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摘要:目前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深入研究还不够。 
通过
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生成的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发展逻辑的深入挖掘可知,
马克思恩格斯在

对工人互助组织的深入考察、

对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刻揭示,

以及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深入考察和指导的过程中

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著名论断,
对国际主义思想进行了宝贵的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
形成了国际主义思想的完备体系。

当前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恩格斯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中国共产党充分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根据当前历史条件构建出了新时代的国际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的发展和完善必将进一步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为回答“世界之问”作出新贡献。

关键词:国际主义;生成逻辑;主要内容;现实启示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将“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党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1]21 总书记明确要求“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1]21。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回答“世界之问”的大党担当。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意蕴丰富、内容深刻、影响深远,然而,学界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的挖掘尚不充分、系统。有必要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高度对新时代的国际主义思想进行深入挖掘,推动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展现出其世界历史意义。



一、研究现状与问题


国际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这一理论原理及其实践,在实现共产主义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有关国际主义的研究曾是政界和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一度陷入低潮。为了消除“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概念被滥用、被扭曲的不良后果,1992 年党的十四大删除了党章中关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提法,国际主义的研究也随之进入清冷状态。虽然之后长期不提“国际主义”,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否定国际主义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不断为国际主义开辟新境界,注入新内涵。通过查阅知网近十年的研究成果可知,目前学界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比较少,对此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成果也较匮乏。


梳理以往的研究成果可知,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研究主要包含了三种不同研究路径下的国际主义思想研究,主要包括:基于经典著作的国际主义研究、基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历史经验的国际主义研究、基于马克思国际关系学科领域的国际主义研究。就国内学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研究现状而言:学者们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生成发展、主要内容以及现实价值的研究还不够,研究的系统性有待加强,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进一步厘清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和主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1]18 在新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进行了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本文旨在通过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和主要内容,探究其对新时代国际主义思想的现实启示,进一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意义。



二、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国际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创立唯物史观,揭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


(一)实践逻辑:对工人互助组织的深入考察


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前,马克思、恩格斯对西欧工人互助组织进行了深入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的国际主义思想得以形成。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工人开始组织行业工会,开展经济罢工,“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工资”[2]40。工会组织的发展说明工人阶级组织性的增强,“工人有时也得到胜利,但这种胜利只是暂时的。他们斗争的真正成果并不是直接取得的成功, 而是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2]40。1840 年,恩格斯在《手工业者联合会》这篇通讯中公开支持手工业者反抗剥削压迫结成互助团体,为维护自身权益采取的联合行动。根据对欧洲各国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研究,恩格斯在1843 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的进展》作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共产主义不是英国或任何其他国家的特殊状况造成的结果。”[3]恩格斯以自己的论断预示了共产主义的国际主义本质,即共产主义是基于现代文明国家的一般情况为前提所必然得出的结论,不是某一个国家无产阶级的特殊事业。经过对工人运动的实际考察,马克思也认识到了联合对“现实的共产主义行动”的重要性,他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当法国社会主义工人联合起来的时候,人们就可以看出,这一实践运动取得了何等光辉的成果。”[4]232 这充分肯定了蕴含在共产主义手工业者内的“人与人之间的兄弟情谊”。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讲:工人“表现出了对从他们的合作中所产生的那种‘巨大的’‘不可估量的’力量的非常全面而充分的认识”[4]273,他们“并不认为用‘纯粹的思维’就能够摆脱自己的企业主和他们自己实际的屈辱地位”[4]273,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用“纯粹的思维”代替现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倡导无产阶级联合作战以反抗资本主义的原则。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虽然他们分散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4]435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西欧工人联合会的深入考察,认识到各国工人联合的巨大力量,摆脱了仅从思维层面和批判角度谈论工人解放问题的窠臼,为进一步认识各文明国家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奠定了基础。


