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转载]澳洲疫情连续暴涨,后续情况会怎么样?

拍老师 拍帮主 2022-12-15

大家好,最近土澳疫情完全失控,

后台有不少朋友在咨询。

但咱已经好几年没回过土澳了……

那边的具体情况,咱可能没法八卦得很到位,

所以今天咱搬运知乎朋友,

宾大学霸@will的精彩答案一枚。

(已经征得他/她同意原文转发,排版稍有调整,另外给一些黑话加了备注)。


篇幅较长,但写得确实挺好,

所以还请大伙儿耐心品鉴。


本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于2021年8月底发布在Will老师的知乎专栏,
详尽分析和评论了土澳当时防疫政策由清零转向共存的过程,
现在回头来看吧,
可谓条条命中。

第二部分则是Will老师昨天的新鲜作品,
重点论述了土澳(尤其是新州)的现状。



请先品鉴第一部分:

前情提要


魔力僧(拍老师的画外音:即土澳总理莫里森)前一段提出了免费(拍老师的画外音:免费=free=自由)澳洲的目标。
这哥们说70%的接种率澳洲就可以开始解封,
到80%就给你个更免费的澳洲。

配套威胁措施:如果接种率达到阈值,有的州还选择不解封,那就得不到中央政府的补助。

70%-80%的阈值哪里来的?

来源于Doherty Institute的模型(Doherty Modelling Report for National Cabinet 30 July 2021)。这个模型的推论有条件的,p22-42说的非常清楚,其中值得关注的是它建立於:
  • 病毒毒性一致假设(we will assume that the severity of Delta strains approximates Alpha strains)
  • 当前的疫苗有效性数据(P24-25)
  • 响应措施(Impact of public health response and bundled social measures on TP)
显而易见,即便是这个模型,也都没说我们打完疫苗就要完全躺平一点都不管了。
拍老师的画外音:所谓Doherty Institute,就是猫本大学和皇家猫本医院联合搞的一个研究所,以诺奖获奖大咖Peter Doherty老师命名。疫情期间土澳政府委托了Doherty研究所搞防疫策略相关的建模计算。具体可以看这里:https://www.doherty.edu.au/our-work/institute-themes/viral-infectious-diseases/covid-19/covid-19-modelling/modelling)

昨天(8月20日)的会议以后ALP站队的州长争议的也是这个事,
因为当初的模型开始的时间节点根本不是有大规模传播的情况。

悉尼/新州这样大规模增长这个模型还能套吗?

Doherty Institute自己人已经出来回答了,不能。

以上都是今天(拍老师的画外音:2021年8月21日)火热出炉的消息。

人家模型是从几个人感染开始预估的,
根本不是几百上千人感染医疗资源挤兑的起点:

“McCaw, who holds an honorary position at the Doherty Institute, said on Friday that NSW was "clearly" not in that situation.”


假设新州当前的疫情完全消失了,躺平会是澳洲/全球的更优解吗?

如果你相信casino是一个可以在未来100年内给你每个月提供稳定收入的地方,
以考虑躺平。
如果你去casino从来都是输钱的,
那就别想着躺平。

你说:老子有疫苗,要什么lockdown,要什么PPE,反正不会重症
病毒说:嘻嘻老子变异快。
你说:“老子感染过D614G了不会感染第二次。”
病毒说:“首先,你能感染第二次。其次Alpha/Delta/Lambda众小弟笑而不语,更多独家定制变异就在路上。”
我们都知道当前疫苗的效果没办法做到100%不感染,
病毒载量在确诊时对于Delta变种甚至载量都不会降低很多
目前的疫苗有用,
但是还做不到很多其他疾病疫苗打了大概率不发病不传染
(AKA:我们有渣护甲,但至少也是甲)


打了疫苗放任不管在今时今日看来更像是全民大养蛊,

按照病毒的传播节奏放任传播几乎等价于帮助病毒建立筛选机制,

筛出新的更能传播的变异。

这里如果你是乐观积极的人,

你会希望这个变异最终走向强传染低死亡的方向,

最后逐渐消失变成普通流感。


但是运气不好,你会获得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变异,

也许你家病毒没什么追求,只想大力出奇迹,出点Delta这种暴力毒株;

也许你家病毒想寻求别的突破,出点Lambda这种以巧取胜的病毒。


变异是一个随机的过程,病毒不会和政客谈判,

不会吃政客画的蛋糕,

它不会因为“我认为”和“我希望”按照你的既定路线走。

大家已经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的养蛊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变异,

下一个变异是什么,纯粹看你运气怎么样——


就算你有100%的疫苗率连小朋友和家里的狗都打上疫苗,

只要你想免费澳洲撤掉物理防御(全民PPE+Hard Lockdown),

都依然是这个结果。


不!我不信,你看很多澳洲公众号说美国都开放了,不是都好好的吗?澳洲为什么不能共存呢?

