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教育

周泳杉老师答问:「良师」如何寻找?「益友」又如何结交?

至誠禮敬 诚敬国学 2023-07-05


提升灵性·端正人心·和睦家庭·净化社会


【问】请教老师,修学过程中,「良师益友」必不可少,可是芸芸众生中,「良师」如何寻找,「益友」又如何结交?有何标准?


【答】先讲如何寻找良师:真诚心。只要有一颗想要学道的真诚心,你就跟善知识感应了。什么叫学道的真诚心呢?首先你要对道很渴求,喜欢听法,渴求里面的道理。第二个是改习气,听了以后还要认真地去改,而不是听完就算了,要真正下功夫去改。


   

   袁了凡说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要改过,一定要在佛菩萨面前立誓,也就是发愿。然后要找同参道友监督,譬如说听经,如果有同参道友在,平常交谈就讨论道,大家的兴趣就比较高昂。所以想要非常积极地修道,你就会跟善知识感应,用真诚心就能寻到良师益友。


标准是什么呢?要用功才能知道。大致上讲,善知识一定是有正知正见的,而正知正见的标准是什么呢?


《瑜伽师地论》里面讲了八个标准:第一个是「安住禁戒」,要持戒,持戒持得很自然才叫安住,如果很勉强就不叫安住了,既然是「安住禁戒」说明他持戒的功夫已经很深了,读了大乘经,就会知道什么是戒。能安住禁戒的人绝对不会不守规矩,他的生活各方面都是有条不紊的,东西不会乱摆,作息很有规律,做事规规矩矩。如果看到一个人生活是乱的,大概就知道这个人没有安住禁戒。再来为人正派,如果这个人做人不是很正派,言语轻浮,举止轻佻,男女关系不够严谨,没有威仪,这个人就是不可靠的。


第二个是「具足多闻」,他可以帮助你学习经典,「多闻」就是对大小乘的经典都很熟悉,他在经教上下了很多功夫,所以他能够把很多道理讲得很清楚、很透彻。


第三个是「能有所证」,要有证果的功夫,但是这个很困难,末法时代要能够找到证果的人非常不容易,所以关于这条我就不详细讲解了。


第四个是「性多哀悯」,他的个性很慈悲,富有同情心,不忍别人受苦,所以他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不会恼害众生,希望众生好,怜悯众生,看不得别人吃苦,希望众生离苦得乐,有一颗柔软之心。


第五个是「心无厌倦」,在教学方面,这个人非常有耐心。有人学习能力不足或者习气很重,被讲了好几次都不能改,一直添麻烦,一直不听话,他依然有耐心地去教,不会放弃,没有厌倦。


第六个是「善能勘忍」,他的忍辱功夫很强,别人得罪他,他不会产生报复心、嗔恚心,无论别人怎么样得罪他、毁谤他,他都一笑置之。对环境也能忍,忍热,忍冷。譬如说对于蚊虫叮咬,他能忍,不会想着怎么把它杀掉。对于人事环境、物质环境的折磨,他都能忍受。


第七个是「无有怖畏」,这条专门指讲法的人。他在大众面前说法,不会有害怕的心。一般人在大众面前会讲不出话,或是一说话就发抖,会站不稳,他完全不会。经典里面讲腋不流汗、辩才无碍,可以侃侃而谈,口才、台风很好,很有次第性,不会紧张地语无伦次、甚至语塞。


第八个是「语具圆满」,听他讲话,不会让人觉得难受,不会有冲突感。话语是一种工具,所谓「圆满」就是能摄受众生,让众生感受到关怀,众生才能接受他的法,不会让众生误会他的话并觉得自己被针对。


要具备这八个条件,很难。当我们现在找不到完全具备这八个标准的善知识时,稍微打一个折扣也可以接受。从这八个标准来看,我们就能判断这个老师、这个善知识有没有接近标准,越接近,这个人就不会出什么大的纰漏,就越值得我们信赖。这是良师的标准。



关于益友,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第一点「友直」是指正直。正直的人他不会占便宜,如果一个人交朋友是为了利益,注意,这个人绝对不能交,因为他不正直。我所指的是同参道友,平常那种泛泛之交的朋友不在这个范围,因为如果你要用这个标准来交朋友的话,大概是交不到的。所以一般社会上的朋友不在此列。修学的同参道友能跟你一起修道、论道、交心,这个朋友一定要正直,他跟你交朋友并不是要贪你的利益或是讲什么条件。而且,正直的人会说诚实语,因为他对你没有任何企图,所以不需要骗你。


第二点「友谅」。「谅」要解释为能够体谅别人,将心比心,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替人着想,不占便宜。


第三点「友多闻」,这个人博学多识,见多识广,有学问。



朋友之间有「责善」的义务,「责善」就是用善来相互要求,既然是同参道友,我们一定希望对方好,在道上,我们都用善来劝勉对方,并且在被对方指出缺点时,自己不会发脾气,能虚心接受,这样人家才会继续告诉你,你才会不断提升。


朋友之间还有「通財之義」。并不是说有了「通財之義」就可以到处借钱,而是说在朋友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帮助他,在财务上面不要让他捉襟见肘。但是要注意,我们自己不能有「因为他是我朋友,所以在我自己有困难的时候,他必须有义务帮助我。」这样的想法。


还要注意要有「不言家丑」的义务。我们会向朋友倾诉、咨询家庭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希望朋友帮忙拿主意,给建议。作为好朋友,一定具备「不言家丑」的道德。别人家的事情,你知道得清清楚楚,但是绝口不向别人提及,这是道德底线。谁家没有比较不堪的事情呢?如果到处去给人家宣传,你叫他以后怎么在他的人际关系里立足呢?


以上就是好朋友应做的三个义务,这就是择友的标准。





END
 百度網盤下載周泳杉老師課程視頻


Youtube頻道

誠敬國學

ID:chengjing2023























Facebook公共主頁

周泳杉老師

ID:chengjing202301

Twitter

【誠敬國學】

ID:chengjing2023

Instagram

【Cheng Jing】

ID:chengjing20230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