(二)理论逻辑:对历史唯物主义和世界历史理论的深刻揭示


首先,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归根结底决定着人类是否能够实现解放,也归根结底决定了世界范围内“普遍性的”革命联合体的构建。物质生活的生产力决定着人们“创造历史”的前提,也决定着人类是否能够获得“解放”,“‘解放’是由历史的关系,是由工业状况、商业状况、农业状况、交往状况促成的……”[4]52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用刚形成的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史前史各种“联合方式”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生产力的发展是工人联合的前提。随着生产的发展,大工业兴起并且创造出突破“地域性的联合”的必要手段,比如“大工业城市和廉价而便利的交通”,使具有相同现实遭遇和未来诉求的个人成为“有组织的势力”,从而联合起来,形成超越地域和民族界限的“世界性联合”。


其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一切阶级冲突的根源。世界历史的发展不仅扩大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范围,而且加剧了劳资双方矛盾的激烈程度。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具备世界性,这势必会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对抗和国际联合。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广泛的国际交往使得工业比较不发达的国家也产生了类似于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的矛盾。“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消灭了“地域性的共产主义”[4]538-539,使得“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4]539 的无产阶级成为实现“世界历史性”的共产主义的革命力量。资本主义在开创世界历史的过程中,在不自觉地为新世界准备物质前提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为自身造就了无产阶级这一掘墓人。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先进性和世界历史性决定了无产阶级必定要取代资产阶级创造世界历史的主体地位,成为世界历史的真正主体。


最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体现的是剥削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对立和冲突性质,并且这种对立和冲突是不可调和的。资本的逐利性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蔓延,也使得阶级、民族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扩展到世界范围内,要真正铲除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必须消灭私有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以消灭私有制和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为目的的,是阶级斗争历史上最后的斗争,正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所说:“无产者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4]679 而“占有只有通过联合才能实现,由于无产阶级本身固有的本性,这种联合又只能是普遍性的,而且占有也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得到实现”[4]581。无产阶级通过阶级革命和普遍联合来占有生产力总和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实现。


(三)发展逻辑: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深入考察和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同工人运动的结合,并在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深入考察和指导中进一步深化。


1846 年,为了与西欧工人团体建立广泛的联系,他们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通讯委员会与各国工人团体的联系中,马克思、恩格斯受邀改造正义者同盟这一国际性的工人组织,将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取代了反映正义者同盟空想社会主义观点的旧口号“人人皆兄弟”,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1848 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建立。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阐明了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和社会革命的普遍性,这是各国共产主义者和无产阶级保持政治上、思想上一致的共同基础,是他们国际联合的根本条件。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视为“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2]50,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战斗口号写进《宣言》,在全世界树立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光辉旗帜,而且坚持将“整个无产阶级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2]44 作为共产党区别于其他工人政党的标志之一。1848 年革命失败之后,马克思根据各国工人特别是巴黎工人六月起义失败之后,遭到欧洲反动派的联合镇压的事实,得出结论说:“只要工人还是奴隶,匈牙利人、波兰人或意大利人都不会获得自由!”[2]104 仅有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是不够的, 无产阶级必须同被压迫民族结成同盟,才能取得阶级解放和民族解放的同时胜利。除此之外,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革命经验还提出了工农联盟思想,阐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和可能性。1864 年,第一国际成立,马克思、恩格斯开展了反对蒲鲁东主义和英国工联主义的斗争,“成立国际是为了用工人阶级的真正的战斗组织来代替那社会主义的或半社会主义的宗派”[5]367,形成一个“世界各国各无产阶级政党的联盟”[5]399,以团结推动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为争取工人阶级的彻底解放而战斗。1871年3 月,巴黎公社的诞生开启了无产阶级政权下坚持国际主义原则的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世界共和国”,具有“真正的国际性”[6]。