我简直好家伙。
澳洲很多公众号真的什么都敢编,
很多人也真的什么都敢信。
公众号的名字和文章我就不贴了,
如果有澳洲公众号是靠探店生存的,
此刻可以转别的business model,
而不是莫名其妙站台自己完全不懂的东西拖整个社区下水。
以下附赠CDC 7月27日的意见更新和最近research结果:


以上没有一条是建议大家不用戴口罩、

可以随便不管感染不感染这回事的,

所以各家澳洲公众号莫名其妙的臆想是哪里来的,

我也不知道。


目前很多国家赌开放,

然则开放的很多模型都建立于病毒不变的情况下。

后续如何,根本未可知。

人一段时间内不死病毒随便传播就无所谓了吗?

长线的健康影响呢?


但是,但是,继续封城很多旅游业/酒店要吃不消的呀


先搞清楚一个问题:
是封城导致的经济不景气还是COVID导致的不景气。

总有人出来说Lock down导致大量失业,
但是请问如果有疫情不Lock down你就不会失业了吗?
有Covid,就算你不lock down,
愿意来的人也寥寥无几(感谢正常人还是占多数),
保持病态的循环裁员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更不要说土澳的医疗资源主要基于政府,
带病上场不一定比较好。
这可真像极了危重病人要动大手术,
不去推敲手术细节以获得最大的治愈率,
反手给医生一记耳光说打麻药会有副作用——完全的本末倒置。

像NSW现在这种情况,脚趾头想想,
只要前几周及时Lock down哪里有这么多事情。


那你说应该怎么办


- Lock down,不要mock down

- 及时立法+扩大执法范围,而且明摆着有立法的事情,罚那些freedumb到底有什么难度?

- 如果这些freedumb持有的是澳洲签证而非PR/Citizen,内政部(AKA移民局)完全可以遵循公共利益条款(PIC)送它们回家。

- 继续接种疫苗,但是它应该作为所有防疫政策的“bundle”存在,它不应该和所有物理防御(PPE/Lockdown/Tracing)成替代关系。

- 与其这个时候宣传什么免费澳洲,你还不如多创造一点在家工作/疫情期间特有的机会,大部分电商送货都到一周以后了,你真的觉得会不能创造特殊时期的工作岗位?对部分行业的staff减税,提供足够的PPE的定期测试保护好澳洲的一线工作者。

- 真的要免费澳洲,等这一波过了(如果还能过的话),增加隔离点+管理好隔离酒店+登机前强制检测阴性+疫苗比什么都强。直到疫情可以被控制或自然消失。

- Click&Collect,除了已经接种过的老爷老奶奶/完全不会使用数码产品的老人家,所有人click&collect。根本不存在什么essential shopping,年纪轻轻的到底哪个shopping没办法线上完成的?(拍老师的画外音:所谓Click & Collect,就是线上购物,店家打好包,然后自行上门取货的一种购物模式)




下面终于进入第二部分:



大家好,大概在3个月前,我聊过这个问题。

那个时候,我说了无数次Delta不是最后一个变种,

谈了Long Covid。

也聊了180天的Doherty模型是不完整的。

(拍老师的画外音:全部命中了!)


As-is: 我们现在在哪里?


2021年12月1日的时候,我们州(NSW)在这里:

2022年1月8日,我们州(NSW)的数据是这样的:


首先,限制还是有的,昨天(7 Jan 2022) 紧急宣布的限制:


• 暂停非紧急手术 • 与此同时:夜店不准唱歌跳舞(但是婚礼不算哦)


暂停非紧急手术是和夜店不准唱歌跳舞在同一天生效了(摊手)。

此时医院的capacity是这样的(请注意看*小字部分)


我们的超市是这样的:

我们的消费(经济)情况屎崩成了这样:



增加限制真没有意义吗?


想这样一个问题:
大家说:lockdown没有用/不能再lockdown了/lockdown没意义。

这究竟是别人告诉你应该这样想,还是所有的客观现实告诉你这个结果。

你说Lockdown会造成消极的经济学后果,
但为什么没有lockdown,
所有人的消费模式都在表达同一个结果:
我们在自行Lockdown。

这是一个很简单,我一直在重复重复再重复的道理:
Lockdown并不是一切消极经济影响的源头,疫情才是。

我看到太多太多太多太多的无良抄袭公众号,
上来就是翻译一些正常受过点教育都压根不看的新闻,
有的受众看了还觉得很开心如获至宝。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不支持lockdown,
因为看太多的垃圾媒体,
莫名其妙就觉得lockdown大家都会完蛋了——大可不必。
我很想知道,
如果医院的capacity跟不上,
超市的供应链继续断裂,
实际消费水平跌破上一轮

Lockdown——那为什么不Lockdown?
既没有经济繁荣,
又不能保证健康,
这是一个任何理性人都不会选的选项。
如果我们行动的更早一点,
我们也许可以不用Lockdown,
但是现在我们其实已经在De facto Lockdown了。

