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股上涨的短期必然性?

Jason不跪 不跪的世界 2024-05-23

首先,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用大量数据描述资产价格的趋势。

简单来说,资产价格由基本面决定,而基本面=人口基本面+债务基本面。

人口基本面=主力劳动/消费人口与非生产人口的边际变化

债务基本面=财政作为最后投资者,能用的债务空间,即可创造的新增流动性

除此之外,还要考量外部相对值(即其他经济体两个基本面的变化)。

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试着把经济想象成是一部手机,人口基本面=装在电池,而债务基本面=备用电池(充电宝)。

在阶段1)主力劳动人口处于膨胀期,市场充满了生产增量+消费增量,经济交易抬升GDP;而此时处于错位的国际资金进入,使得备用电池不必使用(反而还能充电),也能享受到”免费“的电量(资金量);

在阶段2)主力劳动人口增速放缓,经济处于边际下行期,这个时候就要使用备用电池,让积攒的债务空间逐步释放,这使得总量交易看起来还能继续增长;

在阶段3)主力人口绝对值开始下行,备用电池的电量也减少到低位,这个时候就要省着点用手机,市场的不安情绪慢慢发酵。由于电量本身是透明的,这时会增加不透明性,并把叙事重点转移到其他经济体的电量(也不足)。

这个期间,会发生三件有趣的事。

1)当自己的手机电量不足时,你本能的想到共享用电,于是不同的结盟团体就会出现;

2)努力寻找新的电源插口,即使这个插口已经插着其他经济体的充电线;

3)把手机里耗电又不怎么用的软件关掉(或彻底删掉)。

在第三阶段里,资产价格受制于自然+备用电量,开始回调。

回调一旦形成一致预期,会变成这样——

 

所以在这个阶段,宏观要做的,是在有限的电量里,尽量使得市场不要达成一致预期,让回调路径变成这样——

 

我们可以把第一条线,称为硬着陆,把第二条线,称为软着陆。

叙事一个核心目标,是让大家忘记关键字“着陆”,而聚焦在“硬”or“软”上面。并让“软”变成一种成功的目标——“调控干预的功劳”。

当然,这样确实有利于短期市场预期的分化,聪明钱可以在“拆分周期”里获利,并在下一轮回调低位时买入筹码。

这时如果有一个经济体跳出来说“我们不着陆了”,是尤其可恨的,因为它会吸走国内的沉淀资金,使得国内调控“失去力量”。

于此,我们可以隐约看见金融市场的硝烟。

我更新了过去十年国内沉淀资金vs外储的比例——

 

可见如果本币资产的收益率如果长期为负,一旦形成外流一致预期(投海外资产),会对外储的压力加大(换汇挤兑)。

而去年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本流动是-687亿美元(代表流出)——

 

所以宏观势必在一个阶段会把汇率/债务考量放在第二位,而把“短期资产价格”稳住作为首要目标——

 

当然,最重要的课题,还是如何把这不断增长的本币沉淀资金给盘活起来,这一点上李迅雷的股权财政代替土地财政确实是一个方向。

因为从经验来看,任何资产只要挂钩广义财政,都会在某个期间显著抬升它的价格。

中石油的涨停,或许是一个信号。


这两张表,新闻不会说这些

对失业率、婚育率的一点思考

为什么我认为体制内工资还要降?

就业蓄水池很满了

日本在2012年后做对了吗?

欢迎加入星球(超百本有意思+不能买到的书;日更;让你快速了解全球经济和金融的背后逻辑)

最终建立自己的魔镜体系

每天不到1块2-扫下图二维码(星球1满4000人后,可以进星球2,每天更新内容一样)

入星球如有技术问题,参考下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