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方舱,拆方舱,都能增加GDP

漫天雪798 漫天霾 2023-08-18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现在要建方舱医院,让网友们摸不着头脑,直问“今夕是何年”?据《第一财经日报》说,这事情并非只发生在佳木斯,全国有许多地方也在搞,相关项目的招标和中标公告不时就挂出来了,动辄就是千万级的。而哈尔滨更是拔得头筹,建方舱连发债券带自筹,总计要花1.8亿。
这个大手笔实在令人咋舌。要知道现在京津冀的洪灾令人无比揪心,救援和灾后重建需要大量资金,这些钱难道就不能用于救灾重建?我们真的到了钱多得花不出去的程度了吗?
每个单位都要设法将预算执行到位,因为一旦不执行,基数就小了,来年就要扣减。每个部门都有一个强大的动机,那就是不断地夸大自己部门的重要性,渲染自己职权范围内市场上已经乱得一塌糊涂了,再不出手“管一管”就世界末日了。由此,才能不断给自己扩权、增加人员、增加预算。
希望你由此能够举一反三,理解体制运行的逻辑。
注意,这不是我国独有的问题,全世界都是这样。美国政府为什么一直要打仗,也是这个道理——美国国防部的预算是不能减的,减了的话,美国大兵怎么办?嗷嗷待哺的军工企业怎么办?

这边厢,海南儋州要拆方舱了!
这些新闻放在一起,是足以把许多网友逼疯的。
前段时间公布GDP数据,数据逆势增长,但是与广大网民的真实感受有一定距离,有专家说得很恳切:“要正确认识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
哈尔滨建方舱1.8亿,是GDP,儋州拆方舱的1300万,也是GDP。加起来GDP增长了1.93亿。但是这与你没关系。现在你知道“温差”是怎么来的了吗?
我们还希望你从此了解GDP统计方法为什么与你的感受不同的原理。
GDP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统计方法,正经经济学不这么算的。凯恩斯主义者将国家投资计算在内,目的是“先打枪后画靶子”,以此来“证明”其对拉动经济的作用。你看,只要再搞个几万亿出来,不管是在沙漠里建楼,还是随后又将它拆了,GDP绝对杠杠的。
问题是这些投资来自于哪里?
来自于税收。也就是来自于对民间资本的征收。资本是有限的,用在这里就用不到那里,所以民间资本减少了,企业规模缩减或者关门了,工作机会减少了,工资率降低了,更加迫切的需求无法满足了,物价上涨了。所以许多人口袋更瘪了。
再加上,到底是私人投资,还是这种投资更加节约高效,这个根本不需要再论证了。你懂的。
凯恩斯主义GDP统计的第二个缺陷在于,它只统计的是终端消费品的数量金额,没有、也不可能计算出资本品的数量金额。这同样是凯恩斯主义的伎俩:夸大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由此为刺激消费寻找“理论依据”。
一家工厂采购了一批商品,花了100万,GDP增加了100万。但是你能由此知道这家工厂的储蓄是多少吗?不能。
即便你知道了,也统计不出个所以然。因为资本是结构的概念,不是总量的概念。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一家快要倒闭的工厂,账面上的机器设备是1000万元,但是当它要倒闭的时候,这些钱就只是个账面数字,根本就没人要的。而如果这时候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做出了正确的判断,重新整合资源,引入其他互补的生产要素进来组织生产,这1000万马上就升值到1个亿,但是账面上它的数字,还是1000万。
那现在,假如消费很旺盛,GDP蹭蹭涨,到底是在资本增值还是在资本消耗?
资本品就是用来生产消费品的中间产品,如果资本消耗了,就意味着未来产出降低,将来要受穷了。所以你看看林采宜说的“把钱花光为国争光”,还是一众专家说要“刺激消费”,到底操的什么心?这些专家整个就是只要当下不要未来的神经错乱。
第三个问题是,要拉动GDP,搞货币扩张就行了。
只要你把货币供应量增加2倍,结果必然是,物价普遍上涨,由此,GDP数字就很漂亮。
物价指数还不一定大涨的,因为物价并不是同步上涨,可能矿石水泥建材房地产涨到天上去了,电视机和猪肉价格并没有涨,因为新发的货币先流到前者了。然而物价指数并不计算矿石和房地产,所以物价指数很稳定的。
但是很显然,货币都增加了2倍了,你的银行存款增加了2倍没有?并没有。那就奇怪了,明明货币多了,你却没有变多,这些钱又不可能跑到太空中去,所以就必然有人变多了,而且增加的不止2倍。
这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
所以拿到这些新钱的人变富了,你变穷了。当你要购买他们生产的商品的时候,货币购买力已经下降了,所以要付出更大代价,由此你的财富被转移到他们那里。
现在你应该更能明白为什么有“温差”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