19 世纪80 年代末,马克思逝世后,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群众性的工人运动出现新高潮,各国工人要求加强国际团结、共同反对资本奴役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第二国际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恩格斯帮助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引导和教育各国无产阶级坚持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反对军国主义、侵略战争、殖民主义等。第二国际前期的每一次代表大会都是对资本主义世界的一次示威,象征着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和统一,特别是1889 年通过的关于“五一”劳动节问题的决议,成为鼓舞全世界无产阶级团结斗争的号召书。1893 年,恩格斯在致劳拉·拉法格的一封信中说:“国际联合只能存在于国家之间,因而这些国家的存在、它们在内部事务上的自主和独立也就包括在国际主义这一概念本身之中。”[7]在恩格斯看来,独立自主和国际主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统一的。总之,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深化于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深入考察和指导中。



三、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的一系列著作中并没有“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一概念,但他们在探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内容中包含了丰富的国际主义思想: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国际性的事业,独立自主是国际主义的内在精神,世界革命是国际主义的实现途径,共产主义是国际主义的实现目标。


(一)无产阶级的解放是国际性的事业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应当结成兄弟般的友谊,只有通过无产阶级的联合才能完成无产阶级解放自己和全人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这一概念,但是他们从无产阶级所处的阶级地位和伟大历史使命的高度来阐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必然性,指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的事业”[5]656。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变成了一种具有世界性的阶级。资本对于无产阶级剥削、压迫的国际性,决定了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只能是国际的事业。无产阶级不仅要在一国范围内战胜资产阶级,而且要战胜国际资产阶级,在全世界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现实指导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把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各国无产阶级斗争的一项重要原则提出来,指出“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2]44,同时,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指出各民族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可能性和现实性,由于各国无产阶级相同的阶级地位, 相同的利益和奋斗目标决定了他们在反对相同的敌人——国际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能够团结起来。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演进一方面导致无产阶级不再是地域的而是世界的,另一方面也导致共产主义不再是地域性的而是世界性的。无产阶级的世界性不仅表现为他们的存在和地位是世界性的,也表现为他们的利益和解放是世界性的,他们的彻底解放即全人类的解放进程也必然是世界性的,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斗争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狭隘界限,成为世界性的斗争,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是国际性的事业。“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2]50


(二)独立自主是国际主义的内在精神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坚持独立自主与国际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独立自主是国际主义的内在精神和必然要求。


根据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无产阶级革命的实际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并成立了国际工人协会,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事业,是国际性的事业,需要相互援助和支持,但是,任何无产阶级革命首先是在本国范围内进行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部分。所以,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2]43 恩格斯认为国际联合只能存在于国家之间,国际主义这一概念本身包含了国家内部事务上的自主和独立。马克思坚决反对第一国际变成一个对各国工人发号施令的机构,他说“国际完全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工人阶级政府;与其说国际是指挥力量,还不如说它是一种联合”,“用什么方式来达到结局,应当由这个国家的工人阶级自己选择。”[8]真正的国际联合以独立的民族组织和各国政党的独立自主为基础。除此之外,独立自主意味着工人阶级依靠自己的力量解放自己。工人阶级要实现经济的解放,首先要实现政治上的解放,要实现政治的解放首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这也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决定的。马克思在给国际工人协会写的《共同章程》中说:“工人阶级的解放应该由工人阶级自己去争取。”[9]正如《国际歌》歌词里面写的“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三)世界革命是国际主义的实现途径


国际主义的实现途径是世界革命,也就是说国际主义通过世界革命的方式来实现。


首先,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唯物史观的构建,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者和资产阶级斗争理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阶级斗争的实质和它的规律。 人类社会自原始公社解体以来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的实质是利益根本冲突的不同阶级之间的冲突和对抗。阶级斗争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它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直接动力和杠杆。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改变旧的生产关系时,势必会遭到旧的统治阶级的拼死抵抗。面对这种情况,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只有组成强大的革命力量,才能推翻旧政权,改造旧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考察,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将阶级矛盾简化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只能通过革命的方式来解决。其次,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推翻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无产阶级同历史上其他一切阶级所处的历史地位、经济地位不同,它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阶级,同时也是受剥削和压迫最深的阶级,无产阶级是“自己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相一致的人,是伟大的人类大家庭的成员”[4]384。只有无产者能够消灭各民族的隔离状态,建立各民族真正的联合。只有无产阶级能够团结和领导一切被剥削、 被压迫的劳动群众, 摧毁历史上最后一个剥削制度——资本主义。最后,通过对世界历史的深刻认识和对工人运动的经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交往的扩大,开创了世界历史。无产阶级推翻本国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会触动各国资产阶级的利益,招致国际资产阶级的共同镇压。


