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求职] 李鹏辉:翻译学博士

翻译跨学科研究 翻译跨学科研究 2022-04-24





李鹏辉


北京语言大学翻译学博士



语言组合:汉、英

求职意向:高等院校

意向城市:北京、天津、大连、沈阳、青岛

求职岗位:教学科研岗(翻译方向)

电子邮件:471240413@qq.com



个人简介


李鹏辉,女,1987年3月出生,辽宁鞍山人,中国共产党员,北京语言大学翻译学方向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典籍翻译,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主要学术兼职有:担任《翻译与传播》学术期刊总编助理,2019年至今担任《翻译中国》(Translating China)的编辑和校对工作。获奖:首届“外研社杯”全国高校外语学科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20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021年1月入选“2020年北京语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


科研成果


1.三国戏的译介与译者行为阶段性特征研究,《中国翻译》(C刊),2020年第3期,第一作者;

2.民国时期《三国演义》群体译者行为研究,《外语研究》(C刊),2020年第4期,第一作者;

3.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19世纪英译群体行为研究——以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为例,《外语学刊》(C刊),已经录用,将刊发于2021年第3期,第一作者;

4.元杂剧对外传播中译入与译出比较,《翻译与传播》,2020年第2期,独撰;

5.Chunyun—AChinese Specific Culture Phenomenon, Translating China, 2019年第2期,独撰;

6. An Observationfrom Zaju Renderings on Three Kingdoms, Translating China, 2020年第2期,独撰。


科研项目


1. 参与省级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G16ZXGZA010),结项

2. 主持校级课题“中华经典外译语境下的译者行为研究——以《三国演义》英译为例”,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9YCX063),结项。


博士论文

题   目:《三国演义》英译中的译者行为研究

关键词:《三国演义》;英译;译者行为批评;角色

摘   要: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为我国对外传播事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也对中国古典小说英译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论文以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全译本、节译本以及片段译文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三国演义》英译的译者行为。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研究视角,从翻译内和翻译外两个层面考察《三国演义》在英语世界的文化之旅,在文本内层面,深入探寻文本内部的微观翻译策略、改写方式、叙事结构、修辞特征;在文本外层面,将《三国演义》英译文置身于宏大的社会历史环境之下,探寻群体行为的共性特征以及不同译者个体行为的差别,剖析影响译本生成和建构的社会历史文化因素。

本论文通过对《三国演义》百年英译文献进行梳理,对不同社会历史时代和不同文化身份译者的《三国演义》译介成果、翻译目的和动机、翻译特征以及译本接受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研究,从历时演变和共时差异两个角度聚焦《三国演义》英译的译者行为,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译介环境、译者的“社会人”角色、译介目的、译介策略、译介效果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译者群体行为之间存在互动性和共同性。《三国演义》英译的译者群体从早期的传教士或外交官等业余汉学家逐渐转变为专业汉学家,三国故事也由最初的基督教传教的副产品逐渐转变为专业汉学家的译作和学术著作。译者角色的转变影响了文本的选择和译介目的,译文以道教、神话、戏剧和中国文学史为翻译载体,从不同侧面再现了《三国演义》这部古典小说的文学性和史学性,为当今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借鉴。在翻译外层面上译者群体亟待重建中国文学史的西传谱系;在翻译内层面上,译文通过语言层面的“转译”和“互文”来实现群体之间的互动,研究视角由重考证向重义理转变,《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在译入与译出翻译环境的更迭中逐渐得到肯定。

第二,文本研究与译者行为研究相互印证,译文中介风格的特色与各自的历史语境、译者的身份、角色的转换密不可分,与译者行为“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相照应,译者角色呈“语言人-社会人”的连续统渐变模式。译者作为翻译行为的主体,为了使文化意象在目的语中实现语用的最大关联,可采用转换顺应、释义顺应和直译+注释顺应的翻译策略,从而减少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亏损,译者的行为在实现原文作者的意图和满足译文读者的期盼中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最终在宏观层面上实现“和合”文化。

第三,个体译者兼具译者、学者和作者的角色,三种角色不是完全割裂,而是处于“译者-学者-作者”这一动态的连续统中。译者、学者和作者的角色分别通过附翻译、厚译和创造性改写得以强化,角色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动态变化旨在缓解目的语读者对异质他者的文化焦虑。译文由编译、改写、阐释的归化方式逐渐转变为贴近源语意义与风格的异化方式。译介形式、译介策略、译介效果是译者的多重角色与历史语境双重制约的产物,译者在评论人、读者和学者的角色变换中有着各自不同的行为倾向。



借您一双慧眼,送您一匹千里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