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宝法王 | 修持佛法不是压抑情绪或烦恼

噶举法幢 2024-04-06


时间﹕2011年7月18日

地点:美国纽约州屋士达市 

来源:大宝法王官方中文网



梵文的「法」译成藏文是「却」,就是改变调伏的意思。佛法的意思就是「改变」。我们不是要改变外在,是要改变内心,尤其佛法的本质就是一种无害或者不伤害,现在常被译成非暴力。佛法本质就是寂静安乐,透过修持佛法,得到寂静安乐,这是法的目的。从涅盘的角度来说,究竟寂静就是涅盘,这必须透过断除各种二障烦恼,最终得到的涅盘,这是我们这里所谓「寂静」的意思。


断除十恶,十恶在身体有三种:杀、盗、淫,语言上有四种,心上有三种,总共十种。身体和语言上的不好可以说是造恶业,恶心上的三种贪、嗔、痴的恶念,不能算是直接恶业,因没有直接造作杀业或辱骂诋毁,但心上的贪、嗔、痴却是各种恶行的种子。


事实上,并非不骂人、不打人了就没有恶业,如果你的内心如火一般燃烧,这样不行!不害他人、非暴力,不仅是不伤害他人,也不要伤害自己。当嗔恨心起内心如火一般在燃烧,这就是伤害自己。如果心中还有火,怎么会寂静?内心要能寂静,就要从降伏自心、断除心上的贪嗔痴开始下手。


在制服烦恼时,若不好好理解其道理,有时反而会造成心理疾病。如果将嗔恨压抑在心中,想说「我是修行者,不能生气」把气都压抑在心里,反而造成很多痛苦,这时候可能连上师都帮不上忙了。因此很多心理学家、心理医生会劝告要把心中压力释放出来,否则会生病。因此我们要了解忍辱调伏与压抑情绪这两者是不同的。


我们知道修持佛法不是压抑情绪或压抑烦恼。但在要生气时先想想,「为什么我喜欢生气?」知道嗔恨不好,「为什么老是生气,为什么慈悲总是被我们晾在 一边?为什么我会变成这样子?」要跟自己的心好好做个研讨,不要放纵你的嗔恨心,任它要生就生,慈悲心却是怎么都生不起来。嗔心和慈悲不可能同时升起。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如果当自己越能透过理性思维烦恼的过患和慈悲的具善时,会发现烦恼越容易被对治。懂得理性面对自己烦恼的人,像是有力的人,他有工具、武器,可以更好制伏敌人;但没有理性就像是徒手打战的人,没有大力量。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另一个主题。讲到佛教,让我想到「版权」这观念,尤其是美国。但若把菩提心、慈悲心把缘起性空都标示成只有佛教徒可以用,这很怪异也行不通。因为「万法的本质是每个人与生具来的」不能说只属于某种人,但很多人太注重版权「这是我的,我的!」反而让我 们的执着变得更多。佛法说空性有二十空,若把空性也变成版权,就会有第二十一个空,是「版权空」—版权的空性。


一切佛法无论是三乘、三藏或三学归纳来讲,整个佛法的重点就是降伏我们的心。也就是把闻思修或三乘当成工具。「乘」就是一种责任。


 对自己负责是小乘,

 对他人负责是大乘,

 具备更大承担力时就是密乘。


 或可说是「诸恶莫作」是小乘,

「诸善奉行」是大乘,

「自净其意」是密乘。


「自净其意」就是密乘,这「密」已经讲太多,不再是秘密。在此解释一下「咒」:就是「护心」,在心意上去持诵,重点在透过心上的修持,去转化凡夫的贪执。这种心意上的修持是内在的,并不是外在的仪式,这点非常重要。事实上在心上修持最重要。


很多人密咒乘越修,贪执越重,例如小乘修行者持居士戒或出家戒,最多三衣钵具,但随着往上修持,东西越来越多,铃杵都有了。但其实这是不对的,真正修持是东西越来越俭朴,心却越来越丰富、愈来愈有进展。




圆满佛陀意趣的步伐 

一步也不可延迟退转

关注我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