因此,马克思、恩格斯设想无产阶级革命要通过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革命在一切文明国家,至少在欧洲几个主要文明国家同时发生。这种革命—无产阶级革命—世界革命的革命逻辑正是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实现的基本途径。


(四)共产主义是国际主义的最终目标


国际主义既是一种现实运动,同时也是一种价值旨归。作为一种现实运动,国际主义的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消灭阶级独立,但这不是国际主义的最终目标。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建立自由人联合体,从而为人的个性解放开辟道路。


共产主义是解放全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事业,需要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帝国主义和一切剥削阶级、剥削制度,所以,共产主义只能是世界历史性的存在,它不可能只在一国范围内实现。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工人阶级的解放是国际性问题,因为劳动解放是涉及一切存在现代社会的国家的社会问题,只有这些国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进行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它。在资本主义开辟世界市场、开启世界历史的情况下,无产阶级要打破联合起来的资产阶级国家的虚假共同体和抽象共同体,消除阶级矛盾和异化现象,实现个体和共同体的和谐统一,必须通过世界范围内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建立替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自由人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53,“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4]571。马克思、恩格斯毕生的追求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人联合体”作为市民社会共同体的积极扬弃,既是人类未来生活的理想形式,也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个载体。


无产阶级通过国际联合实现政治解放之后,仍要通过“自由人联合体”这种新的联合生活方式,使人摆脱对自然、对社会的依赖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生,从而实现人的彻底解放。



四、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现实启示


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丰富且深刻,其科学性和真理性不断得到验证。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共产主义事业最忠实的继承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国际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也在新时代的中国展现出新的样态,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新战略,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贡献。


(一)新时代仍需要坚持国际主义


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但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若干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即不同的时代才能实现。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各个历史时代,共产党人始终代表着整个运动的利益,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样的。不同的是,“运动的利益”以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要求和所在利益为转移。共产党应以人类所处的不同时代,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和要求作为国际联合的基本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互相支持推翻资本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涵义。在现实条件下,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相互援助必须以各国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共同利益和要求为依据,才能切实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从而有利于共产主义的实现。列宁发现了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并揭示了帝国主义对世界人民、特别是殖民地人民的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根据当时一些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不发达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和利益所在,列宁主张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结合起来,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战略口号,高度概括了这一时期国际主义的基本内容。


尽管我们仍然处于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但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革命中心已不复存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尚未振兴,各国国内、世界体系中的阶级矛盾被隐藏转化,暂时难以以抓住阶级矛盾、拉起革命组织、推动世界革命的形式推动无产者联合,过去的国际主义思路的切入点被暂时隐藏起来了。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的相互依存性和互动性不断增强,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版的疏散联合状态,在这一联合状态下,生态环境问题、国际恐怖主义、贫富差距悬殊、民族分裂主义、民族认同与价值冲突、金融危机等日益加剧,这些全球问题是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息息相关的“全球性”普遍问题,各国即便剥离这些问题的意识形态性也不能剥离问题本身,如果从问题切入而不从意识形态切入,将意味着国际主义有了新的切入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统一,是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世界社会主义走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一思想站在全人类高度,为世界发展准确把脉,积极探求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全球性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独立自主是国际主义的内在精神和必然要求,独立自主不仅指无产阶级处理本国革命和建设问题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而且指各个国家、民族的团结合作,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都必须遵循平等和自主的原则。


