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演变​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演变



摘要:话语权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
话语权表现为一定的话语体系在获得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所自然产生的使人信服的权威力量。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演变经历了

马克思克思主义诞生、

在艰难斗争中话语权的初步生成、

话语权的掌控并在全世界范围传播的曲折过程。

厘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发展脉络,对

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变化




话语权通俗地说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仅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话权、发言权,亦即说话和发言的资格和权力。话语权表现为一定的话语体系在获得广泛认同的基础上所自然产生的使人信服的权威力量。一方面,话语权是自然演进逐渐形成的一种“软实力”,是主体的自愿服从;另一方面,话语权一旦生成,就会成为主流的价值尺度,产生广泛的、强大的吸引力和魅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演变经历了马克思克思主义诞生、在艰难斗争中话语权的初步生成、话语权的掌控并在全世界范围传播的曲折过程。厘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发展脉络,对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前奏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884年10月29日恩格斯在《致奥·倍倍尔》的信中,他称第一国际时期爆发的巴黎革命是“国际共产主义的摇篮”。1920年,列宁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一概念,此后这一概念被广泛使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它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而产生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同时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首先,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无产阶级的出现是其诞生的经济条件。14至15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从16世纪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各国逐步发展起来。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社会化生产迅速发展,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提高,而工业革命不仅仅是生产力的社会性革命,同时也是生产关系的大变革,其表现之一就是无产阶级的激增。正如恩格斯所说:“工业革命创造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但是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前者的产业工人阶级。”[1](516)


其次,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与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是其诞生的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却没有使工人的经济条件有所改善,反而更加恶化并不断两极分化,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和产品,不为无产阶级所占有,而为资本家所占有,这就出现了一个根本的问题:生产已经社会化,而生产资料和产品却没有社会化,反而被私人占有,并且这一社会矛盾不断加深,致使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不断尖锐化,使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烈。这种反抗性的斗争由最初的自发形式发展到了工人自觉联合争取工人阶级权益的斗争,欧洲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再次,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潮的出现是其诞生的思想条件。19世纪工人运动经常遭遇失败,归根结底是由于当时工人阶级没有认清自己的使命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同时,也由于他们没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学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资产阶级压迫、剥削下,想要脱离资本主义的魔窟,追求理想社会;他们批评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描述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但空想社会主义是从抽象理性而非从实际出发,不研究生产方式的辩证运动,他们不可能正确认识社会变革的力量和现实道路。空想社会主义虽存在缺陷,但却为日后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提供了许多思想材料。


(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在资本主义社会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欧洲工人运动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并结合实际进行科学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完成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之后,就开始清算形形色色反动的、保守的或空想的社会思潮,并梳理自己的思想,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将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着手建立国际无产阶级政党做准备。考虑到工人运动的实际情况,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有的革命组织入手开始建党的工作。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正义者同盟上,正义者同盟是德国无产阶级第一个独立的政治组织,1936年在巴黎建立后发展成以工人手工业者为主的秘密性质的团体,不断在法国、瑞士、德国等国组织工人罢工。为了从思想上改组正义者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工人斗争的必要性,在1947年6月的伦敦改组大会上,他们提议并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同时以“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新口号。共产主义者同盟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政党。


1847年11月至12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伦敦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批准了经过马克思修改的新章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大会上阐述他们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获得了大会的赞许,同盟委托他们起草同盟纲领。1848年2月,此纲领以《共产党宣言》为名首先用德文在伦敦发表。《共产党宣言》不仅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而且是无产阶级政党“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2](5),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灵魂”,它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同时也标志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的的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初步生成


(一)第一国际与马克思主义指导


19世纪中期,随着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尽管1848年欧洲范围内的民主革命失败了,但仍然动摇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各国经济迅速增长,无产阶级的队伍也不断壮大。资本家阶级一如既往地剥削着工人的劳动成果,工人阶级的贫困现象更加严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世界,加深了殖民地人民的苦难,激起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欧美的工人运动经历数十年的低落再次高涨起来,欧洲各国工人相互支持,并与民族解放运动相呼应,形成了与资本主义斗争的新局面。


马克思和恩格斯密切关注着欧美工人运动,为维护各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和促进工人阶级的国际团结做了大量工作。1864年,马克思受邀参加英国工人声援波兰的起义大会,会上经过讨论,成立国际工人组织。10月国际工人组织的委员会公布,正式成立国际工人协会,马克思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第一国际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路线,高举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伟大旗帜,积极开展工人运动,把国际工人运动引向联合斗争的新阶段。


(二)话语权的初步生成


第一国际成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与此同时,工人运动遭受着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和派别的干扰。为了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国际内部开展了反对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等非马克思克思主义思想的斗争。


首先,反对蒲鲁东主义的斗争。蒲鲁东是在19世纪中期欧洲工人运动中有较大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早在40世纪后期,马克思就批判蒲鲁东的错误理论,但其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并未消除。蒲鲁东主义主要反映资本主义急剧发展中濒于破产的小资产阶级的心理和愿望,主张通过和平改良的方法建立一个生产者组成的无政府社会,主张无产阶级不要组织政党,不要进行夺取政权的斗争。在国际内部,马克思主义同蒲鲁东主要围绕着关于国际的性质、组织的原则问题,关于工人解放的道路问题,关于如何对待民族解放运动问题,关于所有制等几个问题展开斗争。通过布鲁塞尔代表大会,在国际内部确定了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原则,从根本上否定了蒲鲁东主义,从而标志着第一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完全战胜蒲鲁东主义。


