都有例外,

BA.2的问题上,

最大的例外可能是德国……


——请品鉴:

↑ 上图用的德语,

所以咱简单解释两句~

照惯例,纵轴是流行率,横轴是日期;

然后几种颜色的小圆点分别是:

  • Delta(蓝色);

  • BA.1(橙色);

  • BA.1.1(绿色);

  • BA.2(红色);

  • 以及BA.3(紫色)。


所以明显可见,

  • BA.2和BA.1.1增幅几乎打平手……

  • BA.3蠢蠢欲动……

  • Delta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❹ 代际间隔之殇


在上一次更新里面,

咱根据UKHSA和丹麦血清研究所的两份数据初步说明了,

BA.2的传染性可能比BA.1高25%左右

(请看这里:2022年1月31日,Omicron最新情况汇总


而事实证明,这个说法可能不算准确…

BA.2确实有相对于BA.1的增长优势,

但这一相对增长优势背后的原因可能不是传染性(以R0来表征),

当然更不是免疫逃逸,

而是最焦虑的一种可能性……代际间隔


——昨天UKHSA技术简报的原文,请品鉴:

摘译成人话:

BA.2的平均序列间隔是3.27天(95% CI: 3.09, 3.46),中位数序列间隔则是2.68天(95% CI: 2.50, 2.87);
BA.1的平均序列间隔是3.72天(95% CI: 3.62, 3.80),中位数序列间隔则是3.27天(95% CI: 3.17, 3.36)。
当然了,以英国拉胯的流调能力,UKHSA只能摸清楚序列间隔(原发病例到续发病例之间,发病时间的间隔),而没法直接确认代际间隔(原发病例到续发病例之间,感染时间的间隔)。所以还不能算绝对的实锤,但通常来说,序列间隔和代际间隔是高度相关的,几乎不会出现一个变短而另一个不变的情景……
总之,之前咱们已经简单提到过,代际间隔是决定病原体倍增速度的最主要因素,几乎没有之一;咱们也简单提到过,BA.1的代际间隔已经比Delta略微缩短了……咱们还简单提到过,代际间隔足以对非药物干预式防疫策略造成非常显著的影响,比如当年风风火火搞清零可惜中道崩殂的越南,就是针对代际间隔缩短,没能及时调整策略的负面典型所以……希望香港别重蹈越南覆辙呗~

——请看:


哦对了,说到香港和BA.2,顺便插播一句~咱很早之前八卦过的那种,清零地区被击穿之后,由于瓶颈效应而迅速催生新变异株的现象,已经在香港上演了……
香港独家限量版BA.2已诞生,比原版多出了一个刺突蛋白突变(I1221T)和一个ORF1a突变(T4087I),并且是截至目前BA.2演化树下第二大的拥有额外刺突蛋白突变的分支(第一大分支是发源于印度的南亚版BA.2+刺突蛋白G798DPango委员会已经收到上面两个分支的子变异株申请了~过不了多久,香港就可以跻身于拥有独门Omicron子毒株的列强队伍了
——请品鉴:





❺ 拉胯的单抗


关于BA.2(以及BA.1.1),
前几天冒出来一大波抗体中和测定的预印本,
并且互相之间结论都差不离,
总结总结就是:
  • 好消息——BA.2和BA.1有一定的交叉免疫保护;

  • 早就猜到的坏消息——BA.2的免疫逃逸能力跟BA.1差不多;

  • 出乎意料的坏消息——虽然免疫逃逸能力差不多,但欧美单抗届的独苗Sotrovimab,对BA.2基本无效


下面详八~

首先是交叉免疫部分,

请看哈佛大佬Barouch老师团队的最新预印本~


——请品鉴:

标题:

BA.1和BA.2之间类似的中和免疫保护
时间紧任务重,
咱直接进入一图秒懂环节~
——请品鉴:

↑ 图B是假病毒中和试验,所以照惯例,中和抗体水平跳水倍数可能偏小,咱主要看个趋势就行~其中,接种两针BNT疫苗后的血清,对BA.1和BA.2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相对于B.1株跳水23倍及27倍~
然后,接种两针BNT疫苗6个月后,