哦对了,Lockdown和解封转换成政策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

即便Lockdown,并非永久不出来了,
涉及细节也不是everything or nothing的事情。
你说如果英国这样叫解封,
那新加坡这样还算解封吗?
日韩呢?国内呢?
明明所有的限制都是色阶,
却莫名其妙的变成了黑白取舍。
实在大可不必。

我希望大家能有critical thinking,
选择正确的,而非盲从。


哎呀都是轻症啦,无所谓啦,你看没几个人死的呀


因为得了COVID死亡根本不是COVID最坏的结果,从来都不是。

某笔记类社交媒体上的呼声归结一下就是:

“还没有重感冒厉害,怕啥,躺平躺平。”
“阳了阳了,没事没事,就是味觉没有了。”
“中招了,有点难受但没有死,发了热也退下去了,好开心。”

如果你以这些作为参照,得出结论是:得了没事。
那各大大学的research都可以停一停了,
因为没必要继续搞了,
光看某笔记社交媒体就好啦。

我希望大家能审慎的看待这些个例,因为:

1. 幸存者偏差 :重症、死亡的人不会自拍,没办法说话,你看不到,但是以固定且不小的比例存在。

2. Long COVID:因COVID直接导致的死亡并非最坏的结果,无数的学者/专家都有聊过long COVID——长期存在的症状何时消退/如何治疗至今没有很好的答案。作为土澳Medicare管一切的世界来说,未来支出会有多少、资源占用几何,尚未可知。一个偏远地区的居民看GP都费力,有long COVID能获得足够的医疗资源吗?未可知。

3. 医疗过载:我们并不生活在一个没有其他疾病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不是COVID or nothing,有人会要生孩子,有的人会突发心脏病,有的人有漫长的慢性病需要控制,有的人有先天疾病需要定期就医,有癌症病人等着手术。医疗过载的意思不单单是“没有人力物力治疗COVID病人了”——很糟,有更多的COVID病人会死,没错;更糟的是很多原本不那么致命的疾病/突发状况因为无法及时获得医疗资源而变得致命,它并不单单面向COVID病人,死亡很公平的面向所有人。

4. 救救孩子:你知道这一轮医院里现在有多少小朋友吗?


To-be:我们应该怎样安全的走出来?


推荐阅读OzSage的分析:


以上讲了两种可能的情况: 
1. 任何限制不做改变,无任何干预->灾难性结果,医疗挤兑。
 2. 进行“vaccines-plus ”限制,减少新增病例,包括:

OzSage喜欢推一些折衷的方案。
强调教会商家/雇主营造一个“空气安全”的环境,
包括打疫苗、戴合适的口罩(N95)、空气净化器及空气流通、追踪病例(TTIQ)。讲求用物理手段隔绝病毒。

如果真的对Hard Lockdown有什么心理阴影,
这应该是所有限制选择里最合理的方案了。
我觉得这里有两点是大家(尤其是商家)可以借鉴的:1. 戴好N95(全棉口罩/外科口罩+室内高密度人群/长时间停留需要注意风险) 2. 保证空气流通+上净化器

我可以看到这些意见能被其他paper很好的支持(fact check ✅) 真的要social,
室外比室内安全,
人少比人多安全,
保持安静比唱唱跳跳安全


就政策而言,如果需要Lockdown,就该Lockdown。
需要增加Restriction,就应该增加Restriction。
政策应该跟着科学走,
彗星上有没有矿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彗星如果撞地球的话大家必死无疑。抱薪救火,
烧的最后肯定是自己。


你不喜欢这样或者那样可以走呀


摊手,像我这样没有存在感的文章,
也就拍老师这种学术挂的会感兴趣,
(拍老师的画外音:Will老师太自谦了……)
但没想到有的人非要强行来Q我。


话说,我想问问。
好像“所有人只允许有一个想法”,
不是土澳的价值观吧?如果所有生活在澳洲的人真的只能有一个想法,
那为什么会有Shadow Cabinet?
还要什么Auspol?要什么TPP?为什么要有媒体?为什么要投票?
反正拿到什么就支持什么不是吗?说这话之前要不要先把Reddit和Twitter让Telstra禁一禁,
不然有人可能会不小心表达不一样的观点然后不小心拿过万赞呢。按这逻辑我们NSW应该是没有CHO的,
因为Dr Chant经常出不太一样的意见。
明天建议通知她离职一下,
这职位就让小王接了,
毕竟小王什么都支持。我不懂,一边说着专横独断有多糟糕,
一边反手就开黑:有不同意见的都给我滚。就仿佛像在说我不喜欢中英夹杂的人,因为真的好low。有什么“奇思妙想”可以自己发嘛,
但是不用Q我,
Q了也变不成对的,我不感兴趣呢。




以上,

转载完毕,

各位觉得Will老师讲得不错的话,

不妨移步知乎去给他捧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