其次,反对工联主义的斗争。工联主义形成于19世纪50至60年代,是当时英国工会所推行的路线和政策,英国工会联合会的出现最初体现了工人运动的进步。但在事关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重大理论上和实践问题上,工联的领袖们却坚持工联主义的错误路线,崇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主张劳资合作和阶级调和,反对进行阶级斗争和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形成了工人运动中工人贵族的改良主义浪潮。在国际内部,马克思主义对工联主义的改良主义和对外沙文主义进行了严肃的批判和斗争。


再次,反对巴枯宁主义的斗争。巴枯宁主义继承和发展了蒲鲁东主义,在理论上对抗马克思主义,在行动上组织阴谋集团,妄图分裂和瓦解第一国际,成为第一国际后期的主要危险。巴枯宁主义深受蒲鲁东无政府主义的影响,认为剥削社会是破坏人类自由和团结的根本原因,必须进行革命以摧毁一切以国家为中心的统治和权力,必须废除一切国家,财产也是必须摧毁的目标。而消除财产就必须要废除继承权,并以此作为社会革命的起点。革命由一个少数人组成的秘密团体依靠群众进行自发暴动来实现,并反对除了他称为“社会清算”的暴动之外的一切政治运动。为了从思想上进一步清除巴枯宁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论权威》、《行动中的巴枯宁主义》等著作,系统而深刻地批判了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巴枯宁主义者在工人运动中的分裂行径越来越不得人心,日益成为脱离工人运动的小宗派。


第一国际在马克思、恩格斯的领导下,同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流派进行了长期和艰苦的斗争,通过这些斗争,加强了工人运动在马克思主义原则基础上的团结,同时马克思主义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工人运动的支持和拥护,马克思主义初步确立了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



三、话语权的掌控


(一)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直线地、平顺地发展的,特别是在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变动时期,马克思主义遇到了各方面的挑战。关于马克思主义命运的论争也以各种方式出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资本主义垄断趋势加强,劳资矛盾不断加剧。工人运动经历了巴黎公社革命失败低落之后,在这一时期重新高涨。然而,马克思主义却遭受重大的考验。


首先,马克思主义与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潮作斗争。国际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但是,由于各国工人运动刚刚开始复苏,各国历史条件也存在差异,加上一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分子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潮在在工人运动中流行开来,以资产阶级世界观和假社会主义来对抗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发表了《哥达纲领批判》,批判了拉萨尔的伪社会主义,指出其“铁的工资的定律”掩盖了工资的实质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指出工人阶级为了求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雇佣劳动,分析了工人阶级之外其他阶级的重要性,清算了拉萨尔的机会主义在德国的影响。同时,马克思也对杜林主义和“苏黎世三人团”进行了批判,指出杜林的哲学是以庸俗的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折中主义,他们鼓吹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反对科学社会主义。“苏黎世三人团”屈服于反动政府的压力,宣扬投降主义路线,主张把党变成一个资产阶级的改良党。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通告信》,彻底批判了“苏黎世三人团”的右倾机会主义,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革命的道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实现自己的解放。而三人团的宣言彻底抛弃了阶级斗争学说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学说,陷入了投降主义的泥坑。


其次,马克思主义面临以伯恩斯坦为首的修正主义的巨大挑战。19世纪美末8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各国社会团体纷纷建立,工人阶级政党要求加强国际团结、共同反对资本主义的愿望日趋强烈,建立新的无产阶级国际组织的条件日趋成熟。1889年,在巴黎国际社会主义代表大会上,第二国际应运应时而生。然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国际内部出现了新的成分,右倾机会主义、修正主义开始蔓延。国际工人运动中的机会主义开始宣扬社会改良主义,公开要求“修正”马克思主义,他们借口时代变化,打着“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教条主义”的旗号,散布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提出全面修正马克思主义。伯恩斯坦是其主要的代表。修正主义的出现引起了党内很大震动,同时引发了马克思主义者反击修正主义的斗争。德国党内对伯恩斯坦的修正主义的批判,拉开了各国党反击修正主义的序幕。论争中通过的决议指出,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阶级斗争的立场,认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只能是他本身的事业。与此同时,其他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加入了反对修正主义的斗争,列宁同修正主义在俄国的变种——经济主义和孟什维克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各国党同时进行了反对资本主义、军国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斗争。


马克思和恩格斯与各国马克思主义者一起,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作坚决斗争。通过斗争,不仅捍卫了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加强了其在各国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更加坚定了工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不断结合,并坚决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作斗争,使马克思主义超越了欧美国家,向全世界范围传播。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不仅在德、法、英、美等工人运动高涨的国家传播,还在意大利、荷兰、东欧、拉美等地广泛传播。尤其是指导俄国和中国分别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不断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各国无产阶级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实践的指南,不断推动工人革命运动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李小柱(1990-),男,吉林长春人,2013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


文章来源: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03)


终审:“科社共运动态+”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