对BA.1和BA.2的中和抗体滴度双双跌破检出限……


最后,接种第三针后两周的血清,

对BA.1和BA.2的中和抗体滴度,
分别相对于B.1株跳水6.1倍及8.4倍~

四舍五入勉强算BA.1和BA.2打平~

图C则是8位感染过BA.1的病例,
康复期血清分别对原始株、BA.1和BA.2假病毒的中和抗体水平。
第一眼印象,
BA.2的中和抗体滴度相对于BA.1只跌了1.3倍,
似乎还不错的样子~
但仔细品鉴的话,
就会发现图C极为焦虑……

具体来说,
这8位康复者里面,
有7位已经完全接种过,
啊然后这7位的康复者血清,
对B.1的中和抗体滴度反而要高于BA.1(以及BA.2)……
亲……你们感染的可是BA.1啊!
为咩感染之后反而对B.1株的免疫保护更高???
(小声:原罪效应……)


然后啊,明明说好的8位康复者,

为啥数来数去只看到7个小圆点?


——元芳,拿放大镜来:

↑ MMP……

原来第八位,

也就是唯一没接种疫苗的那位,

他的康复期血清对B.1、BA.1和BA.2都毫无反应

而且按照Barouch老师的说法,

这位倒霉鬼因为重症肺炎在鬼门关逛了一圈才被抢救回来……

那么说好的症状越严重中和抗体水平越高呢?

为咩这位完全没有发生seroconversion……

这到底是因为小概率的seroconversion failure呢?

还是因为BA.1免疫原性低到令人发指呢?

又或者是因为其他什么更为焦虑的原因?

(比如说生发中心障害


以上预印本原文请看:

Comparable Neutralization of the SARS-CoV-2 Omicron BA.1 and BA.2 Variants

Jingyou Yu et al,

medRxiv 2022.02.06.22270533; doi: https://doi.org/10.1101/2022.02.06.22270533


接下来咱继续品鉴单抗拉胯的部分~


——请看:

哥大巨咖何大一老师团队的最新预印本一枚,标题:

Omicron各子毒株的抗体免疫逃逸属性

——咱继续直奔一图秒懂环节:

↑ 何老师版本的假病毒中和试验,

这次是B.1株/BA.1/BA.1.1/BA.2分别对阵康复者血清/Moderna两针/BNT两针/以及三针。

简而言之就是,

跟上面Barouch老师的结果差不多,

BA.1和BA.2免疫逃逸能力基本打平~


但是啊但是,

针对疫苗血清打平,

不一定等于针对单抗也打平……

(对躺平党们而言)最焦虑的结果来了,


——请品鉴:

把高亮部分翻译成人话:

BA.2对咱们测试过的19种单抗药物当中的17种表现出明显抗性,其中包括S309(Sotrovimab),而S309本来对BA.1和BA.1.1都有效。这一新发现表明了,现如今没有一种已获批的单抗药物足以针对Omicron家族所有的子毒株
不过,各位也不用为西方各国各地区权贵阶层担心啦~无单抗可用的境地,显然是他们没法接受的……就在何老师这篇预印本面世的第二天,FDA火速批准了礼来第二代单抗(LY-CoV-1404)的EUA申请~所以权贵们还是有特效药可用

(至于普通围观群众……再等等吧,现在还在产量瓶颈期呢)




❻ 血流成河图(误)


最后照惯例,

走几张疫情图表呗~

至于想看血流成河的就免了……

现如今各国triage技术越来越炉火纯青,

血流成河景象估计轻易看不到了。


——首先,南非,请品鉴:

↑ 南非下跌趋势放缓,

部分省份略有回升,

至于死亡人数……据说又双叒叕是校正回归

呵呵~


——然后,日本(BA.2接棒成功):


——以色列:


——丹麦(BA.2接棒成功):


——芬兰(BA.2接棒成功)


——加拿大:


——美国:


——土澳


——土耳其


——挪威


——最后,(发重了不好意思LO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