社会主义运动是世界性的,但是各国共产党都必须在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舞台上奋斗。任何霸权思维都是错误的、有害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独立自主地根据中国国情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1]19,中国共产党也尊重他国人民独立自主的权利,尊重各国人民自己寻找、创造和决定适合本国特点的革命道路和建设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10]中国共产党人还把独立自主的原则应用到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中去,在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际外交事务中无不坚持独立自主同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结合。当今世界,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近年来,美国传统的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思潮开始反弹,美国在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思潮之间进行摇摆,但其本质都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工具,强调美国自身利益的绝对优先性。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坚持永不称霸、永不划定势力范围,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为全球治理作出更大贡献,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时代之问。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蕴着中国共产党遵循平等和自主的原则,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崇的国际主义有根本的不同,美国的国际主义追求美国的领导责任,让世界按照“美国标准”采取国际行动,表达的是世界将趋同于美国的基本立场。我国主张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来办。


(三)坚持胸怀天下


按照唯物主义历史观,世界历史的形成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国家、民族和地区都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没有国家和地区可以退回到单纯的民族史的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历史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人类已经生活在地球村。面对前所未有的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中国共产党人积极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顺应世界人民要和平、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愿望,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


2017 年10 月18 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1]1 提出“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11]43 同年12 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和平和发展”[11]113。2018 年4 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高质量的发展,衡量标准就是以人民为中心。不论是国内治理、还是全球治理,都要以人民的获得为目标,要不断为民众提供信心和稳定预期”[12]。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政党,也是为世界谋大同的政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13]。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博大的天下情怀,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1]21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即 “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的为人类美好未来而奋斗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与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从“三为”到“四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国际主义原则,承担国际主义义务。“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这个高度统一的逻辑整体,全面而准确地反映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顺应了当今世界求和平、谋合作、促发展的时代潮流。


(四)坚持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宗旨是消灭剥削和分工,使人摆脱自然的奴役、社会的奴役,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建立“自由人的联合体”,达到个人自由与社会联合。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面向整个人类来思考问题,提出了人类解放的历史诉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认为人的彻底解放贯穿于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这一过程的始终,人类解放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始终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理念和实践,将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和人类解放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1]424 人类必须联合起来,对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问题采取一致行动,这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种特殊价值观。这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式的局部联合,也不是自私自利的利益集团的联合,而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候,人类采取联合一致的行动,共同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经常教导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5]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当选为国家主席,他在会议上作出“不断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16]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理念,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心怀祖国,放眼世界,为人类解放而努力的国际主义胸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是也面临一系列的发展问题和安全问题,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西方保守主义、民粹主义纷纷抬头,全球化进程遇到了波折和逆流。人类社会面临黑天鹅事件频发、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单边主义贸然重启等发展危机和秩序乱象。面对世界之问和时代之问,以解放工人阶级乃至全人类为崇高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沿袭“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国际主义传统,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历史条件等,提出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奋斗目标,展示了世界上最大政党的宽广胸怀和责任担当,实质上是无产阶级政党“为人类求解放”的国际主义目标的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提出并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回答时代之问。中国共产党人积极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深刻解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阶段、开拓了新境界,彰显了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巨大优越性,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中国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担负起不同文明凝聚共识的伟大责任。中国道路开拓了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和“苏式现代化”道路的扬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证明,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全球化困境,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而展开的一系列伟大创造,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主义思想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一贯的世界历史观照和国际主义精神,也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的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全球化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其在带来世界性发展与变革的同时,也导致了世界性危机与难题。“只有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加强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互动,加深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才能有力应对全球风险挑战。” [17]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恩格斯国际主义思想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发展,将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最终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历史性贡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74.
[4]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55.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84.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683.
[9]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6.
[10]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73.
[1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12] 杨晔.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N].人民日报,2018-04-09(001).
[13]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10.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269.
[15] 毛泽东文集:第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7.
[1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 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43.
[17] 姜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百年大党的中国方案和世界期待[J].党建,2021(7):95-98.





相关阅读





作者简介:兰文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史


文章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2023(01)


终审:“科社共运动态+”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